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一十章 兵进扬州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一十章 兵进扬州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显德三年六月,就在柴荣御驾启程返回开封之际,唐主李璟遣江北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率精兵三万,枢密使陈觉为监军使,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从瓜步渡口渡江,欲图前往**进行围攻。

唐军过江后,李景达得知周将韩令坤率领骑军突袭扬州,急令屯驻泰州的右卫将军陆孟俊率万余泰州军救援扬州。

李景达则继续率领唐军主力前往**围攻。

此次李景达出兵的主要目的是收复除州,只有先攻破**,唐军才能继续往除州行军。

驻守除州城的赵匡胤得知唐军大举来攻,一面派人火速禀报朱秀,一面率五千兵马驻防**。

朱秀从濠州赶往扬州,途径天长县时,接到赵匡胤和韩令坤的急报。

**有赵匡胤坐镇,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赵弘殷也从濠州率领三千骑军紧急增援,朱秀倒是可以放心。

韩令坤则在急报里提出一个大胆构想。

此前他率骑军突袭扬州,果然发现扬州城防备空虚,数百骑周兵冲到扬州城下,守城唐兵才反应过来,慌慌张张关闭城门,组织人手以弓弩反击。

若是强攻,韩令坤有把握一日内拿下扬州。

不过唐军将领陆孟俊率领援兵正在赶往扬州途中,此时并非攻城的最佳时机。

韩令坤派人通知米信,让他率领步军赶至扬州城东北方向的邵伯镇,他自己则率领骑军往西撤退。

同时放出风声,周军因为兵力不足,无力对抗唐军援兵才匆忙撤兵。

邵伯是陆孟俊增援扬州的必经之地,韩令坤率领骑军绕了一个大圈子,秘密返回邵伯镇,准备在此伏击唐军援兵。

朱秀得知此计划不禁会心一笑,当即批准,派人赶往韩令坤军中,命他照此执行。

按照后世历史走向,韩令坤占据扬州后,得知唐军大举增援,急忙派人向**赵匡胤、濠州张永德求援。

赵匡胤兵力少,无力救援,只让他不论如何死守扬州城。

甚至派人警告说,韩令坤麾下兵马若是胆敢从扬州撤离,途径**时,一律按照逃兵罪论处,斩断双腿!

韩令坤无奈,只得咬牙死守扬州,最终找到机会在邵伯方向击败唐军增援。

张永德倒是率兵来救,只是晚到一步,扬州和**惊险获胜,两度大败唐军。

可以说,在原本历史上,韩令坤的扬州大捷是被赵匡胤逼出来的。

而这一次,韩令坤麾下兵马人数占据优势,此前除州大捷、天长大捷也助涨他的信心,麾下又有勐将米信相助,所以主动请求在邵伯镇伏击唐军。

朱秀自然是顺水推舟,同意了此项计划。

陆孟俊如果多派探马查探,清楚周军在扬州附近的真实兵力,就不会匆匆忙忙赶往扬州城。

可惜,这位以凶残杀戮着称的马楚旧将,显然是个不太会动脑的莽夫。

朱秀在天长县停留两日,处理淮河下游周军各条战线军务。

史匡威、田重进所部已经从都梁山出发,朝着楚州进军。

唐军将领查保靖利用洪泽湖和白马湖之间密布的水网,多设水寨,层层递进,防备周军。

史匡威率军与楚州唐军初步交手,皆是获胜,正朝山阳方向推进。

张永德已经扫清濠州唐军残余势力,回到濠州城坐镇,观情势判断是否需要出兵救援。

寿州方面,李重进、王彦超、司超三人分工配合,与唐军援兵大将林仁肇在安丰县附近几度大战,互有胜负,围困寿春的行动还在继续。

此前韩令坤在天长歼灭唐军时,逃匿消失的南唐天长制置使耿谦突然回到天长县,面见朱秀,愿向大周请降,同时献上军粮马料二十余万石。

朱秀问明情由才知,原来这耿谦就是天长县人,家在城外有一处庄园。

早在朱秀率军从泗州出发前,他就秘密把囤积在天长的军粮全部运往耿氏庄园地窖保藏。

难怪周军占据天长县后,没能从这里搜出一粒粮食。

耿谦六十多岁,已是风烛残年之际,跪在朱秀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哀求他放过耿氏族人。

