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坦诚相对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二十二章 坦诚相对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开封皇宫,福宁殿。

年前刚刚修葺一新的辉煌大殿,此刻却被一片白色的纱幔、麻布所装饰,一樽巨大的棺椁停放在大殿正中,棺椁上方悬挂一块巨大的黑色“奠”字祭牌,四周铺满用白丝绸束扎的花朵,棺椁前还摆放火盆,几个披麻戴孝的女子跪坐一旁,呜呜痛哭着,不时往火盆里扔一把黍稷梗,烧得噼啪作响。

刘承祐快步入殿,他穿着一身素袍,腰间系着白麻腰带,代表家中亲人丧,正在举哀。

“爱妃!爱妃啊!你怎么舍得抛下朕,独自就去了....呜呜呜~”

刘承祐看见供桌上摆放的灵牌,悲从心来,红肿的双目再度垂泪,痛哭流涕地扑倒在棺椁上,用力捶打棺木,沙哑的哭嚎声响彻大殿,当真是伤心到了极点。

“官家节哀!”那群披麻戴孝的女子纷纷拜倒在地,凄然地劝慰着,嘤嘤哭噎声骤然提高几分。

这座灵堂专为刘承祐的宠妃耿夫人所设,耿夫人还不满二十,生的珠圆玉润娇美可人,深得刘承祐宠爱。

刘承祐后妃不少,自从有了耿夫人后便专宠一人。

本来再过几个月,先皇丧期满,他就打算立耿夫人为皇后。

半月前,耿夫人经过太医诊断有了喜脉,刘承祐更是喜不自胜,满心期待着立后和皇子出生。

没想到才过了几日,耿夫人在御花园散步时滑了一跤,磕到后脑勺,当天夜里就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太医署所有太医围着她诊治了三日,丝毫不见起效,气得刘承祐连杀两名太医令,又把四名判断耿夫人已是无力回天的太医下了刑部大狱。

到了第四日,耿夫人还是一命呜呼,可怜她年纪轻轻还身怀龙种,竟然惨遭意外身亡。

刘承祐怎么也想不明白,只不过摔了一跤,怎么就丢掉两条人命。

自从耿夫人身故,刘承祐无心朝政,萎靡了好几日,心腹大臣李业、聂文进、郭允明等人轮番劝慰,李太后也急急忙忙从大相国寺赶回,好言抚慰几日,才让他逐渐从悲伤的情绪里走出来。

再过两日,耿夫人的棺椁就要下葬,刘承祐每日都要赶来祭拜,再陪伴一两个时辰,痴痴呆呆地倚靠着棺木,喃喃自语地诉说着过往情爱。

刘承祐登基三年,在朝政上毫无建树,在民间也没有太多名望,不过这次耿夫人之死,让他和耿夫人的深厚感情为世人所知,开封城里一夜间多了不少曲调哀婉,诉说男女情爱的歌谣。

今日刘承祐照旧来到福宁殿祭奠爱妃,那群为耿夫人披麻戴孝的女子围拢在一旁苦苦哀劝。

她们都是跟耿夫人沾亲带故的亲戚,有不少早就出了五服,也有的论辈分应该算作耿夫人的长辈,但全都心甘情愿以晚辈自居,为耿夫人披麻戴孝。

耿夫人自幼父母双亡,直系血亲没有多少人,就因为她一人受宠,连带着许多族亲都跟着飞黄腾达起来。

这些年纪不一的女子,不见得和耿夫人有多么深厚的亲情,只是耿夫人一死,她们家的荣华富贵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趁着这最后守丧的机会,进宫与皇帝多多亲近,若能讨得皇帝一句抬举的话,今后照样能舒舒服服过日子。

万一祖坟冒青烟,当中有哪个女子又被皇帝相中,顺利接了耿夫人的位子,那可是泼天之大幸。

可惜她们家的祖坟青烟好像都被耿夫人一人烧光了,进宫守着棺椁哭嚎好几日,皇帝也没少见,可就是没谁能得皇帝多瞧一眼。

刘承祐被她们吵闹得烦躁了,拉长脸挥挥袖袍道:“尔等全都退下,出宫去吧,从明日起,无需再进宫为爱妃守灵。”

披麻戴孝的女人们相互看看,见皇帝脸色不好看,不敢再多话,跪倒叩首告退而去。

等到大殿安静下来,刘承祐吸吸鼻子,环顾四周,只听得到殿外僧众诵经超度的声音,还有棺椁前的火盆里,燃烧黍稷梗的“哔啵”声。

想到和爱妃过往甜蜜的点点滴滴,刘承祐不禁再度伤感垂泪,抚摸着冰凉的棺椁喃喃低语。

一个多时辰后,几名内宫太监才搀扶着他离开福宁殿,回到庆寿宫歇息。

刘承祐吃了些莲子粥,刚准备上榻小睡片刻,三司使李业和兵马押司官聂文进便入殿觐见。

“舅舅怎么来了?”刘承祐裹紧绣黄龙金线的锦被,半躺在榻上,见李业怒气冲冲而来,打起几分精神。

见礼过后,李业拿着一份被驳回的诏令怒喝道:“官家下旨让礼部按照皇后礼仪安葬耿夫人的诏令,又被史弘肇和杨邠、王章三人联手驳回了!”

