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三百七十八节 整军砺武备国战

非和平崛起 第三百七十八节 整军砺武备国战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42:58 来源:笔趣阁

高尔察克军队被击溃后,协约国把战争重心转移到苏俄南方,决定以邓尼金军队为主力发动第二次进攻。共和十年七月,邓尼金下令攻占莫斯科,从顿河西岸到伏尔加河分兵三路北犯。在主突方向库尔斯克、奥廖尔、图拉一线作战的是邓尼金的精锐部队“志愿军”。7月9日,农工党中央和弗朗索瓦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8月,红俄军南方面军按照总部的命令发起反攻,从侧后袭击邓尼金的库班大本营,未果。9月12日,邓尼金军队再次在库尔斯克奥廖尔方向发起进攻,至10月中旬先后占领库尔斯克、沃罗涅日和奥廖尔,直接威胁图拉和首都莫斯科。尤登尼奇军队在西线也再次突po 红军防线,于10月中旬进抵彼得格勒郊区。

为适应新的作战形势,红俄军统帅部于9月下旬将南方面军分编为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10月,农工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坚守图拉和莫斯科,在南线集中基本兵力,东南方面军则暂时转入防御。10月11~12日,南方面军在司令叶戈罗夫和军事委员约瑟夫朱利什克夫率领下,在奥廖尔─克罗梅地域和沃罗涅日地域发起反攻,至11月中旬先后收复奥廖尔、沃罗涅日和库尔斯克。此后,南线的反攻发展为两个方面军的总攻:南方面军在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方向作战;东南方面军以右翼进攻新切尔卡斯克,以左翼进攻察里津。

12月,红俄军解放哈尔科夫和基辅,翌年1月攻占察里津和罗斯托夫。由于红俄军攻占罗斯托夫并进抵亚速海沿岸地区,邓尼金部队被分割成两个孤立集团,一个退向高加索,另一个退向克里米亚和敖德萨。红俄军乘胜追击,于共和十一年二月攻占敖德萨,三月占领新罗西斯克。邓尼金残部逃往克里米亚后,由弗兰格尔接替指挥,不久后弗兰格尔在克里米亚被伏龙芝击溃。此时,红军在其他战线也取得重大胜利。在西线,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第二次进攻被打退,其残部逃入爱沙尼亚并被解除武装;在北线,红俄军于共和十一年三月解放阿尔汉格尔斯克,与驻防摩尔曼斯克的中国远征军第66师隔海对峙;在东线,红俄军于共和十年秋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转入新的进攻,至翌年1月将高尔察克的部队再次击溃,高尔察克率领残部沿着铁路退往后贝加尔地区。由于中国北方派遣军对伊尔库茨克地区的占领,红俄的几次试探都被派遣军的坦克和飞机击溃,死伤了上万人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决定率领第一集团军撤tu 至图伦,依靠东西萨彦岭和安加拉河的地理优势与中国白匪军对峙。

在一战结束后,德国撤军,红俄军帮助 乌克兰建立了红政权,毕苏斯基的法西斯独裁zf在帝国*主义资本势力大量的资金和武器弹药的扶持下,共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波军发起进攻,5月7日占领基辅。红俄军于5月26日转入反攻,8月中旬进抵华沙城下。由于战线过长,波军发起反攻后红俄的两个集团军被迫退却。10月12日,双方在里加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俄波战争结束。

此时的俄国已经是满目疮痍,俄国在此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连续七年陷于战乱。在此七年期间,两千万人死亡,还有三十万人投降到波兰。其中内战时期,双方都有一百万人以上死亡,国家经济几乎崩溃,再加上共和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旱灾更是雪上加霜。疾病也横行,仅共和十一年就有三百万人死于斑疹伤寒,更有数百万的平民死于双方的互相屠杀。

在此期间有一百万人逃离俄国,到欧洲或者波罗的海诸国,当然也有一部分逃亡到中国,他们被称为白俄。这些人又有不少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成为了这些国家发挥了重要 作用的建设人才。而历史上曾经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迅速崛起的红俄却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失去了成为工业化大国的机会。

在北方战场上赚的盆满钵满的情况下,中国在一战后并没有像英法美那样大肆裁减军队,而是在共和十年五月,在济南的国防部召开了军备政策研讨会,在会议上,中**方确定了下一步的军队发展纲要:

