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九十三章 崩塌(四)

帝国再起 第九十三章 崩塌(四)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22:15:53 来源:笔趣阁

“马帅,来之何迟?”

金华府城城西的通远门外的接官亭,本地的文官武将、士绅宿耆尽数拜倒于路旁。这一众人等,无不是身着明制服色。为首的那员虎背熊腰的武将更是穿着一身二品武将官服,旧得都有些褪色了,似是多年前的旧物。不过,这官服今日穿来却显得颇为合体,只是不晓得是其人这么多年体型管理得法,还是从一开始就做大了。

这武将,便是清廷任命的金华总兵马进宝。此人是山西隰县人士,早年曾为流寇,绰号马铁杠。后降明,至甲申年已为安庆副将。清军南下,马进宝转而降清,因招抚功升总兵官。再后来,随端重亲王博洛攻入浙江,屠金华,并被任命为金华总兵,镇守当地。

清初制度,金华总兵管金华、衢州、处州、严州四府军务。在浙江绿营,他手握着的兵权是仅次于提督田雄的,哪怕是算是杭州驻防八旗的平南将军,他也能够名列三甲。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为了钱谦益极力拉拢的对象。不光是请了黄宗羲、黄宗炎兄弟造访,更是亲身赴婺,甚至还曾屈尊参加过马进宝的儿子的生辰宴,并以伏波将军马援为喻,寄希望于马进宝受到感召而毅然反正。

对此,其人却始终是一副鼠首两端的态度,一边向清廷要求将家人接到金华团聚,以免在必要时沦为人质;一边则积极配合清军对明军及抗清义军的进剿。直到历史上的同年,已经晋升为苏松提督的马进宝在郑成功镇江大捷的巨大声势之下,才提出了以封王为反正的条件,实则仍是坐观风向——一个绿营提督反正便狮子大开口要封王,若是驻防八旗昂邦章京反正了岂不是要让永历禅位于他了?

结果,很快郑成功便兵败南京,而打着讨价还价旗号来拖时间、观风色的马进宝刚刚松了口大气,却立刻被清廷以谋逆的罪名捕杀,乾隆时还被编入了《逆臣传》。到头来,无论怎么小心翼翼,还是把自家摔死了,可见这骑墙是难落得个好下场的。

书着“招讨大将军闽王国姓”的帅旗在浙江腹地的风中猎猎,郑成功的战马前,手握浙江三分之一绿营兵权的大帅伏在地上,哭诉着他这些年来被清廷压迫、监视、控制,以及他是如何忍辱负重,在钱谦益、黄宗羲等爱国志士的帮助下坚持至今,最终在功勋能够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国姓爷的光芒照耀之下,毅然反正,重归大明的怀抱。

“……罪将总算是活着熬到这一天,能够亲眼看着大明的旗帜重新飘扬在金华城头,就算是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其言之凿凿,声尤泣血,令闻者无不恻然。只可惜,这番表演,看在见多识广,尤其是这几年来见惯了这位总兵是如何鼠首两端的郑成功眼中,却只能换来心中冷笑连连。

远的不说,只说此番大战,事前钱谦益、黄宗羲等人是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反正,请他与早已反正的台州总兵马信一起威胁衢州清军的侧翼。包括郑成功,在钱谦益数年如一日的乐观之下,也派了使者前去招抚。

可是这个马进宝呢,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济度、伊尔德、刘之源、田雄等浙江清军大佬们对他的提防,尤其是巴都的那支只有两千八旗军的龙游清军对他的威胁也被无限放大,说什么也不肯主动反正。直到江山大捷的消息传来,才匆匆忙忙的换上了明军的旗号,截杀一二溃卒,仅此而已。

“同样都是浙江绿营总兵,同样都姓马,怎么比?”

