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七十六节 求和试探杂事多

非和平崛起 第七十六节 求和试探杂事多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42:58 来源:笔趣阁

“1.承认围攻使馆违反国际公法,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事件;2.愿意协商赔款问题;3.同意修改有关条约,侧重中外商务;4.收回被占衙署,与各国分别缔约;5.先行停战。”李大总管抑扬顿挫的念着《大清与诸国合约蓝本》的纲要。

老佛爷在珍珠泉边的彭祖堂里端坐正位,昨日刚刚从上海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李鸿章李中堂大人坐在上手,庆王爷弈劻、新任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左右分布,至于同样是新鲜出炉的从二品的山东布政使吴宸轩吴大人只好敬陪末座。我心里倒也很知足,除了刚刚给慈禧磕了个头之外,至少能有个座位,其他的如徐菊人、段祺瑞等只好在堂外伺候,没有召见连站的地都没有。

刚刚我的义兄李大总管念得,正是大清政府第一次正式开出自己的谈判条件,也算是对之前各国原则上都同意的那6条谈判基础的回应。由法国佬出面提出的那6条意见包括:

“1.惩处各国公使指定的罪犯;2.禁止军火进口;3.赔款;4.建立永久性的使馆卫队;5.拆毁大沽炮台;6.允许各国在大沽至北京一线驻兵。”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合约蓝本无非是应付公事,联军脑子不秀逗的话,这样的条件根本就是天差地别。不过惩治罪犯就要得罪一大批满人亲贵和清流官员,甚至是自个的亲朋故旧也可能卷进去一块被押送菜市口,建立使馆卫队和京津驻兵那就意味着以后联军各国只要高兴,一年来个两三回庚子国变都是寻常,难不成老佛爷要每年南巡西狩个三两回,明摆着老佛爷不会答应嘛。在座的那个不是千年的狐狸,谁会傻愣愣的捅破这层窗户纸,还是让联军用大炮提条件的比较靠谱。

“老中堂,不知道有几分把握能说服各国和谈啊?”慈禧虽然也明白这是自欺欺人,但是她毕竟还有一丝侥幸。

“回禀太后,老臣以为我大清只要诚意与各国修好,总能谈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条款。只是老臣衰朽老迈,难堪重任,还请太后遣朝中重臣主持和谈,老臣愿意竭尽所能,辅助和谈大使,力争早日和谈议成,使皇上与太后能早返京师,这才是社稷之福啊。”

“老中堂,哀家知道你忠心耿耿,勤于王事,为我大清竭虑殚精。满朝上下精通洋务者,老中堂是为魁首,值此国难当头,还望老中堂能老骥伏枥,为国分忧。”慈禧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见李鸿章站起身来,就要下跪推辞,赶忙示意李大总管上前搀扶。

“来啊”慈禧招呼道,两个头面干净的小太监捧着一副黄绢和一个托盘上堂。“宣旨吧。”

“喳”小太监展开黄绢,果然是一道圣旨。大意是念李鸿章劳苦功高,勤于政务,特赐三眼花翎,升开国郡公,荫一子为诚忠伯。着两江总督李鸿章为钦差议和大臣,主持与列国和谈事宜。

其实在得知列强对自己的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产生争议后,当时身在上海的李鸿章就给在济南的慈禧发去了一封电报,要求朝廷添派庆亲王奕劻、荣禄和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此举显然是想借助朝廷对上述大臣的任命,来平衡列强对自己的争议。

“老中堂切莫推辞,哀家体谅您年齿渐长,特奏请皇帝委派庆王爷弈劻和刘坤一、张之洞两位大人为议和副大臣,其他人选一概由老中堂指定,哀家此次授予老中堂便宜行事之权,老中堂以为可好?”

慈禧已经把李鸿章逼到了墙角上,再不答应未免就有倚老卖老、藐视朝廷的嫌疑了。李鸿章暗自叹了口气,心想老佛爷要是在对付洋人方面有对付汉臣一半的心机和魄力,何至于被撵的四处狼蹿啊。心里怎么想,也得先把面子上应付下了,李鸿章叩首谢恩,一副誓死以报天恩的老忠臣模样,慈禧也亲自下了御座,搀扶老中堂,还亲手替李鸿章换上了三眼花翎,一时间彭祖堂上君臣相得,上下齐心的感人场面。庆王爷、袁大头和我自然是一番恭贺,反正当群众演员嘛,跟着袁大头混个盒饭而已。

果不其然,济南方面提出议和大纲2天后,联军在北京就召开了一次联合会议讨论此事,与会各方都不满意清廷的敷衍。对大清国提出的议和大纲,瓦德西的态度就是,“不给予任何的理睬”。被人质事件和战利品被劫事件闹得一肚子气没地儿撒的瓦德西更是鼓动各国,坚决拒绝中方先停战后议和的要求,并且提议各国只有清政府在如何惩办祸首等问题上有明确的表态后,才可能开始考虑议和的问题。

