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三百一十七节 以农为本粮作纲

非和平崛起 第三百一十七节 以农为本粮作纲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6:36 来源:笔趣阁

“看来今年我们就可以储备足够的钢材了?”上面的报告被徐菊人念的抑扬顿挫,吴宸轩闲极无聊和旁边的朱志尧交头接耳。

“当然了,不过这八十多万吨的钢材您打算干什么用?反正别告诉我是铺铁轨用,谁家的轨道钢也不至于用这些个特种钢、电渣重熔钢,明明就是造枪炮的材料嘛。”朱志尧的求新厂现在已经是江南重工集团了,不过总经理是他从德国回来的大儿子在干,他就挂一个董事长的名头,当甩手掌柜,这次机械工业委员会的组建,吴宸轩从南京专程到上海当面礼聘,面子大的很,老朱也不客气,走马上任就开始主持全国的工业普查和规划,吴宸轩前些年趁着钢铁价格回落,用平衡贸易的借口从德国、美国、法国没少引进钢坯钢锭,对外宣传是建设十万公里大铁路计划,还得到了乔夫的大力赞许,可是蒙外行的伎俩在朱志尧这位机械内行人面前,就显得有点不上台面了。-‘

“老朱,你说机械行业造什么最挣钱?”

“汽车,你家的标准汽车卖的便宜,可是成本更低,我们家辛辛苦苦造的车架、万向节、各种标准件都被你压榨的没有水分,我都下岗了。我们家的大小子还打算造船,好歹还能见两个利润。”

“造船?好啊,先造江船,大运河清理一下,和长江航道一纵一横也就顶两条铁路使唤。海船也行,反正日本吴港造船的设备也有,我们还可以从汉堡进船厂设备。要不让工商银行也投个资?”

“行啊,技术和设备你来搞,先贷个两百万用用。”朱志尧早就打算造船,可惜摊子铺开才知道有多大。

“贷款?咱们就不必了,要不标准集团投资个一百万怎么样,设备、技术我来负责,折算投资就行。”

“哦,我能说不行吗?”朱志尧观天下大势,这中国都快姓吴了,自己还争什么?“先说好了不许比石臼所船厂和龙口船厂小。听说你那里都出兵舰了?”

“五千吨的轻型巡洋舰而已,口径才220毫米。算不上主力战舰,要不小日本也不干啊。”说的苦涩,不过当初答应联合舰队的,想食言也不成,对方的间谍对几个船厂看的死死的,连川岛也不敢做手脚,不过自家本来也不打算跟着他们下战列舰饺子,日本绝不会在乎把中国自己建造的主力舰给摧毁在船台上。海外订购也不是不行,不过英国和德国比赛下饺子,就算造好了战舰也和智利的战列舰一个下场,不是顶着圣乔治旗就是挂着黑鹰旗在北海排队枪毙,反正自己毛也落不下一根,何必花冤枉钱。

现在萨摩藩的人也觉得吴桑说话算数,加上手头大方,送的都是妥妥的海外资产和股份,长洲藩的马粪们就算眼红也没有办法,大英帝国的商业资产不是一个二流打手国家能觊觎的,就算是殖民地也不成。现在联合舰队一半多的将官都在源泰株式会社有亲戚,至于委托买卖个股票期货啥的更是不叫事情,看到源泰的旗子,只要不是军舰,联合舰队都能行个方便,像是标准轿车比起美国佬的t型车就像是劳斯莱斯银影和一汽大众捷达,还是出租车型的超级简配版的区别。同样是三百美金的价格买哪个还用说吗?什么支那的工业品不在海关的进口名录里,好办,吴港别的不多,泊位和仓库多的是,联合舰队的战巡护送一艘山东的滚装船来回两趟,海军舰长们都有了标准飒露紫商务型轿车了,至于陆军师团长们还在骑着阿拉伯马上下班的行为,海军将士认为马粪们就该这待遇,三总部的将官们有几辆t型车就够了,这标准轿车也是马粪们配享受的吗?

朱志尧和吴宸轩的闲谈也就这么几句话,不过江南重工回头就开工造海运船舶,三万吨载重量的解放轮,模块化的建设虽然造不出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不过薄皮大馅的杂货船还是很合适的。加上囤积的钢材,江南重工的家底子已经被掏空了,连厂房都抵押给了江浙商业银行,没人知道朱志尧发的哪门子疯,不过荣家囤积面粉、陆家囤积丝绸连一些商会的外围商家都在囤积火柴、猪鬃、桐油,反正囤货成了主题,但是究竟等什么谁也说不上。有胆大的贷款囤货,到了期赔掉本的大有人在,反正有商会的大买卖家给接单,银行也敢放贷,共和六年国内一片太平景象,就是大江南北的商家潮起潮落的让不少小门小户的尸骨无存,商会的势力更加强大了,连西南军阀有点风吹草动的都得先和本地的商会借贷一笔当军费,若是没有商会的贷款,就说明不被看好,多数小军阀就知道打不过对方了,要么赶紧当缩头乌龟,要么干脆也卷了金银细软到租界去当寓公,倒是和谐的很。

