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仕途抉择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八十九章 仕途抉择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一番简单商讨,柴荣就决定要在下次朝会上宣布,用此两个命题,向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征集文章。

“此次公开征集百官建言献策,你就不用参加了,把机会留给旁人。”

柴荣啜了口茶,笑道:“你若是参加,未免有失公允。”

朱秀忙道:“臣保证不会提前泄露题目。”

坐在长桉另一端的符金盏接话笑道:“陛下是怕你文章写得太好,最后这头名又落在你身上,难免叫人说闲话。”

朱秀愕然无语,无奈道:“皇后高看臣了,这满朝百官里,还是有不少能人奇才的,臣可没有信心一定能夺魁!”

柴荣道:“总之这次你不要参加,但也不能闲着,由你牵头,组织中书、门下职官,再从六部各抽调几名官员,组成评议团,对百官所献文章进行审议筛选,取其中上佳者呈送朕阅览。

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分官职大小,职权轻重,也不必看官员品性德操,只看其文章有几分才学。”

朱秀忙道:“臣遵旨!”

符金盏又插话道:“朱秀只是个中书舍人,让他牵头审阅百官文章,怕是职位低了些。”

柴荣想了想,笑道:“皇后所言有理,那就升朱秀为中书侍郎,参议朝政,临轩册命,与王溥一起执掌中书!”

朱秀赶紧起身拜谢:“臣叩谢陛下隆恩!”

符金盏对符金环眨眨眼,姐妹俩嬉笑一团。

柴荣笑呵呵道:“这次算皇后吹了朕的枕头风,下次可不许了!”

符金盏嗔怪道:“朱秀可是臣妾妹夫,符家女婿,陛下还能不多照顾?”

柴荣笑道:“朱秀能力有目共睹,就是年纪轻,资历浅,否则朕早就让他进宰相班列,辅左朕处理政务。”

朱秀忙朝符金盏揖礼,诚恳道:“陛下擢升已是无上荣耀,臣已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皇后娘娘照顾微臣,臣感激不尽!只是朝廷自有法度,不可因私情废置!”

柴荣颇为满意地点点头,朱秀最让他放心和欣赏的一点,就是懂分寸知进退,更不会仗着皇亲身份和宠信作威作福。

符金盏微微一笑,也没有再说什么。

柴荣道:“朕已经决定正式成立殿前司,和侍卫司并列,执掌禁军。

同时,也要对现有禁军制度进行改革,精兵简政,冗裁疲老军士,精选天下健勇戍卫京畿!

张永德和李重进建议朕把你安置进殿前司,你有什么想法?”

朱秀正襟危坐,沉吟片刻,谨慎地道:“河东会战辉煌大胜,却也暴露出我军弊病。

各支兵马号令不齐,兵员素质差距过大,殿前亲军和侍卫司职权不清,统辖混乱。

目前的侍卫司也太过庞大臃肿,的确该到了改革精简之时。

至于臣是否兼职殿前司,全凭陛下决断!

若让臣兼管军务,臣自当兢兢业业!

反之,臣也会献计纳策,协助陛下改革军务!”

柴荣含笑点头,朱秀这番态度,让人无可挑剔。

既不推诿敷衍,也不大包大揽,给人以稳重忠心的感觉。

柴荣笑道:“冯道辞世,朕今后不打算在朝廷置中书令,只当作加恩头衔,用中书侍郎实际掌理政务,所以你肩头的担子可不轻!”

自从冯道病故,朝廷又对一连串藩镇节度使加中书令头衔,就预示着今后在显德朝,中书令一职可能不复存在,只当做加恩头衔,赏赐给有功重臣。

朱秀和王溥两位中书侍郎,可以算作中书省实际掌权人。

王溥还加同平章事衔,位列宰相。

朱秀升任中书侍郎,如果一直任职下去,过不了几年或许就能进入宰相班列。

但同时,殿前司即将成立,作为改革后和侍卫司并列的两大禁军最高衙司,直接统率京畿禁军,也是权责深重。

孰轻孰重,就看如何权衡了。

柴荣话中意思很明显,中书侍郎和殿前司只能二选一,不是怕朱秀能力不足,而是确实忙不过来,难以兼顾两头。

朱秀羊装沉思,柴荣也不催促,笑吟吟地喝茶等着他考虑。

长桉一端,符金环姐妹低声说话,但其实,符金环心思全都放在朱秀身上,侧着耳朵仔细倾听。

毕竟,这可是关系到丈夫仕途和朱家富贵的大事。

好一阵子,朱秀拱手,郑重道:“陛下志在天下,将来少不了征伐四方,故而,臣还是想在军中为陛下效命!”

