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逆臣(十三)

帝国再起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逆臣(十三)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17:48 来源:笔趣阁

橘子洲上的大会得到了湖广地方人士的广泛好评,永历弃国的噩耗在陈凯的慷慨陈词中也迅速消弭,很多湖广本地的士绅甚至产生了往战时内阁里塞人的念头,并且为此在私底下大肆串联。结果,他们中的不少人才发现,与会者竟然很有一些湖广天地会的人物,而陈凯恰恰就是天地会这个全国性质的抗清组织的总舵主。这样一来,大伙儿不就知道该找谁了吗!

天地会这一组织,陈凯创立多年,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广东和江西这两个省,发展至今几乎每個县都有分社。这与他常年在广东任职,外加上当年曾远赴江西面见当地抗清领袖江西总督揭重熙,得到了揭重熙的支持,并且拉了一票江西读书人到潮州建立了最初的天地会组织有着极大地关系。

除了这两个省以外,福建和浙江的情况也都不错。前者是郑氏集团的大本营,陈凯作为郑氏集团二当家的地位摆在那里,自不待提;而后者则更多的来自于陈凯与几社之间的交往,通过几社发展了大量原鲁监国朝的文官加入天地会组织,而这些人利用他们在浙江本地的影响力也促进了当地天地会的发展。

等到了后来,陈凯在广东设立咨议局,进一步拉拢地方势力,天地会的发展更加迅猛了起来。广东的咨议局现在已经是天地会的一言堂了,若非不合体制,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在咨议局的会场里开天地会的会议!

江西虽然刚刚收复,但是看情况也差不到哪去。另外,郭之奇也早已默认了天地会向广西发展的事实。福建那边儿据说也在等陈凯那个约期三年的“咨议局实践报告”,只等着陈凯宣布咨议局对广东的发展和抗清事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们便立刻向郑成功要求开设福建咨议局。而他们等待的那一天,也就是永历十四年,换言之就是明年。

浙江那边儿想来到了明年也差不太多。相较之下,湖广则一直是个大问题,这个省份的天地会发展受到了长沙幕府非常大的影响,分社数目、覆盖率和会员人数方面都少得可怜。而且,还呈现出了极大的南北差异——在长沙幕府影响力极大的湖广南部府县,天地会很难站稳脚跟,更别说是发展壮大了;但是在北部的府县却截然不同,甚至还有一些会员潜伏到了满清的各级官府之中……

但是等陈凯再度启程北上之际,却得到了一份关于原本只有两个会员的长沙府天地会分社近期有超过两百个预备会员入会要求的申请报告。对此,陈凯一口老血没吐出来。但是重新看向了橘子洲,他却立刻下达了任命那两个会员一个代理长沙府知府,而另一个则代理长沙府通判的命令,好好地推波助澜一波。

湖广天地会将如何填补在长沙幕府逃离后各府县的势力真空,陈凯现在完全顾不上,他要尽可能快的拿下武汉,将战时内阁筹备会议开起来再说。

推翻帝制的第一枪,必须在武汉打响!

抵达长沙之初,陈凯就已经接到了王秀奇和林德忠的报告,二人的报告放在一起,便是清军已经全面退守到了武汉地区。

说起来,武汉在这个时代还不是一座城市,就像是襄樊是由襄阳和樊城组成一般,武汉亦是由武昌府的府城和汉阳府的府城的并称加简称而已。至于汉口,这时候还远没有发展起来,仅仅是个汉阳府下辖汉阳县下辖的镇子而已,所以并没有武汉三镇的说法。

在洪承畴的长沙幕府开始运作之后,湖广总督衙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转运粮草,军务,尤其是南部的军务全部移交给了西南经略衙门直接管理,而不是先行送到武昌再转去长沙。但是,他们更重要的工作,也是第一优先级的工作,便是在湖广西北部堵住夔东明军沿长江、汉江东进的通路。

为此,胡全才在湖广西北部严防死守,把住各处防御要点不说,更是不断地修筑堡寨,唯恐被夔东明军从哪个犄角旮旯里钻出来。另外,他还在大量拉拢本地士绅进入各级官府任职,确实让夔东明军丧失了不少来自于地方士绅的支持,但也导致了湖广天地会得到了更好的渗透机会。

但是,武汉地区位于湖广东北部的长江、汉江的交汇之处,清军将兵力缩回到了此间,那岂不就是意味着他们干脆放弃了对夔东明军的堵截?

