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侠客行(三)

帝国再起 第一百一十一章 侠客行(三)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22:15:53 来源:笔趣阁

遮炎河之战过后,他一时间能够调动的本部兵马从数量级上已经远远比上满清的那支灭国大军了,如此才被迫退出昆明。起初,他是打算退往四川,不过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在滇西的山区里设法伏击清军是他本就有的打算,今时今日更是一个势在必行。袍

“殿下?”

“虏师轻取贵州,又下昆明,数日前更击溃了巩昌王,其士气正旺,但也恰恰是最为骄横之时,其必不会相信王师尚有沿途伏击的胆量。”

说到此处,李定国在脑海中飞速重温了一番计划,更是觉得天衣无缝。大手重重的拍在桌上,环视众将,一个个无不是呼吸沉重,一双双眸子里写满了跃跃欲试四字。

说起来,他们都是晋藩本部精锐,其中大多都曾跟随李定国两厥名王、收复广州,前段时间那么轻易就丢了贵州和昆明,遮炎河一役又败得那么憋屈,让他们有一个算一个无不是在心里面憋着口气。这段时间,虽说是行军,但大伙儿也没把操练兵马的事情落下,尤其是在永昌驻扎的那大半个月,更是每日一操,无不是盼着能尽快找回场子来,好好出上这一口恶气。

然而,就在这群摩拳擦掌的亲信之中,却有一人微垂着头,似是带着些忧色,这角度却看得不甚真切。回想一下,方才问出那句“皇上,皇上不会是要弃国吧”的话,那声音不就是他吗!

“月仙,可是有什么疑虑吗?”

月仙是光禄寺少卿卢桂生的表字,此人与金维新、龚铭他们一般,都是追随李定国多年的幕僚出身,在安龙迎驾后被授予了中枢的官职。平日里的主要工作自然是负责光禄寺的那些事情,就像是金维新在吏部、龚铭在兵部无二。可一旦到了战时,他便回归到了晋王府幕僚的身份,为李定国操持后勤庶务兼出谋划策。袍

李定国的话是卢桂生说的,众人也无不是将目光投之于其身上。说来,卢桂生在李定国幕中素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不似金维新那般显眼儿吧,但也是晋王府文官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此刻,听得李定国问及,卢桂生缓缓的抬起头来,眼中竟沁着少许泪光:“殿下,皇上都要弃国了,今番就算是能击退虏师,又有何用啊?”

听得这话,众人无不是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幕僚这一遭竟会如此语出惊人。

卢桂生的反问让这驿站大堂突然间变得落针可闻,见得如此,站在他傍边的金维新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李定国,只见得那位对他们这些幕僚素来颇为有理的亲王殿下眉间正在凝聚着的怒火,像极了平素里即将要责罚下面的将校时的样子。

“殿下,月仙近来忙着统计辎重,睡得少,精神头儿不太好。学生这就带他下去休息。”

话说着,金维新便要将卢桂生拉出人群,再好生劝说一番。可是他的手刚触到后者的袖子,那人竟一把甩开了他,顺势直接将他推倒在地,并指着他的鼻子喝到:“金维新,你莫要在此充好人。你以为我不知道,当初在昆明时,就是你与那马吉翔合谋,哄得殿下改了入川的本意。”

一屁股摔在地上,金维新当即便是愣在了当场。他并没有想要假装什么好人,只是出于同僚多年的情谊,见得卢桂生这话引得东主不悦,站出来给双方个台阶下罢了。至于说服李定国改变主意的旧事,他确实是有些许私心在的,可入川对于晋王府来说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他也不是第一天做官、更不是第一天参与军机,马吉翔的话若是说得全无道理,他又怎会去听。袍

可是,这一屁股摔得,却让他,却让在场的所有人猛地想了起来,不似金维新是云南本地人,这卢桂生却是个川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重庆府垫江县人士。换言之,这个家伙很可能早就对转道滇西心怀不满了,如今见得永历奔着盏达跑了,大有要逃亡缅甸藩国的架势,更是触到了其人的眉头。

甩开了将其扶起的龚铭,金维新的余光扫过了这个湖广籍贯的同僚,便上前一步,直视着将其推倒那人的视线质问道:“你若是认为我说得有错,为何当时不劝,现在反倒是来说教!”

当时,卢桂生确实没有出言相劝,可现在却也并不妨碍他出言反驳:“我知你没打算害殿下,也自知不及你更得殿下信重。但是,如今天子都要弃国了,你还觉得你做得是对的吗?!”

人呀,越是悔不当初,往往越是会给自己找上个借口,在心里面想尽办法让旁人、让社会环境、让官府之类的他者为其人的不幸分担责任,甚至是承担主要责任。如此,自然也就管不得什么是否合乎情理、法律之类的规则。只要把锅甩出去,自家就可以心安理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摘那些他者,就可以缓解悔恨所带来的痛楚。

这样的自我保护行为,实则与鸵鸟将脑袋扎进沙子里没有半点儿区别,产生悔恨的不幸仍旧是由其个人去承担,那些他者可曾有为此掉过一根毫毛。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引以为戒。好歹,别让从前的不幸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的发生于己身,才是正事。亦是以个人之“史”,为个人之“鉴”!

只是此时此刻,卢桂生的脑子里已经顾不上旁的了。在他看来,天子有机会弃国而去就是因为金维新所进的谗言导致了李定国的误判。而他身为幕僚之所以没有劝谏,其原因只是一个人微言轻,说了也是白说,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说了。

“够了!”袍

对于卢桂生如何想的,李定国此刻已然顾不上去深思了。他现在就是要设法挽回局面,正需得全军上下众志成城,对胜利充满渴望和信心,哪里容得其张口就是“弃国”,闭口就是“弃国”的丧气话。

“卢桂生胡言乱语、咆哮军前、乱我军心,该当重惩。念在其人平素多有功劳,杖责二十,以儆效尤。来人,拖下去,执行!”

此一番,看得众人无不是一惊。李定国治军虽严,可平日里最是尊敬读书人,对这些幕僚,莫说是惩罚了,就连重点儿的话都很少说。此番上来就是要打军棍,显然是这卢桂生触了逆鳞。况且,扰乱军心,只杖责二十,李定国显然也是手下留情了,众将不敢多言,便任由着其人被晋王府的侍卫们拖出了这驿站大堂。

“伏击虏师一事,尔等可还有异议?”

有了卢桂生的前车之鉴,众将就算是有些想法又哪还敢多说废话。接下来,驿站大堂便恢复了商讨军情的氛围,仿佛刚才的那一出插曲根本就有发生过似的。

伏击的细节在不断地规划,李定国计划亲统大军,另分三路设伏,那三路将帅的人选也在众将的请命声中迅速敲定了下来。至于时间,则是根据清军的行军速度决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闰正月二十的午后或是闰正月二十一的白天,届时就让清军见识见识盖世名将这四个字是怎么写的。

军议结束,已是下午,众将纷纷回营整顿兵马,李定国想起了卢桂生,又迅速地将其抛之脑后——他现在实在没功夫去考虑那个大抵是得了失心疯的幕僚的感受,就算是要安抚和劝解,怎么也得等打完了这一仗再说。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