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逆臣(十九)

帝国再起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逆臣(十九)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17:48 来源:笔趣阁

凌迟的三千六百刀是要分足足三天剐完,为的就是让受刑者饱尝刑法之残忍,让其他人畏惧于刑法之酷烈。所以,这项极刑在明朝一般只有十恶不赦中的谋反、恶逆、不道三罪适用。

明朝历史上有两个人被详细记录过受刑的刀数。其一便是大太监刘瑾,其权阉之名自不待提。而另一个则是个叫做郑鄤的文官,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出身,曾上疏弹劾过阉党,也曾入过《东林点将录》,被阉党冠之以地异星白面郎君的绰号。后来因为弹劾崇祯朝首辅温体仁,被温体仁的党羽诬陷其“杖*****妹”,于是被凌迟处死。

前者被处以凌迟极刑,援引自谋反之罪,因为在抄家的过程中发现了兵甲、玉玺和一把藏着匕首的扇子。而后者,则是典型的恶逆之罪。

此番洪承畴受此极刑,其实和这三条都不太粘的上,遏必隆也没有刻意去给他安排个什么“谋反”、“奸妹”之类的罪名,大概也是觉得他这身子骨就算是这么说了也未必会有人能信。但洪承畴毕竟是我大清的天王巨星,咖位摆在那了,凌迟就凌迟了,怎么着,还会有人为其鸣不平不成?

午门外的复仇盛宴尚未结束,毕竟,洪承畴只是个开始,满清一口气要满门抄斩一批相关人员,就连刽子手的过劳死概率都出现了大幅提升。而此时,一支八旗军也悄然离开了北京城,鳌拜如愿的重新披上了战甲,不过他却只是副手而已,真正的主帅,确切的说是名义上的主帅却是三十四岁的安亲王岳乐。

有清一朝,八旗的地位和朝廷的品级行的是两套规则,比如很多在朝中煊赫一时的高官显贵,在路上碰上了混得远不如他们的主子,上到旗主王爷、下到牛录章京,他们这些做奴才的都要第一时间前去行礼,而后者则会坦然受之。

鳌拜权力虽大,但却管不到济度、罗可铎这样的旗主王爷。而岳乐则不同,虽说其也不是旗主王爷,可毕竟是亲王,而且还是顺治最信得过的堂兄,甚至有史料记载顺治临死前一度有意将皇位传给这个堂兄,以防止主少国疑会动摇满清的统治,这样与八旗和清廷的双重最高权力者最近的亲王,自然就有了担任主帅的基础。

随征的,便是那批从各地驻防八旗抽调来的部队。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却是来自于宁古塔的一个甲喇,关于那个甲剌章京,鳌拜对他很有些印象,此人也曾是顺治很信任的一个八旗军官,后来却败给了陈凯。现在有了洪承畴作为参照物,清廷上下也没人再敢小视陈凯,这个甲剌章京也突然就解套了。

这支纯由八旗军组成的精锐部队迅速南下,走得远比之前那一袋子“垃圾”要快上许多。清廷这边的消息经吴应熊那个额附府的总管胡心水之手,以着最快的速度送往了吴三桂大军驻扎的汉中地区。

“哼,看来我们赌对了。”

笑着,吴三桂便将急报递给了夏国相,后者细细看去,其中内容无非是清廷果断处置了洪承畴、孙思克等一干人等,而且已经开始有人在弹劾宁完我,说宁完我与洪承畴结党营私。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清廷将从各个驻防八旗抽调来的部队集中使用,以岳乐为主帅南下,现在应该在京杭大运河上正往南京赶这着呢吧。

“岳父大人,这倒是有几分眼熟了。”

“能不眼熟嘛。”闻言,吴三桂抚掌而笑:“这已经有那么点儿烈皇在位时候的味道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满清这个政权一直以来都是有很多问题的,其中最致命的便是核心人口基数太小。哪怕是靠着组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也只有十来万男丁。那两战下来,光是满洲八旗就丢了近万人,蒙古八旗稍微好点儿,但也没好到哪去,损失了足足七八千的兵马,至于汉军八旗确实跑了不少,可占比摆在那了,一样损失了近万的披甲兵。

