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人事大变动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人事大变动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紫辰殿内,群臣山呼万岁。

柴荣高坐御位,借助不久之前的河东会战,和五品京官大考,对群臣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戒勉发言。

总结下来就是,大周蒸蒸日上,但周边虎狼环伺,诸位卿家切不可松懈怠慢,山河一统、再创盛世的宏图伟业,还有赖于皇帝和诸位卿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实现。

而后,宰相郑仁诲在柴荣授意下,颁布显德元年最重要的一系列机构调整、人事任命诏书。

“‘朕闻,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即日起,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应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

置殿前司,与侍卫司并行,其下置殿前诸班、骑步诸军。

以上党郡公、左卫大将军、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领武信军节度使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总制殿前司,阶位在诸衙禁军都指挥使之上!

以晋国公白文珂为殿前副都点检;

以右卫大将军扈彦珂为殿前都指挥使;

以开国县公、武德使朱秀为殿前副都指挥使;

以领严州刺史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以铁骑军都指挥使、令和州刺史韩令坤为副都虞候!’

令朱秀、赵匡胤优选殿前诸班,冗汰老弱,精选健士,凡禁军所属和天下诸军州节镇,务必依令行事,不得怠慢!”

郑仁诲稳重浑厚的嗓音响彻大殿,群臣神情凝肃,仔细聆听,不敢错漏半个字。

这道制诰,可以说是今年最重磅的诏令,事关大周禁军改制重建,军国重事,干系重大!

此诏令一下,多年来禁军侍卫司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往后,殿前司和侍卫司并立,共同掌管禁军!

而且制诰里讲明,殿前司都点检阶位在诸禁军都指挥使之上,乃名副其实的武臣第一,也就是说,殿前司的实际地位高于侍卫司。

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阶位,还要排在殿前都点检和副都点检之后,位列整个禁军体系第三。

“吾皇圣明!”群臣躬身山呼。

每个人都在心里琢磨着殿前司五大高阶统帅的人选安排。

张永德是先帝驸马,与陛下情同手足,妻子寿安公主刚刚进封晋国长公主,如今坐上殿前都点检高位,名副其实的当朝第一人,手握禁军大权。

副都点检白文珂、都指挥使扈彦珂都是从龙元老,军中名望颇高的老一辈将领。

白文珂之前在河中任节度使,因为年老多病,回开封养老,柴荣继位后晋爵晋国公,如今已是八十高龄,致仕在家养老。

扈彦珂也是六十八的高龄,之前仕途一直在镇州,常年担任镇**节度使,镇守河北前线。

也是在柴荣继位后,升任西京留守,目前在洛阳养老。

两位老帅都是军中的柱石重臣,这次借着殿前司成立,分别担任副都点检和都指挥使,也是柴荣借此向诸多元老宿将表达敬重之意。

以两位老帅的高龄,自然不可能再度出仕执掌兵权,这次加官也是荣誉和象征意义为主。

殿前司的主要权力,将分别由张永德、朱秀、赵匡胤、韩令坤四人掌握。

四人里,张永德二十六岁,朱秀二十一岁,赵匡胤二十七岁,韩令坤三十一岁。

群臣咋舌,天子开始大力重用和培养青壮一代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殿前司成立,四大青壮派代表上台,意味着属于显德天子柴荣的时代,彻底到来了。

朱秀跟随群臣一起山呼,饶是心里有所准备,真到了郑仁诲宣读他的名字时,还是难掩心中激动。

往后,他就算正式进入禁军高阶统帅班列,成为大周王朝军中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

无数目光朝朱秀投去,夹带羡慕、嫉妒、钦佩、仰慕诸多情绪。

朱秀升任中书侍郎还不到半个月,就突然调职成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许多朝臣对此大感惊讶。

按照众人猜测,朱秀是会被当作后备宰相来培养的,没想到掉转过头往禁军中发展去了。

不少钦羡朱秀文采之人暗道可惜,在他们看来,朱秀满腹才学,弃笔从戎简直是暴殄天物。

也有如魏仁浦、范质、王溥、郑仁诲这些重臣,早早明白皇帝心迹,朝朱秀投来祝贺目光。

朱秀对众人纷纷报以微笑,颔首致意。

忽地,他敏锐捕捉到一道不同寻常的目光,似惊讶、似警惕,暗藏争锋之意!