对于这种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官僚地主家族,凡是主动投降的,大周自然是予以优待。

当即,朱秀为他写了一道奏疏,快马送往开封,又派兵护送耿谦和耿氏族人北上淮北。

不出意外的话,天长耿氏一族,从今往后将会迁往淮北定居。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朱秀一面派人前往泗州调集后续粮草,一面征调泗州和宿州民夫到天长修筑城防、粮仓,以天长、**、扬州为基础,构建三角防御体系,将此三地打造成周军在长江下游北岸的军事基地。

处理完这些,已经是六月末,扬州、**纷纷传来捷报。

扬州方面,韩令坤和米信成功在邵伯镇伏击唐军援兵,杀敌两千余,俘虏近三千,余者溃散。

南唐右卫将军陆孟俊,被韩令坤生擒。

**方面,赵匡胤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趁唐军向**进军途中,主动出击,连番大胜,最后在及时赶到的赵弘殷支援下,父子合力一举攻破唐军大寨。

唐军主帅,齐王李景达仓惶率军渡江南撤,唐军兵卒为争夺渡河舟船,竟然发生内斗,死伤者、溺死者无数。

此一战,唐军在**死伤五千余人,又有数千人被俘,余者溃逃。

两场大胜后,唐军布置在江宁周边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

如果说此前,李重进在正阳一战破刘彦贞三万大军,是让南唐初步感受到周军强悍,破皮肉疼的话,那么除州大捷就是在南唐伤口处狠狠一击,砸断骨头。

而**、扬州两次大捷,又是在南唐心肺狠狠扎上两刀。

从此后,江南精锐之兵尽丧,元气大伤。

七月初,朱秀和史向文抵达扬州城下。

韩令坤亲自出城来迎。

“末将见过朱副帅!”

两月未见,韩令坤意气风发,连嗓门都变得洪亮了许多。

朱秀翻身下马,笑道:“韩将军取得扬州大捷,军报送至开封,陛下圣心大悦,嘉奖诏书不日即将送达!”

“哈哈哈~赖圣天子洪福,将士用命,才能一举击溃唐军宵小!也要多谢朱副帅替末将美言!”韩令坤春风满面大笑道。

身为东线周军总指挥,一切军报都要由朱秀加盖帅印上报朝廷方能生效。

扬州大捷能第一时间被朝廷知晓,受到皇帝嘉奖,离不开朱秀及时上报。

这功劳簿怎么写,自然也是朱秀说了算。

韩令坤心知肚明,他是个聪明人,当然也会把这份功劳算给朱秀一份。

朱秀仰头看看宏伟的扬州城,随口问道:“韩将军擒获敌将陆孟俊,待会不妨押上来,让我问他几句话。而后派人押解回开封,请求陛下处置。”

“这....”韩令坤语气一滞,脸色明显不太自然。

“朱副帅远来辛苦,还是先进城好好歇息再说。”韩令坤侧身让过,请朱秀先进城。

朱秀笑着点头,“也好。”

待朱秀领着史向文入城,韩令坤咬了咬牙,心事重重地跟随在后。

扬州自当年隋炀帝杨广受封晋王大兴土木修缮后,三百多年来就一直是江淮地区的繁华之地。

李璟升扬州为东都,拨款修葺城防,却偏偏没有想到要派遣一位得力干将率领重兵驻守此处,白白让周军捡了个便宜。

朱秀率军出泗州,夺除州,攻打天长、高邮,驻军**,江宁朝廷却始终没有想到,要在扬州集合兵马作为反攻阵地。

直到朱秀从除州出兵进军扬州,李璟才想到要紧急增援扬州。

如此后知后觉,焉能不败?

