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侠客行(七)

帝国再起 第一百一十五章 侠客行(七)

作者:张维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2 21:31:11 来源:笔趣阁

磨盘山上,日头渐渐升起,山间的薄雾缓缓散去。傚

清军的前锋远比他所预料的要更快进入了这片区域,而且更加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是清军的行军次序。只是比之窦名望,他更快的看清了清军的意图,继而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

“这里,就是尔等的葬身之地。”

只不过,行军次序的突然变更使得在排兵设伏时的计算便失了效用——磨盘山与三处设伏点的分布,由东向西依次是一伏、磨盘山主阵地、二伏和三伏。

前两者无需赘言,二伏那里他安排的主将是咸宁侯祁三昇,副将为孟津伯魏勇。祁三昇性情坚韧,当年被孙可望以重兵围追堵截,仍且战且走,不远千里从嘉定州撤回到昆明;而魏勇则是人如其名,勇不可当。他们的部队在此前阻击清军入寇云南的战斗中损失微乎其微,有足足五千之众,此刻亦是分布于山道两侧的山坡上,他在磨盘山上甚至可以眺望到祁三昇部的右翼设伏之处。

二伏是用来将清军的长蛇拦腰截断之用,按照之前的预测对上的当是赵布泰统领的八旗军。可是现在,赵布泰成了前锋,而在三伏,也就是即将要对上赵布泰的所在,却也是三伏中兵力最弱的那处。

兵力确与一伏相当,奈何负责统兵的武靖侯王国玺和怀仁侯吴子圣二人,前者是王皇后的兄弟,虽勇武敢战,较之其他皇亲国戚着实难得,但用兵手段上却终究是要比他麾下的那些大西军出身的将帅稍显逊色一些;而后者虽是大西军出身,追随他多年的大将,却受制于遮炎河之战中本部损失过大,新近确实补充进来不少部队,可终究是操练时短,难以与全盛之时相较。

从处处占优变成了田忌赛马,接下来,三伏势必将会面对一场苦战,而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快的率领本部兵马吃下清军的中军,进而与二伏一同赶赴三伏处助战。傚

“赵布泰作为前锋,那么中军应该就是多尼统领的八旗军,后卫才是吴三桂的藩兵和绿营兵……”

果不其然,清军前锋迅速地离开了磨盘山下的区域,一猛子扎进了二伏的伏击范围。而清军中军之处,多尼的郡王大旗也很快便映入了李定国的眼帘。只不过,看到这一幕的同时,他就意识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清军来得好像比他预料的还要多。而山间小道过窄,必然会导致清军的队列无限拉长,很可能会长到了超出设伏范围之外的地步。

这确实是李定国没有预料到的,而在山口那边儿,余佑汉一开始也不曾预料到会有现在这一幕。

此时此刻,只见那十数个前锋营兵如扇面般散开,向他合围而来。而余佑汉双臂压刀,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微躬,目光扫过他的左前方、右前方和正对着的那三个对他威胁最大的清军,竟将毫无防护的左侧侧后暴露于清军探马奔来的方向。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的右侧是昏死过去的卢桂生,清军既然已经与那个家丁头子有了交集,便必然知晓那个倒在地上的文官所具备的价值。如此,清军在第一时间肯定是不可能从余佑汉的右侧发起进攻,以避免战马踩踏到卢桂生。而此刻呈现在他的眼中的,亦是一个持着骑枪的年轻八旗军正以着奔逸绝尘般的速度从他的左侧穿刺而来。

骑枪直刺胸口,浑厚的臂力借助于战马奔驰的加速度,这一枪可谓是风驰电掣,哪怕只是眨下眼的瞬间都必将会被刺穿于那骑枪之上。

然而,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只见余佑汉右足发力的同时款扭狼腰,刹那间便缺乏保护的背部让到了身体的右侧。与此同时,左臂轻收,右臂猛的向上一抬,苗刀不曾开刃的刀身处直愣愣的磕在骑枪的枪杆之上,一下子便将其崩了出去。傚

余佑汉轻易化解了这惊天一击,可就在那八旗军错愕的瞬间,亦是苗刀磕开骑枪的刹那,只见其左手紧握为轴前驱,右臂猛的向后一拉,五尺长的苗刀那开锋的前段便轻而易举的划过了那清军的小腹。

这还没有结束,借助于苗刀刀身向前撩起的惯性,余佑汉大步流星的向右前方奔去的同时趁势将苗刀带于己身之上,左手回握刀柄末端的同时右手虚握上前直抵刀镡,双臂抬起后屈之间,只见那刀身借助于腰力和臂力的扭转,两三步间便已然绕到了身体的右侧。旋即,又是一刀斜劈,刀尖从右侧那个拈弓搭箭的八旗军的面过带出了一道血雾,连带着那弓与箭一并被斩做两段。

两刀过后,只余一人,在大步流星与战马奔驰的合力之下,他与那坠在最后的八旗军亦只剩下了一两个呼吸的时间。

就在这迅电流光之际,余佑汉暴喝一声,虎背陡然挺直,双臂如有万钧之力,五尺长的苗刀硬生生从斜指左前的方向一下子就高举过头顶,直至天空,同时纵深一跃,但见人马错身过后,他双足先后落地,伴随着的是喷溅而出的血涌如烟花般盛放。

