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打工仔李从嘉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五十七章 打工仔李从嘉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傍晚,李从嘉回到房间,空无一人,徐铉应该是外出还未回。

身体很疲乏,他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倒在床上蒙头大睡,而是坐着发了会呆,又起身打开窗户透透气。

漫无目的地绕着桌椅走了几圈,看到墙角放着扫帚和簸箕,他拿起开始扫地。

把房间地面打扫一遍,李从嘉四处看看,盆里还有些水,他找来抹布浸湿,拧干,又开始认认真真擦桌椅。

正干着,房门推开,徐铉拎着一包东西进屋,见李从嘉竟然在清扫房间,大吃一惊,快步上前,把手里拎的东西放桌子上,卷起袖子道:“小郡王怎能干这些粗使活?快快放下,让徐某来!”

徐铉想要抢夺抹布,李从嘉缩回手,摇摇头道:“不妨事,先生让我自己来就好。”

徐铉愣住,没有再争抢。

李从嘉又开始认认真真地擦书案、窗棂、屏风,柜子上摆放的几件作装饰用的漆器。

徐铉露出老父亲般欣慰的笑容,想到些什么,打开桌子上的纸包,笑道:“今日我到报社去问问,前几日投的两篇文稿可有过审,不想碰上报社恰逢休沐,每过七日便有两日休沐,唤作‘周末’,这似乎也是泾州官府的规矩。

好在运气不算太差,报社还有几人在当值,虽说文稿还未过审,但又让我找到新的营生。

今日他们在汇编文案,人手忙不过来,便请我从旁协助。

又见我字写得不错,还撰写过头版文章,一位副主编当即决定,让我今后每逢周末都到报社帮忙,每日算我八十文工钱。”

徐铉乐滋滋地道:“两日便是一百六十文,一月能赚六百余文,当真不错。回来时,我还专门去泰和楼切了半斤卤肉,带回来给小郡王补补身子。”

李从嘉闻着卤肉香气,肚子里的馋虫闹腾起来,咕嘟咕嘟地咽口水。

泰和楼的卤肉也是他最喜欢的菜式之一,时隔半月再次闻到香味,当真有些难以抗拒。

李从嘉使劲吞咽口水,努力控制住对美食的渴望,艰难从一袋子卤肉上挪开目光,拱拱手道:“先生这几日写稿辛苦,饮食也比较清寡,还是留给先生滋补身体。”

徐铉怔住了,有些难以置信。

小郡王竟然对泰和楼的美食说不?!

今儿个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

如果说,刚才亲眼见到李从嘉清理房间,徐铉还算能理解的话,那么现在,李从嘉美味当前却无动于衷,这就让他难以理解了!

徐铉紧张地走上前,抬起手背试试他的额头,喃喃道:“没发烫啊....”

李从嘉推开他的手,苦笑道:“先生放心,我并未生病,只是今日有些许感触罢了。自从离开江宁,我一路承蒙先生照顾,还从未跟先生说句谢谢。来到泾州又遭遇诸多变故,我却不知生活之艰辛,不知柴米油盐之贵,花销无度,终于落得如今做工还债的地步。

我二人的日常用度,一直是先生在勉力支撑,从嘉心中惭愧。往后,我一定答应先生克勤克俭,绝不再浪费无度。”

李从嘉深躬揖礼,徐铉又是感动又是欣慰,急忙扶起:“小郡王能够反躬自省,实为大善!徐某....徐某....”

徐铉激动地语无伦次,眼眶湿润了。

“徐先生!”李从嘉也动容地握住他的手。

四手相握,两个异乡客再度用诚挚情感温暖彼此。

“咕咕~”

肚皮里传出的打鸣声有些突兀,李从嘉胖脸一红,讪讪地缩回手。

今日用晚饭时,他没什么心情,饭量比平时锐减大半,后灶房里的大婶们还以为他生病了,围着他嘘寒问暖。

嫌弃归嫌弃,大婶们对胖乎乎的兔牙小子还是挺照顾的。

徐铉笑道:“小郡王身子骨还未长成,是应当多吃些。快吃吧,卤肉凉了滋味就差了。”

李从嘉坚定地道:“先生与我各分一半,否则我宁愿不吃!往后,先生不用事事照顾我,也要多为自己着想。”

徐铉老怀安慰,小郡王当真一日间长大不少。

俩人坐在方桌旁,各拿一双筷子,夹卤肉就蘸料吃,其乐融融。

徐铉笑道:“小郡王今日是不是遇到些什么?”

