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不想当奸臣啊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改元征和

我真的不想当奸臣啊 第二百二十九章 改元征和

作者:彭咸之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0:42 来源:笔趣阁

“诸位讨论清楚了吗,年号这事可谓是事关重大。”谢纪走到门前便对着那些人说道。

“丞相不请我们进去坐坐?”

“请进请进。”谢纪让几位高位之人先进,然后便走到前方。

这让一些人看得有点不爽,如此高傲。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大堂上,路上有说有笑,可谓是多年相交的好友。

“丞相,今日陛下直接下诏将那些官员贬谪岭南有点不和礼制。若是任由陛下如此任性,没有经过流程,则纲纪不振,万民不服。”

“俗话说君明,则天下平。一切还是按照规矩来不是?”

有人便对今天的事件尤为不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更在此中讽刺谢纪不守礼制,没有一点流程。

“陛下正是按照正常流程来的,有人弹劾,刑部官员调查,罪证确凿。既然罪证已经齐了,那直接下诏降罪又有何处不遵守礼制?”

谢纪笑着说道,众人有的被气的心都要发火。

“如此快,往常定罪皆要十天半个月,今日不到两个时辰就将这件事定下了,有点不合常理。”

“定个案件需要多少时间,本相今日去刑部一看,发现许多官员皆在混日子,这岂有此理。领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实事,这等混吃摸鱼之辈,混在其中。难怪一件简单的案件需要十几天才能定下,效率是在太低了。”

谢纪借题发挥,开始臭骂那些官吏,只见他们的脸色都变黑了。

混日子不是正常的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要是办事太积极了,反而不好。便会被所有人排挤,当社会都是这等风气之时,要是你不同寻常,便是所有人眼中的异类,是要排斥的。

“丞相,今日前来还是先讨论下年号的事情,将这件事情定下。我等也好放心不是?”

萧榆笑着说道,谢纪可恶,不过先不跟他扯。

还是年号的事情先搞清楚。

“确实,你们有何建议?”谢纪笑着说道,这次年号可谓是十分重要,年号决定这往后朝堂将采取什么策略。

“太康如何?意为太平安康。天下太平,万民安康。”箫榆发表出他的一些见解。

“安宁,一切回归正轨,天下自然安宁。安天下,宁四海。百姓遵守秩序,百官各司其职。此为开创太平盛世之举。”王岑发言,虽然跟箫榆不同,但是大体意思还是一样的。

“丰泰,意为五谷丰登,否极泰来……”

众人皆发表言论,但是大体上却不离开安宁和太平两字,意思都很明确,便是要稳扎稳打,让一切回归秩序。

谢纪沉思了一下,这些人说得那些,他都不敢兴趣。

“丞相有何看法?”终于轮到谢纪了。

“革新,如何?”谢纪想不到什么好词,于是便在脑海里面搜索了一大堆词,然后说出了一个。

“此等年号,为祸国之源。天下井然有序,我等应保持先帝之治,以使得百姓安康,天下承平。若是违背祖宗礼制,更改治国之策,于国何益,只会徒增灾祸。天下难安。”

谢纪一出,便遭到许多人的抵制,本来改年号,他们就知道谢纪会借年号发挥,没想到居然如此过分,直接取名革新。

“革新,革为变革,新为推新,亦为新春。何为一起,可意为革故鼎新,这官员体系已经固化,若不变革一番,又怎么从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谢纪现在反而觉得这个年号挺好,但是其他人显然不会赞同。

“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生乱,乱则衰竭。”

“可我怎么听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谢纪自然加以反驳,于是又展开了一场辩论,最后谁都不退后。

谢纪还是坚持他的革新,他们还是坚持他们的太平安康。

“丞相,此等年号虽好,但是戾气过重,不适合作为年号。”这时候江南突然说了一句话,他是觉得这个年号不好听,少了一丝意境。

“丞相想要革新变法,采取新政,诸位想要天下安康,不如采取中庸之法。征伐而和乐安平,便取征和二字如何?”(借用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江南说道,这个词好听,又不失杀伐之气。