对于这厮,郑成功心中已是厌腻极了的。但是,此人盘踞浙江腹地近十三年之久,在金衢严处四府势力盘根错节。屠杀,以及长达十多年的镇压和盘剥,使其在此积威甚重。尤其是后者,据说,马进宝于盘剥一事上,是有拿手绝技的。其着人将受盘剥者倒置绑缚,灌醋于鼻孔,人弗能受,只得乖乖交出家产。这四府的绅民对此人是深恶痛绝,可此刻一个个的仍旧是在伏在其身后,不敢有半点儿步调不一,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这等人的处置,都会影响到明军对这片浙江腹地的收复和统治。除此之外,此人还是钱谦益极力拉拢的绿营武将,虽说郑成功也不甚喜欢他的那位老师,但颜面还是要顾及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江山大捷,明清攻守易势,全天下的绿营武将都在看着他,如果连一个已经反正了的绿营大帅他都容不得的话,日后收复失地便必然会受到更大的阻力。

“就当是千金买马骨了。”

类似的事情郑成功做了很多次了,倒是这一次,却是让他最感不爽利的。只是即便如此,早已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他还是在马进宝的哭诉告一段落后,翻身下马,亲自将其搀扶起来,并将身上的斗篷解下,披在了其人的身上。

“鞑虏未灭,何愁无处报国?”

安抚一二,郑成功便在大队的明军和本地绅民的簇拥下进入了金华府城。

这金华府城始建于唐末五代,至宋时已是江南雄城,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南宋词人李清照就曾在《题八咏楼》中称其为“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暴元灭宋,大肆屠戮使得中国经济文化出现了大幅度的倒退。为了防范汉人,更是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拆除城墙运动,但是真到了元末大乱,地方官为了守御各路反元义军的进攻,又纷纷大张旗鼓的重建城墙。此间也没能例外。

有明一朝,凭借其“扼闽赣、控括苍、屏杭州”的地理区位优势,恢复了周边区域货物集散中心的地位,文化上也重新回到了宋时的水平,甚至被评价是“元明之际道在金华”。然而,清军南下,“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一场金华之屠,五万人遇难,此间一如三百年前那般重新跌入谷底。

策马而行,于城外时,所见城墙高耸雄壮,瓮城、敌楼、城垛林立,而且一眼望去便知是重新修缮未久。乍一看去,确是恢复了几分雄城气象,不负那“两浙城池唯婺为首”的说法。只可惜,一旦进了城,大街两侧房舍破败,百姓衣着破烂、面黄肌瘦、双目无神,几如行尸走肉一般伏在地上,细看去似还有些瑟瑟。只是,不知道他们所畏惧的是明军,还是策马于郑成功身侧满脸堆笑的那位大帅?

仪仗开道,卫士环顾,军将、幕僚,自也少不了本地的将帅、士绅尽皆簇拥在侧。随胯下良驹的前行,原本出入城时瞧得不甚清楚得远景也渐渐地清晰开来。

此间风景,皆是他未曾见过的,不过比起数日前进入江山县城时的心境已是大有不同。无他,清军在衢州的重兵集团被击破,无论是衢州,还是这金华,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就算是济度坚守衢州、马进宝未有反正,最多也就是拖延明军个把月的时日而已,对大局已经不构成什么影响了。

“接下来,就是杭州了。”

心念及此,郑成功不由得撇过了一丝笑意。而此时,在旁一边讲述本地风土人情,一边察言观色的马进宝立刻向身侧的亲信使了个眼色,后者则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既然闽王殿下对他刚刚讲到的西华寺有几分兴致,那么原定于总兵府的晚宴自然是要改到那里的。至于吃肉喝酒,那些和尚们乐意不乐意的,凭着马大帅镇戍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威望”,自然是可以替他们决定的。

………………

数日后,陈凯收到了郑成功的回书。

金华不战而下,这已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透过历史,马进宝的性子是断不可能为满清尽忠,一如其人当年不会为大明效死是一个道理。

书信之中,郑成功提到了一些金华风物,陈凯很清楚,他的这位舅哥可从来不是个喜欢闲聊的性子,尤其不会在战事尚未结束的书信之中扯一些有的没的。细细品味着那些文字,他很快便看清楚了各中寓意。

“城墙这等外在的建筑哪怕是再过雄浑大气,内里死气沉沉,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伴随着一声冷笑,陈凯不由得想到,郑氏集团在浙江早有贸易关系,明军收复福建以来便开始了对此的渗透,所以郑成功肯定很清楚,金华能有这般模样,与那位金华总兵马进宝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凭着那手灌醋的绝技,马进宝在浙江这些年积累了偌大的身价。陈凯依稀记得,历史上光是其人入京述职,用以上下打点的金银珠宝就装了上百艘船,于运河上招摇过市,好不风光。八旗亲贵、朝中官员,无论满汉皆对其推崇备至。只有一个例外的,一位曾经降过李闯的前明朝大臣,在兵部衙门里挑了马进宝个小刺儿,由此简在帝心,后来还坐到了保和殿大学士——大概顺治是觉得,全京师的亲贵、官员们都被这散财童子喂饱了,这时候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出来挑刺儿的,一定是大大的忠臣和清官。

