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四百六十一节 海军发展的航标

非和平崛起 第四百六十一节 海军发展的航标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42:58 来源:笔趣阁

“羽箭”飞弹可以加注640升的燃料,续航时间达到了22分钟,准确的射程很难纪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对马海峡的三韩一侧打击日本的关东平原还是能做到的。△頂點小說,唯一不能这么做的理由就是造价,一枚“羽箭”的造价几乎等于一架最新改型的b4“弹道”轰炸机,可在中国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想在日本上空下多少蛋都随大家高兴,用这种漫天花雨般的昂贵窜天猴实在是不划算。

“羽箭”除了造价居高不下,还有一个弱点就是要在发射前才加注燃料和安放电池、填充压缩空气。然后用小货车运到消磁区域,完成最后的核对,调整飞弹的飞行罗盘与安装好的导航系统内预定的目标方位是一致的。

由于燃料箱所限,为了确保射程,就提供足够的额外推力将导弹发射出去,“羽箭”需要在发射时使用一个加速装置。这个加速装置由咸阳兵工厂制造的,是一个长48米的斜坡状的发射架,使用蒸汽弹射系统。发射架上有一条活塞槽,槽内在发射时装入哑铃型的活塞。导弹放在一辆小推车上置入在活塞槽上,活塞槽装有安全销使导弹不会滑出。在发射时由哑铃型的活塞推动小推车迅速前进,发射出导弹。

车载的发射系统上包括有一个反应舱和两个化学罐。化学罐里分别装有过氧化氢(ho)和高锰酸钾(kmno4)颗粒催化剂,反应舱通过管子连接到发射架的底部活塞槽的尾端位置。发射时抽取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在反应室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对活塞底部施以很大的气压。当积聚到一定的压力,将推动活塞快速的移动将导弹弹送出去。v-1在离开发射架时的速度可以达到400公里/小时。发射时活塞将被抛到附近的地面上,手推车也会被甩出到旁边。在发射后发射架必须要由穿上了保护服的工作人员清理一次,因为发射时所溅射出的残留物有很强的腐蚀性。

正因为如此,萨镇冰萨老对于吴宸轩刚刚描述了半小时的飞弹舰队的设想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呃,其实是觉得不靠谱。“总座,您的意思是等我们的军舰都配备了羽箭飞弹后,主炮和装甲的作用就降低了,在敌人的火力打击范围外就可以对敌人进行致命袭击,从而获得非对称优势。我说的对吗?”

“萨老所言极是,这正是我们海军发展的方向,今后我们能用到的最大战舰就是战巡,至于三万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在飞弹面前就是个大号的靶子。”

“可是据我所知,这种飞弹不仅发射麻烦、造价高昂,而且准确性极差,总不能像是一窝蜂那样靠概率吃饭吧。”

“呵呵,萨老您的担心是对的,不过您会看到的,我们其实已经研发了第二代飞弹,虽然依然需要进行战前燃料加注,不过射程、造价方面都已经比“羽箭”飞弹进步了很多,在加上我们在微控制系统和微电路方面的科技突破,我们已经能实现飞弹的中段和末段制导,实验命中率已经超过了最精确的海军火炮,而且即使敌人在高速机动中,也难以规避飞弹的准确命中。再加上高能装药和穿甲战斗部的配合,就算是皮糙肉厚的南卡罗来纳级在它面前也挺不过3枚全中。”

“既然如此,那我们倒是应该调整海军的发展思路,原来的飞潜快是近岸防御性海军的做法,蓝水海军还是要走船坚炮利的路子,没有成规模的大舰,我们的海军是很难走出去的。”萨镇冰虽然能接受吴宸轩的飞弹制胜论,不过对于巨舰的偏爱还是让他想力争为海军增添点大玩具。

“大型战舰当然是必要的,我们争取到的吨位份额还是非常充足的,目前我们的海军才十四万吨左右,如果不是两艘水泥航母的话,咱们连二十万吨都争取不到。不过水泥航母已经被放弃了,我想可以考虑尽快开工建造两艘2万吨级的航母和四艘2万吨级的战巡,用来组成两支远洋舰队的骨干,再逐步扩编完成。人员才是我们的短板,我想建议参联会方面在青岛或者连云港建立一所大型海军综合类院校,着力培养适应新式战舰的海军指挥人才和技术人才。我们替换下来的德**舰和海字号的四艘军舰,除了两艘要作为海军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的馆藏之外,其他都调拨给海军学院作为教学使用。其他的师资、资金、政策等方面都会给予全力支持。我想请萨老您主持该校的筹备工作,并担任首任校长,不知道萨老意下如何?”

