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一百五十章 逆臣(二十二)

帝国再起 第一百五十章 逆臣(二十二)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22:15:53 来源:笔趣阁

武昌城自三国时期建城,初为孙吴之夏口,周围不过二三里,历南朝之郢州、唐宋之鄂州,至明太祖洪武年间由江夏侯周德兴监修,费十年之功,囊括九湖十三山,城周更是扩大到二十里之长。

若只是大也就罢了,其西临大江,北、东、南三面皆修有堑坡,辅以宽两丈、深一丈的护城河,再加上高达三丈开外的城墙,单凭冷兵器蚁附攻城其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武昌城门开九座——北曰武胜门,又称草埠门;顺时针至城东,先是小东门曰忠孝,后是大东门曰宾阳;再至城南,依次为中和、保安、望山三门;城西亦开三门,曰文昌、平湖、汉阳。清末时曾于宾阳、中和二门间的城东南开有通湘门,是为粤汉铁路之用,此时则尚未有之。

这城西三门之中,汉阳、平湖二门皆毗邻长江,清军的水师和那些被达素搜罗来的民船便停靠在这两座城门外的码头。文昌门外却是有大片的陆地,清末洋务运动张之洞在武昌开设的丝麻四局,即缫丝局、制麻局、纺纱局、织布局便尽在此间,占地面积甚广、烟筒林立,以至于每日工人上下班烟筒所发出的长啸声三镇可闻。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连下黄州、麻城、汉阳,进而渡江攻陷武昌。当时大西军便是在这文昌门一带用火药炸塌了城墙。是故,李定国力主在大军将城北、城东、城南三面包围的同时,以西南的文昌门一线作为主攻方向。

陈凯依稀记得,张献忠撤离武昌后,明清曾多次修复,奈何此间城基薄弱,再加上那一次的破坏太过严重,等到太平天国攻打武昌时,仍旧是从此间破城。此法既有旧例可循,又有后世可彷,更兼对于李定国的能力的信任,此番攻城,自然还是以此为突破口。

唯独有一个问题就是,不似十多年前的张献忠和二百多年后的太平军,明军水师并无压倒性优势。陈凯和李定国所拥有的船只无非是源于缴获和清军反正,夔东明军那边儿船只颇多,但也都只是些中小型的船只,平日里在长江三峡、汉江上游打渔、运兵足矣,可能够称之为内河战舰的却寥寥无几。

所幸的是,清军那边儿也好不到哪去。湖广的长江水师载着罗可铎、罗托的八旗军赶赴南京,洞庭湖水师在弃土令面前也逃亡大半,其中便有不少落到了明军之手。双方的水师实力只能说是五五开,以至于明军屡次在长江上沟通、会面、移师均未遭到清军的阻拦。

但是即便如此,李定国和陈凯商议过后,还是在靠近汉阳的鹦鹉洲和南岸嘴,以及武昌城西南沿江均修建有炮台,为的就是防止在明军攻城之时清军凭水师发动袭扰。

前日李定国出营巡视,就是去了文昌门外检查沿江炮台。清军显然也意识到了明军的意图所在,所以这期间一直没有停止对那些炮台的骚扰。为此,明清两军在城外爆发了多次激战,结果则是明军在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外加上付出了不少的伤亡过后,还是把炮台给建起来了,并且还修建了护卫炮台的几座小型营寨。

“早在洪武年间,这文昌门还不叫文昌门,而是叫竹牌门……”

第二天一早,陈凯便亲统已经更名为中南经标的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和第五镇这一万五千大军从中南经标扎营的白沙洲越过了鲇鱼套,直抵文昌门外。除此之外,李建捷的骠骑镇则早已抵达。

鲇鱼套是为武昌城南巡司河的入江河口,昔年陈友谅曾在此打造战船,平日里亦是本地百姓和来往船只暂避风浪的一处所在。明初时在鲇鱼套设立巡检司,巡司河故而得名。此间,清军早在明军推进到城下前,就已经将此间的船只转移,但却并不妨碍大军过河。

“那时候,文昌门还毗邻长江,从湖广南部和江西来此的商人通常便是扎着竹排前来,停泊在门外的码头。极目远眺,一排排的竹排整齐的排列着,蔚为壮观,所以变得了个竹牌门的名号。”

