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二百八十四节 青马覆灭鸟兽散

非和平崛起 第二百八十四节 青马覆灭鸟兽散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13 来源:笔趣阁

天佑国防军,晚上,盛唐师作为明星登场了。盛唐师主力原来做为总预备队的,在奉军占领沈家岭后,准备26日攻狗娃山(25日4军对狗娃山有牵制性进攻)。25日晚10点,3军前线部队的几个侦察员摸上狗娃山侦察,此时狗娃山阵地已空无一人,继续深入,抓了一个敌军逃兵,一审,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回来上报,团长当即派出一个营直插铁桥。从先头连的叙述看,该连大约11点出发,一路上漆黑一片,没见什么敌人(骑兵一团早跑了),在这个重要方向上青马连警戒掩护都没有,可见青马的确是气数已尽。直到铁桥时,才见车水马龙人员拥挤的敌人抢着过桥。该连立即开火,从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此时为26日0点。

本来,最初如果青马能组织起有序的反击,是能把桥头夺回的,关键是,此时的青马全乱了套,虽然也有一些青马官兵反攻想夺回桥头,但既无序,也无效。官兵在黑暗钟谁也找部找谁,谁也不会舍命攻击国防军,为他人做嫁衣裳,于是最后藏的藏,跑的跑。随着国防军援兵不断开来,滞留南岸的青马失去了最后的逃跑机会。

盛唐师控制铁桥后,开始向西关攻击,26日早上,在今天繁华的张掖路上展开了激烈巷战。随着早上国防军各军从四面八方压下,被堵在南岸的青马或死或降,许多人跑到黄河边上想泅水过河,黄河兰州段水不深,但夏季水流端急,多泥沙旋涡,一般水性好的也不敢下去游水。青马官兵没法子,有的找快木版,有的靠马匹冒险涉水,靠马匹的有一部分度过去了,相当多的则被黄河卷走了。骑兵二团的一个副团长(有的说两个正副团长都是)就是这么逃掉的。更多的则不甘在水中丧命,在河滩上缴械投降。26日中午,最后一名真神军的抵抗停止,兰州战役结束。青马再次“跌停板”

盛唐师的敏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防军前指的迟钝,使兰州战役歼敌人数骤增至5700人,其中青马能战之兵至少3300人,特别是在阵地上损失不大的骑兵一团的战斗兵员因此而基本损失了。如果没有3军最后的动作,敌人全部逃脱(能逃的),不但兰州战役的战果也就是阵地上消灭的1000多人,而且以后的青马仍然有抵抗能力,后患无穷。盛唐师主动出击功不可没。

国防军战场报告是,兰州战役歼灭青马骑兵大部及步兵全部,骑兵一团、真神军大部,宁马援军一部,毙、伤5713人,俘敌1476人,共歼敌7200人。

在数字方面,连日军都很佩服国防军的战场统计,特别是对歼敌人数的统计。胜如黑沟台突击,如果各部队对歼敌数字夸大一些,吴宸轩就不会发现俄军隐藏在山谷里的1000人。对兰州战役的歼敌数字7200人无从评价,但沈家岭歼敌数字挺有意思,因为有对方自己的数字比较,甚至青马承认的数字都高于国防军的统计,这主要是国防军讲究死要见尸,而青马方面只是情点返回的人数,这里面的差距是什么,呵呵,当然是不告而别的逃兵为主了。

国防军对沈家岭歼敌人数的统计是,毙、伤敌1800人,而青马步兵三团的参谋长说三团上阵的4个营3400人下来清点只剩800人,三团建制的三个营长都毙命了。第二拨上去的增援部队3100人,下来清点只剩1000人,其余都应是伤亡了。那么,两拨加在一起伤亡达4700人,比国防军统计的高出一大截子。

国防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呢?在沈家岭北坡的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我看到一个可以过目不忘的数字,兰州战役国防军阵亡1297人(应包括“试攻”),差3个1300。而伤者数字3千多4千多就记不得了,但以阵亡数字推算,国防军伤亡总数应在5000人以上。此战国防军方面(含奉军)伤亡了20多个营团以上干部,阵亡的3个营长全在沈家岭。

沈家岭奉军作为攻方,伤亡远远小于青马,我想原因可能:一是沈家岭没有永久性工事,是临战抢修的土木结构工事,二是国防军支援的炮火和自动火器占优势,三是青马的作战方式是在督战队威逼下不顾一切的往上冲,当对方火力强大时,伤亡当然大。

回过头来,看看歼灭的青马7200人是什么样的部队,其中甘肃青海两省的保安团大约有2千人,由于青马骑兵四团和二团撤退的早,大部分逃跑了,所以剩下的5000人中,主力骑兵一团三团和三个青马步兵团占有绝大部分。而青马撤退时,当然头头脑脑,机关后勤先跑,被堵在南岸的应当基本上是战斗部队。所以青马骑兵和步兵损失了4000以上的战斗兵员,的确就丧失战斗力了,特别是,双方大致都认为青马骑兵步兵损失不小于3000,至少也应当是3500*人吧,那么在屠杀汉人时血债累累的青马的战斗兵员基本被歼灭还是大快人心的。从骑兵一团至少一个副团长是泅水过河的情况看,作为战力强悍的骑兵一团大部分兵员是被堵在南岸的。

