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五百七十三节 日本入同的波折

非和平崛起 第五百七十三节 日本入同的波折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13 来源:笔趣阁

太平洋上的三年苦战牵制和消耗着日本海空军的全部兵力和三分之二的陆军师团,太平洋战争的推进更是让日军丧失了太平洋上的空中优势。四面楚歌的日本帝国挣扎着走进太初二十四年。

太初二十四年初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大岛,占领了通往日本的门户,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疲惫不堪。

大岛的陷落让美国人在距离日本不到五百公里的距离上拥有了一座海空基地,日本已经像是一个失去了蛋壳的鸡蛋,只要一根筷子就会被打成蛋液。这一天,日本内阁和军部一片混乱。首相铃木贯太郎一直闷在办公室“冥想”,直到天皇传话来,表示“应该终战了”,才决定次日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上午11点,日本帝国的核心官员们都陆续聚集在。当美军再次轰炸东京、仙台、名古屋、小仓等地的消息传到“最高会议”,几乎没有引起议论,因为与会者正热衷于争论接受之前中国曾经提到的入同条件时,向中国提什么条件。争不出个结果,铃木首相只好请天皇出来“圣断”。夜11点50分开始,在宫城现皇居防空洞里举行“御前会议”。

这场战争中御前会议共举行15次,这是倒数第2次。这次要决定就入同向中国提1个还是4个条件。以外相东乡为首的主张只提“护持国体”不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1个条件;以阿南为首的则要加上3个条件:日本自主从海外撤兵;保留美国占领岛屿的主权;中**队仅仅在外围岛屿驻扎为限。首相只是听着,天皇也不说话御前会议天皇是“不能”说话的,对于政府的决策事项,由天皇“裁可”,而责任却在政府。在已经知道天皇决心“终战”的铃木首相要求下,天皇表示:我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圣断”。当天,日本政府发电将“一个条件”秘密回复中国。

得知“圣断”,陆军省强硬派大乱,各种兵变计划都在酝酿中:推翻铃木内阁,拥立富川信熊;要求阿南辞职,实行军政……这些兵变计划,在日本投降前后,有的失败,有的终止,有的延续到战后。这一天,日本政府一直在等待中国对“一个条件”的答复。中国方面后来的回电是“各国政体由各国国民自主选择,中国一贯秉持**自主的外交原则”实际上是赞同了日本提出的条件。日本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向美国投诚,但是美国的条件更加苛刻。

凌晨,日本监听到美国国务卿伯恩斯对日本向美国所提和平终战条件的回答:“日本投降后,天皇以及日本政府对国家的统治权限,置于盟军最高司令官治下……日本政府的最终形态,应该由日本国民自由表明的意志决定。”看似和中国的回答差别不大,但是一旦在日本存在一个盟军最高司令官那么日本的财阀和军政大员们的利益将会受到怎样的分割,是谁也不敢保证的,就凭这个日本也不会向美国摇尾乞怜。

而等了一天的美国不耐烦了,凌晨1点,尼米兹命令第三舰队重开攻击。9点,“最高会议”召开;下午3点,内阁会议召开。都没有结果。这时,首相铃木被叫出会议室,宪兵司令部的一个大佐向他力陈,如果日本投降,叛乱必至,并警告说,届时“不能保证首相的性命”。铃木说了句“我的看法不同”就回到会议室,一个个地问清阁僚的态度后休会,再次“谨仰圣断”。

8月14日一早,群臣都到首相官邸参加内阁会议,宫中突然传话来:请各位入宫,着装不必拘谨。天皇着大元帅服,听了各方意见,据说还用白手套擦了擦眼泪,最后表示:应该接受中国的条件。而所谓“入同诏书”,早由内阁的书记官起草好了。会议结束,又请了两位汉学家斟酌词句。但抄写时却丢掉了一行九个字,因时间紧迫,只好在行间补加,送交天皇,盖上玉玺,再由全体阁僚签字。夜11点,外务省通过驻济南大使馆、驻上海领事馆通知中国:日本决定接受中华民主帝国与十九个属国提出的加入中华共同体的条件,成为中华共同体的第二十个属国。诏书当晚由天皇亲自录音,即所谓“玉音盘”,准备次日正午播出。

