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二百一十六节 上下求索美利坚

非和平崛起 第二百一十六节 上下求索美利坚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13 来源:笔趣阁

readx;戴鸿慈老大人虽说在清廷里混体制混了一辈子,但是对宪政的考察还是蛮认真的,包括了对日本、美国国家和地方议院的参观和考察、对地方自治的考察及与一些专家交谈。日记中提到议院的地方有十一处之多,基本上到每一个地区都有对该地议院的考察,当然也正突出戴鸿慈此行的目的和使命,是为“考政大臣”之一。

美国之行,戴吴考察团主要考察了美国的参众两院,戴鸿慈报告中记载:美国“上议院议绅由各省选举……每省两人……任期六年……下院议绅由地方选举”,上议院以副总统为议长,主要“关于议法者为多”,而下议院则自选议长,主要“关于筹款者为多”。议员资格、人数、任职年限、选举办法等不一而足。各国对译员的选举资格和选举办法都有规定,鸿慈对此也进行了考察。三、议院办事规程等。经过考察,戴鸿慈发现各国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则,但基本原则是维持权力的制衡,将立法、行政、司法分开,即“三权分立”,他认为这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所谓“欧洲各国,政制相维,其法至善”。戴鸿慈在此只是大致记述了自己考察到的各国议院之制,并说“他书具详,姑述其略以备检”,“他书”即指考察团回国后所上的奏折和由戴鸿慈和端方等主持编写的关于各国议院制度的书面报告,可惜慈禧老佛爷只是打算在已经四分五裂的宫墙外面刷层金粉而已,至于动土三大殿的打算那是想都不要想。

在美国期间戴鸿慈和吴宸轩约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方面的几名经济学教授来谈财政大要,并将所得大致归为六个方面,即“一曰先定平色之轻重;二曰各省宜分设各局,以便转换而平价直,且勿用各省名目;三曰按人民消费之程度,而定铸用之多寡;四曰宜先定镑价,以免亏损;五曰宜仿各国定金为本位;六曰宜借款铸金元,以纸*币辅之”,吴宸轩的随员们把这些信息都记下来,都是为回国后的实际发展来作准备的。吴宸轩提出来的mba理念,让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们惊为天人,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全面项目管理、企业创新管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二战后兴起的新管理学科让这些教授们耳目一新,吴宸轩推说是山东大学的教授们和山东商会的经理人们联合研究的成果。不出意料的,在他们纽约之行即将告终,离开美国之前,几所常春藤名校的经济系都表达了和大洋彼岸的山东大学建立长期对等学术交流的意向,这下子有蔡元培和吴运程他们忙活的了,先要学习这些有些超前的理论,然后又要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商文化进行论证,等一个月后常春藤的学者代表们访问山东时,自然会让他们对于东方的商业文化眼前一亮。

至于对工业的考察,则是吴宸轩的主打,戴鸿慈和吴宸轩等都参观和考察了很多工厂和公司。在对美国工厂的考察中,戴鸿慈主要从一个工厂的以下方面来考察:一、规模及设施;二、工作的流程;三、工人情况以及福利和后勤服务工作等。为了能更好的说明和比较,戴鸿慈还列了详细的表格,如将美国东部的纺织厂、织布公司等进行列表比较;对一些比较大、世界文明的公司更是记述详细,希望能了解国外大公司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以便回国后为本国大工厂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经验。吴宸轩这厮做生意搞合作干私活干的很是起劲,山东商会的各种营销合同、技术合作协议、采购合同等等,整整两个大皮箱让商会的人专门送回国内。这里面的纸张现在或许一文不值,但是他们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带来的山东经济总量的提升就远非同等重量的黄金可以媲美的了。

戴吴团他们对高等教育的考察主要是对美国东部的几所名校的考察,像对普通教育那样,从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校设施及是否有女学等方面来考察。在日记中,戴鸿慈对这些方面的记载都比较详细,可见他的确悉心考察。在专门教育方面,主要是对各国的工艺学堂、手艺学堂、农学院、电学院、化学院、水师学堂以及军校等地方进行参观考察,力图能从国外先进之国学习到现代专门教育的发展和管理经验。因为当时中国的教育现代化除了山东以为都是刚刚起步,虽然知道“强富始基归诸学术”,而且“比年以来,明诏兴学,天下向风”,但是“办法既多参差,宗旨未能一贯,宏规未定,流弊日滋”,所以必须对各国的教育普及情况、学校开设情况以及要兴办学校所需的经费、教员数、所教的科目都要有所了解。吴宸轩也知道凭着剩下不到十年阳寿的清廷对于这种百年树人的工作明显力不从心,所以他在这方面更多的是在争取合作和留学名额,至于奖学金什么的,用标准蒙塔古集团的名义和刚刚成立的泛美集团的名义都可以,反正美国学校的经济开发性比较好,就算通过资金运作卖下几所名校也并非不可能,拿钱砸几百个留学名额还没什么难度。