明初时,陈凯所在之地还是长江的河道,到了明末的时候已经是陆地了,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而已。甚至到了清末的时候,这片区域很可能还要更大。

“沧海桑田,不外如是啊。”

此番主攻文昌门虽是李定国力主,但那位晋王却并不在此,而是带着本部兵马去了城南的中和门,也就是后世的那座起义门。

明面儿上,李定国的说法是分散清军兵力,实际上陈凯焉能不知——其人已经位极人臣,这辈子没什么晋升空间了,最多就是向上多追封一些祖先,向下多荫赐一些子孙。而他却不同,江山大捷和独立收复江西的功勋尚未计算,如今又与他一并收复了半个广西和几乎一整个湖广,封一个郡王早已是大大过之。就算是身为文官,不像拥兵自重的武将那般更容易些,但此番若能拿到收复武昌的首功,自也就更没人有话说了。

对此,陈凯其实并不甚在意,现在才哪到哪啊,就算是把武昌和南京都拿下来了,还有半壁江山等着收复呢,何愁不能封王。至于他接受了李定国的好意,一来是为了顾及李定国的感受,二来则是他自问比李定国这个张献忠的义子更清楚该怎么打开这个突破口。

“开始吧,”

中南经标五镇一字排开,在这五镇身后,是大批的辅兵在修建营寨。五镇身前,则是广东红夷炮队,此间已是在忙着校准、装填,甚至还在各自的炮位前修筑起了简易的火炮工事。

陈凯并不着急,任由着这些炮兵做好一应准备工作,只是间或的看向两军阵前的一处小土山,那里正对着的就是当年张献忠炸开的那处缺口。而那小土山面向明军战阵的这一侧,不光是已经立好了围墙、安排了守军、同时还在挖掘环绕营寨的壕沟,土山那里更是不断有兵士从一处洞穴里出来进去,将一筐又一筐的泥土搬出、将用以充当横梁立柱的木料搬入,忙得不亦乐乎。相较之下,不晓得的怕不是得怀疑那些炮兵在偷懒呢。

“经略是准备用放崩法?”

“是的。”

“这得挖上几天啊?”

陈凯转过头,看了看李建捷。这个家伙还是有些急脾气,或者说,他希望亲眼看着线国安和全节填壕:“按照此前的操练成果,这个距离,差不多四五天吧。”

太平军当年也是五天就攻破了武昌城,用的便是掘进爆破。相比太平军的那些矿工出身的爆破手,陈凯的红夷炮队下属的爆破队确实没这个底蕴,但是从新会之战的那场意料之外的爆破作战后便一直在操练,专业化上面应该不会比太平军差什么。

“哦,四五天啊。”

倒也没有听出什么失望,这倒是让陈凯有些意外,不过这也就转瞬间的事情罢了,他便立刻换了个话题:“对了,你大哥和忠贞营的事情,你们也没吃亏,他们看在文阁部的份上也不敢怎样。战时内阁是当下的重中之重,等拿下了武昌、汉阳两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时候,记得莫要误了大事。”

“末将明白,请经略放心。便是那些闯贼出口伤人,某也只当没听见就是了。”

从李建捷的神色看,确是有几分意外,但有些事情必须未雨绸缪,免得这边儿开着会,那边儿却上演起了全武行的大戏,那岂不是坏了战时内阁的名声。类似的话,他也会与马宝说,毕竟当年围攻刘国昌的时候,就是马宝跟着李元胤一块儿去的。

看着李建捷,陈凯不由得想到,这群曾经的军阀就是欠郑成功收拾——监营、监事往营伍里面一插,海贸的分润一拿到手上,软硬兼施之下,哪个还顾得上和别人抢地盘,起码这几年也没见过他麾下的这些李成梁的旧部闹事儿。现在,他也同样不怎么担心李建捷他们会闹出类似的事情,尤其是在他眼皮底下。至于夔东明军那边儿,陈凯相信,文安之很可能也与李来亨他们谈过了。此间,不过是防患于未然罢了。

“算了,等拿下了城池,还是让夔东众将待在汉阳为好,免得这两批人当中哪个笨蛋喝多了嘴上招欠。”

陈凯正想着,红夷炮队那边儿的将旗已然向他这边示意:“经略,炮队已经准备完毕。”

“那就开始吧,咱们起那么早,也就别让鞑子继续睡回笼觉了。”

广东红夷炮队的火炮对着文昌门一线开始持续性的炮击,其中小一半的炮组对准的亦是那片曾被张献忠炸塌了的城墙。轰鸣声此起彼伏,紧随着呼啸声的便是炮弹与城墙、城碟的激烈碰撞。火炮依次发射、校正、装填、再发射,于文昌门的城守清军而言,竟宛如被陨石雨洗地一般!