“可以。”谢纪听了之后点点头,这个词确实比较好听。

至于其他人纷纷皱起眉头,这个,虽然比革新好一点,但是还是有点戾气。

不过这是谢纪的退后一步了,也只能点头,因此拿起一份奏章,在上面写上年号一事,放在首位的便是征和,之后包括革新,安宁等其他年号都写上去,留给皇帝裁决。

今天的商谈还算不错,等结束时夕阳已经西下了。

谢纪这时候将许滨唤过来,只见他心情不定,有点郁郁寡欢,失落和忧心忡忡。

“丞相……”许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得便一直咳嗽,好似是太伤心的缘故。

“咳咳~”许滨捂住自己的嘴巴,不过确吐了一地的血。

许滨吓了一跳,他见到自己的手上全部都是血,鲜红色的血在明亮的地板上尤为刺眼,谢纪见到了对着侍从说:“快去请医师。”

“丞相,我……”许滨有点不可置信,他身体一向很好,现在只是有点郁闷,也不至于会吐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医师进来,见到许滨有点虚弱地靠在椅子上,再见到一地的鲜血,他还不停地咳嗽,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快看看他,怎么回事?”谢纪对着医师说道,他也有点诧异,怎么好端端的吐血了。

不会是受到此等打击,然后心情低落,最后咳血了。可是尽管这次的打击有点严重,但也不至于如此?

医师立马为许滨把脉,不一会儿,眼神露出一点诧异,不是因为把出什么了,而是因为这脉搏很正常,不像是虚弱的样子。

“丞相,这位书生可能是忧思过重,积劳成疾。并无大碍,只要安心调养便是。”医师从他的脉象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谢纪听了这句话有点皱眉,吐血这么严重,确定没事?

于是谢纪便喝退这个医师,又叫了几个医师来进行把脉。

由于都把不出来什么,几乎全是要好好静养,少点忧劳等答案。

一个那样说谢纪有点怀疑,但是那么多医师总不能出错,于是便打消了那些思虑。

没准真是他受到的打击太大了,虽然表面装作无事,但是内心还是很在意的。

许滨有点诧异,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可能是他想太多了吧,也许是真的思虑过重。

第二日,刑部尚书顾问将上次在朝堂上血溅的官员的罪行交给皇帝裁决,皇帝看了一眼便将奏折扔到顾问脚下。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让你定罪,怎么到了你手上,他反而无罪,还成了有功之臣?”

要是其他事情还好说,但是用死来要挟自己,这件事不能放任,要是每个官员都那样,那他这个皇帝要不要当,干脆你来当皇帝好了。

“陛下,此人虽说行为有点过,但也是对陛下尽心尽力。若不是忠臣,何以用自己的性命来让陛下纳谏,陛下可不要寒了天下士人的心。”顾问见到这一刻直接跪下,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若是皇帝这次还执意处罚此人,那人人自危。

“小人蒙蔽圣听,混淆是非,已非一两日之事。陛下喜功,而无人敢言陛下之过。奸臣当道,清官难做。大臣为保自身而阿谀曲从,以免惨遭屠戮,因此直言者少。如此一来,小人当道,忠贞之士不敢言,则江山社稷危矣。”

“此人敢于进谏,在此之前必然想清楚后果。但仍然如此,为何?因为一颗心。心是赤诚的,里面装的是天下安危,装的是君国百姓。陛下今日治他之罪,而堵塞进谏之言。陛下是高兴了,但是往后却没人再为陛下正言。若是臣子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此非陛下所愿也。请陛下深熟虑之。”

顾问噙着眼泪说道,要是让他治那个血溅大殿人的罪,他不会。

皇帝听了这句话停顿了一会儿,顾问见到皇帝这样子,不再发言。

“此人血溅大殿,殿上失仪。官降三等,夺俸三年。”

皇帝过了一会儿,终于发话了。

若是本来的话,他是想要将他贬为庶人的,不过显然顾问的话让他有点停顿。

不过就算如此,血溅大殿的事情就这么轻易解决。不管如何,你劝谏归劝谏,拿着命要挟朕是几个意思,至少得让他付出一些代价。

“臣谢陛下。”顾问虽然觉得这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但是要是谢纪来的话,那人就真的被罢官了。

顾问离开皇宫之后,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到相府。

“将这则消息放出去。”谢纪对着暗卫说道。

血溅大殿?

