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和平崛起 > 第三百四十九节 装甲突击掀狂飙

非和平崛起 第三百四十九节 装甲突击掀狂飙

作者:猎灵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13 来源:笔趣阁

其实这次装甲突袭并非人类历史第一次坦克登场,由于机枪和堑壕体系的大规模使用,英法发现士兵集群冲锋变成了无意义的自杀。战场的作战方式变为了“堑壕战”。为了克制机枪的优势,打破战场的僵局。英国人也有了使用陆地战舰来突击对方筑垒地域的想法。

不过英国人的审美观一向比较奇葩,英国发明的这个坦克“老祖宗”长相实在难以恭维。它的核心部件是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农用拖拉机,在拖拉机底盘四周用锅炉轧钢板围起来,笨重的履带板越过了车顶。它需要8名乘员操作,光开车就要占用4个人。当时坦克上没有电台和车内通话器,震耳欲聋的噪声使得乘员要靠手势来指挥机械手操纵转向,再加上车内温度高,车辆颠簸剧烈,在这样的坦克里工作简直是“活受罪”。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人还为“大游民”坦克制定了“性别”标准,分为“雌”、“雄”两种坦克。“雌性”坦克只装5挺机枪,专门对付德国步兵,而“雄性”坦克的火力则强得多,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可以摧毁德军坚固工事。当时担任海军部长的丘吉尔在看到“大游民”坦克的丰硕战果后,兴奋地说:“用这家伙,我们可以打赢这场战争了!”结果这位二战时期著名的乌鸦嘴再次不幸失言,英国人的马克一型坦克不仅没有带来胜利,反而提醒了德国人把反装甲作战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比英国人幼稚而奇葩的马克一型坦克,中国其实用的是一款非常成熟的坦克,也是以后世公认的一战中攻守俱佳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为原型开发的“岗楼”坦克。

这款“岗楼”坦克在当时世界各国中坦克设计是百花奇放而很难达到理想设计与作战需求之间可以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其总体设计为:发动机、变速箱、主动轮在后,驾驶等操纵装置在前,而且只需1名驾驶员即可。其炮塔位于车体中前部,拥用全车的制高点,可以360度旋转,使车长的视界非常的开阔,提高的坦克的火力反应及速度,这也是后世坦克的主流发展方向。

原本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有三种基本车型:第一种装备7.62毫米机枪1挺,配子弹4800发(也有5400发之数据)第二种装备37毫米短管火炮,配弹137发。第三种为通信指挥车,将炮塔取消,装有固定装甲舱,并装备无线电台一部。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岗楼”坦克是中国国防军使用的最早的坦克,但是中国国防军把这种坦克当作外销型坦克使用,所以自己的采购量并不大,仅仅装备了轩辕教导师和第七集团军15机步师和第八集团军16机步师而已,而且随着新型坦克的入役,“岗楼”坦克已经开始逐步变为储备装备。一战烽火起,法国人还没来得及开发自己的坦克,中国国防军这款已经使用了五年以上的成熟坦克型号自然成了中法之间又一个重大军购项目。

此次出战使用的都是改进型的“岗楼”坦克主要改进了坦克的行动部分,加大了负重轮的直径,加装带橡胶履带,采用高弹性的悬挂装置,提高了坦克的行驶速度,最大速度达到了公里/小时,行程达到了160公里。还开发了同型底盘的自行火炮,装备75毫米加农炮,不过仅少量装备部队。随同轩辕教导师一起参战的还有部分汽车拖曳的105榴弹炮和85毫米加农炮,和这个时代笨重的火炮不同,这两款都是源自二战主战装备的火炮在重量和射程上都完爆对手。而随行的20辆装甲卡车上带着那些古怪的圆筒子则是另外一款尚未面世的军国利器1917式6管牵引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配备的是火蛇式高爆火箭弹,弹长979毫米,弹径153毫米,弹重34.2千克,推进剂装药量6.35千克,战斗部重2.5千克,炮口初速342米/秒,最大射程7055米。或者使用火蛇式发烟火箭弹,弹长1020毫米,弹径158毫米,弹重35.9千克,推进剂装药量6.35千克,战斗部重3.86千克,炮口初速342米/秒,最大射程6905米。

整个火箭炮是由6个捆绑在一起呈星型分布的圆形发射管和一个改造自85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组成,俯仰角为5~45度,发射管长1300毫米,内有3条导向滑轨,6个发射管呈顺时针排列。发射时用电点火器按1、4、6、3、5、2的顺序点火,发射间隔为2秒,再装填时间为90秒。这种火箭弹比以前的笼式发射管打得更快、更远、更准,6发火箭弹齐射只需10秒,炮口初速达340米/秒,射程提高至6000米,散布面积小于130×80米。历史上原来本是德国人为了对付喀秋莎而发明的德国火箭炮却成为一战中对德国人施展淫威的武器,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幽默吧。