李从嘉兴致勃勃地道:“让先生猜中了,今日后灶房来了新人,只比我年长几岁,是邸舍老掌柜的侄孙,叫做褚珣,读过书,颇有见识,更难得是,他似乎颇为精通庖厨之道。”

李从嘉把今日亲眼看见褚珣展示刀工,杀鸡拔毛的场面描述出来,听得徐铉大为惊讶:

“难不成他家中世代从事此道?”

李从嘉想想道:“他说家里世代以耕读传家,虽然清贫,但也从不忘读书习文。他说:‘耕种以立命,读书以立人。’”

“说得好!”徐铉嚯地起身,竟然激动地难以自矜。

“如此观念,与徐某不谋而合!”

徐铉感慨不已:“一处小小邸舍,灶房之内,竟然也有贤良子弟!”

李从嘉佩服地道:“褚珣此来,是为了参加不久后,泾州学堂的选拔考试。后灶房的所有活计,没有他不会的。几个掌勺的师傅抽不开身时,还得由他来帮衬一把。大师傅说,若是褚珣去当学徒,用不了几年,泰和楼都得抢着要他。

他还与我品评柳河东的《临江之麋》,常常妙语连珠,发人深省。

徐先生啊,你说世上怎会有那般聪慧有趣之人?”

徐铉看着李从嘉,暗暗惊讶,心里也对那褚珣生出强烈好奇。

小郡王虽说自小锦衣玉食惯了,贪吃好嘴,但肚子里的墨水可是实打实的。

太子党大佬,宰相宋齐丘就算不喜欢李从嘉,对他处处提防,但对他的笔墨文采也是无话可说。

与李从嘉讨论辞赋文章,没点真才实学可做不来。

这褚珣不光能与李从嘉谈笑风生,还能得到他由衷赞赏,说明水平绝对不一般,见识学问不可小觑。

逼仄的后灶房内,两个文艺少年在一堆鸡毛之前坐而论道,这副场面徐铉想起来就觉得异常有趣。

“照此说来,此子乃是难得的贤才啊!”

徐铉感慨道,“明日若他还来,我定要找机会见见。”

李从嘉嘴吃得油乎乎,放下筷箸,小脸一垮,幽幽叹道:“先生,与褚珣一比,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聪明勤快,后灶房的活他都会,大婶和掌勺师傅们都喜欢他。

偏偏他还颇有学问,懂事明理,口中多出妙言。唉~他初来乍到就能如鱼得水,哪像我,处处挨骂遭嫌弃....”

李从嘉吸吸鼻子,有点难过。

徐铉静静听着,也不打断。

对那褚珣的印象,越发丰满起来。

同时,也越发迷惑。

根据小郡王的描述,这应该是一个既能与市井之徒嬉笑怒骂,又能与文人骚客对弈品茗的大贤之人。

可如此人物,当真只会是一个普通农家出身的少年郎?

小小安定县,卧虎藏龙,江北之地当真处处有惊喜。

徐铉再一次对北地发出惊叹,又夹杂几分向往。

不知那开封朝廷之上,可有这般贤才?

李从嘉还在幽幽讲述着自己这一日的反思:“失去天生富贵的身份,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在后灶房,无人会因为我的身份,就对我高看一等,做错事就会挨骂,无法完成自己的活就会遭人嫌弃、排挤,每个人都在忙碌手头活计,没人会关注你,更不会有人奉承、巴结....”

徐铉笑道:“这便是普通百姓日复一日在做的事,世道艰难,想活下来不易,想活的好更是难上加难。小郡王生下来便是王侯,享受百姓供养,更应该为百姓着想。

日后有机会,某带小郡王去看看田间地头,看看耕农们是如何劳作,看看庄稼是如何长成,小郡王便会知道,为何亚圣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李从嘉肃然道:“圣贤之言,当真千年不朽!”

