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六章 从保宁到衡阳

帝国再起 第六章 从保宁到衡阳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17:48 来源:笔趣阁

依旧是大章

………………

永历六年的二月到九月间,由于前一年西营兼并了贵州一省,兵锋踏入湖南西南部和四川的南部,明清两军很快就在四川展开了交锋。

先是二月的时候,平西王吴三桂、四川巡抚李国英以及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定西将军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统领陕西、四川两省清军南下,席卷川西、川东;随后,由于清军从北面对西南明军的根据地云南、贵州两省产生了巨大的军事威胁,孙可望再度祭出了刘文秀,由刘文秀率领大军北上,并且很快就取得了一系列捷报,有效的杀伤了大量的清军,逼得吴三桂、李定国以及李国翰仓皇北逃。

到了九月的时候,清军已经退到了川北的最后一个据点——保宁府城,这里一旦有失,陕西便会门户大开,原本已经被刘文秀打得丧胆的吴三桂、李国英以及李国翰三人在巡按御史郝浴的一再坚持,甚至是以“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的言辞逼迫之下,也只得选择了死守此城。

与此同时,刘文秀率领的明军迅速的收复了四川的其他失地,并且迅速的对保宁展开了攻势。

十月初二,刘文秀率领大将沅国公张先璧、讨虏将军王复臣、总兵官王自奇、李本高、祁三升、关友才、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等五万余兵马逼近保宁。

刘文秀入川,共统领兵马六万,战象六十余头,这其中只有张先璧所部的八千兵马是为旧明军,其他的则全部是西营组编的部队,此番进攻保宁已是集结了四川境内能够集结到的几乎全部的主力部队。

由于保宁府城三面环水,西、南二面临嘉陵江,东面为东河,是故,刘文秀下令搭造浮桥济师,主力部署在保宁城北面。除此之外,刘文秀甚至还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北塞葭萌关,东塞梁山关”,防止攻克保宁后清军突围窜入陕西,摆明了是要全歼四川境内的清军,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保宁府城周十二里三百三十步,比起潮州府城的规模还要稍大一些。除西南外凸一部分外,基本上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形状,又因形状如靴,故素有“靴子城”之称。城高11.7米,上宽5米,下阔11.7米,开四门,东曰望瀛、南曰迎薰、西曰瞻岳、北曰拱极,外有宽十米、深五米的城壕。城墙顶部每隔60步修筑一个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共计八十一座敌台,可以使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敌人,不可谓不是一座坚城。

“殿下,保宁三面环水,现在虏师北返之路为我军断绝,是可以堵住虏师北逃之路,但却也犯了兵家大忌……”

“吴三桂小儿不过是个手下败将罢了,汝无需多言,本王自有计较。”

攻城战,兵法讲究的是围三缺一,这样给了守军以逃亡的退路,守军一般来说就未必会拼死抵抗。王复臣忧心忡忡,奈何刘文秀信心十足,说服不了主帅改变心意,也就只得依令而行。

十月十一日黎明,刘文秀挥军攻城,数万明军“蔽山而下,炮声震天”,“南自江岸,北至沙沟子,横列十五里,前列战象,次用火炮、鸟铳、挨牌、扁刀、弓箭、长枪,层叠里许,蜂拥攻城”。

明军的猛烈进攻给予了守城清军以极大的压力,李国英早在数日前观察到明军的恢弘气势,便连忙让麾下的绿营兵换上了八旗军的旗帜。如此,一来是为守军平添信心,二来则是震慑城外的明军,然而尤是如此,明军的猛烈攻势却还是让守军难以招架,几次险些被明军攻上城墙。

