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零一章 战事进展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零一章 战事进展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十一月中,镇淮军刚刚整备完毕,朝廷连下三道诏令,敦促淮北诸军依照计划进驻作战位置。

镇淮军地处淮北前线,按理说用不着仓促启程,等到朝廷大军从开封出发再走不迟。

就连朱秀身后,驻守亳州的归德军节度使李重进都还没动,他就更不用着急。

此次攻伐淮南,主要有两条进军路线。

李谷、李重进、王彦超所部统率主力,自然承担主攻寿州方向。

朱秀和韩令坤往泗州方向进兵,在淮河下游策应主力部队围攻寿州,同时威压扬州,防备楚州唐军,伺机攻占扬州。

楚州便是后世淮安市青浦区,位于洪泽湖东侧,水网密布,多湖泊沼泽,驻有一支三千余人的唐军。

镇淮军在洪泽湖练兵,这支唐军的底细朱秀早就摸清楚。

统兵将领名叫查保靖,查文徽的同族兄弟。

此人去年跟随查文徽攻伐吴越,哪知查文徽兵败被擒,放归南唐时,吴越王钱弘俶赐给他一杯毒酒,查文徽回到江宁没多久,毒发身亡。

查保靖在楚州战战兢兢,北面要防备大周,南面要防备吴越,几次上书请求朝廷调他回朝,李璟只是不允。

查保靖打仗不怎么行,最大的优点就是胆小,谨慎。

而李璟正是看中他这两个优点,觉得留他驻守楚州最合适不过。

楚州之地就是南唐在淮北的前哨站,不需要四处出击攻略四方,只需要老老实实防备周兵进攻,时刻留意周军动向,及时向朝廷禀报就行。

朱秀考虑过后,觉得先打楚州意义不大,一来楚州有许多零散湖泊沼泽可以藏兵,镇淮军两万多兵马去围查保靖三千唐军,像是放猫捉耗子,瞎耽误工夫,捉住了作用也不大。

上奏朝廷后,柴荣认同此判断,没有要求镇淮军必须要把楚州拿下,只要按计划进驻泗州,威压扬州,从淮北东西两线给予唐军压力就行。

朱秀派小股兵马,三百余人切断楚州和扬州之间的漕渠,故意放出风声,要率军进攻楚州,其实早就率领大军开赴泗州去了。

泗州便是后世江苏盱眙,地处淮河下游,靠北面临河处地势平坦,基本无险可守。

朱秀率军从洪泽湖西岸登船,走淮河入湖后的南下河道,在盱眙东北面仙人渡登岸,声势浩大地朝泗州进兵。

泗州兵马不足五千,泗州刺史干脆率军南撤,返回雄州(天长县)固守待援。

淮南第一战,朱秀兵不血刃夺下泗州。

占据泗州后,镇淮军全面封锁淮河下游河道,严禁民间船只出现在洪泽湖面。

又在泗州城内修建粮仓,屯放大批军粮,在西南方一片丘陵地带和东南方向的平原地带修筑城寨,驻守少量兵马,防备唐军反扑。

朱秀准备把泗州打造成进军扬州的前沿阵地,为挺进淮南打下坚实一步。

同时,李谷、王彦超率军先行抵达下蔡,与寿州隔淮河相望。

周军此来兵贵神速,唐军驻守在淮河北岸来远镇一直兵马来不及撤离,被王彦超神兵天降围攻全歼。

寿州守将刘仁瞻急令唐军收缩回城,坚壁清野,完全避免和周军接触。

李谷依照之前在开封定下的作战计划,在寿州城上游一处名叫正阳镇的地方搭建浮桥,十日完毕,万余周军先锋部队顺利渡河。

王彦超和先锋都指挥使司超率军直奔寿州,于城西遇上从濠州赶来的南唐援军两千余人,大破之,斩杀敌将四人。

此后半个月,李谷坐镇正阳,王彦超和司超不断前往寿州城下挑衅,刘仁瞻约束唐军不得出战,寿州城高大险固,周军也无计可施。

期间李谷做了一次试探性攻城,唐军反抗激烈,刘仁瞻坐镇城头指挥有度,周军伤亡惨重,李谷只能及时作罢。

十二月末,李璟派遣大将刘彦贞发兵自光州来救寿州,刘彦贞水路大军共计三万余,沿淮河南下,直逼李谷所部周军。

李谷顾虑周军不习水战,兵力又不占优势,万一兵败浮桥被毁,这一万多先锋军将被全歼在淮河南岸。

于是,李谷一边上奏禀明情况,一边率领全军回撤北岸,进驻正阳北。

李谷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撤军的同时,李重进已经率领两万余归德军颍上,距离正阳不远,听闻刘彦贞率军驰援寿州,李重进也率军火速赶来支援。