徐铉忽地想到些什么,兴奋道:“与小郡王一番话,也让徐某茅塞顿开。下一篇文章的选题某想到了,就写泾州的农事生产与迁民安置。”

徐铉只觉脑中思路异常清晰,当即告罪一声,坐到书案前,铺开纸张提笔蘸墨,先梳理大纲。

“我来为先生研墨。”李从嘉乐呵呵地开始捻着墨锭研墨。

徐铉奋笔疾书,一时间竟然忘记时间,直到房内光线昏暗看不清字迹,才恍然醒神。

李从嘉不知何时,趴在书案睡着,徐铉笑了笑,将他搀扶着躺到床上,脱去鞋袜,盖好被褥,才回到书案旁,拨亮油灯,继续撰文。

~~~

翌日一早,朱秀嚼着一根油条,慢慢悠悠地往后灶房而去。

不远处,楼梯走下一人,正是那徐茂才。

朱秀瞟一眼,发现徐茂才正打量他,心中一动,鱼儿上钩了。

赶紧三两嘴嚼完油条,低头加快几分步伐,装作不认识。

擦肩而过时,徐铉止步侧身,笑道:“敢问可是褚珣褚少郎?”

朱秀一顿,扭头满脸疑惑,茫然拱手道:“晚生正是褚珣,不知先生是?”

徐铉还礼道:“鄙人徐茂才。”

朱秀又是一愣,一脸恍然道:“原来是徐先生,久仰久仰!”

“昨日后灶房内,多亏褚少郎施以援手,助我外侄李嘉解困,鄙人是专门来道谢的!”徐铉揖礼。

朱秀忙避开,谦虚道:“徐先生客气了,晚生与李嘉贤弟一见如故,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徐铉笑笑,看看四周道:“徐某想与褚少郎闲聊几句,不如到大堂坐坐?”

“好啊!能得徐先生教诲,晚生之荣幸!”朱秀想都不想满嘴应下。

徐铉奇怪道:“褚少郎难道不需要先去后灶房,与总厨大师傅告假?”

朱秀笑道:“不用,邸舍掌柜是晚生二大爷,就算偷懒不去,他们也不会说啥。”

徐铉一愣,哑然失笑,这褚珣当真是个妙人。

来到邸舍大堂,时日尚早,空无一人,随意找张方桌坐下,有伙计立马拎着茶壶送来。

徐铉见伙计正是那日催收房费的那位,颔首致意。

这个堂倌有几分见识,谈吐不俗,徐铉对他高看一等。

而且看得出来,此人在盛和邸舍地位不低,应该是堂倌的头头。

“褚少郎可进过县学?”各自斟茶后,徐铉笑问道。

朱秀苦笑道:“泾州州学,自从天福五年(940年)起就已停办,在此之前,各县县学早已名存实亡。”

徐铉点点头:“那褚少郎算是传承家学?”

朱秀叹道:“自幼,家父便对我管教严格,三岁识字五岁习文,早诵诗经夜读春秋,终日不辍。十岁时家父病故,晚生便独自学习,埋头经义,想着今后考取功名。”

徐铉肃然起敬道:“想来令尊也有功名在身?”

朱秀暗笑,这是在打探自家门第,叹息一声道:“父亲无心仕途,并未出仕,一家人隐于田垄之间,清贫度日。高祖辈倒是做过官,僖宗文德元年(888年),出任过泾州别驾....”

朱秀满嘴胡诌,徐铉倒是听得仔细,捋捋须感叹道:“弃官隐居,贤士风范啊!褚少郎家学渊源,观之可知尊祖上定是一方贤臣,可惜生不逢时啊!”

“谁说不是呢!”朱秀也跟着唏嘘,端起茶盏抿了抿。

徐茂才打听他的家世是意料之中,反正六十多年前的事鬼知道。

他敢说,徐茂才倒也敢信。

昨日故意接近李嘉,就是要借机引起徐茂才的注意。

观察他的行事作风,这家伙倒也谨慎,轻易不会露馅。

想要摸清楚李嘉和徐茂才的底细,千万不能太过着急,引来怀疑警惕,只怕就得前功尽弃。

李嘉年纪小,朱秀就从他先入手,借李嘉之口引来徐茂才的关注,让他主动接近自己。

如此一来,徐茂才就不会心中生疑。

昨日的初步接触,朱秀对李嘉的身份有了大概判断。

年纪、相貌特征都对得上,还是个小文青,朱秀难免遐想联翩,难道当真是南边那位?

如果真是他,那么这姓徐的也绝不是普通人物。

朱秀眯起眼,望着坐在对面的徐茂才,像只闻到肉味的小狐狸,满脸狡黠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