原有的陆军第七、八、九、十和中央集团军都已经派出部队参加过了一战、对俄干涉战争或国内统一战争,这些经过考验的部队中裁减大约三分之一的老兵和士官。

同时通过各地的招兵处从有初中以上文凭的青年中招录士官生,而从农村青年中招收职业兵,士官生将被分配到各个集团军办的军事训练 基地,集中进行半年的军事训练 和班组管理培训,其中的佼佼者将能升入各个专业军事院校进修,成为国防军军官的来源。招录的士兵和士官将填补各个部队的缺额,并在今后形成一套士兵和士官的退役机制,士兵在一般情况下服役46年就要退出现役。而士官则可以服役510年。退出现役的士兵将在退役后5年内成为一级预备役的成员,每月将获得相当于相当年限的工人收入的50作为作训津贴,而退役士兵还会获得一笔退役补助金和一份在各大商会企业工作的推荐,这也让参军成为很多农村青年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捷径。

裁减下来的士官和士兵除了因身体原因或自愿退役的之外,都将转入刚刚由巡防营改编而来的内务部队,全国各个省级单位都将建立内务部队。内务部队的士兵来源主要是各地被收编的军阀或革mng 党的民军士兵,还有原来的一些民团、联防队等民间武装。通过从国防军退下来的士官和士兵们的训练 ,剔除了一部分不适宜继xu 留在武装力量的人员之后,组成了四十多万人的内卫部队。

内卫部队司令官张绍曾中将于共和十年十月一日在济南宣布 中国内卫部队正式成军,编成为四十三个纵队和数个团级编制的海岸巡防队。基本上每个省区都有一个纵队师的内务部队在当地驻防,将国防军从国内维稳任务中完全解放出来,使得国防军成为完全**的野战兵团。

同时国防部宣布 成立六大军区,分别是:

以济南为司令部驻地的中央军区,下辖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北平、天津九个省市,十一个内卫纵队和四个海岸巡防队。

以哈尔滨为司令部驻地的东北军区,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东蒙、北兴安收复的外兴安岭地区五个省,六个内卫纵队和一个海岸巡防队。

以广州为司令部驻地的东南军区,下辖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台湾尚未收复、海南7个省1个岛屿直辖区,八个内卫纵队和五个海岸巡防队。

以成都为司令部驻地的西南军区,下辖四川、贵州、云南、广西、**五个省,下辖六个内卫纵队。

以兰州为司令部驻地的西北军区,下辖陕西、甘肃、南蒙、青海、新疆五个省,下辖五个内卫纵队。

以恰克图为司令部驻地的北方军区,下辖北蒙、西蒙、巴尔喀什、西昆仑、撒马尔罕、突厥斯坦、南贝加尔七个边疆省,下辖七个内卫纵队。

国防军各部队已经陆续回国。除了驻守摩尔曼斯克的快速反应66师之外,中国全部的五个集团军都已经返回驻地。经过了欧战的磨砺,中国国防军的技战术水平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相比之下只有第三师团、第五师团参加了对抗激烈程度很差的东线作战。日本陆军在一战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战场经验,特别是在装甲部队的运用方面,日本陆军更是与国防军差距拉大。

五个集团军编成内的八十多万野战军,组成的39个师、4个师级重炮集群和数目不详的团级特种战斗群。拜一战中中国成为世界兵工厂所赐,中国在装甲车辆和运输车辆方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这些陆军师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都是机械化步兵师或者加强版的摩托化步兵师,还有6个由原来的国防军老兵和西南地区山区士兵组成的山地师以及全部轮式装甲化的6个快速反应师。

当然最为特殊的还是由收编的高尔察克残部和部分白俄前军人组成的四个外籍摩托化步兵师,这些外籍步兵师虽然在中国国防军的掌控之中,却并不是国防军的编制内部队,算是国防军的外籍兵团,驻防在贝加尔地区和阿斯塔纳地区,成为北方派遣军的辅助部队。虽然是辅助部队但是其吃的穿的用的一水的中国国防军正规装备,比起被打的失魂落魄的高尔察克的“俄罗斯复**”要强百倍。实际 上如果纯按战斗力计算,俄罗斯复**已经可以除籍了,高尔察克手下的三万多人除了几千条步枪之外,就再也没有能算得上正规军的东西了。不得已,杜子成中将只得允许他们退往伊万诺夫斯基地区休整。

当国防军的第三次整军进行的如火如荼,吸引了世界各个列强的关注目光,特别是日本几乎把在中国的特工倾巢出动来探听消息。几乎同时,在一战中风光无限的标准航空队的扩编也成为了中**事方面的又一个热点,但是却没有人注意从万里之外的北海将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驶回中国青岛港的国防军海军,这支冯如中将手下刚刚破茧而出的部队注定要在他的襁褓中就迎来第一场血与火的洗礼。

一下“非和平崛起”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