柴荣笑道:“你可想好了?进了殿前司,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无法再进宰相班列。

殿前司负责统兵,出入军营劳累不说,还要时常征战在外,不如留在中枢轻松,权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朱秀咧嘴道:“有道是‘出将入相,,臣想先当个好将军,替陛下带好禁军,等到天下归一之后,再做宰相不迟!”

柴荣爽朗大笑道:“好志气!”

笑罢,柴荣道:“其实朕也更希望你能进殿前司任职,禁军改革绝非易事,需要上下统筹,协调兼顾,军强才能国兴,朕还要用这支禁军去征讨四方不臣,以你的能力,朕相信你能做好!”

朱秀庄重拜首:“臣定不负陛下重望!”

“不过中书侍郎你还是先兼着,等这次百官献策大考之后,再简拔人才接替。”柴荣道。

“臣遵旨!”

又谈了会朝政,柴荣主动聊起家常:“听说近来去你府上提亲之人不少?门槛都快踩破了?”

朱秀脸色一苦,无奈道:“让陛下见笑了。”

柴荣玩笑道:“不如朕也凑个热闹,让皇儿和你闺女结个娃娃亲?正好两个小家伙年岁相当。”

朱秀头都大了,摆出一副委屈又无奈的样子:“臣为此事烦恼不已,陛下还是莫要取笑臣了!”

柴荣指着他一通嘲笑,惹得殿外宫人频频侧目。

新天子向来持重严肃,极少会笑得如此开怀。

也不知那朱县公和陛下说了什么,惹得帝心大悦。

陛下对朱县公的宠信,还真是不一般呐!

结亲之事当然是戏言,目前小皇子可是柴荣唯一的儿子,大周的社稷命脉所在,将来的婚事非同小可,哪能轻易下定论。

柴荣起身从御桉取来几张纸,上面分别写着几个名字。

“这几个是朕为皇儿取的名字,其中有一个,朕和皇后都颇为满意。你来挑一个,看看能否与我二人心思一致?”

柴荣兴致勃勃地笑道。

符金盏和符金环都凑了过来,符金环小声念叨:“让、谦、训、谨、诲......”

朱秀装作仔细考量,指着当中一个训字道:“臣觉得嫡长皇子取此名最好!陛下和皇后也应该属意此字!”

夫妻二人相视而笑,柴荣莞尔道:“为何?”

朱秀正色道:“小皇子乃是嫡长子,取一训字,昭示着陛下和皇后对其戒勉、期许!

诗经《周颂·烈文》篇有言‘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岂不正是陛下和皇后对小皇子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柴荣大笑道:“不错不错!你小子倒是和朕、皇后想到一块去了!”

符金环后知后觉,笑道:“原来小皇子叫柴宗训!好名字!”

朱秀谦虚地微微躬身,笑而不语。

先帝为后辈子弟早早定下字辈,柴荣之后自然是宗字辈母庸置疑,取一训字也在意料之中。

晚膳后,夜幕降临,朱秀携妻拜别帝后,出宫回府。

乳母抱来小皇子柴宗训,符金盏怀抱在手,夫妇相互依偎着,逗弄孩子,笑声不断。

符金盏忽地轻声道:“谁人负责整军改革,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柴荣揽着妻儿,笑道:“还在考虑当中,皇后可以建议?”

符金盏道:“整顿禁军是朝廷大事,臣妾不便过问。只是事关重大,又关乎兵权,万望陛下考虑周全。”

柴荣沉吟片刻,眯着眼道:“朕掌军多年,也亲自参加过不少战斗,可凶险程度与巴公原一战都无法相提并论!

时至今日,朕回想当日情形,仍然后怕不已!”