在大明湖畔安顿下来的慈禧老佛爷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但是坏消息却接踵而来,前方发回的电报说,联军已经打下了保定,还有南下的可能。这个消息让她再度惊慌。还有传闻说,京城里的洋人已经开具了一张需要“惩办”的名单,洋人警告,这些人都是从犯,为了中国的体面,首犯的名字没有提及,如果这些从犯得不到惩办,那么他们将自己去寻找首犯算账。慈禧很清楚,“首犯”指的就是她自己。现在的老德王府外面看上去井井有条,但是李大总管前两天让我偷偷准备几辆西式四轮马车和抽调一个支队在大明湖北岸待命的安排,还是透露出很不同寻常的意味。

“李老哥,莫非老佛爷有继续南巡的意思了?”趁着送车子进府的空,我找到李莲英大总管打听到。

“老弟啊,不瞒你说,老哥我也不想啊,可是太后她老人家觉得洋人要是再得寸进尺,到时候现准备就来不及了啊。”李大总管刚稳住屁股,济南府好吃好喝好招待,大把楼银子(商会诸位都捐官,加上不少周边省份的中低级官员投效),所以也不愿挪窝,但是老佛爷早就吓破胆子了,听不得洋枪洋炮的动静,联军其实连顺义大兴都没占全活,哪里有兵力南下。三万多兵力除非像撒芝麻盐一样全分散开,不然连直隶南边的府县都到不了,更别说山东了。不过我才不戳破呢,他们主子奴才的逃难逃上瘾了,反正老子已经捞到了想要的东西,懒得鸟他们。面子上还得嘘寒问暖的替李大总管设计逃跑路线,一副好哥们的嘴脸,拍胸脯要把刚刚从热布丹嘉仁那里买过来的一个支队的马队和两个支队的保险团送给李大总管当保镖,一路安全护送他们经河南进潼关到西安吃腊羊肉去。乐得李大总管一个劲的夸奖自个的契弟讲义气够哥们。

“对了,老哥哥手里还有点体己银子,不知道你老弟有没有门路帮忙放出去。不求多少利息,求个安稳就行”李大总管从来都是公私兼顾。

“李老哥,你都开了口,小弟无有不从。这样吧,小弟自家商会有个山东商会投资社,小弟和山东的几十家大买卖家都是股东,比起山西票号来说,稳当多了。把银子存在投资社呢,年息十厘是官价,不过您老哥瞧得起俺们山东商会,到时候随用随取,年息二十如何?”我也不指望李大总管能把全副身家投进来,左右不过万把两银子的事情,没必要太当真。

“那好,还是你老弟生财有道。哥哥攒吧了半辈子的这二十来万两银子就都存在那个省么投资社吧。”李大总管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表情。我虽然心疼每年五六万两银子的出息,不过这时候可不能在乎小钱,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答应下来。其实现在的行情,要是交给标准厂和两大矿区,年利润翻番都不在话下,年息20%说起来是够狠,但是架不住机械矿山行业利润丰厚,完全没有压力。

“至于手底下的猴崽子们也抠唆了点养命银子,不过十万两上下,也一并交给老弟吧。他们有个一分利就得乐得给你老弟磕头了,倒也没有必要让他们一口吃个胖子。”李大总管还真是个体面人,自个儿的银子有了着落还不忘照顾小弟们的身家。反正现在不怕银子咬手,我也痛快收了,到时候让管事刘去投资社找老吴办个户头就可以了。李大总管兴致颇高,让管事刘在小院开了桌席面,趁着老佛爷午睡,哥俩美美的撮了一顿。现在的管事刘见了我就想见了亲爹,早就不是拿鼻孔看人的时候了,一个劲的给李大总管和我布菜斟酒,伺候的周到,临了还把我送出府,哈腰点头的直到我上车走人为止。

见两个在大门内站班的小太监一副想笑不敢笑的表情,管事刘一人赏了一记爆栗“猴崽子们,翻天了。你们当杂家没见过红顶子的外臣吗?杂家这送的那是咱们大总管的义弟,你们修行上几十年也不一定够格在他老人家面前伺候。你们几个不好好的站班,仔细了你们这身皮。”

处理完这些烂事,我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事务,前面主要安排了省内重工业的发展布局,就是依托中兴、淄川两煤矿和莱芜铁矿的资源,在莱芜、巨野两地开设钢铁厂,济南周边和泰安府兴办机械工业,以后的机床、发动机、机车汽车等重工业都将在这一地区布局,未来的泰山山脉南北两麓将是重要的机械工业基地。既然济南、泰安府的重心在重工业和部分高科技产业,兖州府自然是以矿业和农业为主。曹州府地瘠民贫,但是适合种植棉花,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和棉花种植应该不错。北边的武定府也是盐碱地较多,但是靠近海边,食盐资源丰富,我还知道后世的胜利油田也在武定府和青州府的范围内,下一步定位主要发展化工产业,只是手头没有技术人才,总不能让度娘自个儿去搞化工厂吧,目前只好先发展传统农业和蔬菜果木种植,有条件再上化工。东昌府定位为轻工业商贸基地,背靠大运河,未来的津浦路也经过东昌,交通便利,是个发展贸易和民用轻工业产品的好地方。至于东部的几个州府还是暂时保持稳定为主,青、登、莱州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不错,只有适当的给予政策鼓励和商会的资金扶持,当地的开明士绅自然会投入当地经济发展。沂州是山东山地较多的一个府,后世也是山东地区的批发集散地,但是现在发展商业条件不足,主要是在当地招兵招工,先通过劳务输出来带动地方经济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