不是自诩两袖清风,公正无私,那就让天下都看看你的本来面目。

消息一会儿便不胫而走,朱雀大街上,街上张灯结彩,对联满天飞。

家家皆欢庆,欢庆新春的到来,同时,书生学子的议论声也是没有停止过。

谢纪被逐出家族,再加上有人血溅大殿的事情便传到了整个长安城。

众人对谢纪口诛笔伐,对那个血溅大殿的正直臣子不乏溢美之词,纷纷赞赏他为人高尚,甚至还有一些士子为那个臣子写下文章,笔走龙蛇,文笔流畅,文采飞扬。文章透露出大家之气,再赞扬那位臣子之时不免贬低谢纪,暗讽天子。

前有谢纪排除异己,牵连无辜;后有谢纪借题发挥治罪忠臣。

长安中的学子文士纷纷感叹世道衰落,陛下昏庸,何时能够恢复先王之治,与民和乐。

这时候,一道不同寻常的消息传入市井之中。

那个血溅大殿的臣子竟然是自私自利之人,他竟然将自己女儿活活饿死。

这消息一出,众人皆错愕不敢相信,原因是因为他女儿接过下人送上来的一个馒头。

他自诩光明正大,两袖清风,因此节俭,但却让他家人饿肚子,甚至连一顿饭都不给吃。

他也不是养不活一家人,凭借他的俸禄,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但是却为了博得一身清名,竟让家人一起受罪。

这下人们对他的好感便有点降低了,但是还有一些文人不相信此事,纷纷质疑。难道官员还养不活一家子人了?

然后便有一些吃瓜群众顺藤摸瓜,有人是为了给他洗白,有人是为了凑热闹,这样一来。他的一些事便全部公之于众。

原来他将俸禄全部捐献出去了,仅仅只留下一点过生活。平时吃的是糟糠,穿的衣服也是破旧的。

这些事情一传出去,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蠢,有人认为他沽名钓誉。但是主流的文人认为他是我等楷模,定要向他学习,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这些消息传到陛下那边,谢纪上了一个奏疏,大体意思是此人沽名钓誉,用亲身女儿的性命成全他的清名,邪风不尽,歪风不止,士林争相效仿,必然有损于陛下的恩德。

四品高官,竟然连女儿都不能养活,岂不是为天下笑矣。陛下恩泽天下,此人竟对陛下的恩德如此不屑,难道是对陛下有所怨恨,特才以此来让文人学子对陛下口诛笔伐。看似忠臣,实则别有异心,将自己的俸禄捐赠给百姓,是陛下的恩泽没有恩惠百姓吗,还需要他一个臣子来做。

通篇皆是对这人的做法进行谴责,皇帝见到了大发雷霆。

谢纪这么多年,还是了解皇帝的。这个做法,饿死女儿,是讽刺皇帝不是明君吗,是讽刺皇帝对官员刻薄寡恩吗,连家人都养活不了。

因此皇帝直接降下诏书,既然他那么爱民如子,那就让他跟那些去跟那些南方跟那些蛮夷的百姓好好交往吧,好好开导一下。于是将他贬谪永州,让他去当个县令去吧。

要知道南方那些蛮夷众多,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乡音不通,动不动就会死人的。

顾问见到皇帝突然改变主意,竟然要贬谪永州,于是立马前往皇宫劝谏,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其他一些大臣,却被挡在未央宫之外,被皇帝下令,朕意已决,谁都别来劝谏,让他们都回去,不然就跟着去永州。

众人心灰意冷,外头的风声却还没止。

不仅有着新春的欢喜,这个新年,不寻常,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几天之后,这些消息便慢慢的沉浸下来,因为,除夕夜到了。

正值大年三十,今年最后一天的朝会正在宣台殿上举行。

“丞相,宣诏。”

宣台殿一片和气融融,但是殿上的官员各有各的姿态,有人便等着今日的朝会,让陛下大赦天下,然后将那些被谢纪罢官的,下狱的官员全部释放。

谢纪拿起一份诏书,对着众人宣讲,大体的内容便是时光飞逝,又到了新的一年。恭贺新春大吉,除旧迎新,众位臣工,戮力同心。

里面不仅讲了这一年来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能够改进,还讲了一些值得庆祝的事情。继续保持努力。只要众位不断努力,必能开创盛世太平。

最后,便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便是为了使得新的一年能有所改变,便开始新的政策,新的篇章。

“……上应天时,下顺人和,特此改元征和,取征伐四方而天下和乐之意。”

谢纪说完这句话将手中的诏书缓缓合上,然后转过头面向皇帝说道:“恭贺陛下,新春大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