清初金华总兵管金衢严处四府绿营的制度只存在了马进宝一任,等他升迁苏松提督,清廷立刻就将这运行了长达十年的不合理制度取消,将四府兵权一分为二。而其人新履之地,则更是全天下最富庶的所在。

一个人能够走运一次不新鲜,可像马进宝这样越走运越大的,除了幸运以外,更重要的只怕还是要靠个人努力奋斗——对下盘剥得法、对中分润有道、对上孝敬有方。

只是,百姓何辜?!

看到了马进宝,陈凯不由得想起了清初的另一位知名“清官”,有着朱白地之称的朱国治,任职江苏巡抚期间搜刮无度,并制造了著名的奏销案和哭庙案。如果说,奏销案和哭庙案是朱国治秉承清廷之意,对江南士绅开刀,借此搜刮民财的话,那么马进宝能够长期盘踞浙江、江苏这样的富庶之地,又何尝不是源于八旗亲贵和清廷官员们的贪婪?

如马进宝、朱国治之流,不过是满清政权的一个缩影——看似庞然大物,实则内里早就烂得不成样子了。一个在“盛世”老百姓尚且只能吃糠喝稀,尚且争先恐后的跳入海中将外国人丢弃的禽畜死尸捞回食用的王朝,其余的时期又当如何,只怕家家皆净亦只是痴心妄想罢了。

管子曰:“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陈凯相信,生存和繁衍是生命的原始本能,绝大多数人都是首先要能够吃饱穿暖了才有可能在意礼义廉耻的事情。

当人民普遍性的深陷于长达两百多年的贫困泥潭之中而不可自拔,“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人民便不可避免的会变得“胆怯、肮脏并残酷”,便不可避免的会“变成半野蛮人”。(注)

归根到底,这个以小族临大国的异族殖民政权唯二的两大职能就是压榨和防汉——前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贪婪本性,而后者则是为了确保他们贪婪吸食中国血肉的地位。剃发易服如此,投充逃奴如此,迁界禁海如此,割地赔款、不败而败亦是如此。所以,他们才会有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训示;才会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慷慨解囊;才会有保大清,还是保中国的暴跳如雷。

近代是属于民族国家的时代,如此压迫和防备主体民族的政权是绝对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可能的。甚至,这样的王朝,哪怕并非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即便没有带来如许多的屈辱,为了文明的延续和这片土地上的广大各族人民的福祉,也同样要将其推翻。更何况,他们的正常反应和操作还曾经,以及还会给这个国家以那么多的伤害。

对于消灭满清的必要性,陈凯从没有过半点儿怀疑。至于他身处的大明,确也有着诸多的弊病,有着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是他相信有他在,便一定会给以这个国家以新的可能。最起码,这个王朝是有发展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可能性,即便可能性也并不怎么高,但也总好过满清的根本没有可能!

“国姓已经收复了金华府,现已兵分两路,一路北上绍兴府截击伊尔德,一路取道严州府威胁杭州。浙江,很快就会回归大明了!”

击破了清军的重兵集团,势如破竹是可以预料的。不过,即便是如此,在听到了金华府收复的消息,在座的众将无不是兴奋不已。放眼望去,那一屋子的斗志满满,几乎要将泸溪县衙的房盖儿给顶飞了。

在座的众将,除了坐镇前沿的林德忠外,后提督王秀奇、左冲镇总兵官洪善、右冲镇总兵官杨朝栋、督标第三镇的总兵官马宝、直属左协的副将李光恩、直属右协的副将王翰、房宿营游击林德孝等将俱在,就连广信府那边刚刚完成了歼灭噶达浑所部的杜辉、蔡巧、柯辰梅和黄梧也抛下了正在广信府境内休整的部队,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永丰大捷后,中冲镇、后冲镇、督标第二镇、前锋镇以及英兵镇这五个镇便顺信江而下,一路西进,而留在铅山县的礼武镇则在接受了守军投降后暂时承担起了镇守广信府的工作,等待后续部队的跟进。如今,新的军情送抵,明军在东线摧枯拉朽,西线的明军众将自然也是满心的建功立业。此刻,陈凯召集众将军议,自也是为此。

