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启大明朝 > 第二十四章 奇葩兵驿

重启大明朝 第二十四章 奇葩兵驿

作者:佳鸣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5:47 来源:笔趣阁

4月23日,永平府。

府衙大堂传来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

李自成将怒火疯狂倾泻到,大殿内的桌椅上。不一刻,大殿就已经是满目狼藉。

待他发泄一顿之后,对着李过说道,“把吴襄那条老狗,拉出去,砍了!”

“不,将吴襄给额凌迟!”

“将他的皮扒了,留给吴三桂!”

感觉还不解恨,李自成进一步加码。他把对吴三桂的怒火,全部倾泻到吴襄身上。

“还有那狗太子,他个乌鸦嘴,非要说清军入关,把他也给砍了!”

李过还没走出去,一个声音从李自成的脚下冒了出来!

这时,李自成脚下突然冒出来一个人,他伸手指着李过,狠狠地说道。

将众人吓了一跳!

此人正是刘宗敏。

昨日血战,他冲在最前,一心要砍死吴三桂,眼看着砍倒几名吴三桂的家丁,离砍死吴三桂只有几步之遥。这时八旗军突然出现,刘宗敏大腿被砍了一刀,被放在担架上,抬了回来。

见没人回应自己,刘宗敏更加愤怒,伤了腿就没人理老子了么?

他生气的跺脚。

一跺脚,立即一股鲜血,染红白色的绷带。

他哪里知道,朱慈烺早就跑了。

“都怪属下无用,让前明太子跑了!臣有罪!”

李岩自责地说道。

李自成恶狠狠地看了李岩一眼,旋即眼中的凶光收敛,淡然地说道,“现在不是问罪的时候,大家赶紧收拢本部兵马,回北京,以图再战!”

田见秀问道:“天津卫总兵原毓宗的兵马怎么办?”

“一起回北京,天津卫恐怕是守不住的!若是放他走,他就不会回来了!”

就这样,仓促凌迟吴襄后,6万闯军匆匆西渡青龙河,快速向北京退去。

可能是被鞑子杀怕了,闯军达到了风声鹤唳的程度,行军速度比东征时还快。

开始时,李自成还要求部下,保持队形。可是,溃败之兵何谈纪律?

再说,闯军每次逃,不都是撒丫子快跑么?跑得快者生,跑得慢者死,哪有什么章法可言。

因此,过了青龙河,骑兵就与步兵拉开很大距离。尤其是老营的骑兵,一溜烟地将步兵远远甩在身后。

闯军的步兵,十多天的时间,从北京、密云、平谷、天津卫等地,奔袭700多里,又经过山海关血战,已经是疲惫不堪。现在,又被骑兵抛下,士气沮丧,行进速度更慢,在官道上三三两两地行走着。

很多人甚至准备丢掉兵器,准备就地藏起来。毕竟,清军就在后面追,被追上是会砍头的。而就地变成农户,或许还可活!

还有人已经准备投了清军。听说鞑子的绿营,虽然待遇也不怎么地,但不克扣军饷,实在不行就剃头当绿营……

刚过青龙河10里地,这群掉队,已经垂头丧气的步兵,突然发现一个兵驿。

说是兵驿,其实就是一个篱笆圈起来的院子。里面放着一个大锅,几个伙计模样的人,正在烧米饭、蒸馒头。

不仅准备了香喷喷的饭食,而且,院内停留有10多辆驴车,还提供休息的场所。

篱笆外,画着一个白色的大旗,上面写着两个红色的大字……兵驿。

离开时,上官没说有兵驿啊!很多闯军疑惑不解,东征时都没有后勤保障,兵败了却沿路提供休息的场所来,这事真是怪了!

更让闯军不解的是,这个兵驿外居然挂着一个牌子,“受伤者免进”。

门口有几个伙计,对进入兵驿的闯军进行甄别,要进入兵驿休息,必须是身强力壮,带有兵器,没有受伤的闯军。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受伤的怎么办?不知道,反正这个兵驿不收!

没兵器怎么办?也不收!连兵器都丢了还是兵么?