“元首错爱,老朽敢不效死力。”萨镇冰一听说能当上中国海军学院的开山祖师,那份高兴劲自然不用提了,对总座包容万象的心胸大感钦佩,再也不担心闽系诸将没有下场了。不过他可不知道吴宸轩对于海军学院的设想与萨镇冰他们这些留学英伦的皇家海军派完全不是一回事。

送走兴致勃勃的萨老,吴宸轩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能借助萨老的名气团结中国不多的海军人才,为新型海军教育服务,也算是了却了吴宸轩的一桩心事。邓先贤目睹了萨老怒气冲天而来,欢天喜地而去,对老大颠倒乾坤的本事大为叹服。

在海军部的装备中心里,一个大号的家伙正静静的卧在库房里,等候着即将开始的海测。799工程提供的这款新型飞弹绰号“鱼叉”,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1台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射程只有35公里,导弹速度9马赫,攻击范围没有超过水天线飞行高度利用气压高度计维持在150—300米左右。首先装备的水面舰艇是由剑鱼级鱼*雷快艇改装的“鲭鱼”级飞弹快艇,拆除了四具鱼*雷发射管,改为上层指挥舱两侧安装2具发射器、配备一部简易版的r02对海火控雷达和标准1453型光学瞄准器。“鱼叉”飞弹为主动雷达导引,在地平线范围内可自行搜索目标,因此发射艇仅需利用火控雷达或光学瞄准器在发射前进行瞄准即可。

其实实验者并不知道,这种看似粗糙的飞弹不仅仅是一种远程反舰飞弹,同时它还是一种高性能的海基巡航飞弹,而且它是一系列巡航飞弹的第一种型号,在今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升级。后来的很多军事专家认为,综合考察“鱼叉”飞弹的整体设计水准,它的实际性能可能远不止中国公开的数字,因为对外公布的是出口型飞弹的性能,而中国国防军自己装备的飞弹很可能还有很多先进技术。它的圆柱型弹体、平直主翼、助推器和腹部的进气口都让人联想到一架缩小版的飞机。

“鱼叉”反舰飞弹发射时先点燃尾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直到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主动雷达导引头会搜索最近的和最大的目标,然后进行敌我识别信号问答,如果没有收到准确的无线电信号匹配,就会开启攻击模式,选择逻辑电路选定的目标进行滑翔俯冲攻击,配备安装了延时引信的450千克穿甲爆破战斗部,足够让一艘8000吨以下的非主力战舰葬身海底的了,就算是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也扛不住四五枚鱼叉飞弹的攻击。

其实在799工程里,“鱼叉”还算不上最先进的成果,只不过他采用的成熟技术比较多,综合性能和采购价格比较合适而已。等中国的飞弹家族一起上舰的时候,就是世界海军的第三次大变革时代的到来。正在华盛*顿庆祝限制海军军备协议签订,认为能凭借吨位限制保持自己海军优势的英美日会发现他们那些吞噬了大半军费的巨型战舰变成了被扫进垃圾堆中的破烂,他们存在的唯一用处就是让大炮巨舰主义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而已。

日本此时正在为了替换被中国击沉的四艘主力舰而拼命的募集资金,加上被中国的空中打击给弄的几乎崩溃的后遗症,日本对空军的发展也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日本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建立了**的空军----日本帝国防空军。这是一支编入了驱逐机、高炮、高射机枪和探照灯部队的混合武装力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领土防空的安全性,海军的航母上,则是在海军**设置了一支海军航空兵总队,虽然不是**军种,但是也有了相当大的**性。这样一来在国民看来屡战屡败的日本陆军变成了裁减的目标,反正也没有殖民地了,养着这些马鹿也没有用处,不如裁减了节省军费。日本陆军的数量被从18个常备师团削减到10个常备师团,像是在朝鲜组建的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师团就被一刀裁掉了,不过最不靠谱的第四师团却凭借大坂地区商人的钞票得以保留,让十九、二十两个始终浴血奋战在三韩一线师团里那些百死余生的官兵都嗤之以鼻。

不过在中国人暗中指点和支持下,高尔察克的白俄临时政府大方的拿出了真金白银在日本大肆雇佣被裁减的陆军军人,3500日元的安家费,每月500日元的出勤津贴,每天200日元的战场执勤奖励,每小时300日元的战斗奖金,歼敌奖励、俘虏奖励,阵亡抚恤一件件的摆出来,让很多陆军的马鹿们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当年为天皇魂归九段坂的那帮弟兄都白死了,帝国实在是太刻薄了。

很快当中国的北方军区开始撤军的时候,红俄惊讶的发现在白俄那些几乎是运输大队长的伪军队伍里出现了一支亚洲面孔的雇佣军,娴熟的战斗技巧,精准的枪法,玩的出神入化的掷弹筒和01型步兵炮,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顶着乌拉冲锋的这些小个子雇佣军居然用白刃战毫不犹豫的把比自己人数多一倍的红俄军给打得丢盔卸甲。五六个壮汉打不过三个围成一个小圈子的雇佣军,进退之间,一个个老毛子被扎成了血葫芦,狼狈逃窜的红俄们记住了这支沉闷的雇佣军嘴里唯一听得明白的一句口号“半载”。半载军的名声大有压过伊尔库茨克之王的趋势。日本人的再就业之路注定是血腥的,中国却出奇的保持了沉默,官方的解释是,过境的雇佣军都是以旅游者身份签证过境的,中国对于合法入境并未持有武器的游客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入境,至于他们是如何得到大批的日式装备和弹药的,纯属装备部的机密,不好意思,无可奉告。私下里知道此事的国防军高级将领对于这事情的评价就是三个字“狗咬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