苦苦支撑到了辰时,攻城战已入白热化,守军渐渐难以支撑,城破只在顷刻。值此时,吴三桂亲率本部兵马开拱极门出城,不管旁人,直攻张先璧所部。

张先璧是云南人,崇祯朝应募围剿流寇,所部号滇奇营,颇为能战。清军南下,湖广沦为战场,张先璧与刘承胤相争,盲目扩军,将原本的三千兵马一口气扩充到五、六万之众,战斗力反倒是被那些窳农叛仆冲淡。后随何腾蛟,至何腾蛟身死,张先璧据镇沅州,夺民田以耕,日与当地苗民相仇杀,日益疲。

这支部队兵员不少,但却是四川明军中战斗力最差的一部。吴三桂征战多年,战斗经验之丰富绝非寻常武将所能够比拟的,早在数日前,居高临下就已经看明白了明军各部的情状,为此定下战术,由李国英和李国翰死守城池,坚持到辰时,攻城战进入到白热化后再由他亲领本部兵马出击,猛攻明军这唯一的弱点。

不出吴三桂意料之外,面对曾经的关宁铁骑,张先璧所部抵挡不住,纷纷逃窜,败兵被那些骑兵驱赶着将王复臣等部明军的阵型冲得乱成了一团。

城外明军大乱,清军趁势出城猛攻,至中午时明军已全线崩溃。如此,刘文秀只能命令全军后撤,奈何张先璧之弟张先轸在慌乱之下砍断了浮桥,致使大批将士无法过江,被清军追杀或落水而死。

保宁惨败,明军进取全川的战略未能达成不说,包括灭虏将军王复臣、总兵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在内的三万余明军被清军擒杀,损失战象三头、马骡二千三百余匹,就连刘文秀的抚南王金印也被清军缴获。而作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者,吴三桂于险胜之余,也不由得叹息道:“生平未尝见如此劲敌,特欠一着耳。”

损失大军过半,刘文秀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贵州,将四川的大好局面拱手相送。奈何,吴三桂的感叹并没有为他争取什么太好的待遇,孙可望闻讯大怒,下令解除刘文秀的兵权,发回昆明闲居,而率先被清军击溃,且其弟砍断了浮桥导致明军损失大增的张先璧则被孙可望轮棍打死。

四川局面一度好转,若刘文秀能深根固本,凭保宁周边地形限制清军的同时恢复四川民生,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奈何,急功近利,结果却在一场惨败之后导致大局急转直下,徒叹奈何。

永历六年,西南明军的大反攻,按照分工,乃是由驾前军坐镇贵州,以东路军出湖广,下广西,凭北路军恢复四川。

三路大军,驾前军由秦王孙可望亲任主帅,以白文选为副帅,下辖张虎、总兵黑邦俊、总兵王爱秀、贺九仪、张明志、张岳、刘镇国、关有才等将领。兵力十万,内有战象百余头。

东路军由西宁王李定国主持,以前军都督冯双礼、鄂国公马进忠为副,下辖坐营都督靳统武、左营都督王之邦、右营都督吴子胜、天威营都督高文贵、西胜营都督张胜、金武营都督刘之讲、武英营都督廖鱼标、武安营都督陈同能、火器营都督高恩、强弩营都督郭有名、铁骑营都督王会、铁骑营左都督卜宁、象阵营都督禄永命等将领。兵力八万,战象百余头。

而北路军则是凭抚南王刘文秀为主帅,以王自用、张先璧为副,下辖讨虏将军王复臣、灭虏将军卢名臣、总兵狄三品、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尹三升、王自奇等将领。兵力六万,内有战象六十余头。

这其中,驾前军一度分出部分将帅由白文选率领增援刘文秀,后来重庆光复,白文选率部返回贵州,也留下了关友才等将在四川协助刘文秀作战,结果也只落得一个损兵折将。

四川战场败绩的同时,清军由敬谨勤王尼堪亲率的八旗军主力南下,孙可望一边征调了刚刚收复广西一省的李定国回援湖广战场,一边率领尚在贵州的那些驾前军展开了对辰州府城的猛攻。

