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三百六十三节 天兵莅临布达拉

非和平崛起 第三百六十三节 天兵莅临布达拉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42:58 来源:笔趣阁

readx(); 英国驻印度的殖民政府已经多次向伦敦汇报了中国国防军对西藏的军事行动,但是得到的总是“密切观察谨慎对待。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的指示。当然大英帝国还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白厅发出了一份外交照会,“提请中国*政府注意,你方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印度地区的安全,请贵国政府遵守协约国一致原则,在战争期间,放弃滥用兵力…”

陆外长的回答也非常简练“我方已经履行并将继续履行作为协约国缔约国的义务,为对抗德奥等国家的入侵提供武装力量和人员物资等方面的直接支持,对此我方不应受到任何指责。至于西藏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难道威尔士地区有人割据地方,对抗政府的话,英国政府在出兵之前还会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等周边国家征求意见吗?”

双方意见不合,不过都是明白人,德国还喘气,英国和中国还不至于为了个西藏就撕破脸。于是大英帝国的白厅,三天一封严正交涉,一周一次严重抗议,搞的跟下一秒就要宣战似的。其实双方该怎么往来还怎么往来,连罗湖口岸都没有关闭过一次,印度阿三倒是积极备战,似乎能打败国防军他们就是南霸天了,这些士气高涨的阿三英国人也不会浪费一船船的拉倒法国去填战壕,可都是好炮灰啊。

这期间,倒也有形势的喇嘛教活佛们私下里跟驻军或者当地汉人政府联系,其中白利寺的格达活佛最为积极,被青海议会和政府视作和平的希望。当时,格达活佛被联合议会任命为中央西藏和平谈判代表团主任,前往昌都游说,进而准备前往拉萨说服西藏政府同意和平解放西藏。

11月14日,格达活佛到达昌都会见了总管格鲁,他劝说格鲁,“中央政府反正都要驻防西藏,因此宁愿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应诉诸武力。如果拉萨政府企图与中央抗争,那不但会造成生灵涂炭,而且还会导致佛教和寺院的毁灭。”他带来了吴宸轩提出的三点和平建议:1.西藏必须承认其为中国的一部分,断绝同任何国家的一切外交联系。2.西藏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边境地区必须部署国防军。3.西藏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政令,但是可以通过自治议会的形式维护藏族同胞的合法权利。格达对格鲁说,如果西藏接受这些和平建议,国防军就没有必要通过战争来进军西藏,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就能得以维持。格鲁把这些和平建议提交给了拉萨当局,拉萨方面回复说“可以考虑这些建议”。

11月22日,昌都的街头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响,在寺庙前接见藏族群众,摸顶赐福的格达活佛头部中弹,被送到当地诊所后不久就宣告不治身亡。虽然没有查明凶手是何人,但是无论如何,格达活佛的死阻断了双方的谈判,也坚定了西藏战役前指发动昌都战役的决心。

正当这个战和难定的关键时刻,拉萨当局委派了唐普旺吉为昌都总管,接替格鲁。唐普旺吉的态度在他前往昌都途中对所遇到的官员发表的言论中有所反映。据功德林喇章的一位官员回忆,唐普旺吉曾对他说,“西藏斗不过国防军,因为汉人拥有最新式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官兵。他们面对欧洲列强都不落下风,我们怎么能指望仅仅依靠寒风和雪山就打败这样的对手呢?”“他确信设法进行谈判达成和平的解决办法要比武力对抗好得多”。

新任的昌都总管唐普旺吉与格鲁的主张大相径庭,格鲁倾向于进行武力抵抗,不管有没有成功的可能都要誓死抗争。唐普旺吉则倾向于妥协,他认为没有必要激怒国防军,拆除格鲁修筑在山顶上的防御工事。不久,又停止招募更多的康巴民兵。

据格鲁回忆,唐普旺吉刚到昌都不久就提出,他认为昌都这个地方太小,没有必要由两名噶伦共同驻守管理,他建议格鲁离开昌都到玉树南部琼布色达去开辟一个新的作战根据地,而他则留驻昌都。唐普旺吉的行事颇像那位:“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总督”叶名琛。面对国防军大兵压境,唐普旺吉判断失误,导致了昌都战役完全按照国防军的设想进行。

在防御上唐普旺吉没有建立一支常备的后备军。藏军全体官兵除了几百人留守昌都之外,其余军队都被分散布防于边境沿线;国防军随时都可能突破藏军的防线,而边防军后面并没有设置第二道防线。英国人早在15年前就提出有必要建立一支后备军,但是这一报告显然从未被康区的官员采纳过。10月24日,藏军设在邓柯的电台被捣毁之后,在格鲁的一再请求下,唐普旺吉从拉萨带来了两部英国赞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可是他决定不在金沙江沿岸边境地区设置这两部电台。于是格鲁带了一部到洛隆宗,另一部则留在昌都闲置着。在国防军发动昌都战役之前,英国人的报务训练师曾经试图说服唐普旺吉将那部闲置未用的电台送到战略要地类乌齐去,以便能够及时迅速地收到有关拉贡昂达撤退路线的情报,但遭到了唐普旺吉的拒绝。随着11月底的到来,许多人都推测冬季的临近意味着汉人军队可能不会发动进攻,从而使藏军逐渐放松了警惕。