这边儿火炮才刚刚为这场战斗起了个调门儿,中和门那边儿,线国安所部在李定国的本部兵马的监视下早已在清除城外梅花桩的工作进行之中了。

那些梅花桩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阻隔诸如攻城塔、冲车之类攻城器械的行进的,都是达素赶在明军抵近城下之前搞出来的,甚至不光是此间,整个武昌城每座城门外面插得到处都是。没办法,达素经验再丰富也不敢去猜陈凯的想法,所以干脆来个宁枉勿纵。

只不过,文昌门那边儿已然竖起了陈凯的经略大旗,可梅花桩这东西明军却是一根儿也没清理。反倒是李定国负责的中和门那边儿,从天一亮没多会儿就开始忙活儿,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这样的天差地别,估摸着城头上的清军都看傻眼了。

李定国举着单筒望远镜细细看去,线国安所部显然经验丰富,三人一个小组,一个士卒扛着盾牌挡在梅花桩前面,另外两个士卒则负责用斧子将梅花桩从接近于地面的齐根儿处直接砍断,显然是很清楚这种东西不会埋得太浅,与其将之费力挖出,不如直接伐了了事。

这个距离,弓箭、火铳是万万打不到的,城头的清军放了几炮,发现射程上仍旧是远远不够,便只得是暂且消停了下来。

策马于阵后的小丘之上,李定国无声地观察着。线国安的部下很是效率,砍过一根后,便迅速地转向另一根,始终保持着三人一组,就凭着这上百组人如同是一窝蚂蚁集体出动似的,以着肉眼可见的速度将这些散落在地面上的芝麻一个个的清理掉。想来,城头上的清军所见的亦当是如此。

不知过去了多久,城头的炮声再度响起,炮弹呈绵长的抛物线坠落,落地后弹了两下,将余下的动能耗尽了,便停在了距离护城河最近的一个小组不远的一处草丛里。对此,那些小组仍旧未有任何反应,只是如机械般的清理着梅花桩。唯有线国安的一支本部兵马却压了上来,似是为清军可能出城干扰而做的预防性准备。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

日头渐高,明军这边炊烟鸟鸟,已经开始享用午饭了。线国安的部队仍旧没有停下来,只是换了波儿人上去,继续保持着蚂蚁搬芝麻的状态。气温还在持续上升,这些前藩兵干脆把号坎一脱,只穿着条裤头便继续忙碌。甚至是日头最毒的午后也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仅仅是换人的频次更快了。

一直忙碌到了日头由升到落,清军稀疏的炮声逐渐密集,箭失、铅弹撕裂空气的鸣叫也一窝蜂的呼啸而出,并且连绵不绝。

伤亡开始出现,那些小组仍旧在忙碌着,只是始终挡在前面的盾牌手的压力更大了。李定国稍加回想,无论城头上的弓箭、鸟铳是否开始射击,乃至是无论城头上的火炮是否发出轰鸣,那些盾牌手始终挡在前面,一板一眼的与现在没有半点儿区别。

“确是支精兵啊。”

想到此处,李定国不由得暗自叹息。记得早在永历七年,也就是他在肇庆兵败返回广西的那一年,便是他第一次与线国安交手。那一次对桂林的攻势就没能如愿,不恰恰就是败给了这样的精兵吗?