“林德忠已经与文督师取得了联系,夔东众将将会与你我二人会猎于武汉。”

“鞑子是怕被我们各个击破。”

“是的,鞑子在集中兵力。但这样一来,我们能够集中的兵力就更多了。”

“也更繁杂了。”

陈凯口中的夔东众将也成夔东十三家,乃是驻扎于川东、鄂西的那些受南明王朝节制的反清武装的统称。

十三家一说,并非实际数字,主要指的是临国公李来亨、皖国公刘体纯、靖国公袁宗第、益国公郝永忠、荆国公王光兴、宁国公王友进、兴平侯党守素、桐城侯马腾云、宜都侯塔天宝、涪侯谭文、仁寿侯谭诣、新津侯谭弘、岐侯贺珍、渭源侯李复荣等藩镇,另外前前后后还有诸如胡明道、姚玉麟、呼九思、张显、白蛟龙等不知道多少支人马侧身其间。(注)

诚如李定国所言,这些人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郝永忠、党守素、马腾云、塔天宝、李复荣这些都正儿八经的大顺军余部;王友进是另一支已经逐渐星散的农民起义军集合——摇黄十三家的首领之一;而万县三谭则不光是同族兄弟,更都是在四川混战中幸存下来的少数旧川军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贺珍,最初是明军,后来降了闯军,再后来又降了清军,再再后来又在陕西举兵反清;相较之下,王光兴的履历就稍微简单了一些,但也只是稍微而已,其人最初是干流寇的,在崇祯年间接收招安,后来一度降清,未几便又反正,便一直干到了今天。..

这些人虽然并称为夔东十三家,但内里却是矛盾重重。比如从前干过流寇的王光兴就曾在崇祯朝协守襄阳,屡立战功。后来襄阳失守,他亦曾随荆西道徐启元多次死守郧阳,以拒大顺军。那段时期他主要的对手,互相之间多有血债的便是大顺军负责湖广方面军务的大将右营制将军绵侯袁宗第,也就是现在的大明靖国公袁宗第。

大顺军的军制,级别最高的是权将军,全军只有刘宗敏、田见秀二人而已。下一层是制将军,亦不过五人,袁宗第就是其中之一。而刘体纯、郝永忠之流,此前都是袁宗第的部将。但是后来,袁宗第在大顺军败亡的过程中本部兵马损失过大,丧失了对右营诸部将的统辖,而刘体纯则凭借保住了手中的实力,反倒是后来居上。袁宗第心里有没有疙瘩,便不得而知了。

还有那郝永忠就更有意思了,此人原名郝遥期,是大顺军中掌旗手出身的低阶军官,是故绰号郝摇旗。大顺军败亡期间,他的部队不减反增,很快就发展到了比他曾经的上司刘体纯和上司的上司袁宗第的兵力加一起都要多的程度。

于是,内斗达人、坑爹大学士何腾蛟便极力拉拢郝永忠,利用其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特点对大顺军余部和其他与其合不来的明军大行内斗之事,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体纯他们就没少被折腾过,曾与胡一青并称的猛将焦琏也与其兵戎相见过,甚至一度收复湖广南部大片失地的远安伯陈友龙更是死于其手。

等何腾蛟一死,明廷内部的楚党和吴党便对其群起而攻之,将何腾蛟做的那些败坏国事的恶行全都像是扣屎盆子一样扣到了郝永忠的头上。结果,这个混到最后混了个里外不是人的家伙只得又求到了他在大顺军时的那些老上司的头上,才得以容身于鄂西。

再比如贺珍,其人早年是崇祯朝宁夏巡抚樊一蘅的亲信部将,后来降了大顺军,被李自成委以汉中一带的方面之任。结果等李自成兵败陕西,其侄子李过、小舅子高一功带着大批大顺军家属想要从汉中退入四川,已经降清了的贺珍却完全不顾情面,竭力阻击。李过和高一功的部队后来构成了忠贞营系统的核心武力,在他们死后,那支部队就被李自成的侄孙,也就是李过的义子李来亨继承,这份仇怨有没有一并继承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贺珍还在混闯营的时候还曾在汉中和大西军打过一仗,大败西营三万大军,当时领军的便是后来的秦王孙可望。所以说,贺珍不光是与顺军余部有矛盾,和西营系也有仇怨。