三刀过后,这队噶布什贤超哈已去三人。那镶黄旗满洲的前锋校不可置信的看着那三个同伴,一个被破开了腹部,肠子在受创的战马的奔跑下在地上越拉越长,只怕再也别想收回来了;一个趴在已经停下脚步的战马之上,手中的弓和箭则都已经断作两节;而最后一个更是从脖子到右臂一齐被削去,满腔的血从颈部的缺口里喷涌而出,而后在失去平衡后重重的从战马上摔落在地。

他们,可是噶布什贤超哈啊,是满清最为强悍的武士,只有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牛录才有资格入选,而且每个牛录也只有两个名额而已。他们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之辈,可就在这一刹那的轻敌,便被一个持刀步战,一身劲装却不见半片甲胄的汉人如杀鸡宰羊般斩杀了三人,就好像是在一场哪怕是梦里都不敢相信的噩梦之中,却不知高手过招,哪怕是一瞬的大意也将会是生与死的区别。

梦,在烟花落地的闷声中被惊醒。此时此刻,前锋校已是怒不可遏,双目赤红,一口的黄板牙咬得血溢其间,恍如是吃人的魔鬼一般。傚

“给我杀了那个蛮子!”

一声令下,连同那前锋校,七个噶布什贤超哈的满洲武士调转马头再度朝着余佑汉冲来。而此时,余佑汉也已回过身来,再度走到卢桂生的身侧。仍旧是方才的位置,但方向调转,那个被钉在地上的家伙已在他的左侧而非方才的右侧。这一遭,只见他竟改做了一个形似日本刀法中的拔刀术的架势。

戚家刀法本就是戚继光当年根据日本刀法,结合其常年与倭寇作战的经验,以及中国本土双手刀法糅合而成,即是对日本刀法的延展,同时也是对日本刀法的克制。在后世,甚至直接将戚家刀称之为倭刀术。

此间余佑汉亮出的这等起手式,清军哪里见过。他们上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识正儿八经的浙兵还是天启元年的浑河血战,如今都已经是永历十三年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当年参加过浑河血战的八旗军都是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最年轻的也得五十七、八,那些老牌建奴但凡是活下来的,现在也基本上都是在北京城里养老,于当下的满清军中,早已不复存在了。更何况,鸳鸯阵里也没有苗刀这样的兵刃,他们就更是无从得知了。

战马转瞬即至,下一个人马错身过后,又是两个满洲武士被留了下来。一个登时便死了,另一个则只是被砍断了大半条腿,从战马上失衡跌了下来。而余佑汉的左臂上中了一箭,右腿上被骑枪划了一道口子,虽不深,但仍可见得紧实的肌肉间渗出的血液正在将裤腿慢慢染湿。

余下的清军还在降低马速,余佑汉顾不得身上的伤口,连忙跑到摔得几乎昏过去了的八旗军身前,苗刀对准了其心脏的方位便是一刀压下。

此时此刻,清军也已经调转马头,正好看到他在将苗刀插入那八旗军的胸口后顺势一扭,血便从口中涌了出来,只是抽搐了几下便再也不动了。傚

松开了苗刀,余佑汉一把拔下了深可见骨的箭矢,旋即看了看右腿的伤口,又看了看远处的清军,连忙扯下一块上衣的下摆,胡乱的缠在了伤口上,便再度走向了那个“嗜睡”的家伙。

只是这一次,他的右腿显然没有了方才那么灵便。而他的对手们却在那个前锋校的约束下并没有急着再度冲杀过来,而是一个个翻身下马,将趁手的兵器拿在手中,以着四人在前持兵近战,一人在后拈弓搭箭的方式结阵而来。

这一幕,不由得让余佑汉皱起了眉头。方才的战斗,由于战马奔驰,以及劈砍刺杀所必然会受到其加速度的加持的缘故,骑兵是不敢距离太近的。所以,他的每一次出刀,需要面对的敌人实际上也就一到两个。卢桂生在侧,清军亦是不太敢远距离射击,这份唯恐殃及池鱼的心思正是他所需要的,所以只要他身形够快,便可以在对敌人造成杀伤的同时躲开对手的攻击。

墙式冲锋尚未出现的年代,他凭借着五尺长的苗刀一次性只面对一两个清军骑兵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清军一旦下马结阵步战,他便要同时面对四五个人的攻击。虽说苗刀步战亦是强势,但却是建立在大开大合之间不断地寻找对手的破绽,更要避免被对手近身,这对于此刻身受两创的他来说接下来的战斗显然会是更加险恶。

然而,这一切的遐思不过是转瞬即逝。方才的那两次交锋,他只觉得身与心、灵与肉,每一次的呼吸和心跳,无不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仿佛,这世上只有手中的苗刀才是真实的存在,余者皆不过是虚幻而已。

这,想必就是他的师傅临终前在漫天大雪中最后持刀一舞的心境,想必就是戚少保当年编写《辛酉刀法》时的心境,想必就是陈总舵主在大庭广众之下枪杀东主的亲叔叔时的心境吧。

是的,一定是的。傚

无他!

无我!

无有一丝一毫的杂念,唯有纯净无暇的灵魂沐浴在天道、公理、正义的光芒之下,熠熠生辉。

此时此刻,余佑汉的精神已然凌驾于**之上。身上的伤痛仿佛已不复存在,目光较方才亦是更显清明。面对着八旗军的步步紧逼,他双手握住刀柄,刀尖斜指,刃口则对准了那个为首的前锋校。

“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