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五百三十三节 兵临城下莫斯科

非和平崛起 第五百三十三节 兵临城下莫斯科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42:58 来源:笔趣阁

太初二十年12月22日,工人党德国与其盟友发起了对红俄的大反击,使红俄及红俄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红俄领土。以中国装备为主的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红俄军的重兵集群。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彼得堡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红俄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太初二十一年2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 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3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中央集团军虽然不断向莫斯科外围突进,但是失去了突然性和速度的闪电战已经不能给德国带来多少惊喜。

3月中旬,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红俄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彼得堡的攻势被遏制,始终无法突破 红俄军在彼得堡接近地的防御,故将集团军群配属的大部分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调往莫斯科方向。

“台风”作战的计划,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曼施坦因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划都由元首赫斯亲自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红俄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红俄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红俄红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 兵力相差无几。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从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摆在曼施坦因面前的任务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歼灭当面红俄军队。德军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条线在中央做为基准线兵分两路进行钳形包围,两军将在红俄军后方约八十英里的维亚兹马会合。

自1月起,红俄zf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红俄从中亚和东方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由日本已经和美国开始死掐,中国正在全力南下,觊觎澳洲大陆,所以红俄方面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

另外,红俄还使用坦克伏击战,这是由卡图科夫首次提出的,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进行的。实时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卡图科夫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红俄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 了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 了红俄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3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4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4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4月1213日。13日,红俄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23日,红俄红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红俄红军58万人。而这58万人中只有85000人突出德军防线。

但实际 上,德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57的重装备已经损坏或者无法使用,德军的步兵部队正在越来越承担起进攻的主角。而面对不断涌现的俄军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德军只能依赖“啸鹰”和“旋风”来抵消对方的装甲优势,而新组建的乌克兰解放军和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的远征军都被赶到后面去进行整肃作战,免得这些猪队友们扛不住俄军的狂攻,连累德军自己。

在四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结束了对维亚济马一线的红俄军的围歼,此时朱可夫有抽调了一批新部队,前往莫斯科。这时,夏季多雨季节开始了;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它在阻碍德军进攻的同时也妨碍了红俄军的防守,双方的许多作战车辆都陷入泥泞中了,还有部分车辆需要 坦克拉出。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红俄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太初二十一年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线指挥部获得了新组建的5个机枪营、10个反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这些部队被重新编成了第5集团军,由列柳申科将军指挥。

为了改进军队指挥,4月27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员。同日,根据朱可夫的建议,在西北方向上掩护莫斯科的西方面军右翼部队第22,29,30,31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出任司令员,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则在原第10集团军司令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建立新的防线,并组建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并想方设法抽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多个炮兵团,迅速重建了第5、16、43、49四个集团军,但总兵力依然只有9万余人。他还特别注意将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派到莫斯科的各主要方向上去。其中,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开往沃洛科拉姆斯克,列柳申科的第5集团军在莫扎伊斯克,叶菲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在纳罗福明斯克方向,43集团军在小雅罗斯拉韦茨,49集团军在卡卢加等地展开防御。

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5月中6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红俄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双方在这一半月形地带打成胶着状态,双方从地面到天空厮杀成了一片,损失惨重的同时又都抱有一份希望,一份对胜利和毁灭的执念。

此时的莫斯科疏散许多zf机关和最重要 的企业。5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 。

5月23日,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剩余部队突出重围,但古德里安指挥下的中央集群里集结起来的坦克集团依然紧追不舍,并于29日逼近莫斯科左翼重要 军工城市——图拉。由于第50集团军的红军战士和图拉民兵的坚守,德军始终无法突破 图拉防线,这使得德军的右翼大大延长,导致其在战线中部无法以足够的战术密度作战。到6月初,莫斯科红俄红军又得到了10万人,300辆坦克,2000门火炮的补充。当然老毛子并没有意识到这几乎是他们在整个战争中获得的最后一批大规模装备支持了。红俄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同时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德军将近45的人员和67的装备被集中在距离莫斯科3070公里的筑垒地域,但是重型装备的缺乏和补给线的拉长让德军再也无法支持大规模的闪击,战争几乎在夏季的泥泞和暴晒中陷入了1915年的西线战场。面对双方的单兵反坦克装备,谁也不舍得让装甲部队去和步兵拼消耗,工兵铲和冲锋枪成了战场的主角,面对狂化的老毛子,从德军二等兵到元首赫斯都已经是束手无策了,他们唯一能做得就是祈祷上帝的垂青,而上帝的角当然只能是遥远的中华民主帝国才能担纲主演的。

~亲,你可以在网上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