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庶民帝国 > 第759章 民科的狂欢

庶民帝国 第759章 民科的狂欢

作者:贫民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0:49:16 来源:笔趣阁

亚历山大·贝尔在1847年,出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

1870年贝尔移民到加拿大,但是在一年后就去往了美国,并在1882年正式成为了一名美国人。

贝尔虽然获得了电话机的专利,而且还创办了贝尔电话公司,也就是后来的ATT。

但是在2002年,美国国会却判定美籍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才是电话的发明者。

美国人这么做确实有他们的理由。毕竟早在一百多年前,梅乌奇就曾经控告过贝尔,美国当时的最高法院,也同意以欺诈罪起诉贝尔。

但是梅乌奇一生穷困潦倒,而且病魔缠身,再加上他当时已经八十岁的高龄,因此,他没能等到正义的审判就过世了。

直到一百多年后,贝尔和梅乌奇的“祖国”美国,才为这桩公案划下了句号。

不过有意思的是,本来跟这件事没什么关系的加拿大政_fu,在美国那边做出判决之后,却跳了出来。

他们指责美国政_fu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做出的判决。于是加拿大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重申了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甚至在2004年,贝尔还在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评选之中,被电视观众评选为“十大杰出加拿大人”。

加拿大人似乎忘了,人家贝尔还活着的时候,可是非常看不上加拿大的。

人家到了加拿大之后一年就离开了那里,后来甚至直接成了一个美国人,人家可不想跟加拿大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加拿大政_fu的表态也确实没啥用。至少现在,电话机之父的名头,算是正式得被安在了安东尼奥·梅乌奇的头上。

至于那个十大杰出加拿大人,则被永远得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骗子之一。

至于说梅乌奇本人,他确实接受过不错的教育,学过机械工程设计。

可是人家是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的。人家的职业是舞台布景的设计师,后来还开了香肠、腊肠生产的小作坊,再后来转而生产了蜡烛。

换句话说,这人跟专家学者什么的,关系也不大,他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民科。

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德国还有三个人的出现非常重要。

他们分别是卡尔·弗里德里奇·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威廉·迈巴赫。

后面两位不用说,光看名字大家都能知道他们是什么人?第一位的名字可能没有那么明确的指向性,但是他的姓氏是Benz,在我们国内,有关这个姓氏还有另一种比较著名的翻译方法——奔驰。

所以,这三位都做了什么?自然就不用说了。

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虽然都曾经穷困潦倒过,但是他们都曾经受到过不错的教育,而且都有过在工厂之中做学徒工,在一线生产的经验。

不过即便如此,在以上的那些人之中,他们可能也算是距离民科最远的几个人了。

从以上就能看得出来,前两次工业革命更像是经验和技术的胜利,而不是学术的胜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那两个发明,一个是受到了小女孩儿的启发所带来的灵感爆发。另一个则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得出的最优解。

当然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他们过往的长期实践经验带来的结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绝大多数的新技术和新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几乎没有任何的结合。

这其实也难怪,毕竟在那个时代,很多著名的大学之中,甚至都没有和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

即便是有相关课程的大学,神学、文学、法学和哲学的地位也远在其他学科之上。

所以,那个时代的科学和技术基本上没有结合的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要好一些,至少那些民科们在搞发明之前,都接受过教育,至少也得自学科学知识。

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算是对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对技术的影响才刚刚显现出作用,还远没有后面几次工业革命那么重要。

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民科”站出来主导工业革命。

说了这么多,其核心意义就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准入门槛其实并不高。

只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而且国家还愿意加大力气投资的话,想要完成这两次工业革命其实并不难。

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日本和美国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迎头赶上,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

他们之所以在人类交流和技术沟通并不顺畅的年代,能用二三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两次工业革命,跟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准入门槛并不高有直接的关系。

此时的大梁,虽然只剩下了8000千万人口,但是赵钦宏却早有准备。

王烨当初给了赵钦宏一年的喘息时间,赵钦宏在那一年的时间之中,从当时的全国各地之中选拔人才。

这一次,他选拔的不再是治国的良才,而是国内最熟练、最有经验和最有创造力的工匠。

他把这些人迁往南方,然后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还给他们最大的支持,为的就是能让这些人鼓捣出新的发明创造。

事实证明,赵钦宏的想法是正确的。主导了西方工业革命的那些人,在一两个小资产者的资助下,或者在自己勤俭节约的努力下,都能鼓捣出那么多的发明。

大梁的工匠们,有了赵钦宏举全国之力支持。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不逊色于任何人的顶级工匠,还真的就让他们鼓捣出很多很多的好东西。

其中,最让赵钦宏欣喜的,自然就是雷汞了。有了雷汞,赵钦宏认为,自己在武器上就不会再比王烨的国防军差了。

王烨在得知自己的对手鼓捣出了雷汞之后,他自己也是吓了一跳。

因为按照他的预计,他以为雷汞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都是自己独有的东西呢。

那时候,王烨差一点就要忍不住把大梁灭掉了。不过想一想王烨还是决定放弃了,一是因为现实因素的束缚,二是王烨意识到了,现在的燕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