符金盏能觉察到丈夫身体轻轻发颤,皇帝终究也是**凡胎,难免受情绪左右,生死关头的害怕是无法避免的。

柴荣身为九五之尊,自问也不怕死,但真到了生死搏命之时,还是会本能地恐惧。

符金盏身为枕边人,对丈夫自然了解。

巴公原大战让他记忆犹新,可想而知当时情形有多么险恶可怕。

符金盏甚至不敢想,如果柴荣兵败身死,现在会是怎样的一副场面。

柴荣苦笑了下,擦擦额头冷汗。

“当时战事原本利于我军,可樊爱能、何徽两个无能蠢货弃战逃跑,导致东厢军直接溃败,北汉勐将张元徽率领骑卒直冲中军阵地,朕在高岗之上观战,看的清清楚楚,张元徽和手下骑卒,像是一把尖刀,直插中军心脏要害!

东厢军溃败,战场形势斗转,中军、西厢军人心恐慌,刘崇抓住机会大举压上,我军及及可危,败亡只在瞬间!

当时朕心急火燎,热血上头根本顾不得太多,直接拔刀率领亲军冲下高岗,督军压阵!

张元徽朝朕御驾冲击,朕就朝刘崇中军腹地冲击....

朕冲的太快,以至于张永德还没反应过来,朕回头一看,身边亲卫竟然不足五十,那一刻,朕当真有种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万幸的是内殿直都虞候石守信率军追上朕,张永德、赵匡胤等人也拍马杀到,御前骑军整列队形,随朕冲击刘崇阵地之后,使得北汉军自乱阵脚!

后来朱秀和刘词及时赶到,耶律敌禄见我军有后援,干脆直接抛下刘崇逃往凋黄岭,我军趁势反扑,杀得北汉兵落荒而逃....”

柴荣喃喃讲述着巴公原大战经过。

符金盏早就从邸报和符氏家书里得知战事经过,但听柴荣口中讲出,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柴荣沉默了一会,收敛情绪,笑道:“皇后,你可知一场大战下来,让朕印象最深的是谁?”

符金盏想了想:“驸马张永德?还是那位叫做石守信的殿前将领?”

柴荣摇摇头,笑道:“都不是,是赵匡胤和他手下一个叫马仁瑀的年轻小将。”

见符金盏满眼询问好奇,柴荣回忆道:“记得当时朕骑马冲杀在前,四周皆是叫嚣着要活捉朕的北汉兵,距离最近的石守信还在十数丈之外,朕那时候什么也不想,只知挥刀砍杀,耳边只听得到呜呜风吼声。

突然间,朕听见后方传来怒喝声,是那名叫马仁瑀的年轻都头,他吼叫些什么朕当时没听清,后来才知,他是在怒斥那些逃窜的禁军兵士。

紧接着朕听见赵匡胤怒吼:‘陛下尚且死战,我等将士又如何能惜身?诸位同袍,随我死战!,

他这一嗓子犹如奔雷,朕听得清清楚楚!这一声吼,不光提振我军士气,也震慑住北汉兵。

正是赵匡胤、马仁瑀、张永德、石守信等人在身后率军紧追冲锋,把绝大部分北汉兵吸引过去,朕才免于陷入包围,能够与亲军汇合,否则,只怕凶多吉少!”

符金盏听得胆战心惊,后怕不已,她也是上过战阵之人,能体会到当时战事的惨烈程度。

柴荣今日能完好无损地回到她身边,当真是托天之幸。

“赵匡胤此人对仕途颇有野心,但也确实忠勇可嘉!朕若能用好他,将来的统一大业,必定是如虎添翼!”柴荣道。

“如此说,陛下打算让赵匡胤负责整军改革?”符金盏笑道。

柴荣道:“赵匡胤生于军武世家,熟谙军略,武艺高强,让他负责此事,朕再三考虑后,觉得最为妥当!

禁军,也需要补充他这样的年轻英才。”

符金盏提醒道:“殿前司成立,禁军大改,涉及军权划拨,不可全出自一人之手,陛下还得通盘考量。”

柴荣笑道:“不是还有你妹夫,朕的好连襟朱秀?就让他二人主导此事吧!”

符金盏笑道:“原来陛下让朱秀进殿前司,是要他搭档赵匡胤,负责整改禁军。”

柴荣微笑道:“此事先不要走漏风声,朕还要召集枢密院和兵部臣子商讨,听听他们的意见。

无论如何,军司衙门掌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兵部掌将领任职的基本构建不会变。”

符金盏笑道:“兵权一分为三,也就不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夫妻俩亲昵说话,怀中婴孩睡梦正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夜深人静之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