辰州府位于湖广西南部,靖州的北部、宝庆府的西部,毗邻贵州东部。永历五年,冯双礼攻陷的沅州,其就在辰州府境内,但是仅仅把着一个沅州却不足以确保贵州的高枕无忧,于是乎孙可望在接到尼堪南下的消息后就连忙率军对辰州展开了攻击。

辰州守军辰常总兵徐勇乃是左良玉的旧部,所部战斗力颇为强悍,自降清以来屡破明军,更是曾堵截冯双礼于沅州长达一年之久,使其无以寸进。

奈何,面对驾前军的猛烈攻势,先是副将张鹏星领兵出战为明军炮火击毙,随后徐勇妄图据城顽抗,结果在第二日,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二为白文选以战象为前驱突破东门,徐勇在混战中被明军乱刀砍死。

辰州大捷,明军斩杀辰常总兵徐勇、副将张鹏星以及分守辰常道刘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等大批文武官员,几乎全歼了辰常镇标,收复了这座足以作为贵州门户的坚城。

西南明军本部兵马在云南休养生息多年,一旦将其释放出来,靖州、桂林、叙州、辰州,其威力实在不容小觑。尤是保宁一败,清军也并不好受。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战法的改变,比如清军的轻敌,比如单一战场上的以众凌寡,但是比起那些旧明军,这些新从云贵杀出的明军显然是锋芒正锐,势不可挡。

就在辰州大捷的同时,尼堪所部的八旗军主力也已经逼近衡州府地界。八旗军威名赫赫,不容小觑,明军迅速放弃了早前收复的常德、长沙等府,退避至衡州、宝庆一线。

十一月十九,尼堪率大军抵达长沙府南部的湘潭县,原本驻扎于此的马进忠所部按照东路军主帅李定国的计划撤往宝庆府地界。十一月二十一,尼堪起大军自湘潭出发,并于次日抵达衡州府三十里处,在此遭遇了一支一千八百余明军组成的部队,这支部队对上八旗军后稍加抵抗便连忙撤退。

尼堪是满清亲王的身份,担任理政三王前也曾多次随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豪格等满清初期之时的名将出征,战而胜之是最寻常的事情。明军这般还稍加抵抗了一下子才仓皇逃窜,在他眼里已经算得上是有大勇的强兵了,很是附和击杀孔有德那奴才的标准。眼见于此,他便继续率军南下,甚至到了夜里也没有停歇,而是“兼程前进”,在天色未明时就抵达衡州府城左近,并且与李定国的部队相遭遇。

这一次是明军的主力部队,西宁王李定国的大旗在夜色的火光中依稀可见,尼堪抖擞精神,统领八旗军大呼鏖战,结果同样是稍加抵抗,那位逼死了孔有德的明军大帅竟然带头溃退,完全不当八旗军一战之威。

“姓李的贼寇也不过如此嘛。”

李定国大军溃逃,尼堪连忙发起追击,一连追了二十余里,待他好容易追上李定国的骑队之际,一声号炮响起,明军从左近的埋伏点蜂拥杀出,竟在顷刻间就将他亲率的前锋部队围了个严严实实的。

“中计了!”

这是尼堪脑海中响起的第一个念头,也是最正确的念头。从明军放弃常德、长沙两府,到衡州府外三十里的小战即退,再到方才的主帅带队逃窜,一切的一切都是李定国在唤醒尼堪对明军的不屑一顾。而这份不屑一顾的轻敌,也终将其投入到了明军的包围圈之中。

作为副帅的多罗贝勒屯齐还在统领着主力大军匆匆赶来,很快就与明军的打援部队交上了火。另一边,李定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遭捞到了一网大鱼,连忙收网,尼堪带着那些八旗劲旅竭力厮杀,奈何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明军杀了个精光,就连这位亲王殿下的脑袋也被李定国挑在了枪尖之上。

“万胜!”

“万胜!”

“万胜!”