朱秀心有所感,稍稍侧头望去,在人群里和那道目光的主人对视。

赵匡胤!

朱秀能感觉到,赵匡胤的目光里充满疑惑,似乎想不明白,为何朱秀也会进入殿前司,阶位还稳压他一头?

自从河东回到开封,赵匡胤的日子却不好过。

先是母亲病重,然后是刚刚产子不久的发妻贺氏也病重,生下的儿子赵德昭听闻身子弱,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

上个月,晋升侍卫步军都虞候的赵弘殷也病了,据说是老爷子到城郊赛马,然后跑到河里游水,染了风寒所致。

朱秀听闻后深表同情,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老头子。

一家子老弱病残,够赵匡胤忙活一阵子了。

最糟心的是,贺氏生的儿子,第一个赵德秀已经夭亡,次子赵德昭又是个药罐子,能不能活命还得看天意。

赵匡胤仕途顺畅,子嗣却颇为不顺。

故而赵匡胤近段时间也没闲工夫打探朝中消息,他也没资格参与柴荣召集的几次御前小型会议,根本不知道朱秀会进入殿前司任职。

赵匡胤可是铆足了劲要在殿前司干出一番成绩,不曾想上头空降来了个朱秀。

虽然想想,以朱秀的能耐和柴荣对他的宠信,进入殿前司担任要职也正常,可赵匡胤心里还是有些不爽。

在他看来,朱秀就应该老老实实在中书省任职,将来做个宰相难道不好?

非得来殿前司争功?

不爽归不爽,赵匡胤面上笑呵呵一团和气,朝朱秀遥遥抱拳示意。

接下来,又是一番人事变动。

万年打酱油的陶谷难得的成为中书侍郎,搭档王溥负责中书省事务。

满朝皆知自先帝时代起,就对陶谷此人不喜,没想到这次竟然能调任中书侍郎,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劲爆消息,惹来群臣一阵窃窃私议。

陶谷老头倒是泰然处之,大声叩首谢恩,毫不理会一众朝臣对他指指点点。

其他重要方面,工部侍郎景范加同平章事、判三司,成为新一任计相,掌管国家财税大权。

历任三司使都有加同平章事衔的先例,这次也不意外。

枢密副使魏仁浦升任枢密使。

原枢密使由郑仁诲兼任,这次加侍中,同时让他卸任枢密使,担任宰相又不领实职,其实就是在为致仕做准备。

郑仁诲毕竟是元老功臣,柴荣还需要借用他的名望和经验来稳定朝局,不会一下子将所有元老重臣都清理出朝堂。

王溥兼任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这个消息朱秀之前倒是不知,想来应该是柴荣临时起意。

看来,王溥出任宰相这段时间,工作干的不错,让柴荣很是满意。

魏仁浦熬了几年,终于当上枢密使,也算是实至名归。

多年来,魏仁浦最让人诟病之处,就是他从未参加过科考,只是以先帝幕僚的身份成为高官。

魏仁浦的用途多在幕后,为郭威出谋划策,所以表面看起来也没多少军功。

否则以他的资历,早就能加同平章事衔,成为宰相之一。

这次当上枢密使,也算是苦尽甘来。

末尾,有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字引起朝臣注意。

澶州节度判官王着,升任翰林学士。

一时间,大殿之内非议声不断。

王着是谁,众人从未听说过。

所有人面面相觑,相互打听,踮起脚尖朝前张望。

朱秀也好奇地伸长脖子望去,只见一个富态满满的白胖子提着官袍小跑上前,难掩紧张地叩头谢恩。

众人恍然,原来他就是王着。

一个地方推官,竟然一下子成为翰林学士,直入中枢,简直是一步登天。

很快,柴荣又抛下一记重磅,今年开恩科取士,由翰林学士王着牵头,会同礼部吏部主办。

群臣更是哗然,几位头顶大学士光环的朝臣颇为恼火。

这王着究竟是何许人物?竟然一来就成为主持科考的重臣?

