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二百九十三节 日军认怂熄烽火

非和平崛起 第二百九十三节 日军认怂熄烽火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13 来源:笔趣阁

日本人痿了,这次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本来国家就没有钱,日俄战争又是个赔钱买卖,大清国倒台后连庚子款都收不到,乔大炮倒是愿意承认这笔账,可这个穷鬼还的靠帝国养着,哪里有钱还债啊。东北当然是富饶之地,可惜那个扶植上来的张作霖是个白眼狼,丝毫不顾及帝国的利益,这次更是事先不打招呼就投靠了吴桑,雅鹿的很。帝国海军倒是很强,可是除了打砸抢之外也弄不到实惠,青岛是德国人的,上海是全世界列强的,天津,还是算了吧,那里不是日本人就是日本人的朋友,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虽然帝国未必强过兔子。广州倒是富饶,可是英国人看得紧,做小弟的也得给老大面子不是。山东也是个好地方,不过工厂和商业都在内陆,陆军马粪不顶用,战列舰再好也上不了陆地,总不能让海军挽起裤腿推着独轮车去内陆搞扫荡吧,这个我们不专业啊。

怎么办啊?陆军的大佬们让底下的人去领会精神,独走吧,反正是陆军的光荣传统。日本人不嫌麻烦的在关东州搞摩擦,不知道哪路神仙帮忙,居然让几位小参谋给当街暴毙,这几位死的好,死得妙,死的呱呱叫,这下子借口送上门来了,关东州的各个大队都打算大干一场,拓土开疆的功劳就要扣在头上了,整个军营里喜气洋洋的的,好像死的不是日本人似的。不过也有情可原,毕竟这几位军刀组参谋还不是将军,但是身份却足够引起国内的重视,毕竟是天皇授奖过的人,所以作为开战的借口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在大家摩拳擦掌的打算拿老张头开张的时候,张作霖这厮毫无节操的降了,可是不是对帝国陆军降的,是对帝国最忌惮的那位吴大帅降了。这两位明显有奸情,一个刚刚宣布改旗易帜,另外一个的军队都开到了瓦房店。这还有天理吗?虽然日本陆军里中二的不少,但是作为关东州都督的长谷川忠一可不是傻瓜,虽然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皇道派,但是比起被荒木贞夫忽悠的那些相信“只要有两百万杆竹枪(长矛)就足以打垮苏联”的皇道派二傻子军人们不同,他好歹还清楚自己这几个大队独走将被对面的那两个国防军的师给击败,而且这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自己这边连一门超过一百毫米口径的重炮都没有,哦,不是没有,而是固定在旅顺周围的炮台上呢。对面的两个师光重炮就拉来了快一个重炮联队了(四十门),天上的飞机虽然没有越界,但是一队队的从自己门前过似乎也不是来给他们展示训练成果的,而且这一天的时间对面竟然布设了三道防线,还有大量钢筋水泥的火力点,自己这点人不够对方机枪开荤的,还是算了吧。就这阵地没有两个常备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哦还有飞行联队,就趁早洗洗睡吧。参谋本部接到了长谷川的汇报,也没办法了,独走不是不行,但是打输了相关人士都要表演自助阑尾切除术的,还不管缝合,大家从陆大毕业都不容易,这个马蜂窝还是别惹的好,毕竟命还是自己的重要。

至于死了的那几位参谋,还是节哀顺变吧。虽然按照日本陆军惯例,陆大毕业的优秀份子,都会陆续调到“陆军省”(军部)“参谋本部”(军令)“教育总监部”(军训)所谓“中央三官衙”担任幕僚工作,或在陆大作教官,然后再按各人在学生时代攻读外国语文的专长,先后派到各国去研究进修并担任情报调查工作两年。这些在中央服务的优秀份子,被称为省部幕僚,大致都会一帆风顺地往上爬,升到将军,并不困难。至于考不上陆大的人,如果也没有其它特长,那就只有一直待在部队里,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坚冰凝髭,劳苦不停地训练士兵,这种军官,被称为队附将校,他们的升迁非常困难,都在大尉到中佐的历程中纷纷退役。所以这几位的死伤心的不是没有,不过看到这些空缺,开心的同僚更多,当然人家张胡子还算仗义,虽然凶手没抓住,不过一人给了三百大洋的烧埋银子,换成日元也不老少,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当然他们并没有关注到其中有一位陆大第二名的家伙,带着一副酒瓶子底,尖嘴猴腮招风耳朵,死后就更加难看。不过吴宸轩在收到余健的情报汇报时还是打了个哏,永田铁山?竟然是这个家伙。

