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五百九十六节 战后掠影航天篇

非和平崛起 第五百九十六节 战后掠影航天篇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13 来源:笔趣阁

在共和十三年10月8日,代号为“山大1号”的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的发射成功,成为了中国航天的开篇之作。很快山工大的研究小组从山工大**出来,在国防部科技委员会的资助下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太初元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太初五年,山东工业大学的钱逢春和青岛信息工程学院的钱国强等人也开始研制液体火箭。太初十年后,中国在液体探空火箭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和飞弹。中国陆军在集合了中国、德国、白俄、犹太专家的情况下于太初十四年发射了射程不超过100公里的近程制导火箭,太初十八年开始研制“十字*弩”千公里射程弹道飞弹,太初二十年制定用“擎天”火箭“山大3”火箭作为第一级发射卫星的“巡天”计划。中国海军利用“山大4”固体火箭技术研制“捕鲸叉”号制导火箭并从太初十五年开始飞行试验。中国空军于太初十三年开始研制“祝融”洲际弹道飞弹并提出以这种飞弹为基础发射卫星的方案。为了不影响弹道飞弹的研制,中国国防部科技委员会决定由空军以“祝融——3”号飞弹为基础研制发射卫星的“先锋”号运载火箭。

太初二十三年1月31日用“祝融”3c火箭改名“天工”1号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巡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中国在太初二十四年2月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太初三十六年开始实施“嫦娥”登月计划见“嫦娥”工程,太初四十年7月首次把两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太初四十年起中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太初四十五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到太初五十三年底已飞行14次。太初五十五年1月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开始研制永久性载人航天站。

中国的航天活动包括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分别由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的科研和试验机构、发射基地和测控系统,并与zf其他部门、高等院校和私营企业广泛协作。在二战前利用基地的黑科技发射了21颗微型定位卫星北斗星定位导航系统和16颗侦查卫星天眼监视系统还有6颗气象卫星,正是这些卫星和利用基地制造的核心部件生产的地面接受发射装置,中国国防军和皇家空军在战场上往往具备了单向透明的优势和高精度定位打击能力。这在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毁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验证,几乎所有太平洋舰队主力战舰都是被卫星全程制导或者中继制导的飞弹击中的。这些卫星系统在五十年里还是能领先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航*空器,包括中国自己正在研制的卫星,当然随着各系统科技的发展,逆向仿制的中国卫星必然会有超越这些临时替代品的一天,不过在这些卫星系统的寿命尽头5070年之前,这个目标,很难。

中国主要的航天器发射场是空军山东武定靶场、甘肃酒泉靶场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原航天中心。从太初三十年到五十五年底,中国使用了8种运载火箭:“山大3”号、“山大4”号、“擎天”号、“祝融”号、“天工”号、“侦察兵”号、“开天斧”号、“女娲”号和航天飞机,共发射了1019个航天器,居世界第一位,耗资约1700亿中元。在此期间,中国共发射人造地球卫星923颗,包括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应用卫星约占80。科学卫星主要用于研究地球大气、重力场和磁场特性,探测太阳辐射和活动情况,测量宇宙射线和微流星,为研制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飞弹提供资料。科学卫星系列有“探险者”号卫星、“先锋”号卫星、“轨道地球物理台”、“轨道太阳观测台”、“高能天文台”等20多个。技术试验卫星系列有“应用技术卫星”、“生物卫星”等。应用卫星直接为军事、国民经济服wu 。太初三十年代初和以后,相继发射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测地卫星。太初三十一年8月19日发射了世界第一颗民用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使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从太初四十年代起,预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到太初五十年代,在继续 改进原有几种应用卫星的同时,又发射了广播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等。

中国的应用卫星发展很快,返回型照相侦察卫星的工作寿命由几天提高到几个月,地面分辨率为3米左右。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的工作寿命长达3年,地面分辨率为3米左右。“子午仪”号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达到20~50米。通信卫星容量达12000多条双向话路,寿命7~10年。中国在发展各类军用卫星的同时也重视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在太初六十年~七十年代中期,主要研究和试验了反卫星飞弹。从太初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和试验反卫星激光武器和粒子束武器。