而此刻吴大将军制定的昌都战役方案也于1月22日被总参谋部批准。不过真正的战术命令是直至他与其他几位师长和后勤主任军官们在甘孜访问土司头人并取得他们出动大批牦牛投入运输的承诺后才下命令。这些,足以证明国防军的领导层对补给粮食的重视,以及后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援的重要性。

与西藏葛厦政府方面的举棋不定临阵换将布置失当相比,国防军则布置十分周密。12月3日,吴子玉在玉树向第50山地师第60山地师发出昌都战役政治命令,要求部队注意自身安全,团结藏族人民,严格军事纪律,发扬国防军战必胜攻必克的精神,保证“战役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全胜”,“彻底光复雪域高原”。

共和9年12月6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后,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快速反应66师为主力配合几个营的原滇军骑兵),在高原上纵横跨三个省区(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约1500华里,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和澜沧江及许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类乌齐等地打了几仗;因连续行进,许多战马先亡,不少骑兵变成步兵,终于在前指要求的时间内,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称为“五路口”的恩达,艰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然后从西往东堵击由昌都撤出的藏军,胜利地配合主攻部队,将昌都地区的藏军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

迂回部队渡江后,南北两线的两个山地师的攻击部队,分别在几个渡口陆续渡过金沙江,迂回部队和跟进的北线左路主攻部队渡江时未遇藏军抵抗,北线左路和南线攻击部队在德格岗托和巴安(现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两个点渡江时遇阻强攻,都被我军炮火击毁,部队在未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后,北线左路主攻部队在小乌拉等地遇到藏军较强的抵抗,不过藏军在我山地师的75山地榴弹炮和迫击炮的火力压制下被歼灭或弃阵溃逃。

为了不给藏军喘息机会,各部队忍受着空气稀薄饥寒劳累等痛苦,日夜兼程,连续作战,连战皆捷。岗托方向的北线左路攻击部队在追击中,于同普之足雍将大股藏军歼灭。南线之山地60师某团,歼藏军近一个甲本(相当小连)。在国防军的政治攻势和政策感召下,藏军第九代本主官德格?格桑旺堆于12月21日率部起义,宁静(现芒康)和平解放。此时滇军改编后的国防军云南边防总队第4纵队,消灭和驱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军,占领盐井等地区。快速反应66师第二团随后向西发展,并分别执行拦截藏军之任务。昌都藏军无力抵抗,弃城西撤,北线主攻部队山地50师随之进城(左路部队和山地50师一个团相继跟进),并消灭没有撤走的藏军200余人,昌都从而解放。昌都总管唐普旺吉率残部西撤至拉贡附近,当听说国防军已堵住去路后,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与国防军联系后,令藏军2700余人全部放下武器。共和10年1月4日,昌都战役全部结束。

从12月6日至1月4日,昌都战役历经28天,先后打了20多仗,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计有5个代本全部,3个代本大部。1个代本起义。共俘代本以上高级官员20余名,俘获在藏军中服务的英国人报务训练师纽曼中尉及印度人2名。可以说,在昌都战役中,藏军主力已被消灭。

昌都战役不是为战而战,也不是只为消灭藏军和解放昌都而战,仍是为和谈而战,打下和平光复西藏的基础。昌都战役情况传播到西藏各地后,拉萨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恰在此时,一支由4架大型飞艇组成的巡航飞艇编队出现在拉萨上空,当然是夜间,趁着夜色浓重,一支140人的突击部队701战术特战连带着全副装备,在统调局的藏族特务人员的指引下降落在色拉寺以南的一块坝子上。手持管道工和精确秦弩的士兵,还得到了四门60迫击炮和10支50掷弹筒的支持。此刻拉萨失去连各个宫殿和政府部门的卫兵算上还有一个半代本,而且大多在布达拉宫外的鲁普岩寺宿营。被特种兵冲进去一顿狂虐,剩下的不到200人都选择了投降。而葛厦政府内的一个甲本的士兵还在政府官员的指示下继续顽抗,企图拖延时间,不过在迫击炮的轮番轰击和改装为空中炮艇的飞艇的联合肆虐之下,没坚持过半小时,结果被铝热燃烧*弹给一锅焖了。

藏传活佛面葛厦政府的冲天大火和在黎明的晨曦里依稀可见的围拢过来的士兵和飞行炮艇,他的面色无喜无悲,只是把手揣进了大袍子的内衬。不过等喇嘛们聚集过来聆听佛旨的时候。活佛只是很疲倦的转身去坐禅了,在空荡荡的长廊里留下一句:

“太阳升起来了,迎接信众们吧。”众喇嘛面面相觑,门外人倒是不少,是不是信众不清楚,不过手里的家伙可真能送人上西天,至少比起他们的转经筒效率高的多。

大喇嘛好歹明白事理,略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老大的意思。高宣佛号,给小喇嘛们吩咐一声“开门迎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