本该是几位大学士和礼部的差事,被半路杀出的王着抢了去,怎么能不叫人恼火?

王着战战兢兢地拜谢,满头大汗,朱秀站在他不远处,能感受到这家伙此刻有多紧张。

范质突然站出来高声道:“陛下,王着名声不显,担任科考座师恐怕不妥?”

范质乃宰相之尊,他一说话,王着更是紧张,不停吞咽口水。

眼看有不少朝臣有意见,柴荣澹澹道:“朕要的是能干事、干实事之人才,名声多为累赘,不要也罢!朕意已决,众卿莫要多言!退朝之后,几位宰相、殿前司诸将、六部尚书侍郎、两位枢密使到后阁见朕!”

说罢,柴荣起身自顾自地往后阁走了。

范质无奈,只能随众臣一起山呼万岁。

之后在后阁召见的都是重臣,部堂主官,其余朝臣尽皆散去。

“朱副使留步!”

朱秀和魏仁浦一路说着话,朝后阁赶去,赵匡胤追上前叫住。

魏仁浦笑道:“某先走一步,你二人可要快些赶来,莫要让陛下就等!”

“魏枢密先请!”朱秀和赵匡胤拱手拜别。

朱秀转头看他:“赵都虞候有何指教?”

赵匡胤笑道:“又无外人在场,贤弟还跟我这般客套?”

“哈哈~小弟看赵大哥气势汹汹,像是来兴师问罪,可不得小心些!”朱秀道。

赵匡胤不禁莞尔,眼看四下无人,揽住朱秀肩头,咬牙低喝道:“你小子不好好当中书侍郎,跑来殿前司作何?”

朱秀干笑道:“赵大哥说笑了,职务变动岂是小弟能做主的?一切还不都是听从陛下旨意?”

赵匡胤气笑道:“你小子少跟我打马虎眼!说吧,跑来殿前司是不是想跟我争功?怕我立功太多,升迁太快,今后压你一头?”

朱秀迷惑道:“赵大哥的意思,小弟不是很懂!”

赵匡胤气愤地摁住他肩头:“你小子少装湖涂!我听说,陛下已经定下南北攻略大计,最早明年就会开始向南用兵。

如此时刻,殿前司必定是将来用兵主力,你小子这个时候要来殿前司,不是争功又是什么?”

朱秀干咳一声,四处看看,拱拱手小声道:“既然赵大哥猜中,小弟也就不隐瞒了!不错,小弟的确想往军中发展,来年的淮南战事,小弟说什么也要分一杯羹!

不过,小弟当真没有和赵大哥争功的想法!来年战事,还要你我同心协力,为大周开疆拓土!”

赵匡胤盯着他看了会,朱秀双目澄澈明亮,倒是不像包藏祸心的样子。

“哼!~好歹你小子叫我一声赵大哥,之前事事被你比下去,本想着在殿前司大展拳脚,叫你小子心服口服,不曾想折腾来折腾去,咱俩又在一起共事!

最可气的是,你小子是副都指挥使,职务压我一头!

哥哥我有什么事,还得找你批复!

我这做哥哥的,当真觉得没面子!”赵匡胤郁闷又不服气地滴咕。

朱秀讪笑道:“赵大哥是都虞候,我是副都指挥使,名义上阶位稍高些,但各有权责侧重,大体上你我两不相干!”

赵匡胤虎着脸道:“我不管!反正以后找你办什么差事,你可不许为难我!”

朱秀拱拱手:“小弟不敢!往后同在一个军司,还请赵大哥多多指教!”

赵匡胤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两撇微微上翘的黑须贴在上嘴唇,笑时连同面皮一起发颤。

头几年,朱秀刚认识赵匡胤那会,这厮还是个白面大耳的青年。

如今,在军伍中历练几年,赵匡胤蓄起髯须,肤色也晒得黢黑,脸上横肉也多了不少,平添几分凶狞和粗犷。

朱秀在心里腹诽,赵大这副模样,和历史上遗留的画像就比较贴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