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不想当奸臣啊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舆论传言

我真的不想当奸臣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 舆论传言

作者:彭咸之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05:51:19 来源:笔趣阁

“呦呵,你居然把谢纪比作秦国,将百官比作东方六国,你胆子可真大啊。是在讽刺陛下是周天子,还是在讽刺我们这些人不为人臣,亦或是在讽刺百官人心不齐,各怀鬼胎?”

何也说完这句话便有一个人开始反驳了,谁理你啊。

谢纪再怎么样也不会将百官赶尽杀绝,他可没有那么蠢。若是连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的时候,那便是他灭亡的开始。

何也:你到底是向着谁,怎么他说谢纪就不行了,你们说就行了呢。

“好了,都是自己人。他说得虽然有不当之处,但是也有可取之处,当务之急便是要商讨怎么应对谢纪接二连三的攻势。”

另一人为何也说话,何也说得有点道理,但那比喻本来就不恰当,若是传到陛下耳朵里,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这句话说完许多人就离去了。

你是谁啊,敢命令他们,你以为你是谢纪。

再说了,他们早有方法,还用得着你来提醒。

这应对如此之慢,活该被谢纪收拾。

“这都被谢纪欺负到头上来了,还不团结,真要让他逐一攻破吗?”

那个人继续嘀咕道。

而有些人不以为意,反正那个谢纪瞎捣鼓什么都和自己没关系。

再说,他们对付谢纪,不就是不自量力吗,好好当个吃瓜群众他不香吗?

吏部,一处机密之处。

“尚书,这次你找我们来有何事?”

最近吏部谢纪的势力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却完全占据了户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谢纪已完全掌握了户部,除了吏部,兵部,其余三部,也深受谢纪的影响。”

“往后,各位应小心谨慎,行事应三思而后行,莫要被谢纪抓住把柄。”李谙对着几个人说道,他这次阴差阳错当上了尚书,还得感谢谢纪。

若不是他颁布限地令以及一些不利于百官的事,也不会让陈简辞官。

也不会让尚书之位空缺,让他白捡了这么一份便宜。

“大家有什么事皆可以商谈一下?”李谙微笑说道,既然这个尚书已经送上门来了,总得做点什么事吧。

“尚书,下官最近听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甚为不解。”

“说来听听。”

“听说谢纪和那个沈议种植田地的方法与常人有所不同,另许多人观望。还听说他们将种植田地的方法交给一个名不经传的人打理,这个人好像还与吏部有点渊源。”

一个官员说道,打理他土地的管家告诉他这一奇葩事,那个谢纪是搞什么鬼?

李谙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讲。

“那个人叫毛贺,之前是我们吏部的一小小书令史。”

这人说完,在场的一些人都愣起来了。

“是那个不要脸的书令史毛贺,我认得他,他虽然有点不要脸,但是还是挺会做人的,要不是他我嫌他丢脸都想把他调到我身边了。”

“呲,一个端茶倒水的书令史,没想到那个谢纪居然会要这种人,这品味的下降了吗?”

“可惜了那些书令史,要是他们还在就好了,那个毛贺,按摩手法不错,应该让他教下我府里的下人之后再走。”

许多官员纷纷议论,引得李谙有点不适。

“各位安静,勿要吵闹。”文言看李谙脸色不好便出言,让场面静下来。

“继续。”李谙示意那人继续。

“我说的便只有这些,具体的下官也不知。”

“尚书,各位。”文言这时候发话了,“毛贺,言之前查了他的一些资料。此人对粮食自有一套耕种的方法,未当官时,经他所耕种的粮食产量与其他想必多出两倍有余。”

“其乡人认为那块地的风水宝地,自然能种出更多土地。但其实不然,这多出两倍有余的背后必有缘故。缘故便是他的耕种方法与常人有异。”

“丞相和沈上卿能让他打理土地,便是因为他独有的方法,他能使粮食增收。”

文言这番话说完李谙眼神凝滞,最后叹了一口气。

“那不就是农民吗?有何需要担心的?”