这也反应出江宁朝廷机构庞大臃肿,僵硬麻木,自上而下已经无力应付周军的大规模攻势。

在江宁君臣心目中,淮南防线有两大重点,一是寿州,一是除州。

所以从一开始江宁朝廷的目光就集中在这两处,齐王李景达从瓜步渡过江,不去救援扬州,反而去打**,就说明李璟十分迫切想要收复除州失地。

除州是江宁屏障,失去屏障,李璟和江南臣民坐立不安。

可如果李景达率领唐军先救援扬州,稳固扬州防务,以此作为江北支点,再向除州进军的话,目前局势或许又不一样。

扬州城内有一座行宫,是之前李璟偶尔临幸东都时的落脚地。

韩令坤占据城池后,下令将其封锁。

朱秀自然也没资格住在行宫,命人严加看管,等待朝廷派人前来接收。

朱秀住进扬州府官署,韩令坤则住在大街另一头的军使府。

夜里,朱秀没心思去领略扬州繁华,开封、江宁、寿春等地送来不少情报,有武德司的,也有藏锋营和缉事司的,他还要忙着一封封检阅回复。

屋里,史向文早已沉沉酣睡,自从离开宿州,为了安全起见,朱秀大多数时候都和史向文住在一块。

胡广岳闪身进了屋子,低声禀报道:“公爷,已经查明,唐军将领陆孟俊已被韩令坤秘密杀害!”

“知道了。”朱秀伏桉疾书,对此没有太多反应。

胡广岳道:“公爷,按照规矩,韩令坤没有资格擅自处置唐军将领,必须要禀报公爷和朝廷!他如此胡来,已经触犯军令。若是被陛下知道,恐怕免不了要受惩罚。”

朱秀提笔蘸墨,笑道:“你看着吧,明日一早,韩令坤就会来找我主动坦白此事。”

胡广岳惊讶道:“他不极力隐瞒,还敢主动交代?”

朱秀看他一眼,“这一点你就要跟人家韩令坤好好学学,知道哪些能隐瞒,哪些不能!依照韩令坤的性格,他不怕受陛下责罚,大不了就是功过相抵。

他是担心此事牵连到我,情面上说不过去。

陆孟俊乃唐军大将,明明被生擒,可却莫名其妙死于非命,如果没有一个合理解释,别说是他,就连我也要受陛下责罚。

此事关系到军纪,陛下尤重军纪,一定会下旨严查。

一旦事发,连我也要倒霉。”

胡广岳挠挠头:“这么说,韩令坤还算仗义,不会让公爷来替他背黑锅。”

朱秀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韩令坤平素行事还算厚道,不过却不代表他不会耍心眼玩手段。

杀陆孟俊之事,其实可大可小,犯不着为了甩锅得罪自己。

他更加清楚,柴荣也不会因为一个陆孟俊,就真的处罚朱秀。

开封方面,马庆密报,皇后符金盏大限将至,符金环已经提前进宫准备后事去了,郡公府交由冯青婵打理。

朱秀揉搓眉心,长长叹口气,凝望着摇曳的灯火,心头萦绕丝丝伤感。

一代贤后,终究还是难逃历史宿命。

对于柴荣来说,这是乾右三年广政殿事变,开封惨桉后,对他人生的最大打击。

摇摇头轻叹一声,朱秀把马庆密报点燃销毁,看着飞灰从手中飘落。

拿起寿春密报,朱秀很快收敛心神,仔细

寿春城经过整整八个月的围困,不管是周军还是固守城池的唐军,都已经十分疲惫。

唐军作为坚守的一方,情况自然更糟糕,单就粮食短缺一项,足以让唐军意志产生动摇。

查桧在密报里说,他通过郑冲得知,目前寿春城里,唐军主将刘仁瞻麾下,关于继续坚守还是投降的争论已经日趋激烈。

主战派和主降派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主降派的领军人物,正是刘仁瞻的小儿子刘崇谏。

郑冲就是当年南唐太子李弘冀身边的宿卫官郑存禄,朱秀刺杀李弘冀后遭受迁怒,被贬到寿州充军。

几年来,郑冲凭借勇武受到刘仁瞻青睐,一路升迁,如今已经是清淮军兵马都知。

背后也有查桧借用昌兴货行的名义,替郑冲在江宁金钱开道,打点朝廷人脉。

在查桧刻意结交下,郑冲已经以私人名义,拥有昌兴货行一小部分份额,每年都能分到可观的分红。

郑冲只知道昌兴货行背后有吴郡徐氏和太傅周宗,不知道真正的东主是远在开封的朱秀。

几年经营,昌兴货行在寿春有不小势力,再加上通过郑冲结交的一帮清淮军都校,这条线一旦启用,非常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得寿春归降。

这件大功朱秀有意收归囊中,所以一直命令查桧沉住气,不要打草惊蛇。

只可惜,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插手寿州战事。

思考着整个淮南战局,直到深夜,朱秀趴在桌桉上沉沉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