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三百四十七节 战役胶着绞肉机

非和平崛起 第三百四十七节 战役胶着绞肉机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42:58 来源:笔趣阁

也许拯救大兵的故事在和平时期算得上全民瞩目的事情,但是在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青年丧命的一战第三年里这已经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如果不是几百名中国兵纵横几十公里斩将夺旗,这么个大兵的生死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虽然为了柏脱兰村村民们的安全,这件事并没有上报,不过巨阙战斗群的传奇经历还是让协约国大吃一惊。而德国人方面也不得不对中**队的战斗力重新衡量一番。

此战之后最明显的是三个后果:一是远司在协约国指挥部里总算有自己的地位了,就这份万军丛中自由来去的本事也不是英法这些打惯了常规作战的将军们敢想象的,再也没有人打算把这些中国兵当成缠头的印度阿三拆散了填战壕,远征军的独立指挥权才算是被真正确认了;二是德国人开始认真的研究战前从中国引进的那些战术和武器,光*气好用,这个已经验证过了,芥子气也不错,还是民用产品的副产品,不说效果成本上就占了大优势,还有什么路易士气,沙*林效果杠杠的,就是价格太贵。而这次中国人的轮式装甲大游行,让德国人脑洞大开,碰上这样的部队,普通步兵扛不住,大小炮火又追不上,除非对方自己送上门,否则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克制,山寨也不是俺中华的专利,德国人也老实不客气的把一众运输车焊接上钢板,架上机枪和速射炮,虽然不能和真正的轮式装甲相媲美,但是用来追亡逐北还是蛮有用的,而且后面车厢空间大,带着一个班的士兵满世界乱窜,法国人大概也没有多少好办法能抓住他们;三是国防军内部对于出兵欧洲的畏惧情绪一扫而空。其实援欧空军上路前,这种对于列强国家的畏惧就有,不过是前面大清国太怂,让老一辈的军人挺不直腰杆。空军打得战绩彪炳,但是中国在航空上的优势本来就明显,所以空军的战绩也没有让军中的担忧解除,不过这次远征军的首战总算让国内的各界有了说硬话的底气,接下来的轮战也成为军中人人争取的镀金大道。

借着这次的48小时的速胜,遏制了德国人精心策划了小半年的一次战术突击,加上德国人开始改造山寨轮式装甲的消息,英法联军算是麻爪了,老将军霞飞天天跑到爱丽舍宫掐着彭加勒总统的脖子要装甲车,还指名道姓的要中国产的轮式装甲,好像离了这种神兵利器,法兰西就要亡国灭种一般。

就在法国后勤部门的头头们被逼的差点没悬梁自尽的时候,外交部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访问伦敦的中国外长陆征祥博士闻听法国盟友的困境,紧急请示国内,在吴大官人的通融下,把原来准备装备第二批轮战的远征军的军火先调配给法军使用,这其中就包括了120辆轮式装甲战车和80辆轮式装甲输送车。2000挺仿马克沁的水冷重机枪、400门60口径迫击炮和120挺12.7毫米双联装防空机枪居然说是为了不到两个师的第二批远征军准备的,如此庞大的一批军火如果交给英国的殖民地士兵,武装十万人的一个军团都够了。但是此时可不是和中国奸商们计较的时候,法国和英国一合计,还是全部吞下这批军火吧,虽然子弹口径不一致,但是如果装备一支部队的话也勉强能凑合,而且中国人的货船上那20个基数的弹药足够顶一阵子的了,大不了再用庚子赔款的份额减免一部分,也掏不了多少钱。

法国人之所以这么急着要货,除了中国远征军的表现抢眼之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正在策划一次自认为是决定西线战局的攻势,而英国盟友拿出来的秘密武器正是被称作水柜的马克一型,法国人可不希望在西线只有英国人的坦克可以大放异彩。当然这个理由还是没有对远司方面说明,实际上连计划中的索姆河战役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对中国远征军严格保密,不过在先进的监听仪器和吴总座的预知能力面前,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原本这场战役是协约国在1916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不过在中国远征军迅速挫败德军逼近运河的企图后,协约国的形势要比原本历史中好得多。作战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法国法约勒将军的第6集团军和英国罗林森将军的第4集团军,负责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40公里)地区的德国冯?贝洛将军之第2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并运用骑兵兵团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和英军负责的巴波姆、康布雷等地打开突破口。英、法联军共有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德国第2集团军则有8个步兵师,672门火炮,300门迫击炮和114架飞机。德军防御由3道阵地组成,全纵深为7~8公里。

