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遇赵普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遇赵普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第二封潞州军报直到二月初才姗姗来迟。

且并非由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签发,而是由先期抵达泽州的防御使符彦能所发。

因为李筠连番大败,已经率军退回潞州城,凭借山城高大死守顽抗。

李筠的军报根本出不了城池,符彦能探明情况后,赶紧发急报禀报朝廷。

刘崇大军试探性进攻后,干脆放弃攻城,敌军从潞州城门前大摇大摆行过,直奔泽州晋城。

李筠损兵折将,没能把刘崇大军拖延在潞州地界,还差点被全歼。

柴荣在开封接到军报,气得大骂李筠无能,匆忙率军启程赶赴泽州。

好在樊爱能、何徽、符彦能、白重赞等将领已经在十几日前先行出发,算算时间就快抵达泽州。

深州团练使史彦超走井陉道下潞州,赶在符彦能之后几日就抵达泽州,柴荣知道后大加赞赏,命史彦超和符彦能整合泽州镇戍兵,加紧征调民夫,等候皇帝亲临。

圣驾出京三日后,邢州老将刘词率军赶至开封,彼时朱秀已经把粮草辎重装车准备妥当,只等刘词赶到,合兵一处,开赴泽州。

河阴渡口,朱秀和刘词站在码头高处,监督军士和民夫把一袋袋草料运上船。

数年不见,刘词老迈了许多,精神却依旧矍铄。

“朱县公可知军中运粮,若只按照步卒计数,在行军途中,负粮数和路程该如何计算?”

刘词捋捋白须,笑眯眯地问道。

“老将军这是有意考教在下!”朱秀笑道。

刘词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朱秀道:“以一个民夫供一个兵卒算,民夫负粮六斗,兵卒自带五日干粮,可行军十八日;两个民夫供一个兵卒算,可行军二十六日;三个民夫供一个兵卒算,可行军三十一日。”

刘词道:“加上归程,又该如何算?”

朱秀不假思索地道:“按照两个民夫一个兵卒算,三人共携带粮食一石二斗,三人每日吃六升,八日吃光一人所携粮食,则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要么二人共吃四升,要么每日轮流吃四升,可保证二十六日行军。”

“加上骡马又怎么算?”刘词追问。

朱秀道:“骆驼可负粮三石,驽马、骡子一石五斗,战马每日吃三四升精料,一斗干草,驽马骡子吃三升草料,骆驼则多一倍。

行军途中要考虑沿途可有放牧之处,节令天气如何,若行军超过一个月,草料补给不及时,牲畜大多疲累病死,余下的粮草由兵士民夫负重,再多只能遗弃。”

刘词抚掌笑道:“朱县公果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难怪陛下派你来和老夫押粮!”

朱秀撇撇嘴,小学数学而已,难道还算不清楚。

朱秀正色道:“在下认为,运粮最难的不是计算,而是各地民夫的调动和分配,沿途州县的配合。

开封府的民夫不可能跟随大军一直去到潞州,过了黄河就要由怀州、泽州等地的民夫接力。

如果战事延长,还要考虑征调沿途州县粮草,这里面的转运和押送才是大军后勤保障的关键。”

刘词深以为然:“朱县公所言不错!所以老夫去年上表朝廷,建议重修洛口仓,作为中原和关中军粮囤积转运之地。只可惜至今没有回音。”

朱秀笑道:“近年来朝廷事务繁多,等此战过后,回到开封,在下一定向陛下建言。”

刘词憧憬道:“若是能恢复隋唐时代四大粮仓盛况,我朝大军调动效率将会成倍增加!”

朱秀笑了笑,没有接话。

刘词只看到重启大型战略储备粮仓的好处,可他却没看到,在当下的局势下,这种建议不太可能得到朝廷认同。

因为大方向上的中央集权统治还没有完成,一旦兴建像洛口仓这样的巨型粮仓,囤积的粮食到底是给朝廷用,还是给当地藩镇军阀用?

地方节度使的权力目前已经受到相当大的约束,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稳固枷锁,避免重蹈数十年来藩镇势大为祸的局面。

一个三十多岁的黑瘦男子戴着草帽走上码头高台,对刘词揖礼道:“刘帅,两军兵马皆以登船,可以出发了!”