上午8:30分,如同上班族的时钟一样准确,法军的火炮开始了轰鸣。而第四联队的一百多架雏鹰也从西面的天边铺满天空,还有40架被称为B2的“天鹅”轰炸机也夹杂在战斗机的队形中出现,他们的任务是进行战场遮蔽任务,德国人的援军将在道路上享受他们的专业拆解服务。

炮火开始的一霎那,坦克集群就已经喷吐着柴油烟雾启动了,身后是一辆一辆的轮式人员输送车和轮式装甲,三个轮式装甲集群才开始承担他们本来的角色,对坦克部队的侧翼和后方进行掩护,同时担任后方乘车步兵部队的先导工作。等着一辆又一辆的刷着鹰徽的战车从战壕上越过,新西兰士兵才开始从战壕里探出头去观看。对面的德国人的一线阵地上还没有多少火力点开始射击,显然他们没有想到中**队竟然踩着炸点紧跟弹幕开始突击,他们的士兵还在防炮洞里没有展开呢。

“哒哒哒”马克沁沉闷的枪声响起,打在灰绿色迷彩的坦克车体上不时迸发出一个个火花,可是没有任何坦克被击穿,这些改进型的“岗楼”坦克的正面装甲和炮塔上都挂上了一层表面硬化装甲板,加上本身的最薄也有15毫米厚的装甲和两层装甲之间的丝绸填充层。对方的子弹根本就没有办法奈何坦克。

“岗楼”坦克上的机枪不时喷吐着亮线,把一个个德国兵打翻在战壕里,37毫米炮的威力虽然小,但是抵近射击的效果也是杠杠滴,一个个用沙袋加固的机枪阵地被打得四分五裂,第一道战壕甚至连5分钟都没坚持下来就溃散了,在机枪的射击下德军争先恐后的从交通壕向第二道阵地转移,可惜“岗楼”坦克后面的轮式装甲战车从坦克之间的缝隙里上前,用12.7毫米口径机枪开始对着折尺形的交通壕进行扫射,不时的把德军士兵的脑袋打爆,肢体撕裂,让德军留下一地死尸。

虽然知道德军没有留下挺身队的习惯,但是战车后面的门打开后,一个两个端着“管道工”式冲锋枪的士兵从腰间摘下手榴*弹,拉开引线之后让冒着白烟的手榴*弹在手里呆上一两秒然后才扔进战壕里,第一线战壕里一阵阵烟尘血雾腾起,然后冲锋枪手才上前对着战壕里的死尸一阵扫射。后面的工兵送上来的便桥往壕沟上一架设,坦克就顺着铁架便桥开始通过了,这时候,德军的炮兵才反应过来,不过他们这些被飞机侦查到的阵地还没来得及开火,不是被中国的“天鹅”投下的炸弹炸的烟火四起,就是被法军的火炮给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只有分散的迫击炮阵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是德军可没有指挥分散在各处的战壕里的迫击炮形成合力,一起轰击某个地段的能力,只好把第一线战壕作为标的,让迫击炮组用最快的速度把炮弹射进第一道战壕,可惜此时的中国装甲集群已经突破的战壕,开始向不到五百米远的第二战壕发起新的一轮冲击。就在此时,几架雏鹰沿着德军战壕的走势,直接扫射起来,曲尺形的战壕或许对炮兵的防御能力不错,但是碰上四架战斗机一字排开平推的中国空军,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想法了,飞机轰鸣,机枪咆哮,地面上像是被八条用弹头和枪火编织成的鞭子抽打着战壕里的生灵。

德军的火力被压制住,中国的坦克就如同发情的公牛开始蠢蠢欲动,要不是顾忌身后的新西兰和加拿大徒步步兵,他们确实可以用十公里以上的时速开始平推第二道、第三道战壕,不时有防步兵地雷被履带压得爆炸,但是装药较少的反步兵地雷能让一名徒步步兵失去一截小腿,但是却拿坦克的铁鞋没有办法。

“啪”奥基夫发现一个德国人从战壕里突然站起身子,他的手里是一捆手*榴弹,从不断嗤嗤冒烟的状况看显然已经拉了弦。奥基夫慌乱中的一枪没有击中目标,他想起克朗中士的交代,立刻趴下抱紧脑袋,等着德国人的手榴*弹在中国坦克面前爆炸。不过他在卧倒的一瞬间却看到了一名在他身边的装甲车上一名中国士兵,身子探出一半。而掀开的盖板正好挡在他的胸前,他手里的哪只像是管子的组合体一样的怪枪发出噗噗的声音,德国人的手腕被击中,手榴*弹随着断掌一起跌落在战壕里,等一切归于平寂的时候,那名中国士兵扭头看看地面上卧倒的二等兵奥基夫,突然裂开嘴笑了,被硝烟熏得三横五纵的面孔衬托下,那口雪白的牙齿显得那么犀利。

装甲辚辚,火炮怒吼,战机咆哮,机枪吟唱,一首动听的战地进行曲在被那辆停在树林里的装甲指挥车上的两根天线指挥的雄壮激烈而又有条不紊。奥基夫爬起来,扭头看看身后一个不少的战友,他也裂开嘴傻笑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