财政税收方面,联合议会在此时期建立起统一的税务机构。以金融措施针对各地税务机构重叠、税关林立、滥收税政、擅自留上缴税款弊病全面整顿,改革税政,统一征收机关,使各项税皆归统税机关征收。现在的工商税已经成了主流,至于农业税如果不是大农庄或者是合作社之类的规模经济体,税务局都懒的去催办,现在个体农民甚至一些小地主都没管他们的农业税,反正就算没有税收他们的成本也降不到工厂化农庄和合作社的水平上,没有用过农药化肥的农业不是好农民,所以农业税和工商税差不多的收法,税率当然还是按照南京政府的规定,虽然他们自己从来就没有遵守过这种税率。

不过在关税自主上却没有多少进展,毕竟现在约翰牛还是小母牛做火箭,牛碧哄哄带闪电,还不是吴宸轩招惹的起的。不过从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先后和外国政府多次谈判,通过一次关税改革,使海关关税大为提高,显著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改善了一下地方政府低税率带来的财政紧绌的劣势。不过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开支也随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待遇提高和公用事业支出剧增的缘故。没办法,俺大清在公用事业方面欠债太多,总不能让城市居民再居住在粪堆里吧,于是按照济南的标准,良心下水道和学校、医院、市政道路,环卫机构都开始陆续配备到各个城市,加上省级公路和几条铁路的建设,不出现赤字才有鬼呢。

土地改革本是革命党立党纲领之一,早在反清革命时期,乔帮主就在革命党的纲领中列入了“平均地权”的内容。建国后,革命党宣布其农村政策:“改良农村组织,整理耕地,制定最高租额之法律,增进农人生活。”其城市政策是“颁布劳工法及工厂保护童工及女工。”乔夫去世前革命党在南京召开的中央和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通过《最近政纲》,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减轻农民负担,统称“二五减租”。但真正实行过的只有黄克敌坐镇的江西省,该省的“二五减租”幅度较大,佃农实际所得远大于地主,因此,自始即受到城乡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最终江西省政府迫于压力取消了减租办法,而大部分省份连装模作样的减租条文都没有。

在北方联合议会颁布《佃农保护法》,规定“佃农缴纳租项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百分之三十五”,“佃农对于地主除缴纳租项外,所有额外苛例一概取消”,“佃农对于所耕土地有永佃权”。最致命的其实还是那条“佃农与地主永远割裂人身附庸关系,之前一切附庸约定均不受到政府承认。”也就是说地主家再也没有长工之类的半奴隶了,加上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城镇化的迅速扩张让农民除了土里刨食之外,多得是求生门路,地主不打算减租减息也不成,总不能自己种这么多地吧?

总括而言,南京政府在平均地权的措施上,因遇到阻力甚大,能力先天不足,旋即停止实施,几乎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北方十四省联盟虽然进度有快有慢,但是大势所趋让地主没得选择。加上商会的工商业大资本家们把自己在乡下的土地也工厂化经营了,化肥农药加上良种改造,还用上了简单的农业机械,一下子就把农产品价格给打压下去,现在的地主除了自给自足的少数小地主,其他不想被逼疯的都参加了合作社,几家几十家的抱团,也用上了化肥农药和农机良种,到了秋收有商会的大粮商敞开收购粮食,算下来比自家两年的收入都高,面对白花花的大洋,还死扛着反对的人吴宸轩反正没见过。

现在复兴农业是成了联合议会里喊得颇为响亮的口号。其目的除了发展国民经济之外,也是为了消除革命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带来的影响。政府救济农村金融,减免部分农产品税,对进口粮食开设检验检疫并且加收费用;设立农业实验所指导农业生产,开办农业推广区等。治理黄河、淮河、长江以及太湖等水利委员会也相继成立,以兴修水利工程。尽管南京政府也打算为农业发展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挽救农村经济的措施发挥的实际效用有限,几乎属于空中楼阁,革命党的政策基本上可以算是破产的。

现在掌握在十四省联合议会手里的粮食总产量已经是十八亿吨,光是面粉和大米就够中国全国吃一年有余的,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何况接下来欧洲的白皮打生打死的哪有功夫种粮食,还不得靠美国面粉和中国的大米来养活,至于西南地区和广东福建能够自己吃的就不错了,出口粮食赚钱的想法很美好,不过就凭革命党的能力来看,吴宸轩觉得还是研究一下转基因技术比较靠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