“没想到他还会种地,要是知道他有这才能就把土地都给他去打理去。”

“……”

“文言文,你派一些民众在长安城散步一则消息,说丞相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最好闹得满城风雨才好。”

李谙示意文言走到他面前,在他耳边轻声的说了一句。

文言看着笑着如浴春风的李谙,点了一下头:“诺。”

其他吏部官员看见文言出去了,不知道李谙对他说了什么。

……相府……

“丞相,不好了,外面都在传,都在传…”

有个官员冒冒失失地跑了进来。

“怎么了,先喝杯茶冷静一下。”

谢纪和一些官员在相府的大厅里面喝茶聊天,甚为欢快。

“丞相,外面现在都再传丞相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却自己一人独吞,满大街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谢纪放下了茶杯,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将这件事传开了。

“知道是谁传的吗?”

那人摇摇头,他是要来相府的时候听见许多百姓在议论。

“还能是谁传的,谁得利就是谁传的?”沈议谩骂道,气死,哪个该死的混蛋被他揪出来一定不得好死。

“丞相,您有提升粮食产量的方法?”许多官员眼睛发光地看着谢纪,怎么他们没有听过。

再看看沈议这副模样,看来是真的。

难怪最近沈议走路就跟飘了似的。

“沈议手下有一人,名为毛贺,之前是吏部的人,便是他的方法,我让他在我那些土地上试验一番。若是确实可以提升产量,便可以传出去,让百姓得利,若是不行,也没有损失太多。”

毛贺,听到这句话,一些在吏部任职的就互相对视了一眼。

原来是他。

不过沈议怎么会发现他的,按道理来说沈议应该是最讨厌他那种人的。

“看我作甚?你们吏部居然都没有发现人才,还好此人在我这,若是被其他人抢先发现了,那岂不是对丞相不利?”

沈议冷哼了一下,不想搭理这些废物。

“丞相,如今满大街都在传这件事,找出罪魁祸首至关重要。”

谁在背后算计丞相的,这件事一传,丞相就变主动为被动了。

本来可以等粮食丰收之际谢纪将这件事主动告知百官,告知民众,这样不仅能挽回谢纪在百姓中的名声,塑造他为国为民的形象。

粮食增产,于国于民皆有利,对谢纪百利而无一害。

在谢纪任命丞相期间,居然发现了增产粮食的方法,岂不是再说这个丞相是顺应天命的,上天才降下如此人才让谢纪发现。而陛下任用谢纪,也是顺天的,谢纪是良相的事实也坐稳了。

现在,被人给提前揭发出去了,丞相许多优势就凭空消失了。

现在,传的应该是谢纪一个人私吞这种方法,何其自私自利。

就算是丞相这个时候将方法告知大众,众人也会想是谢纪顶不住风言风语而将方法贡献出来的,这样子功劳就不是谢纪的了。

这还是粮食可以丰收的情况。

若是不能丰收,又会指着谢纪,说他就是灾祸,祸害苍生。

若是只有谢纪他自己丰收,那便是他给的是假方法,欺骗大众,如此自私……

“罪魁祸首,会不会是王岑?亦或者是赵国公,还是那些王?”

有人便分析了,应该就是这几位中的其中一位。

“高山,你查出什么了?”

谢纪说道,谁将这件事情透露出去的,也对,那土地面积太大了,有心人总会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丞相,得知消息时已经是满城风雨,想必是有许多人再散布这则消息,暗中问了不少人,皆是听人传出来的。”

“不过,最先得知消息的是一些赌场,妓院,茶馆等一些人比较多的地方传递出来,人传人,不一会儿就传到了整个长安城。”

“走访了那些场所,从一家赌场中的一位常客嘴里得知,是有人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去传播这则针对丞相的消息。”

“这人我已经将他带到相府,便在外面。”

谢纪听了这句话点点头,高山就去外面把一个尖嘴猴腮,一看就不是正经人的市井混混带了进来。

“丞相饶命,丞相饶命,您要知道什么我全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