可惜晚了一步,李谷退守淮河北岸,主动放弃了南岸阵地。

刘彦贞率军开入寿州城,和刘仁瞻合兵一处。

正月初,柴荣接到李谷退兵消息,当堂大怒,斥责李谷未战先退,有损大军士气。

又因寿州围攻两月毫无进展,柴荣决意亲征淮南,下诏命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担任东京留守,彰信节度使韩通权点检侍卫司及在京内外都巡检,其余宰臣重臣各司其职。

侍卫司亲军都指挥使是李重进,韩通这个权点检侍卫司,也就是临时担任侍卫司最高统帅,负责开封内外治安,和向训一起守卫京城。

柴荣又下旨,改任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李谷为副,兼判寿州行府事。

都部署和都招讨使都是战事临时设置的最高统帅,二者可以通用,细微区别在于,都部署一般由朝廷重臣和禁军大将担任,招讨使一般由地方节度使出任。

权责来说,招讨使比都部署还要更重一些。

而所谓寿州行府,指的是设置在京城以外的临时性军务调度机构。

柴荣此举,也是出于对李谷仓促退兵的惩戒。

显德三年正月中,南唐大将刘彦贞认为盘踞正阳北岸的周军兵力少,不如趁势主动出击,歼灭这支敌军。

寿州守将刘仁瞻、池州刺史张全约极力劝阻,认为李重进已经率领大军屯驻颍上,随时可以救援李谷所部,此时应该固守,而不是主动出城野战。

刘彦贞不听,率领所部三万余兵马亮明旗号,出寿州城开赴正阳,准备强渡正阳渡口,攻击北岸周军。

唐军消息闭塞,他们不知道的是,周军主帅已经换成了李重进。

李重进抵达后,接过李谷所部万余先锋军,又将浮桥移动到正阳东北,已经于数日之前开始秘密渡河。

得知刘彦贞率军出城,李重进和王彦超一合计,决定设伏围攻。

由王彦超亲率小股兵马羊装前往寿州城打探军情,遭遇刘彦贞大军后仓惶西逃。

刘彦贞不识周军计策,亲自率军追击,引至一处名叫四沟头的河谷地时,李重进率伏兵四起。

此战周军大获全胜,斩杀唐军万余,一路追击东逃唐军,伏尸三十余里,缴获军械数十万,粮草数万石。

唐军主将刘彦贞,被李重进斩于马下,部将咸师郎等人被王彦超擒获。

此一战后,李重进威名响彻江南,淮南诸州军民惊恐,李璟气得在朝堂之上大骂刘彦贞无能误国。

池州刺史张全约收拢残部,退守寿州,和刘仁瞻一起坚守不出。

这一战也是周军南征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柴荣御驾在途中听闻后,龙心大悦,下旨褒奖李重进和王彦超。