“……”

阵斩满清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此诚辽事以来未有之殊勋。一时间,明军欢声雷动,竟响彻天际之间。

明军欢呼雷动,哪怕只有尼堪带着少量的骑兵进入了包围圈,损伤数量对于这支八旗军主力而言连九牛一毛都说不上,但是主帅身死,作为副帅的屯齐也不敢久留,连忙带着部队仓皇退往长沙。

欢呼声中,李定国也很清楚当前的状况,自知以着本部兵马的规模是不能确保全胜的,因此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尾随而行,因为这不过是极小的包围圈,在这个包围圈的更外围,更加广泛的区域,他还留有了另外两支用以堵截清军归路的部队——分别由冯双礼和马进忠率领的东路军的那两支偏师。

然而,李定国很快就发现,冯双礼和马进忠的部队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出现在预定的地点。这是约期不至,但是从长沙退往宝庆,再杀回来拦截,这么大片的区域进行流动作战,误期也是在所难免的,李定国见此也只得带着大军返回衡州府城。

回到衡州府城,通过俘虏辨认,斩首的清军军官身份也都得到了识别。自和硕敬谨勤王尼堪以下,一等伯议政大臣瓜尔佳程尼,一等轻车都尉鄂克卓特、喀尔他喇,二等轻车都尉额色、伊马图、恳哲,三等轻车都尉玛欣、莽仪禄,护军统领都贝,护军参领达尔布、肃丹,护军校法克、果浑、彰库善、韶瞻,前锋校海住,骁骑校莫勒洪、音达胡齐,一等侍卫回色、喀喇,一等护卫沙布,三等护卫慕兰,署参领刘国辅等。

轻车都尉是清廷的爵位,第六等,位于公侯伯子男之下,比如洪承畴和和珅,到死也就是个三等轻车都尉。

一战打下来,两个一等轻车都尉,三个二等轻车都尉,两个三等轻车都尉,余者则皆是三到六品的各级军官和侍卫、护卫。类似的,桂林大捷时也曾有过,但那也都只是些汉军旗。而这一次不光除了那刘国辅以外都是满蒙八旗,更有尼堪和程尼这两条大鱼,尤其是尼堪,满清亲王被明军斩杀的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哪怕未能实现对清军的最终包围,其造成的影响力也绝不是说着玩的。

李定国两蹶名王,当即便在湖广地区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如于弘光初立时得授户部尚书却没有到任的崇祯朝工部侍郎周堪赓、永历朝得授兵部尚书却没有就职的崇祯朝江西巡抚郭都贤、后来削发为僧自号忍头陀,其后代却惨遭文字狱迫害的陶汝鼐之流的湖广乡绅也纷纷应召而来。至于前来投效的士人、义士则更是不胜枚举。

又一次的如桂林大捷般的鼓舞着天下仁人义士的抗清斗志,奈何这一次,未有如桂林大捷后席卷广西全境般展开对湖广的大扫荡,随着冯双礼和马进忠两部的消失,孤军镇守于衡州府的李定国不得不在腊月里放弃了这个府,南下退往永州地界。

这是源于清军主力未失,仅仅死了一个主帅,如多罗贝勒屯齐在内的清军高级军官们依旧掌握着部队,单凭着李定国所部是难以与之抗衡的。

衡州大捷后,李定国连忙对冯双礼、马进忠两部的情况展开了调查,很快就查出了原来当时是冯双礼率先撤出了预定的埋伏地点,而马进忠在发现了冯双礼的撤离后也选择了如其一般的行径。

若是按照李定国的计划行事,清军就算能够突出重围,也起码要丢掉上万的部队,这对旗丁只有数万的满洲八旗而言几乎可以说是打断了脊梁骨式的惨败。但是计划未有成行,而他们二人的行径更是在将李定国以及跟随李定国的那数万明军尽数丢给了八旗军。若非是李定国计划周密,外加上运气好杀了伏杀了尼堪的话,只怕即便是胜了,也将会是一场惨胜。

愤怒,是不可避免的,但很快李定国就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冯双礼也不过是受人指使而已,而那个始作俑者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义兄,如今大权在握的秦王孙可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