除此之外,当年对其有恩的樊一蘅后来在南明前半段长期担任川陕总督一职。起初张献忠这个外敌尚在,川军各部尚且能够听令,等张献忠败亡,孙可望、李定国他们南下云贵,樊一蘅很快就被谭家兄弟、于大海、杨展那帮子川军搞得不能用事,后来更是病死山中。若说贺珍对那帮子旧川军没有心结,大概也未必有人能信吧。

但是,贺珍举兵反清后,与刘体纯的关系一直不错,后者还曾奔赴陕西与之合兵进攻过兴安。据说后来贺珍兵败陕西,也是刘体纯作保,他才能跻身夔东十三家,但是和其他人的关系就不好说了。

另外,李过、高一功、李来亨、党守素、马腾云等人在南明属于忠贞营系统,而袁宗第、刘体纯、郝永忠他们则长期活动于湖广。这两批同属于大顺军余部的部队,除了跟了何腾蛟的郝永忠以外,虽然理论上都是受堵胤锡的节制,但彼此互不统辖,也鲜有合作。

总而言之,这些家伙之间的个人矛盾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除此之外,前闯军和前明军之间还存在集体性的矛盾。当然,随着第二次重庆之战的失败,三谭已经从夔东十三家除名了,这方面的矛盾一下子就少了不少呢,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地狱笑话。

“文督师真不容易啊。”

就这么一群见面儿都要一边行礼、一边握紧了刀把子的家伙,文安之竟然还能做到驱使他们并力进攻重庆,而且第一次竟然还成功了,简直不可思议。

陈凯依稀记得,早年在论坛上就曾看人提及过,永历朝最有能力的两个文官一个是堵胤锡、另一个就是文安之,这两个人还都节制过大顺军余部。然而,前者在世时,湖广和广西是何腾蛟和瞿式耜那对活宝说了算,被坑过不是一次两次了;后者督师时,曾经在湖广重创清军的大顺军余部已经退化成了夔东明军的一部分,那时候的西南抗清主角已经变成了西营系明军,虽然夔东明军也有过亮眼的表现,但是对大局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了。

“是啊,我也一直很想见见文督师。”陈凯记得,后世对这位六十多岁高龄仍奔波于川东、鄂西各地为众将振奋士气、筹措军粮的老人无不报之以极高的评价。对此,他亦是深受影响,很想和文安之亲自见上一见。

不过,话说到此,陈凯却突然促狭了起来:“咱们两个别给文督师添麻烦就好。”

陈凯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李定国亦是为之一愣:“此言何解?”

“那些年,孙可望没少排挤过他们。故蜀王入川时,怕是也没少折腾他们吧。你这个晋王殿下,还带着个小蜀王在身边儿,他们不会觉得碍眼吗?”

夔东明军和西营系之间的矛盾可不止是贺珍那么一家而已,双方要不是离得够远,怕是早就兵戎相见了,甚至当年刘文秀入川并吞了大量的明军,夔东十三家甚至可以说是幸存者。现在孙可望和刘文秀的结拜兄弟,带着刘文秀的儿子刘震出现在他们面前,场面可想而知。

只是没等李定国作出反应,陈凯却又自嘲道:“我这边儿也好不哪去。李来亨和李建捷碰了面儿,闹不好是得上演全武行的。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给文督师增加劳动负担啊。”

“李来亨和李建捷?”

注:这十四个家夔东藩镇的爵位是文安之在永历四年出任川鄂督师时向明廷请旨的,说明起码在那年他们是活动于川东、鄂西的主要明军势力。但是他们的受封却是转年的事情,因为文安之出发后被孙可望拘禁了几个月,敕印也隐匿不发,这也是他们与西营系之间的旧有矛盾之一。另外,孙可望请封秦王,高一功他们也上疏骂过。彼此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崇祯年间的闯营和西营一直贯穿到南明覆灭,也说不上哪一家是施暴者、哪一家是受害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