“浙江那边大局已定,按照计划,我军在江西战场也该开始全面反攻了。不过,比之战前国姓与本官所预料的,我军在衢州战场的损失要小很多,现在江西战场上我军的底牌远比鞑子要富裕得多。所以,本官决定稳扎稳打,凭硬实力彻底压死鞑子,不给其以任何翻盘的机会。”

陈凯言辞间洋溢的乐观情绪让众将对接下来的战事更是信心满满。如今手里多了几个镇的兵力,自然也是有必要让对面的清军来分享一下他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杜伯爷,广信府的虏师已被荡清,尔率本部兵马及前锋镇、后冲镇、督标第二镇北上,收复鄱阳湖以东的府县,目标是控制鄱阳湖口,堵住鞑子出鄱阳湖退出长江的通路。”

江西一省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北部环鄱阳湖地区和南部的赣江流域。开战前,明军已经控制了最南端的南赣地区,随着陈凯从双方大军云集的吉安府侧翼穿插,先后控制了东部的建昌府和广信府。洪承畴和达素调集大军,试图堵上这个血淋漓的伤口,避免吉安府的那支绿营集团遭到明军的合围。如此,确实掏空了清军的预备队,但也将陈凯限制在了江西东部地区。此间,郑成功衢州大捷、噶达浑所部覆灭,清军在江西东部已经没有了可用之兵,这个省的东北部地区便唾手可得了。

陈凯让这四个镇的生力军北上,正是最大化的利用信江水道的航运优势。而早前从武胜关一线释放出来的那四个镇,则依旧在建昌府和抚州府边界一线与督标的两镇两协轮换,始终保持对清军达素集群的攻势。不过既然捷报传来,那么陈凯也并不介意让达素需要防御的范围再大上一圈,反正他现在兵多将广,玩得就是一个碾压局。

唯独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粮草的压力必然会急剧增大。陈凯的解决方案是一面依托天地会在地方上的运作为北上的这支偏师筹集军粮,另一方面则是让杜辉尽可能的缴获清军的仓储——迟迟无法打通赣江航运,只靠建昌江和那些贯穿武夷山的道路运输,实在是捉襟见肘。

这,恰恰是当初他能够利用清军的惯性思维展开侧翼攻势的原因,但也切实的对这一支偏师造成了极大的粮草压力。起初或许还好,但是随着明军规模在江西东部地区的不断扩大,粮草押运距离和时日的不断延长,压力也在随之增大。如今他对杜辉所部的解决方案,理论上是不能持久的。不过,他也不相信这样的局面会持久下去,伴随着捷报的扩散,江西战场的局势必然会对明军越来越有利,问题应该很快就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失。

北上偏师的初步目标是广信府以北的饶州府,以及南康、九江两府位于鄱阳湖东岸的广大区域。除此之外,陈凯也授予了杜辉以越过鄱阳湖扫荡江西西北部的全权。不过,一旦渡过了鄱阳湖,这支明军就会成为一支孤军,他暂时是没办法隔着鄱阳湖来为他们进行补给的。

所幸,对于杜辉的能力,他还是有着一定信心的。毕竟是当年智取潮州时便开始共事,前不久牵制噶达浑的作战任务也能够完成得极好,摧枯拉朽般的攻城略地,自当更不在话下了。

北上的北上,保持攻势的保持攻势,所余者,只一个英兵镇而已。陈凯看向跃跃欲试的黄梧,这个对功勋富贵写满了渴求二字的武将在接触到他的视线的瞬间,似乎就连呼吸都慢上了一拍。

“黄帅,本官需要你去执行一项特别任务。”

“末将谨遵总制号令!”

陈凯看着黄梧,这个历史上的狗汉奸那般戏耍了噶达浑,将那四千八旗军全部装进了他的圈套,这辈子大概率是没机会为我大清效力了。只要明军能够保持这样的势头,与那个自私自利且愚蠢透顶的施琅不同,这个家伙会是一把很好用的刀。

………………

注: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