朱秀愣了下,这声音听上去有些耳熟。

刘词指着男子问朱秀:“你可还认得出他是谁?”

那男子摘下草帽,露出一张消瘦黑脸,颌下一缕短须,深邃黑眸多了些世事沧桑。

朱秀愣了好半天:“你是....赵普?赵则平!?”

“安**节度判官赵普,拜见朱县公!”赵普长叹一声,躬身揖礼。

“当真是赵先生!”朱秀大喜,忙扶住他双臂,“之前派人到邢州打探你的消息,说你回乡为父丁忧,已有一年有余,没想到今日能够再见赵先生!”

赵普眼眸里也闪烁些许激动,轻笑道:“丁忧期满,承蒙刘老帅再度相召,便又回到邢州。”

“哈哈哈!这么多年,赵先生也不来开封看我,当真不够意思!”

朱秀大笑,见到当年沧州一起抗击契丹的旧友,令他相当高兴。

赵普幽幽道:“时移世易,当年沧州城里的众人各有命途,朱县公又是朝堂红人,为国家大事操劳,赵某也不敢轻易上门搅扰。”

朱秀怔了怔,松开赵普臂膀,从他的话语里听出几分酸楚、愤满、憋屈还有嫉妒。

距离那年沧州战乱已过七年之久,天下变化之大可谓改天换地。

当年一起困守沧州城,抗击契丹的众人里,柴荣已是大周新君,符金盏也即将成为皇后。

张永德做了驸马,如今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位高权重。

朱秀深受大周两代皇帝恩宠,以未到弱冠之龄封开国侯,成为符氏女婿,如今身兼文武要职,是这朝堂之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潘美追随朱秀,也有一番不凡境遇。

唯独他赵普,从一个小小从事做到了节度判官,兜兜转转还是在刘词帐下效力。

从常人眼光来看,赵普以三十二岁的年纪成为节镇重要僚属,已经相当不错了。

可与柴荣朱秀等人一比,却暗然失色。

三十三岁的柴荣已是大周皇帝,二十六岁的张永德是大周禁军最高统帅之一,二十一岁的朱秀更是皇帝宠臣,朝堂新贵。

要说赵普心里没有嫉妒是不可能的,他也在拼命努力,尽心竭力辅左刘词,可仕途终究跳不出藩镇范围。

七年过去了,赵普也成家立业,不再是当年沧州城里那个自诩文化青年,可其实读书不多,文化程度并不高的青衫文士赵普。

朱秀旧友重逢的喜悦消褪下去,脸上依旧洋溢笑容:“赵先生说的哪里话!你当年可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你和符大娘子,我这颗脑袋早就被潘美那厮斩了!”

回想起旧事,赵普也不禁莞尔。

正说着,潘美打雷似的嗓门从远处传来:“哈哈哈!赵酸才,老子看见你啦!今夜定要跟你喝十坛酒,别想跑!”

朱秀和刘词皆是大笑,赵普面皮颤了颤,脸色越发黑了。

潘美跑来拉着赵普就是一顿叙旧,看得出赵普对这番热情不太适应,有些尴尬。

到了开船时,朱秀和潘美先上船,再三叮嘱赵普今夜靠岸后一定要一起喝酒。

赵普神情复杂地望着二人走上艞板,身旁刘词忽地轻声道:“老夫观二人对你情义不减,为何你反而感到不自在?”

赵普苦涩道:“身份悬殊,只恐难以交往。”

刘词叹道:“老夫知你才华,囿于安**实在可惜了。以老夫的年纪,恐再难继续领兵,你放心,老夫会找机会向朝廷举荐,不让你赵则平的才能白白浪费。”

“多谢刘帅提携!刘帅放心,只要刘帅镇守安**一日,赵普就会全心全意辅左一日。”

赵普深躬揖礼。

刘词捋须笑笑,“走吧,登船!”

