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启大明朝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登天第二人

重启大明朝 第一百一十六章 登天第二人

作者:佳鸣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2:20:39 来源:笔趣阁

热气球第一次试飞,就惊艳了整个天津卫,这是闫若曦意料之中的事。

这个年代,看见一只刻着字的老乌龟,地方官员就惊为天物,抢着给皇帝报祥瑞。这只龟,甚至还救了海瑞一命!

这么大一只气球,突然出现在空中,能不产生炸裂的效果么?

炸裂又能怎么样?她目前还巴不得万人空巷呢!若如此,那些喜欢奇淫之技的人,才会找到自己。

这世界上,有人痴迷武术,向往着快意江湖。有人向往着仕途,梦想着有朝一日鲜衣怒马。同样也有人向往着科技,让自己造的工具,飞起来!

热气球飞起来了必然吸引不少同道中人!

所以,这个气球不止是闫若曦的最新研发产品,更是一个招揽人才的最佳广告!

现在“闫太公”已经甩下去了鱼竿,就等着愿者上钩!

可惜,等了半个时辰,也没有一条鱼咬钩。闫若曦暗自抱怨道:“这届人才不行啊!探索精神少了那么一丢丢!”

抱怨归抱怨,科研还要继续。作为登上天空的第一人,李成蹊目前最有发言权。

他以登天英雄的视角,看了一眼众人,缓缓地说道:“天空中的风太大,竹篮的重量比较轻,站在上面不稳定,就像是……是腾云驾雾一样!”

说话大喘气是李成蹊常犯的毛病,经常说着说着就给人一个反转,猝不及防啊!

几个人正等着李成蹊卖惨,说自己在天上有多辛苦,遭了多少罪。他突然说自己飘飘欲仙,其他匠人那个气啊!

这小子又飘了!

可这又能怎么样呢?谁叫人家是登天第一人呢!

哎,忍着吧!很多人看着李成蹊洋洋自得的表情都暗下决心,下一次我也要第一个吃螃蟹!

闫若曦知道,虽然李成蹊说得比较有喜感,但是他说的确实一个大隐患。空中气流相对较大,还不固定。若是将竹篮吹翻了,可不是小事情。

要知道,以后的热气球是要上战场的。就悬在自己军队的上方,若是竹篮翻了,岂不是上面的手榴弹都倾斜到自己的队伍上空……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办?

方法只有2个,一个是增加重量,另一个就是减少阻力。

增重肯定日后是要做的。竹篮上肯定会放一些手榴弹,竹篮的重量自然是增加不少。

那么,如何给竹篮减少阻力呢?闫若曦想到了流线结构。而最简单的流线结构,当然就是圆形。在建热气球的吊篮时,为了方便,匠人们将它建成了正方形。

必须要建成圆形,此外,原来竹篮的外面包上一层牛皮,密不透风。现在要把牛皮撤下来。减小受力面积,竹篮遭受风的吹力自然就会小!

若是以前,闫若曦会让匠人们认真讨论一段时间,没等大家实在是穷尽洪荒之力,依然无计可施时,才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但是,现在时间紧迫,消灭两股清军后,不定什么时间,会有更大股的清军杀来。必须要快速南下,时间不等人,她只能加快研究的进度。

因此,她立刻说道:“大家将竹篮的外皮摘掉,并改成圆形。”

“大家分头准备吧!”

“一个时辰后,进行下一次试飞!”

“遵命!”

匠人们接到命令赶紧分头准备。

“等等!”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来人正是孙和鼎。

他看了一眼闫若曦道:“你怎么知道圆形竹篮的就不会被风吹翻!”

闫若曦想告诉他,圆形是流线型的结构,可以有效的缓冲风力的冲力。但是孙和鼎懂流体力学么?

别说是孙和鼎,就是偶尔看了一眼,400年后世界的朱慈烺,也未必能懂!

可能是觉得自己说到了理上,孙和鼎继续说道:“你不问青红皂白,说是圆形就是圆形,说吊篮是方的就是方的,到底是什么道理?”

孙和鼎倒不是成心和闫若曦找麻烦。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匠人,他也有着一条道走到黑的执着精神。

尤其是看闫若曦,将气球搞上天,他还有一点酸葡萄心理。不是嫉妒,只是有点懊恼,这么大一个发明,以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闫若曦知道,与现在的孙和鼎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必须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

想到这,她说道:“到底吊篮是圆的好,还是方的对,只有试一试才知道。你愿意做登天第二人,到天上去看看么?”

“有什么不敢?”

言基于此,孙和鼎怎么可能退让,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登天第二人的任务,带着2个兵士准备再次登天。

与第一次相比,这一次驾轻就熟得多,匠人们不一会就在下面制作了一个圆形的竹篮。

这时,小妍妍也来到了总兵府,听说孙和鼎要做登天第二人顿时紧张无比。

飞天,看着精彩,但是轮到你真飞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万一掉下来呢?

看着女儿不舍的目光,孙和鼎依然坚毅地走上吊篮,他倒不是完全与闫若曦赌气,而是真想感受一下飞天的感觉,顺便全方位的考察一下气球的秘密。

太不可思议了!烧煤就能飞上天。到底是煤暗含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还是这个大气囊中包罗万象,必须要上去看看。

点火!

随着闫若曦一声令下,炉中的煤炭快速被点燃。这一次气球腾空的速度,明显比上一次快了不少。不一会气球就升空了3丈高。

在3丈高停留一段时间后,气球继续飞升,不一会升高到10丈的高度。

本来气球可以继续飞升,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闫若曦将这次飞升的高度定在了10丈。

苏轼说过,高处不胜寒,还真是这个理,明显比地面上温度低了不少,风还大。

这时,孙和鼎拿出圆形和方形两个吊篮的模型,用细线拴在手中,果然圆形的不容易翻车,而方形的则是立即随风逐流!

孙和鼎心中暗赞,这闫若曦果然有一套,真是圆的受力小一些。

按照事先的计划,孙和鼎开始记录起实验数据起来。他发现,在10丈高的空中,受风的影响,炉子煤的燃烧,一会火大,一会火小,导致气球也出现跳跃的现象。一会急着向上浮,一会又向下沉。

若是突然风太大,将炉子中的煤吹灭了怎么办?气球岂不是要掉下来么?

此外,10丈的高空,与地面之间已经通话困难,联络也是一个问题。

若是像闫将军所说,气球升高到30丈,那么与地面联系会更加的困难。

孙和鼎将这些问题,全部都记录下来,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实验任务。这时,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放眼向远方眺望,一只只鸟儿在天空中翱翔,自己仿佛和他们一样。

这时,不远处一声声号子声,打破了孙和鼎的瞎想。不远处的地面上,一个个“豆腐块”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什么队形?太神奇了!若是如此派兵布阵,不管对手是谁,恐怕都是要亡啊!”

孙和鼎突然眼前一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