只不过,那时候的线国安就像是前不久在桂林时一样,根本没胆子与他野战,仅仅是撄城自守罢了。说到底,亦是对他两厥名王的赫赫威名心生忌惮。

事实上,八旗军在入关后的腐化速度非常之快,快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起初,八旗军可谓是所向披靡,可越到后面表现就越来越差,等到顺治朝结束前的那几年,更是被明军先后打出了镇江大捷、厦门海大捷这样的大胜,甚至就连磨盘山血战若非是关键时刻叛徒告密,也必将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大捷。等到了三藩之乱时,满清能够依靠的平乱主力就已经变成了绿营兵,八旗军的作用更多的监军,而非作战。

可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的汉人武装仍旧对八旗军视若神明,每遇强敌便连连向清廷要求派出“真正满洲”助战。说到底,与线国安面对李定国时的状况其实差不太多,那就是畏惧已成习惯。

而且更重要的是,满清的统治能力也远胜于此前的辽、金、蒙古那些同样以小族临大国的同侪——“信黄教、柔蒙藏”,通过宗教信仰和和亲、赐爵等手段来拉拢蒙古人,通过盟旗化来分化和组织蒙古人,用蒙古人来监视汉地。一如是拉拢蒙古八旗来制约汉军八旗,用满、蒙、汉军来监视绿营,用绿营去控制各地。同样的,他们也摆出了一副对儒家的尊崇态度,更是忙不迭的召开科举考试,借此来拉拢汉人士大夫,用汉人官僚去协助八旗军、绿营兵管理汉地和其他更加偏远的所在……

这一套繁复的统治模式走下来,就像是很多军官内衬穿着的锁子甲似的,每一环皆与多个环链接,环环相扣,使得身处于局中之人是难以脱困的。想要破局,更好的办法便是从清廷的触手涉及不到的所在,比如基层和海外——太平天国和革命党便是这么登上历史舞台的,只是他们想要真正成事,却仍需要汉人士大夫襄助,而前者最大的错误恰恰就是拒绝与汉人士大夫合作。

李定国不明白这些,他只是凭经验看出了八旗军的战斗力在持续下降,甚至很多绿营劲旅的表现在最近的这几年里也已经渐渐的追上来了,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更是有了微弱的超越。同样的,明军经过了这十多年的战斗其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像是历史上的郑成功,在厦门海大捷后就得出过诸如八旗军的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儿,只是大家都怕习惯了而已的结论。

透过历史,陈凯却也更加清楚,清军的战斗力也并非是持续性的烂下去了。比如关外的驻防八旗、比如蒙古人、比如索伦人,类似的牌他们一直打到了僧格林沁被捻军斩杀为止,所以才会有僧格林沁死而满清亡的说法。再后面的日子,就只能靠西方列强的续命、慈禧的政治制衡手段以及和汉人士大夫维持共治局面。等慈禧一死,八旗亲贵们很快就把满清玩没了,归根到底还是八旗子弟从根子里烂透了,彻底无药可救了。

现如今,索伦人尚未正式登场,蒙古人也还没有被彻底驯服,关外的驻防八旗数量也颇为有限,满清赖以维系统治的军事基础,此刻能够依靠的仍旧只是入关时的八旗军和入关之初倒戈的明军和义军。几次大战下来,这批人已经损失得非常严重了,严重到了都需要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步了。

更重要的是,满清对中国的统治也还没有深入人心,现在恰恰正是这个异族殖民王朝旧力不足、新力未生的时候。明军如果不趁着这时候把劣势扳回来,等满清缓过劲儿来,再想像现在这样大踏步的收复失地就得重新再掀起一波大势,那便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竟成,你那边儿如何?”

“进展很顺利,掘进速度甚至比我预料的还要快上一些。”

看了一天的炮击,陈凯也神游天外了一天。等到了入夜,明军收兵回营,见了李定国,观其神色,似乎中和门那边儿比文昌门要有趣得多。

“线国安也很卖力,外面的梅花桩拔得七七八八了,下面就该填壕了。”

“还蛮快的嘛。不过两丈宽、一丈深的护城河,他又没时间排干护城河的水,这可是项大工程。”

“用你的话说,线国安也只是个备选方案,不是吗?”

“这倒是。”点了点头,陈凯继而言道:“不出意外的话,文昌门那边儿,鞑子会想办法在夜里派兵出来夜袭,好堵死隧道的洞口。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只能在白天派骑兵出城演上几场霸王硬上弓的戏码了。”

“你不是也没拆那些梅花桩吗。”

“所以,达素这就叫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哈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