应当说,兰州战役青马的骑兵损失过半,而步兵基本损失了。但是血债累累的真神军的回人马匪未遭痛歼,最后溃散而逃,对国防军来说是个永久的遗憾。

25日下午,马麒离开兰州,奔向永登。按他的想法,主力撤出兰州后奔向河西,在那里会合新疆回人来的骑兵,继续和国防军对着干。次日,败报传来,特别是青马看家部队骑兵一团、三团也基本损失,马麒痛心疾首,哭泣说:“我以为一团还完整,没想到也全部损失了”。他知道没法打下去了,与几个头目商量后,决定遣散部众,自己开溜。28日,留下一封给众部下的信(当时多数部下头目不在跟前)后,马麒直接从小路直插青海西宁收拾家族的老小和金银细软准备跑路了。马步青已先期扮作商贩进了银川城,然后转道草原前往天津。

青马原来已部署在北岸的骑兵部队直接奔了青海,逃出兰州的部队先已经溃散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到了甘肃永登,据说聚拢起来的人员有5、6百人。按照马步芳的意图,甘肃籍的士兵均遣散了,青海籍的士兵则先整队回青海,但结果路上也大都溃散了。兰州战役,青马团长以上的头目几乎都溜了出来,最后大概是在30日,大小头目们都集中到了青海甘肃交界的享堂,随后又带着已为数不多的士兵逃到了西宁西面的三角城和南面的上五庄。

9月4日,独立骑兵第11师到达西宁城外,第一件事情是构筑工事,害怕青马反袭。实际上,当时西宁城其实已经没有一个成建制的青马步兵班了。9月5日,11师入城,西宁光复。

部队光了,主子飞了,以封建统制为特征的青马军队的头头脑脑,在精神意志彻底崩溃后,此刻表现的非常民主,在骑兵四团团长赵臻、骑兵二团副团长马振武主持下,大家开会畅所欲言,讨论怎么办。马振武说,能走的都走了,我们对他们父子也没有效不完的忠。马麒留下的信是要“娃们”卸甲归田,枪埋起来,等待时机继续杀汉狗。如果真能这样倒也简单,大家散伙各自回家就行了,但这些大“娃们”现实的问题是先要看国防军怎么处理他们。讨论来讨论去,看来是,无论怎么害怕国防军算历史旧账(大“娃们”其中不少有汉人血债),都只有投降一条路。随着山东回人上层人士组织的劝降团的到来,这些无首的群龙或者说是塌了窝的猢狲开始与国防军接洽投降事宜。9月8日,残余的青马官兵2800人(含青海两个新建保安团和一部分真神军的老弱)在三角城和上五庄,宁马援军残部在门源向国防军交械投降。青马军事集团自此终结。“青马股份”从此“退市”了。

青马枭雄马麒、马步芳、及重要头目马步鸾、马仲英等逃亡在外,马步青却没有从天津逃海外,后来大军光复天津的时候向政府自首,得以宽恕。留下来的重要头目多数没有好下场,这倒不是国防军不讲信用(投降时,国防军承诺既往不咎),搞秋后算账。恰恰相反,国防军碍于民族政策对这些人相当宽大,开始没有一个关押,只为这些人办了几个月的半封闭学习?班,期间行动相当自由。问题是这些人骨子里宗教情节浓厚,反汉反异族的思想是他们的本性,在度过了军事崩溃带来的的精神崩溃期后,这些人开始蠢蠢欲动,或明或暗的策动叛乱。虽然这些叛乱都成为泡影(他们以为情调处贺老总的手里那些小药丸是那么好吃的,一个个植入的窃听器不知疲倦的抖搂这他们的密谋,之所以在叛乱的前夜才动手抓人,原因你懂的)。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么新账老账一起算。搞明的骑兵留守团的马英,骑二团团副马振武,真神军的干将马成贤率众拒捕,被大汉师包围了住所,一顿燃烧*弹之后,全家一起升天。青马老将马保海被俘后当众审判枪决,倒是没有连累家人,虽然他的家族被驱逐入大戈壁后再也没有出来。搞暗的,骑四团团长赵臻、步兵三团团长谭呈祥、团副长杨修戎、直属骑兵营营长韩起功则在逃亡路上被西安方向赶来的飞行队给练习了对地射击,几个大车队的男女老少在无遮无拦的大戈壁上遇上一群雨燕对地攻击机和三架大雁轰炸机,三分钟都没撑下来就团灭了,或许有个把幸存的,但是人会装死马却没有进化到这种程度,所以就算毫发无损也没有了马匹,想在这个大戈壁上逃走是科幻片。至于派人去打扫战场?没必要了,晚上的戈壁滩的狼群就会勤勤恳恳的打扫干净,不管死活都绝不会给国防军添麻烦。

后来马麒在四川境内过路的时候被袍哥在嘉陵江上搞了个拦江收费,一家老小被洗劫的精光,然后被热情的四川袍哥邀请这些马背上长大的童鞋在嘉陵江里练习水性,显然从重庆打捞出来的浮尸数目来看,他们无一幸免。马步芳后来也不知所踪,但是在后来的情调处档案中发现了“疑似遇难”的结论。得到善终的青马重要头目只有那位走过大草原到了天津的马步青,此人后来做了宗教研究所的研究员,写了不少回忆文章发表。

综观青马,以其士兵的剽悍奋勇,在清季几十年征战中胜多败少,最终不能抗拒历史潮流,为强大的国防军所扫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