从太初三十年至太初五十四年底中国先后实现了5项载人航天计划,完成46次载人航天,耗费约500亿中元。太初二十八年4月,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拔了第一批航天员,在国家宇航研究中心开始训练 。太初三十年5月中国第一名航天员谢伟才乘“猎鹰”号飞船首次完成轨道飞行。太初三十四年9月组建蕴宁航天中心,它的任务是设计和制造载人飞船,选拔和训练 航天员。三四十年代实现了“牵牛星”计划、“双子星座”计划和“嫦娥”工程。通过前两项计划解决了载人上天和返回的问题,试验了飞船的轨道机动、交会、对接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技术,为实施“嫦娥”工程奠定了基础。太初四十年7月至太初四十七年12月,先后有6艘“嫦娥”号飞船完成了月球航行,12名航天员在月面上进行了科学考察,带回了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548公斤。“嫦娥”工程耗资约255亿中元,后因实用价值有限而削减经费,减少了飞行次数,提前结束了计划。太初五十年代中国重点实行两项计划:“天空实验室”计划和航天飞机工程。“天空实验室”利用“天工”6号火箭第三级壳体改装成为一艘试验性航天站。太初四十九年间以它作为空间活动基地,先后有3批航天员乘“嫦娥”号飞船上去工作,开展了生物学、天文学、地球资源勘测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实验。航天飞机于太初四十七年开始研制,五十一年4月首次试验,五十二年11月投入使用。此外,中国于太初四十五年7月与德国合作 进行“嫦娥-丘比特”号对接飞行活动。

在中国载人航天活动中曾发生过一起严重事故。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太原航天中心,等待一睹“嫦娥”8号航天飞机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嫦娥”8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嫦娥”8号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蒙古大草原。“嫦娥”8号发生爆炸 ,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国家卫生部防疫研究中心的女研究员江素娜。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同事进行天地同期疫苗实验,不幸的是江素娜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国防部科学委员会事故调查组的报告 ,爆炸 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太初五十七年7月,”嫦娥”8号航天飞机成为中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五十七年1月28日中国的”嫦娥”8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安全的履行航天任务。在”嫦娥”8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嫦娥”8号的失事曾使中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嫦娥”8号的教训 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 。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嫦娥”8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中国深空探测的目标是考察太阳系内的天体和行星际空间环境,重点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在太初三十年到四十年间先后用“尖兵”号探测器、“探马”号探测器、“夜不收”号探测器和“巡月舟号”登月探测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摄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为实现载人登月提供了科学资料。此外还发射了火星探测器主要有“骆驼”4号、“骆驼”6号、“骆驼”7号和“骆驼”9号以及“蒙古马”1号和“蒙古马”2号。太初五十九年发射的“骆驼”9号进入火星轨道,拍摄了火星表面照片,探测了火星大气层的压力、温度和磁场。太初六十三年8月20月和9月9日发射的“蒙古马”1号和“蒙古马”2号先后于太初六十五年7月20日和9月4日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对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未发现 火星存在 生命的迹象。此前发射的“骆驼”2号和“骆驼”5号先后在离金星35000公里和7600公里处掠过,测量了金星的大气密度和表面温度。太初六十九年3月2日和七十一年4月5日发射的“卒子”10号和“卒子”11号分别于七十二年12月和七十四年12月掠过木星,探测了木星的辐射带和大气层,拍摄了木星极区的照片。“卒子”10号约于太初七十八年10月穿过冥王星的平均轨道,成为飞离太阳系的第一个航天器。太初七十四年发射的“战车”1号和“战车”2号见“战车”号探测器于太初七十七年飞临木星,首次临近观测了木星环、大红斑和3颗木星卫星。然后又于太初七十九年和太初八十一年先后飞近土星,拍摄了土星的照片,提供了关于土星环结构的新资料并发现 了土星的新卫星。而直到此时中国在太空中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巅峰,美国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发射航天器的能力,他们只能依赖中国或者欧洲航天总署才能把自己国家生产的卫星送上天空,阿盟在中国的帮助 下倒是具备了发射卫星的能力,当然拜阿奴航天基地其实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中国海外发射基地而已,从发射场到地面跟踪,从发射用的火箭到信号传输都是用的中国的产品,维护监控也是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做。即使是欧洲航天总署也只能憋屈的在地月之间逛荡,直到太初八十四年才有第一个非中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新的足迹,而此时中国的宇航员已经开始做登陆火星的准备 了。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