8月15日最后一批特攻机起飞,向美国人展示他们不屈的战斗意志,然并卵。10时,最后一批“神风特攻队”飞机从千叶、茨城出发攻击美军舰只。这些特攻队员并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晨光来临,阿南在办公室自刃。包括天皇部分近卫军在内的部队采取行动,企图夺取“玉音盘”,阻止玉音广播。

“目标兵力200,轻武装,未见重武器,已经全部进入玉门,30秒后到达玄点。”一名身穿日军陆军作战服的观察哨正在用并不熟练的日语汇报情况,手里是一个遥控器,红点已经按下,如果没有关上保险,那么松手的一瞬间一个强烈的脉冲信号就会发出。

“开火批准,重复,开火批准,争取最大杀伤。”

“批准指令收到,批准指令收到,完毕。”

喉部送话器清晰的传出了他的回答,通过队内通话系统,其他队友也一定清楚这里面的含义,于是四挺六管加特林机枪已经开始在电机的带动下嗡嗡的转动起来,只要扳机压下,两边弹箱里的五千发子弹会在一分钟内覆盖整个御前广场区域,而六门超轻型的60毫米迫击炮已经处于待击发状态,空爆弹药足够让这两百多头上缠着月经带的家伙们每人平摊50颗钢珠的。

仅仅十五秒钟,还没来得及在广场上展开进攻队形的近卫师团的一个中队就变成了硝烟中的一堆碎肉,而此时天空中低飞的零战已经开始投下一片片的纸片,上面有眼睛男亲笔签字的“入同诏书”和呼吁日本武装力量一致对美,保护皇道净土不受米英鬼畜侵害。

上千名在小队长中队长们声嘶力竭的怂恿下集结起来企图清君侧的近卫师团士兵茫然的看着从天而降的诏书,无论那些军官如何嚎叫也没有人鼓起勇气去用刺刀推开皇宫的大门,而本应从玉门里出来接应的一个中队却消失无踪,似乎刚刚的一阵乱响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动静了。

12时,“玉音”广播开始,长4分37秒。这是日本人第一次听到天皇的真声。但由于用的是日文文言体,很多人听不懂,于是就有各种猜想和解释:天皇要国民跟着他一起去死;皇室要给大家发储备米;日本海军进攻美国本土……直到播完后由播音员再做解说,人们才明白,日本战败了,再次回到了朝拜天朝上国的蛮夷之邦的位置上去。

虽然播送“玉音”是为了让军队相信,投降是真的。但还是有一些部队认为这是“君侧奸臣”的阴谋。16日,中国政务院电告日本政府,要其派使者前往青岛,与张建元元帅接洽投降手续。但参谋次长河边作为使者飞往青岛途中,险些被关西某基地的海军航空队叛军的战斗机击落。后来是天皇的弟弟高松宫到关西地区防空司令部解释,并要带叛军去见天皇,以明真伪,这才平息了叛乱。

但是,对于河边从青岛带回来的中文文本并没有问题,但是英文文本的日文译本,日本政府内又有了纷争:外务省将“surrender”翻译为“降伏”。有人表示,“伏”的意思是狗趴在人前,降“伏”太屈辱了。陆军另起炉灶,独自起草了“降让书”。而内阁则主张用“降服”——服务、服从就够了。不知为何,最终却还是用的中文文本的“入同文书”。

名称确定了,但没人愿意作全权代表去签“入同协议”。9月1日,天皇叫梅*津到宫中,亲自说服了他。9月2日,日本入同代表团11人登上青岛的崂山太清宫签署了包含放弃**自卫权等属国条件的入同协议。

中华民主帝国政府和另外十九个属国的代表也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标志着中国疆域外八百公里内再无非属国的主权国家存在,一个庞大的属国体系已经初见雏形。

消息传到了美国,美国民众的心态大多非常的矛盾,虽然希望战争能尽快结束,好让美**人安全返回家园,但是又很难接受这种替中国人火中取栗的结局。美国政府和军方也感到非常棘手,日本虽然入同,并且向美国提出了终战要求“为平息两国武装冲突,使得两**人和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免遭战火屠戮,日本帝国向美利坚合众国提出终止冲突状态的要求。”,但是一切条件却没有谈及,而是用一句非常程式化的外交辞令一言以蔽之“日本自即日起成为中华共同体成员国,外交政策以共同体的意志行事,无法单方面与美利坚合众国进行媾和。”对此外长赫尔利不得不用一个非常简练的词汇做出他的评价:

“sh*t”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