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七十二章 骆驼与稻草(五)

帝国再起 第七十二章 骆驼与稻草(五)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17:48 来源:笔趣阁

是他陈凯拿不动刀了,还是你佟国器飘了!

听闻此言,这些军官无不是认定了佟国器疯了,需要给这个思想出了问题的家伙好好讲解一下军事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儿。

溃兵、时间太短士卒不附之类的问题可以暂且不提,最最是摆在明面儿上的,武器装备一事,明军肯定是武装到了牙齿,陈凯作为从军器制造出道的文官最是重视的一环;而他们,也就佟国器的那些家丁、亲兵和家奴们有刀,其他的军官、士卒多是在路上捡了根不甚直的木棍作为长枪,不光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削尖了,就连尺寸上也从三尺到六尺不等,与其说是长枪,不如说是拐棍。至于战马、甲胄和弓矢,更是一概全无!

这样的武器装备差距之下,他们就算是有两倍的兵力,难不成还能让士卒们拿牙去咬明军的铁甲?估摸着到时候他们连下嘴的机会都没有,冲锋的路上就被明军的弓箭、火铳打成了刺猬和筛子。

嘛叫送人头儿?这就是最典型的送人头儿!

他们完全没办法理解此前还在算无遗策的佟国器的脑子是怎么突然就抽筋了,但是这些天下来,其人也确实积累了一些威望。毕竟,如果不是他,他们现在可能已经被运到琼州给蔡大魔王壮阳去了。

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听闻明军追上来了的噩耗时才没有撇下佟国器一哄而散。可是,这份忠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迅速的流逝。说白了,前面就是广信府,谁也不想跟着这么个疯子死在黎明前的那一瞬间。

然而,此时此刻的佟国器却仍旧是那副智珠在握的模样。他一如此番从新城县出逃以来的作风,与他们细细的讲解了起来,而非是以上官的姿态压人。

根据佟国器的分析,广信府那里有两千绿营,而且衢州那边更是郑亲王济度的大军所在。如果明军只是一支小部队的话,他们是绝对不敢迈入广信府的地界,犯不上为了一群溃兵去招惹八旗军。可现在却不一样,明军有一千兵马,虽说不多吧,但是以着粤赣督标的水准,正面击溃广信府绿营的信心还是有的,想来他们也相信能够在八旗军抵达前解决掉他们。如此一来,仅仅是翻过了那座山,迈过了界碑,是绝对不够的。而广信府那边,大概也不敢去招惹上千的明军精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场上都明白的道理,没理由到了广信府就不奏效了。

这样的话,他们能够依靠的就只剩下这两千溃卒来自救了。否则的话,他们的命运就只能终结于在精疲力竭的翻过山后,被追上来的明军一个个的杀死在山下,或是山林之中。

“当然,本官也明白以我军当前的状态,野地浪战是全无胜算的。”说了一句众人心中的废话,可“但是”二字旋即就便重新凝聚了军心。

一个多时辰左右,一支千人左右的明军旗帜招展的尾随至此。这里是一处山坳,两侧的小山林木茂盛。从军事的角度看,这里正是设伏的好地方,但是明军却显得极为骄横,连探马都没有派出便大摇大摆的行进其间。

对比早前发现的溃兵,他们确是有骄横的理由。而且,翻过了远处的那座山,就进入了广信府的地界,连广信府的绿营他们都没有放在眼里,更别说是那些残兵败将了。

明军大摇大摆的行进着,也不知是哪个乌鸦嘴嘟囔了一句“这种地形须得小心埋伏”的话来,触动了墨菲定律,突然间,只见得远处呼啦啦的冲出一队清军,同时两侧的山林也冒出了大量的旗帜,“大清和硕郑亲王殿下率领八旗军在此,来者速速投降”的呐喊更是响彻其间。

虽然,前面杀出的那队清军最多也就是群穿了绿营军服的步卒,无有旗鼓,也不见骑兵,两侧的旗帜仔细看去好像形状和旗杆的高度也不太对。但八旗军毕竟是八旗军,满万不可敌的赫赫声威仍旧不是说着玩的。此间,只见得那些骄横的明军几乎是一瞬间便调转了队伍,一边大喊着“中伏了”、“真鞑子来了”,一边丢下武器、旗帜,扬长而退。

一切发生的实在太快了,这些底层出身的福建抚标军官们如他们的部下们那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实在太过顺利了。不过,比起这些没见识的货色,胜不骄败不馁的巡抚大人仍旧派出了一支由他的原亲兵队长率领的清军,每人举着一根用木棍系着绿营号坎做成的简易旗帜,继续向着明军逃离的方向大张旗鼓的“追”了过去。

“快,让下面的士卒都别磨蹭,赶紧打扫战场,把武器和旗帜都拿上。贼寇只是被突然出现的八旗军惊到了,等他们反应过来肯定还会追上来的,我们的时间不多,快!”

