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五百八十八节 战后掠影印度篇

非和平崛起 第五百八十八节 战后掠影印度篇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6:36 来源:笔趣阁

让我们通过德里共和国首都新德里《观察家报》太初三十五年某日的一篇社论来看看战后的南亚半岛是个什么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拉巴、孟买的中国信息工业园,这里和周边的城乡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边是老迈的牛车,汗津津的黝黑农人和他们赤身**的孩子,一边是中国产的最新式轿车飞驰在园区内的高速公路上,里边坐着的国人也许肤和农人一样,但是他们不会出汗,因为园区里空调无处不在。如果他们离开那个占地300或500平方公里的国中之国,他们也许会挎着中国的海鸥相机,和其他的中国游客一样一边摇头叹息环境的恶臭,一边拍摄着周围的人群,好回去展示给亲朋一个肮脏而真实的印度半岛,让他们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脱离了苦海是多么的幸运,如果可能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能生活在这块飞地上,成为下一代印度裔中国人。是的,理论上说他们还算是印度人,他们却在心里和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尽历 磨灭印度的印记,如果有一天能躺在中国医院里太平间里,而不是在恒河岸边被鲜花围绕着火化,那么他们才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完满。

可能园区内外的每一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说“看哪,好好学习理科和中文,到时你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许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有幸能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园区内工作而得到许可进入园区,进入这个人间天堂,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的。”在园区内外的差异像天堂和地狱一般明显的时候,我们只能说印度半岛的前途快要死了,他的精华已经被两根插在这块神土上的吸血管给吸走了。当为园区培养人才的学校招生榜单前,所有人的喜怒都被上榜与否给牵制的时候,没有人能阻止这一切,神也不行。

现在印度半岛数个邦国的it产业十分发达。“地球人”谁不知道 这一点呢?如果有人说印度的it产业是“畸形”发展的,可能会招来无数哂笑。因为印度的it教育和it产业十分发达,发达的it教育推动了it产业的快速发展,几乎已经成为了“常识”。

可是,谁又知道 ,到了太初三十年,海德拉巴共和国奥德里亚大学的财务处竟然没有一台电脑——财务报表从地面一直堆到房顶,半个房子堆的都是账本。该校的国际政治系只有一台386型的电脑,还经常不工作。发一个电子邮件往往要等一两个小时,打字员用的打字机跟英国工业革命 时候的差不多,工作起来响声很大:整个行政大楼都是这声音!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对印度it产业的抹黑。印度海德拉巴奥德利亚大学的it产品使用情况,其实是整个印度半岛的it市场规模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印度半岛各国的it产业,与印度半岛国家的it市场,是脱节的。

从上个十年开始,印度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太初三十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不足3亿卢比,到19601961年度猛增为970亿卢比。但是,深究一下印度的it产业结构,就会发现 ,它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拉动的畸形产业。

作者辛格认为,迅猛发展的印度半岛it产业并不是由印度民族经济自主推动而是由国际,尤其是由资本中心国家中国和中华共同体的经济需求拉动的。中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对印度半岛it产品的需求,对提高印度it产业的技术,尤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而造成it产业这种依附性发展的原因又在于长期处于萎缩状态的印度民族市场——80左右的贫困人口大大限制了it产品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和it技术的国内培育和开发条件。

那么这一“外向型”的it产业结构,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一方面,萎缩的国内消费市场,使得it的繁荣发展与大多数印度公民没有关系。战后初期到十年后的今天,印度半岛千人中拥有计算机从3台增长到2台,而同期中国从4台增长到2台。没有国内硬件消费的支撑,即意味着软件消费不可能有国内市场。而没有国内市场,通俗地说,就是印度普通民众无法消费并享受 到it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果实。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导致了it产业成为“无本之木”,根基不稳。一旦国外消费市场萎缩,it订单减少,那么,对印度it产业来说将是致命性的打击。而由于没有国内市场的支撑,在面对这种打击时,整个产业将只能坐以待毙,毫无招架之力。

同时,与it产业相关联的it教育,也成了向国外而不是国内输送it人才的“人力资源”生产机构。张文木指出,由于印度民族市场吸收人才的产业潜力有限,这两大部门实际 上也成了向海外资本提供人才“产品”的新部门。与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与其外向利润逆循环流速同步的现象一致,印度教育与it业较快发展与人才失业和流失海外的数量也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印度软件业产值中63都是来自中国的订单,高度依赖中国经济。印度的软件出口到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0以上出口到中国。印度有软件公司近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40多万,在中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中国人多达30万人,硅谷10的网络公司创始人是印度移民,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多达10万人。印度it教育发展最快,报考it专业的生源如潮,究其原因并不是印度国内对it的需求很大,而是资本中心国家it产业快速增长牵动了印度知识分子出国需求倾向。

也就是说,印度的it产业,实际 上是中国等发达国家的it外包业务;而印度的it教育,也蜕变成了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生产在印度的代理机构。如果从其it产业的这种尴尬状况反过来审视印度的it教育,我们就不会武断地评价印度的it教育的“好”或“坏”了。

因此,在借鉴印度半岛的it教育发展情况时,我们在发展其他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鉴别其教育所处的经济环境。从“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树立市场化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推进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着手,借鉴印度半岛的it教育之长,是必要的,但依然是不足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it产业发展,必须以印度民族市场萎缩导致的后果为鉴,在缩小差距、扩大内需的前提下,发展it教育。否则,再怎么发达的it教育,都将是在“打工经济”的模式下“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实在中国的辐射下,整个中国共同体的发展还是比较均衡的,当然这也是相对于整个共同体而言,比如三韩不会发展大量的核电站,他们完全可以用日本的核电资源和自己丰富的水电资源,日本也无需发展钢铁重工,这一点上他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其他产业。

“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在印度半岛的人们的耳边萦绕了几十年,我们一直有个印象就是中国人会打到印度半岛来,让这里的人再做一次亡国奴,然后统治和奴役印度人民,抢夺印度的资源,置印度各国的百姓于水火当中。如果你仔细推敲的话,发现 这里面的漏洞很大,甚至根本就不合乎逻辑。

放下前面的故事不表,当人们暂且为中国描绘另外一个蓝图。中国的西部与俄罗斯全面接壤,那我们看看到底是俄罗斯肥,还是印度肥。俄罗斯的领土和印度的5倍差不多大,地下原油的储量仅次于沙特排世界第二位,而且各种矿产十分丰富,很多地方都没有勘探。那地上呢,淡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跟印度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说起军事力量跟中国,甚至跟印度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中国人只出动轻装甲部队就能把俄罗斯给占了,让俄罗斯人当亡国奴,语言和文化又与北疆相通,管理起来很方便。他们连原*子*弹也没有,连吓唬中国人的筹码都找不出来一个,美国人要是把加拿大占了,要比不远万里去占中国方便、容易、成本低。那有人会说,俄罗斯总共三千万人口,占了以后奴役谁去啊。那真是太简单了,中国人只要在印度贴个告示,上面写着:诚招赴俄罗斯工作人员,无须签证,自愿自费前往,工资每小时3中元中国及共同体各国最低工资的一半,支付一半工资算是够奴役别人的了。不过我敢相信,愿意去被奴役的印度人一定挤破脑袋,你看看现在的农民工进城拿多少钱就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了,包括那些偷渡的非法移民,每个人的成本都要十七万卢比,而且他们很多都是冒生命危险来到的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却发现 原来这里已让不是他们的乐园。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