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八十六章 王峻收礼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八十六章 王峻收礼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安定县东北,阳晋川下游地区,水网密布,林地繁茂。

这里地势平缓,分布大片原始森林,附近散布几处村落,乡民们农闲时便以打猎为生。

阳晋川和另外两条泾河支流在此交汇,无数年以来,河水冲刷出数万亩适合大规模开垦的平整土地。

经过勘探和考察,朱秀将这片广袤地域定为泾州的移民经济开发区。

三千多男女青壮和两千军士进驻,热火朝天干了大半月,砍伐树木,挖掘水渠,平整土地,规划农田....

数万亩的广阔大地,变成一处热闹大工地。

四条成井字形分布的沟渠同时开挖,一旦修成,将把三条主河与十几条溪流连接在一起,数万亩的土地将会变成水田。

对于水利工程的修建,朱秀的认知完全来源于《疏浚工河考》、《河防通议》这些理论著作层面。

他知道兴修水利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探勘地势、设计工程、有哪些施工要点,可就一问三不知了。

术业有专攻,朱秀从不会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指手画脚。

当年节度府修缮城池关防,征调的工匠里也有一批技艺不俗者。

可惜这年头,掌握营造技法的匠人得不到官府重视,往往把他们当做工具人,用的时候临时征召,用完给一笔辛苦钱也就打发了。

许多老匠人用一辈子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无人问津,得不到传承和发扬。

为了聘请一个合格的水利设计总师,朱秀专门召开会议,查阅过往人事资料,挨个询问属官,还跑去问史匡威,都没有找到合格人选。

史匡威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朱秀小题大做,挖水渠而已,哪里需要什么设计、技艺,拉上几千人,掘开河道,哪里需要灌水就往哪里挖就是了。

朱秀当然不会听他的,送了几个大白眼过去,从此后再也不找老史谈论相关话题。

好在最后,安定县商户吴大签听到消息,托温仲平向朱秀举荐了一位名叫施立埠的老头。

老头是**县人,年过半百,自称三十年前做过都水监主事,后来躲避战乱拖儿带女到泾州定居,一直靠给薛家当佃户为生。

施立埠还帮薛家修过盐厂,折墌城的扩建工作也是他主持的,事后薛家给他些赏钱。

剿灭薛家后,施立埠佃的田划归到自家名下,他家也从佃户变成了自耕农。

起初吴大签带朱秀找到施立埠时,对这个瘦小黝黑,头发花白的老头,朱秀报以深深怀疑的态度。

可是当他拿《河防通议》里的几个问题试探时,老头稍微一琢磨,就能答得**不离十。

朱秀一拍大腿激动了,这貌不惊人的小老头确实有实实在在的工程经验。

当即决定,请施立埠同他一起视察阳晋川下游林地,共同探讨挖掘水渠,伐林整地的等等一系列的工程设计。

对于如何开发土地,朱秀有自己的思路,欠缺的是如何设计施工,施立埠的到来完美弥补了他这方面的缺陷。

施老头也不含糊,知道朱秀有求于他,壮着胆子开出一串条件。

施老头自己别无所求,只是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如果不想一家子世代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这次为朱秀做事就是一个绝佳的上升机会。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朱秀答应为他的三个儿子优先分配田地,还把他粗通文墨的大儿子收为节度府小吏。

朱秀给施老头一个工程顾问的头衔,每月能领到五百文钱和三十斤粮,还答应他,如果能按时按质按量保证工程完工,还会给予其他优厚赏赐。

如此一来,施立埠干劲十足,短短时间跑遍整片待开发区,详细设计出井字形水渠的路线和工程量,朱秀察验后,决定照此施工。

泾州州境东西一百九十六里,南北二百八十六里,境内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是丘陵,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地占百分之二十五,剩下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适合耕种。

这里面,如今只有百分之一开发成田地,合计两千二百多顷,二十余万亩。

其中旱田又占了近七成。

如果泾州保持现有的人口,这些土地的收成倒也能满足糊口,丰收时节还能积攒些囤粮。

可是要吸纳流民落户,就必须要开荒新田。

朱秀初步计算过,以泾州的耕地面积和产量,足以养活两万户人口。

开元年间,泾州有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二户,近十万人口数,乃是泾州有史以来的人口顶峰。

元和年间锐减到一千九百户,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加上新登记的户口数,一共有近四千户百姓。

所以在朱秀看来,泾州并非如外界看到的疲敝穷困,只要政策合宜治理得当,有极大的潜力成为泾原流域的璀璨明珠。

这日,日头正晒,朱秀戴一顶草帽,穿布鞋,卷起裤腿,蹲在土坝上,和施立埠商量几处沟渠交汇口的施工细节。

史匡威也打扮得像个老农,扛一把镐,站在土坝下和几个民夫唠嗑。

施立埠说的沟渠设计、施工方案,他听得头大,这些琐碎的麻烦事自然是交给朱秀去费脑筋。

一匹快马从远处疾驰而来,跑过工地,从漫天沙土中穿过。

朱秀拉起面巾遮住口鼻,起身远眺,来人竟然是毕红玉。

朱秀急忙跑下土坝,毕红玉驾马冲到跟前,利**翻身而下。

史匡威打量笑道:"红玉怎么回来了?"

毕红玉抱拳施礼,看了眼史匡威,再看看朱秀,低头不说话。

"嘿~拿我当外人?"史匡威不高兴地哼哼。

朱秀拍拍手掌泥土,笑道:"什么事说吧。"

毕红玉这才道:"大哥让我回来报信,说是陶文举和严平决定在宜禄县刺杀静难军一个镇将。"

朱秀和史匡威相视一惊,忙道:"究竟怎么回事?"

毕红玉取出一张字条递给他。

朱秀接过一看,当真是陶文举的字迹。

内容简单明了,刺杀宜禄县镇将,激化静难军和长武城的矛盾,造成百姓恐慌,促使更多的人逃往泾州。

史匡威失笑道:"这家伙倒是聪明,如果让他们得手,长武城必定陷入混乱!嘿嘿~这回轮到王守恩头疼了!"

朱秀皱眉道:"可如此一来,长武城的百姓只怕日子不好过,如果王守恩派人强势镇压,会死很多人。"

史匡威道:"王守恩镇压越狠,长武城的百姓反抗越是激烈,愿意逃往泾州的人只会越多。最终,肯定是我彰义军占便宜。这个陶文举倒是有几分头脑,你小子没用错人。"

朱秀摇头:"为达目的,手段太过狠辣了些。"

史匡威不以为然道:"跟王守恩的贪婪无度比起来,这些算不得什么!混乱一起,邠州百姓会明白,只有逃到泾州才有活路。"

史匡威朝毕红玉挥挥手,大咧咧道:"这份计划我批准了!你回去通知他们,照此执行,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毕红玉看他一眼,没吭声,望向朱秀。

史匡威气得吹胡子瞪眼。

朱秀犹豫片刻,点点头:"去吧。"

毕红玉抱拳微微鞠身,跨上马原路折返。

"唉,世态炎凉啊!老子还没解甲归田呢,说话已经不好使了,连个女娃子也敢对老子爱答不理!唉~~"

史匡威拄着镐头,一顿唉声叹气。

朱秀瞥他一眼,嘀咕一句:"矫情~"

爬上土坝,继续和施立埠商量施工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