对这三个奇葩规定,很多闯军疑惑不解。这兵驿不就是应该为受伤者、掉队者准备的么?让掉队者得到休息,让受伤者得到照顾。强壮的战兵,需要兵驿干什么?

管他呢?先吃饱了再说!

不一会,就有20多个强壮的闯军走进院子,吃起白米饭,抓起馒头,每人还有一块肉,立刻有说有笑起来。

看到部分闯军在兵驿内大快朵颐,受伤的闯军不干了,不一会就在外面吵吵起来。

“同样是闯军,为何让他们进,不让额们进?”

“老子这伤是上阵杀鞑子时留下的,是有功之人,为啥不让我们进去吃米饭?”

说到动情处,一个脸上满是伤疤,大腿被白布缠得严严实实的闯军,突然拿起手中的刀,向在一旁负责甄别的伙计砍去。

对于,外面闹事的伤兵,院内的闯军是暗中同情的。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上战场后,就不受伤。难道受伤之后,李自成就不管我们了么?

这也太无情了!

因此,看到有伤兵突然砍伙计,他们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小声嘀咕起来。

“都是闯军,凭什么不让他们进?”

“砍死他!看他还敢不敢不让兄弟们进来!”

……

“哎呦!”

随着一声惨叫,闯军们发现,带头闹事闯军的刀,被一个少年夺去,顺势被打翻在地。

这个刀疤脸,大腿缠满纱布的闯军,顿时伤口复发,腿上血流不止,哭爹喊娘地在地上撒泼。几名伙计将他按倒在地,扔出兵驿之外。

这少年只有16、7岁年纪,面貌英俊,身穿干净的蓝布箭衣,头戴白色毡帽,看起来像是一名闯军的将领。

少年指着众闯军朗声说道:“在下王之明,是权将军李岩手下副将,负责收拢散兵。以后再有在兵驿闹事的,下场和他一样!”

听说有副将在此维持秩序,在场的所有闯军都闭嘴,变得规矩起来。

排队打饭、安静的吃饭,规矩地休息,有几个甚至主动帮着维持秩序。

一会兵驿就秩序井然起来。

这少年就是前几日在永平府逃脱的朱慈烺。

按照闫若曦的意思,应该立即南下。到山东或是江南占据一块地皮,伺机发展。但朱慈烺却否定了这个建议。

机会?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不就是一个大机遇么?

至于说南下那是肯定的,但是必须是带着大军南下,否则他一个空头太子,谁鸟呢?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朱慈烺想到收拢降掉队闯军这一招!这才有兵驿不收降军的奇葩规矩。这兵驿招收的是未来的明军,而不是败军的收容站,岂能收拢失去战斗力的闯军?

再者,鞑子就在身后追赶,朱慈烺收拢受伤的兵士,行军速度就会大大迟缓。到时被鞑子追上,恐怕所有人都会全军覆没。那时,朱慈烺可真成了为李自成“殿后”了,这个锅他才不背呢!

其实,这群闯军多是老营兵,从事流寇事业多年,破开封、陷西安时,大多都曾烧杀抢掠,这时受到惩罚并不冤。

想到后世太子案中,朱慈烺南下用的是王之明的名字,他就打出李岩手下副将王之明的名号。

果然瞬间镇住场面。

兵驿中的闯军们吃过饭后,早有伙计打扮的人,用木盆接来热水,让所有闯军都泡了泡脚。

所有人立即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一个时辰之后,这个兵驿就收容了300多闯军。

这些闯军都是战兵,经过一个时辰的休整之后,立即排列整齐,神采奕奕,脸上恢复了几分杀气。

虽然表面平静如水,可他心中早就如小鹿乱撞,终于有兵了。有这300兵打底,他坚信,不出1年,他就能带出数万精兵!

朱慈烺知道,若是自己再等一个时辰,还能多招募些闯军,但自己不能再等了,因为前方还有两个兵驿,由若曦和小昭仁操持,他们没功夫,遇到有人捣乱了不得了。

想到这,他点齐队伍,飞身上马,指挥几个兵士赶着10多辆驴车,继续向西进军。他不禁眺望西方,若曦和小兮兮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