这场双方准备了5个多月的对决,首先是一个星期的炮击作为开场白,虽然几乎完全摧毁德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但失去了进攻作战在战术上应保持的主动性。要是国防军的话,说不定会找个凌晨先突击再开炮压制对方的纵深火力,然后趁着对方混乱用空军进行战场遮断,一股脑的干翻了两三道战壕的敌人,然后放出去几支快速机动力量插入对方纵深,搅他个天翻地覆,而己方步兵炮兵则巩固以占有的阵地先,照这个打法,不说全歼对方的一个集团军,最少也能重创他们,而去用不了多少炮弹,伤亡也绝对不会超过一成。可惜这样的打法对步兵、炮兵、装甲兵、航空兵的配合要求极高,没有事先的针对训练和配备全面的通讯设备,还有训练有素的参谋机构,那么这种一体化作战就根本打不出来,远司的肖明峰中将根本就没有跟高傲的公鸡和牛牛的将军们提议,反正他们也不会理解不是吗?

终于,正如历史中的一样,英国第4集团军(由罗林森将军指挥)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英国第3集团军第7军在其左翼掩护;法国第6集团军(由法约勒将军指挥)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如果他们还能从月球表面类似的地形上找到第一道防线的话),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壕沟阵地所阻。英军果然非常愚蠢的采用密集队形突击,遭德军马克沁机枪的强大火力杀伤,学习了如何构筑堑壕体系和交叉火力的德军这下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这块不大的阵地面前英国人损失近6万人,铸就了马克沁的凶名和索姆河战役人间绞肉机的美誉,而吴宸轩教给德国人的堑壕体系却鲜有人提起,反正吴总座本人也没有讨要专利费的打算,权当是支援雅利安兄弟了,谁让俺们国防军都是活雷锋呢!

7月的前几日,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德军第二道阵地,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此后数日,由于德军投入预备部队以及英、法联军本身在突破战术和指挥调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缺点(对各地区的突击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等),以致推进缓慢。德国人虽然也不比他们更加迅速,但是防御中的一方总能更好的利用时间。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预备部队,为便于指挥,将第2集团军分编为由贝洛将军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加尔维茨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并在防御上加长纵深,构筑了补充防御地区。

7月中旬,英、法联军仅向前推进数公里,未达成作战的预期目标。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联军将其部队增强至51个师、飞机增加至500架;而德军增加到31个师、飞机增到300架,由于作战的迟缓、胶著,这场突击战不出意料的转变成为消耗战。

终于英国人失去了耐心,他们决定翻开底牌,他们的水柜上场了。英军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坦克(共49辆坦克,实际参战仅18辆),配合步兵进攻,推进了4~5公里。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对守备方的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但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10公里18辆坦克),仍然没有达成打开突破口的作战目标,战术层级的运用成功并未能引导作战胜利。虽然英军后来又使用了两次坦克,同样收效不大,倒让德军开始学习如何对付敌方这个庞然巨*物。

反倒是法国方面从中国引进的轮式装甲在战场上再次大放异彩。200辆轮式装甲集中在法军的第六集团军的后面,法国人专门调拨了一个团的步兵和300名汽车驾驶员来接手这批车辆,在中国远征军太阿战斗群的指导下,他们终于在一周内学会了简单的操作和战术,虽然中国没有把车载电台给他们,而且轮胎也是实心橡胶轮胎,比起中国远征军自己装备的自充气防弹轮胎差多了,不过好歹也达到了法国人的期望。

法国人至少遵从了使用装甲部队的基本原则,那就是集中加上机动,第六集团军在德军的马克沁面前也黯然失色的时候,这200辆中国战车组成的突击集群,大胆的进行了一次穿插,一个小时突入敌军防线5公里,甚至直接占领了德军的一个弹药补给点,造成了德军的恐慌。不过在法军那种坑爹的指挥体系面前,将军们居然没有预料到这支不足四千人的部队居然进度如此惊人,竟然没有制定随后的行动计划,只是命令他们守住占领的那个补给点,等候后面的步兵赶来、

远司肖明峰中将、朱云阶准将和其他的将领们对于法军总指挥部的这个命令都感到震惊和悲哀,他们明白这将意味着这支由中**人训练的轮式装甲突击群将承受德军炮火的猛烈反击,而他们的机动性则完全发挥不出来,法国人的固执和愚蠢葬送了这支本来足以改变这场战役的机会。也许总座说的对,此时的法**人不缺乏勇气和素养,他们真正缺乏的是敢于变革的将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