佟国器的一声喝令,直如那古刹晨钟般,一旦撞入了他们的耳中,便使得他们似醍醐灌顶一般,当即便反应了过来。经过了这些天的磨合,军官们已经渐渐的可以熟练驱策士卒了,他们迅速的将明军丢下的旗帜和武器都收了起来。只可惜,这群明军的鞋子大概都是用鱼鳔胶粘在脚上,竟然一只鞋子也没有遗落下来。

这,是一桩怪事。还有一桩怪事就是明军丢下的旗帜和武器竟然都是清军的,确切的说是福建提标的,其中不光是没有陈凯的督标使用的那种一丈五尺的长矛和新式火铳,也没有其他部队惯用的藤牌。至于柳叶刀和柳叶枪,这些东西明军和清军用的都是一个款式的,区别也不是没有,但是现在也没人有这个闲心。

“本官以为,定是贼寇准备在歼灭我部之后,换上绿营的旗鼓、号坎和武器去骗广信府城,定是如此!”

“抚军老大人神机妙算,我等佩服之至啊。”

又是一阵恭维声中,佟国器谦逊了两军,旋即又大加赞颂了一番麾下军官和士卒们的表现。正是由于他们精湛的演技,才吓退了这支追兵,是他们用行动解除了这场危机。并且,他还表示会上书朝廷,请求对他们的嘉奖云云。

明军逃窜,死亡的威胁得以解除,如今更有了进一步升官发财的可能,众军官自是欣喜若狂。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眼前这位智比诸葛的巡抚老大人,纷纷表示愿意在佟国器麾下战斗一辈子都愿意。

上下一团和气,不过没过去多久,强强打扫完战场,佟国器派出的那一队清军便赶了回来。用老亲兵队长的话说,他们追了一段,唬得明军不轻。但是,到了后面,明军逃亡的速度开始逐渐减缓,他们怀疑明军之中已经有人从最初的惊骇之中反应了过来,所以连忙退了回来。

“既然如此,趁着贼寇尚未彻底反应过来,我军当赶快脱离险地。”轻抚着颌下长须,佟国器越加的感受到一把羽扇在崇拜者们的目光中的重要性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翻过了大山,出现在泸溪之畔,在左近搜罗了一些渔船,又砍伐了大量的竹子编成竹筏便借用水力的便利顺流而下。这可比他们步行要来得快上太多,很快的,他们便转入白塔河,并进入到安仁县的地界。

这里是饶州府的地界,所幸现任的安仁知县以前曾在福建任职过,见过佟国器,便送上了一些粮草。不过,这里并非是佟国器的目的地,他此行是要赶赴广信府的,根据陈凯的分析只有去了那里他才有一条活路。随后,只是休整了几日,大军便沿着信江溯流而上。

他们的下一站是贵溪县,那里位于广信府的西端,而府城则位于这一府的中部偏东,需要沿着信江依次穿过贵溪、弋阳,以及后来成为铅山县治所的河口镇,在继续向东才能抵达广信府城。

然而,到了贵溪县,他们便被当地官府给拦了下来。虽说这些福建绿营的官兵很不舒服,但佟国器却表现了理解的态度。毕竟,这里是广信府,南面的建昌府已经落入明军之手,东面的衢州府则有八旗重兵集团,放任一支连编制都是临时的溃兵一路流窜,本地的文武官员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实在不小。

贵溪县已经做出了会向广信府衙和江西巡抚衙门上报的保证,但是佟国器从来没打算把性命交给那些早前还龌龊不断的江西文武。于是乎,一边表示了理解,并带领部下们在城外新建的军营里暂且安置下来,一边他立刻派出了亲信向衢州的郑亲王投书、向满清朝廷上折子请罪,以及向京城的族人们写信求援。

这些,说起来真正能够决定他的生死的并不是朝廷和族人,而是那个才二十五岁的郑亲王殿下——他确是有新城县失守的罪责,但是也能带着一支两千余人的绿营逃回清军控制区。功和过,他都是有的,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关键是在清廷眼里他还有没有用。而一线统帅的意见基本上可以决定这一切。甚至哪怕是有过无功,只要一线统帅觉得他还有用,便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书信的内容是他在路上就已经想好的,无非是强调他的抚标可以协防广信府,暗示其可以起到掩护济度侧翼的作用。但是……

“陈凯肯定是在利用我,以达到最大化战果的目的。不能全都听他的,全听他的我肯定还是死路一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