二人一前一后踏上艞板,船队缓缓从渡口起航,向着怀州温县驶去。

赵普凭栏远眺,河阴码头越来越远。

河面拂来的风带着些许早春凉意,赵普微眯眼,思绪纷乱。

其实他也为自己找过机会,去年先帝亲征邺都,柴荣也屯兵相州,赵普就曾告假偷偷跑到相州。

本想找机会求见柴荣,可连军营都进不去。

赵普不甘心,在相州城住下。

不久之后,还真就被他在街上偶遇柴荣一行。

可惜见了面,柴荣却完全不记得他,还被身边亲卫曹翰骂作狂徒,差点被揍了一顿。

赵普的心拔凉拔凉,失魂落魄回到邢州。

他终于想明白一件事,自己终究不是朱秀,沧州城那段时日,柴荣能记住朱秀,可却记不住他。

赵普死了一步登天的心思,安心留在邢州为刘词效力。

可是他心底还是不甘心,他相信,如果给他机会,他一定不会比朱秀差。

他所缺的,只是一个贵人而已。

赵普欣赏朱秀的才情,却不代表他会心甘情愿接受朱秀的提携。

或者说,他始终不认为朱秀是一个很好的投效对象。

他觉得朱秀太过精明,眼光太过毒辣,还有些诡谲难测的“异能”,在这种人手下做事太过危险。

而且他也不认为朱秀能给得了他想要的地位和荣耀。

滚滚黄河水奔流,赵普拍打栏杆,清清嗓缓缓低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年了,每当他感到苦闷无望时,这首诗就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激励着他时刻保持警醒......

~~~

二月十三日,柴荣圣驾抵达泽州,与先期抵达的大军汇合,在州城东北郊演兵,随即大军北上。

十八日,北汉兵先锋大将白从晖率军抵达晋城北,与李重进、史彦超率领的开路前军相遇。

李重进列阵迎敌,史彦超率千余精骑从侧面掠击,二人配合杀退敌军,白从晖仓惶后撤,回禀北汉皇帝刘崇。

柴荣得知前军获胜,倍感振奋,下令三军全速进兵。

同时,柴荣担心刘崇战败逃窜,派泽州刺史李彦崇率领一支偏师,提前赶到长子县西南方向的**岭,扼守道口。

二十六日,刘崇率大军抵达高平县,在高平西南七十里,一处叫做巴公原的地方列阵,准备迎击周军。

此处四面环山,中央是一块丘陵盆地,较为平坦,有多股浅水河流穿过。

刘崇大军占据巴公原北部高地,呈东西方向列阵,在阵前设置木桩拒马,弓弩手居于坡顶,骑军居两翼,步卒居中,列阵颇有章法。

夜里,坡顶中军大营,刘崇正在听探马报讯。

“哼,柴荣小儿,竟敢亲自来战,此乃天亡周而兴我大汉之良机!”

刘崇看罢信报,交给坐在下首的契丹大将耶律敌禄,耶律敌禄看后,又递给枢密使王延嗣、大将军张元徽、白从晖等人依次传阅。

耶律敌禄髡发带狼皮帽,身材魁梧,相貌凶狠,操着一口腔调浓重的汉话说道:“周帝行军如此神速,应该是看破我军意图,担心我军攻下泽州直扑怀州,彻底搅乱中原。”

刘崇轻蔑道:“看破又如何?柴荣敢来,就教他葬送在这巴公原!”

张元徽横肉满布的凶脸狞笑道:“柴荣即位不过月余,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乎,就急着来送死!”

帐中北汉将领一顿哄笑,耶律敌禄却面色平澹。

白从晖惭愧道:“臣头战失礼,致使周军得势猖狂,请陛下责罚!”

刘崇笑道:“白将军快快请起!若非你先锋军与周军碰头,朕还不知道,柴荣小儿竟然亲自来到泽州。

没有你这一仗失利,柴荣又怎会狂妄冒进?非但无过,还有功劳!”

白从晖感激道:“谢陛下宽恕!臣再请出战,为陛下生擒柴荣!”

刘崇笑着夸赞几句,让白从晖先起身。

他虽然嘴上轻视柴荣,但在实际用兵上还是相当谨慎的。

柴荣身边肯定聚集大量勇将,就算野战得胜,想要生擒也相当困难。

刘崇瞥了眼耶律敌禄,此次南下,倒不是为了擒拿柴荣,只要能大胜周军,让契丹人看到北汉兵的实力,下定决心发大军相助,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契丹大军南下,周军肯定要调集重兵应对,到时候才是北汉兵全面出击的机会!

刘崇捻着髯须,满眼兴奋,已经在畅想着收复中原,再造刘汉江山的一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