二月底,柴荣御驾赶到正阳,周军全面渡河,兵临寿州城下。

从开封府和淮北等地征调的民夫也陆续赶到,柴荣一声令下,十几万民夫和数万周军轮番攻打寿州城,昼夜不息。

李重进大破刘彦贞一战影响深远,使得原本要从除州、濠州一带出兵进攻周军救援寿州的唐军主将皇甫晖、姚凤等将不敢再轻易出兵,只得退守关隘,等到江宁朝廷再派大军支援。

寿州城展开惨烈的攻防战事时,朱秀也在泗州和韩令坤率领的万余兵马汇合......

~~~

“韩将军,请坐!”

泗州城临时节帅府里,韩令坤前来拜见,朱秀亲自引他到厅上落座。

韩令坤半月前率军抵达泗州,他倒是很懂事,没有和镇淮军争抢本就拥挤的城内营房,主动要求到城外五里处一处庄子安营扎寨,双方互为犄角。

朱秀客气地邀请他一同入城居住,韩令坤自然婉拒,朱秀也就不勉强,派米信和田重进各带五百军士协助他扎营。

前些日寿州传来李重进大破刘彦贞的消息,朱秀派人广泛宣传,周军欢欣鼓舞,泗州民间却反响平平。

自五代乱世以来,泗州本就处在南北政权争锋的最前沿,大小战事不休,百姓对于战争早就习以为常。

城头大旗随时面临变换可能,在泗州百姓看来,这地方归属谁都有可能。

昨日属唐,今日属周,明日说不定又被唐夺去,后日又可能被周军夺回,如此反复。

比起数十年没见过战事的淮南军民,泗州百姓对于战争可算是熟悉得多。

刘彦贞大败的消息传来,泗州民间也只是稍稍惊叹周军战力之强悍,其他的倒没多少反应。

不过韩令坤有些坐不住了,眼看陛下亲临,寿州方向接连取得大胜,他们据守泗州安静得仿佛不存在,这样下去功劳岂不都被李重进王彦超等人抢占了?

“朱副帅,虽说我军不承担主攻,但在泗州迟迟按兵不动,是否有些不妥?”

寒暄两句,韩令坤搁下茶盏,忍不住进入正题。

朱秀拨弄盖碗:“我军攻占泗州,只要能扎下根来,就是大功一件,就算你我在此住到战事结束,陛下也不会说什么。”

韩令坤急道:“可陛下分配的战略任务,是让我们伺机进攻扬州、泰州,一味按兵不动,如何能在淮河下游取得进展?”

朱秀开玩笑道:“韩将军是见寿州打得热闹,有些技痒坐不住了吧?”

韩令坤苦笑道:“一场大战开启,身为统兵将领,谁不想打几个漂亮的胜仗?朱副帅好歹还有攻占泗州的功劳,韩某自从来到淮南,连唐军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一味等下去,恐怕等到寿州城破,陛下大军打到长江边上,那时候就再没我们什么事了。”

“韩将军放心,寿州守将刘仁瞻向来以擅守着称,寿州城高大险固,囤粮足够一年之用,短时间想要攻破,难!”朱秀摇摇头。

韩令坤有些不信:“陛下亲临,十几万民夫几万强兵日夜攻打,刘仁瞻又能坚持多久?”

朱秀反问道:“韩将军认为寿州多久能破?”

韩令坤想了想:“最多再坚持三个月,五月底之前,必破!”

朱秀道:“韩将军不妨跟我打个赌,若是五月底之前寿州能破,算你赢,反之,则是我赢!”

韩令坤也爽快道:“好,打赌就打赌!不知朱副帅想赌什么?”

朱秀笑道:“一时半刻也想不起来,若是我赢,就算韩将军欠我一个人情好了!”

韩令坤大笑道:“若韩某侥幸胜出,就跟朱副帅讨要那匹金山马王红孩儿,到时候朱副帅可不要心疼!”

韩令坤半开玩笑,观察朱秀反应。

朱秀稍稍思索,爽利道:“好!若你赢,我亲自牵着红孩儿送到你营中!”

韩令坤似乎没想到朱秀会舍得拿那匹价值连城的金山马王做赌注,连连摆手道:“玩笑话而已,朱副帅不必当真!若韩某侥幸赢了,等回到开封,朱副帅让某在泰和楼连吃一个月就好!”

“哈哈~好说好说!吃也要吃,马也要给!愿赌服输嘛!”朱秀十分豪爽地道。

韩令坤也笑了,看得出朱秀不像是做做姿态,如果他输了,真的舍得送出那匹金山马王,外加泰和楼一个月免费餐饭。

韩令坤心中对他生出些好感,此人虽然年轻,又是文人统兵,但身上有股令人舒服的爽利气。

原先韩令坤还担心无法与朱秀愉快相处,毕竟当年他弟弟韩令均和赵匡义伙同着打周宪的主意。

此事着实惹恼了朱秀,赵匡义的下场韩令坤也知道,韩令均过错不大,朱秀也就没有追究。

但私底下,韩令坤可是把他臭骂一顿,还差点上了手。

从此后韩令均倒是老实了,乖乖在国子监读书,混到去年十八岁,韩令坤想法子给他补了个监察巡按的缺额,从御史台从低品级官员做起,也算是正式出仕。

近年来韩令均在京畿各州县跑,巡察民风,察纠户口、农桑、吏治,长进不少,基本上不用韩令坤再为他操心。

此次出征淮南,韩令坤原本还担心朱秀会因为以往过节对他有意见,可半个月相处下来,发现朱秀对往事只字不提,待他也颇为客气周到。

韩令坤才渐渐安下心来。

他年长朱秀近十岁,官职阶位却在朱秀之下,换做别人,心里只怕多少有些不舒服。

可韩令坤丝毫不受影响,但凡见面一律尊称朱副帅,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极低。

朱秀欣赏他的为人和能力,自然也是客气相待。

就这样,两个交情平平之人,这一次共事竟然出奇的和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