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获得项羽神力 > 第210章 危言耸听?

大唐:开局获得项羽神力 第210章 危言耸听?

作者:焱火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14:09 来源:笔趣阁

李渊、孔明等人闻言,纷纷点头,李承道见状,继续说道:“圣人教化万民的仁义礼智信,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可谓是千古不可变,但是圣人对于朝中施政以及天下大势的观点和看法,却只是针对一时的,这是个有时效性的东西,如果今人胡乱引用,拘泥而不知变通,假圣人之名满口胡诌,其行为不禁是祸国殃民,更是败坏了圣人的清誉!”

李承道的话说完,朝堂之上顿时寂静无声,这些武将们自然不懂得小王爷说了什么,但是那些文官确实深有触动。

因为但凡是出仕为官者,在他们不如朝堂,脱离了书本的那一刻,就已经发觉光靠圣人之学,已经难以治天下了,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白了不过是有心人自吹自擂而已,虽然代代为官者皆称自己是孔孟门徒,可是这其中也是有忠有奸,而且大家心知肚明,如今施政治政,早已经揉入了黄老之学,仅凭孔孟之道,可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所谓圣人之道,不过是他们嘴上说说而已,他们自己心里明镜似的,自然不信仅凭圣人留下的几句话,这天下便能垂拱而治。

所以听了李承道的这番言论,众位文官都是一阵沉默。李承道见状,转向李希阳问道:“李大人,您说只习道德文章,天下便可垂拱而治,可是您可知道,我大唐的江山可不是靠着道德文章打来的。您又说这演兵习武乃是雕虫小技,可是如今作乱连连,突厥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是否仅凭教化便可平息?重教化、轻军民,如此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吗?”

李希阳闻言,不屑一笑,说道:“苗疆作乱,不过是一小撮亡命之徒而已,疥癣之疾,安能成为社稷之患?至于突厥,一帮负隅蛮荒,胸无大志之徒,何足道哉?武王殿下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李承道闻言不怒反笑,击掌笑道:“妙哉妙哉,好一个危言耸听,只是不知道李大人可还记得,当年陈胜吴广之流,也都只是疥癣之疾,蒙元满人不足为虑,李大人果然是高人,想必像您这样的大臣若是在秦朝必然大有人在啊!”

李希阳哪能受得了李承道如此嘎巴自己,涨红了一张老脸说道:“陈胜吴广反的是乃是暴秦,这也是正是因为暴秦不重教化,苛刻待民,才引得一众豪杰义士一呼百应,揭竿而起!”

这时候,王金鳌老先生也站了出来,说道:“李大人所言极是,至于那突厥,如今四分五裂,地处蛮荒,形同野人,有何可惧?”

这时候,工部尚书杨守正也随即出班说道:“老臣也以为李大人和王大人说的对,如今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因此施德政仁政于民足矣。突厥蛮人,生于苦寒之地,以游牧为生,精擅骑射,非我农耕所长,与之较武是为不智。故只须以一军阻野蛮于国门之外,内乱不生便罢,他们如何有隙可趁?”

李承道闻言,指着在作的外国使臣说道:“诸位大人,你们的目光太短浅,犹如井底之蛙,你们以为我们的担忧就只有这些吗?你们不知道在大海的另一边,已经有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乘船漂洋过海,到了我们大唐,你们不知道,不久的将来,当西方经历一场名为工业革命的变革之后,会变得有多么的强大!”

“抱着天朝上国之称,不思进取,早晚有一天会被你们眼中的这些蛮夷所取代!”

“大胆!”李希阳闻听此言,不由得心中暗喜,等了这么久,总算抓住了你一句语病,李希阳急忙跪拜李渊,口中说道:“陛下,武王殿下此番言论,分明是心怀不轨,我大唐乃是万年的江山,怎么会被他人取代,臣清陛下治武王之罪!”

李渊闻言,眉头一皱,倒不是他也觉得李承道的话语中有什么问题,只是李希阳所谓的心怀不轨等语,狠狠戳中了自己的心窝子。

李渊皱眉说道:“李希阳,不过是经筵辩论,言者无罪,大家畅所欲言便是了,何必如此铢锱必较,若是你李大人觉得承道忠言逆耳,不要听便是了!你若是请辞回家,朕立马就批!”

是个人都能听出李渊言语中的不满情绪,孔明在前边心中暗笑道,这帮老学究,真是不懂圣意,刚刚才有个李世民犯上作乱,心怀不轨,这个时候你说这话,这不是找抽呢嘛?何况李承道是什么人?那是当今王子王孙中老皇帝最为得意的一个,你在皇上面前嚼人家的舌头,污蔑皇上的亲孙子,你这真是里外里不是人!

李希阳闻言,自然不在说话。

而这一边,李承道看向杨守正,伸出一指说道:“其一,所谓的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说?说顺了嘴,随便说说便是了,但是为人臣者,应该时刻具备忧患意识,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说我大唐如今确实在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发展小有成就,可是这几年天灾不断,海内不时有走投无路者聚集亡命,这些事情若不让皇上了解,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四海承平、国泰民安,真不知道各位老大人是何居心!”

杨守正闻言,白胡子都气飞了,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个套话,说的人漫不经心,听的人不当回事,可是偏偏这个时候说出来,却被这小子抓住了话柄,给你这位老大人气得够呛。

这时候,李承道又举起第二根手指说道:“其二,诸位大人也常说此一时彼一时,那么就证明,你们也认同施政治国应当与时俱进,承道以为,治国者,如同治水,堵不如疏,教化确实重要,但是变也十分重要,要懂得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势而变的道理,可是你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难道这也是孔圣人的意思吗?”

“第三!”眼看李希阳刚要开口,李承道一声大喝,制止了这老头长篇大论的话头,李承道自知博览群书,旁征博引自己不是这里任何一位老大人的对手,因此只能趁着他们都是老头,脑筋没有自己转的快,加上每句话不是捎上皇上,就是捎上历代的开国之君、亡国之君,老头们说话谨慎,怕犯了忌讳,只要他犹豫一下,想组织一下语言,那自己就果断出手,直接截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