永田铁山,长野县人,未来的日本陆军中将,军衔倒是不高。不过这位可是堂堂统制派龙头大哥,被誉为日本军中第一大脑。比日本昭和第一参谋石原莞尔还要聪明,而且石原比他差得还不是一个数量级。今年陆军大学毕业。明年就要去德国留学研习军事,翌年归国。先后任驻丹麦、瑞典使馆官员。1921年任驻瑞士公使馆武官。1923年入参谋本部,任教育总监部课员,次年任陆军大学教官。1926年任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推进军队装备现代化。1930年任军务局局长。长期从事军事动员、体制的整备,为总动员体制奠定基础,直到1935年8月被皇道派的陆军中佐相泽三郎斩杀。这家伙的作用不在于他发动了什么政变或者指挥千军万马在中国搞东搞西,而是在于他密切注意一战的战况,同时对于各国战略资源、工业水准、以及投入其人力、财力、物力、而发挥总体战功能的总动员体制,有深入比较的研究。1920年,他向日本陆军当局提出了一篇内容宏富的“国家总动员意见书“,被在大正后期到昭和初期两度出任陆军大臣的宇垣一成(士官一期)大将称赞为比德国鲁登道夫将军的总体战论更为精彩。

一意推进国家总动员的永田铁山,很早就怀有所谓建立日满经济集团的幻想,后来就制造出“九一八”的阴谋,居然使幻想成为事实。及至就任军务局长之后,他立即又萌生了“建立日满北支(华北)经济集团”的妄念,刚好在这个时候,海军决定了退出美、英、日三国限制舰艇吨数为五、五、三比率的华盛*顿、伦敦两个条约,因此陆海两军都亟需大事扩张军备,而垂涎于冀察鲁晋绥——华北五省的煤、铁、棉花、羊毛等战略物资,和足使日本厚植财富、解除财政危机的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故而必需立即对中国下手。所以这一次就不像“九一八”那样先由少数陆军干部偷偷摸摸地搞成事实,再扯出日本政府来替他们揩屁股;而是一开始就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先决定政策,然后付诸实施。

及至一九三五年春间,永田更派属下的军事课长桥本群,与外务省东亚局第一课长守岛武郎,再度协调侵略中国的基本政策,直到十月上旬,又决定了一个“外、陆、海三相关于对支政策之谅解”,只有三项要点:

“使支那彻底取缔排日言行,脱却依存欧美政策并立即实施对日亲善政策,有关具体问题,应与帝国合作;使支那对于满洲国的独立在目前应为事实上的默认,放弃其反满政策,且至少在与满州接壤的北支地区,与满洲国实行经济及文化的融通提携;来自外蒙的赤化势力,乃日、满、支三国共通的威胁,我方为排除威胁,而希望在与外蒙接壤地区为各项设施,应使支那方面予以协力。”

这三项要点,就是在稍后广田弘毅外相向我国提出的所谓广田三原则。就连当时的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石射猪太郎也都责难他们的阴谋说:这样的三个原则,是要中国开一张不填金额的支票给日本,将来就可以任意扩张解释,要求兑现。

不得不说这位日军大脑还是有些底货的,不过他就算孙武再世武侯重生也无可奈何。因为国防军除了两个师布置到普兰店,还有一个第3师已经坐火车抵达奉天,而且奉军的各个师都已经按照要求收缩到驻地,接受国防军的整编。

在这种实力面前,日本陆军省的大佬们不得不认真的进行一番推演,他们发现即使海军肯帮忙截断京奉铁路,也无法阻止中国国防军从草原方向继续运动支援东北。哈尔滨还驻扎着一个联队(团)的国防军,而奉军二十七师似乎已经和国防军合流,他们的武器装备已经更换完毕,战斗力就算是按照国防军一半计算也不是几个大队能打发的。现在满洲加上朝*鲜一共才三个师团,本土没有动员也只有九个师团,还得算上不能轻动的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再去掉逗必的第四师团,日军也是捉襟见肘。

现在国防军似乎有二十多万正规军,和日军的现役人数相差无几,对方的动员力也不次于自己国家,光是预备役和“警戒者”组织的民兵就不下三十万,还有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的巡防营,预备兵力不下五十万。对上这些武器方面丝毫不落下风的国防军,就算是荒木那样的狂夫也不敢夸下海口,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打垮国防军。

如果战争转入长期化,日本的财政一定会第一个垮掉,到时候装逼不成的后果可不是谁都能承担的。于是参谋本部、陆军省从上到下都装作失忆了,遇到海军的马鹿故意询问死在奉天的三个军刀组都怎么讨还血债了,陆军的佐官们都满脸通红的低头逃走,太悲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