这两刀被明军砍得着实是伤筋动骨了,更别说浙江那边儿前前后后还损失了小两万的绿营兵,搞得这回岳乐出征寒酸到了连随征绿营都没有,可怜巴巴的

怜巴巴的要到了南京才能指挥那里的绿营兵当炮灰,简直也是没谁了。

满清现在已经露出了颓势,以至于他们明知道吴三桂不干净,也并不敢对其怎么样,摆明了就是害怕逼得吴三桂造反。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实在是已经有了些当年崇祯在世时关宁军叫嚣着一天粮饷不到位就跑去投满清的意思了。

但是即便如此,这也只是有点儿像罢了。满清仍旧占据中国大半,明廷那边儿实际上也还是藩镇遍地的局面,陈凯确实搞了个战时内阁出来,可现在筹备会议还没开呢,最后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也还是未知之数。总而言之,鹿死谁手尚且犹未可知,起码现在吴三桂还是得装出一副忠臣的模样,一副誓死为大清守住这片从四川进入陕西腹地的必经之路架势来,好歹把彼此间的面子都遮掩全了的。

“对了,贤婿,保宁那边儿的军屯如何了?”

听到吴三桂问及,夏国相连忙起身回答道:“回岳父大人的话,小婿今日正是来向岳父大人禀报此事的……”

往云贵走上这一遭,不似我大清损兵折将,吴三桂却是捞回来不少东西——云南、尤其是昆明的仓储,贵州的仓储,另外他趁着李定国忙于调集粮草的功夫,封锁了与湖广间的消息,抓紧时间又搜罗了大概四五万的军屯军户,这些人连带着洪承畴为灭国大军准备的那四五万辅兵尽数落入了他的口袋。

除此之外,还有王辅臣、赵良栋以及其他随征的绿营兵,这些洪承畴苦心训练出来的绿营劲旅也都归他了。回师的路上,在重庆叛出了夔东十三家的谭弘、谭诣兄弟也一并来投,现在亦在其麾下为将。这一来一回,除了路上辛苦些,以及云贵藩国没能拿到手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现在,那些辅兵和军屯军户们已经被他安置在了保宁府和汉中府这两片由他实控的地区,没了李国翰和汉中驻防汉军盯着,他现在已经几近于是回到了山海关时的状态了。而且,他手里的实力远比在山海关时强上太多。强大到了就算川陕总督衙门的政令已经不太在这两个府行得通了,李国英也决计不敢断了他的粮饷。

荒田复耕的工作已经安排妥当,只是农时不利,产出上终是有限,今年大概还是要靠吃仓储过活。不过,吴三桂并不着急,反正现在满清也不敢断了他的粮饷,明军也在忙着和湖广、南直隶的清军死磕,他还有的是时间,应该足够能在明清双方真正露出冠军相之前最大程度上实现“粮草自由”。

“岳父大人,小婿入城时见得李国英那厮刚刚离开。”

“是的,他想要让他那个老部下高明瞻去夺成都,好戴罪立功。这事情,已经被本王回绝了。”

“岳父大人是担心高明瞻在成都站位脚跟之后,会与李国英那厮南北牵制我军?”

“贤婿知我肺腑啊,确是如此的!”

成都府就在保宁府西南方向,与保宁府接壤。现在吴三桂控制着的这两个府,西南是成都、东南是奉节所在的夔州、正东方向过了竹溪后的竹山和房县是郝永忠的控制区、北面和西面则是满清陕西省的地盘,也就是李国英的防区。

这个李国英是左良玉的部将,而左良玉又是从关宁军出去的,两厢多少是有些香火情分在的。但是此番他回来,虽说李国英仍旧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但私底下却对他提防甚深。吴三桂的眼力价儿也不是说着玩的,演技更是当世一流的存在,三言两语就把李国英打发回去了。至于高明瞻,当他提出可以联名作保之际,李国英的神色,也是饶有一番滋味的。

“对了,刘先生出发了吗?”

“已经出发了,有冯双礼那厮的书信,夔东那边儿应该不会留难于他。”

“那就好,想要安心看戏,就得把邻座的看客们一个个的都安抚好了。省得他们脑子一热,伸出手来抢本王的瓜子,那就不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