戴鸿慈、吴宸轩他们还对美国的监狱进行了考察,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监狱所耗费用。每参观一处监狱,鸿慈都会细心的记下所需费用,以备回国参考。二、监狱的设备和环境。戴鸿慈看到,每个监狱都有高墙将狱囚隔离,各个监狱根据规模分成不同数量的监室,且分别男女,并在监狱中央设高台以瞭望,防止狱囚逃跑,而在室中则床、桌及日用所需之物一应俱全,而且“食所亦洁净,有牛羊肉、面包、清水给之”,还有医室,给狱囚以身体检查和疾病的医治;对比当时中国监狱里的狱囚们的生活,他们发出了“监狱非以苦痛犯人也”的感叹。三、监狱管理方法。对狱囚管理:基本上每个监狱都让狱囚习艺劳动,使其掌握一些技术,以备将来出狱后能用以谋生。探监制度:使狱囚能有机会与亲人见面和短暂的交流。奖惩制度: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可以据情况减刑,提早释放,而重犯的则又将其关入监狱,束缚其自由。四、对罪犯教育方法的考察。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戴鸿慈对此都做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监狱中设有教室,“所授学科为德文、宗教、唱歌、实业及格致等,每日三小时或四小时不等”。五、对女监的考察。“戴吴团”在参观美国的监狱时,也往观女监,戴鸿慈觉得“尤精洁,几与客店无异矣。女犯习艺,皆课以针黹缝缀之事云”。也许他的记叙有点夸张,但当时中国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监,与之比起来,西方的监狱里的女监自然要先进得多了。

“戴吴团”在美国的考察范围非常广泛,还对美国陆军的西点军校和海军的安纳波利斯军校进行了短暂访问。以及关于剧院、博物馆、消防、交通、报馆等的考察、关于对旅游资源的考察和对华侨的考察等各方面。戴鸿慈把美国之行的考察情况都记到日记中,而且加上了自己的观点,这位老人不管立场如何,他的心血对于回来后对这些方面的建设和开发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尽管使用这些资料的并非他所效忠的那个辫子王朝。

本来在美国忙碌了两月的考察团应该从纽约穿越大西洋启程返回大清,没想到一封越洋电报让他们不得不在纽约盘桓一段时间。因为另一个代表团的行程有变,镇国公载泽因为朝廷急召,不得不回国任事,没有了正使的代表团也就匆匆结束了法兰西的行程,留下李盛铎去比利时使馆上任不提,其他人打包行李坐上了返回大清的轮船。但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也是世界大国,打了招呼不去拜访的罪过朝廷里也没有人愿意承担,所以只好麻烦老好人戴鸿慈和最年轻的疆臣吴宸轩大人劳动大驾,一并去德奥两个大国完成考察,完成环球八万里的考察壮举。

这里面未尝没有吴宸轩的手笔,原来这次镇国公载泽之所以被紧急召回,就是要成为新成立的度支部的尚书,以便利用他的皇室身份和资历挤掉被北洋内定为度支部尚书人选的徐世昌徐菊人,慈禧不希望让袁世凯这个成精的蛤蟆一手掌兵一手抓财。可是北洋体系以及稳固,招商局、开滦矿业等处产业一年也能给袁世凯带来上百万两银子的活钱,虽然养北洋六镇三协的十万强兵包不过来,但是在朝廷承担大头的情况下,让袁世凯用来收买人心还是比较宽裕的。哪里知道老太后一招釜底抽薪,让徐菊人的新户部尚书梦摔得稀碎,而且让老袁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满清亲贵和老佛爷眼里的异类,若不打算拥兵自重,就只有逆来顺受的份。虽然载泽上任还有一段时日,但是户部已经几近关张,而新的度支部却借口新东家还没上任而对北洋的军饷一拖再拖,至于上百万的购械经费请银折子则直接当作废纸处理,见识了大炮兵的袁世凯只好继续对着满船的克虏伯流口水,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装备被运往济南府装备那明里不过是三个镇的武翼新军或者干脆转口东瀛,成为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

不过这也正是吴宸轩求之不得的,他还有一位老朋友没有来得及拜访,本以为得等到下次访美才有机会见面,不过既然还得等一周才有合适的豪华邮轮去汉堡,没有理由浪费这一段时间,留下戴大人和大清使馆的官僚们看戏品茶,吴宸轩带着度娘和那一个小队的内卫队全副武装的杀奔华*盛顿的陆军部。

下面是不是吴宸轩打算血洗美国陆军部?呵呵,且听下回分解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