刘承祐闻言大怒,掀开锦被连鞋袜也顾不得穿,跳下绣榻拿过诏令打开看。

只见文书最后有一句驳回的理由,用红色朱砂笔书写:“耿氏在国丧期间魅惑君王,德行有亏,不宜用皇后之礼节下葬,可按一般妃嫔礼制薄葬。”

之后还有史弘肇、杨邠二人的亲笔签名。

二人是顾命大臣之尊,按照制度,刘承祐没有亲政之前,诏令没有两位以上顾命大臣的签名等同于无效。

聂文进在一旁阴恻恻地道:“官家,这已经是史弘肇和杨邠第二次驳回圣意了!这二人自恃顾命大臣的身份,根本没把您放在眼里!”

李业瞪着眼睛,添油加醋道:“顾命大臣又如何?官家年届二十,早就该独自掌握朝政,岂能受那些老家伙掣肘?”

聂文进叹口气道:“话虽如此,可史、杨二人位高权重,他们不主动交权,官家也无可奈何!”

李业还想拱火,刘承祐恨恨地把诏令摔在地上,铁青着脸色叱骂:“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个老匹夫,竟敢如此欺朕!”

李业咽咽唾沫,朝聂文进递眼色,聂文进趁机进言道:“这三人不除,官家只怕难以坐稳帝位!堂堂皇帝,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怎能受制于三个乱臣贼子?官家若想掌权,必须踢掉这几块拦路石!”

“聂司官所言甚是!”李业紧接着拱拱手,“之前官家想立耿夫人为皇后,连太后都应允了,可就是这三人联络了一帮朝臣,以耿夫人私德有亏为理由,阻止官家立后!

现在耿夫人不幸身故,官家想追封皇后,又是这三人抓住耿夫人在国丧期间入宫,于礼不合为名,极力阻拦,当真可恨!

连这样一桩小事,他们都不愿让步,不愿放权,可想而知,将来官家凡事还得看他们脸色行事!”

“就是!如此一来,也不知这大汉江山,究竟谁才是皇帝!”聂文进尖利的公鸭嗓叫嚷道。

刘承祐赤着脚负手踱步,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二人的话可算是说到了他的心里。

三年来,随着年岁渐长,刘承祐对于皇帝的权力越发渴望,等到国丧期满后,他就要逐步亲政,彻底掌握国家大权。

可顾命大臣的存在,却让他感到处处受制于人。

联想到耿夫人的死,刘承祐更是对三人恨之入骨。

“哐啷”一声,刘承祐拔出摆放在兰錡上的宝剑,挥剑斩断几案一角,咬牙厉声道:“朕必杀此三贼!”

李业和聂文进相视大喜,终于说动官家对三人起了杀心。

除掉这三人,他们在朝堂将再无敌手,朝廷权力将尽收掌中。

“四大辅政大臣,正职宰相苏逢吉早早投靠官家,枢密使郭威主掌军务,对于朝政向来不会过多干涉。

唯独史弘肇和杨邠,专权跋扈,嚣张狂妄,而枢密承旨王章又与二贼狼狈为奸,三人合起伙来,屡次触怒官家,开封臣民早就被他们弄得怨声载道,官家除此三獠,乃是为国锄奸,一定能大快人心!”聂文进一脸谄笑。

李业想了想,摇头道:“臣倒觉得郭威看似不偏不倚,但其实他才是官家最大的威胁!郭威掌握军权,不管在禁军还是各地藩镇,都享有极高威望,而且别忘了,郭威与史弘肇交好,一旦除掉史弘肇,惊动郭威,郭威为了保全自身,会不会狗急跳墙,举兵造反?”

聂文进吓一跳:“李国舅危言耸听了吧!郭威名望再高也是臣子,况且他一直对官家恭敬有礼,只要咱们不主动招惹,想来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事后,再对其大加恩赏,找机会让他外调离京,去藩镇带兵,几年之后,等官家稳固朝堂,他还能有何威胁?”

李业双眼阴鸷,沉声道:“臣还是主张,郭威不能留,必须要一并除掉!”

刘承祐沉着脸道:“你们不用再争论,眼下契丹屯兵蓟州,对定州、赵州一线虎视眈眈,虽说郭威刚刚从河北得胜班师,但朕预料,契丹人还会找机会南侵。

朕已经决定,复调郭威天雄军节度使,领邺都留守,率军坐镇邺都,防御契丹人。

眼下用人之际,朕还需要郭威作为河北屏障,为朕抵御契丹人。”

顿了顿,刘承祐眯起眼睛,像一条吐信的毒蛇,嘴角挂着令人心悸的冷笑:“等朕除掉王史杨三个逆臣,彻底掌控朝局,北方契丹人也消停一些,朕再来处置郭威不迟!”

李业和聂文进相视一眼,躬身揖礼:“官家英明!”

刘承祐冷冷地道:“王史杨三逆虽然可恨该诛,但他们经营朝堂多年,又是先帝的从龙功臣,凭借朕的威望,就算除掉三贼,只怕也难以令百官信服,你们还得想个办法,不要闹出太大风波才好。”

李业笑道:“官家不如去请示太后,如果能说动太后出面主持此事,朝堂之内无人会不服!”

聂文进也在一旁附和。

刘承祐想想觉得可行,朝寝殿外喊道:“来人!替朕更衣!”

~~~

刘承祐登基以来没有立后,太后李三娘便一直住在皇后寝宫坤宁宫。

李太后崇信佛法,时常到大相国寺礼佛,一去就住大半月,三年来有大半时间都是在佛寺里渡过。

近来因为耿夫人病故,李太后担心刘承祐伤心过度,特意赶回宫陪伴。

坤宁殿旁有一座小佛堂,李太后住在后宫时,白日里几乎都在佛堂诵经。

一尊半人高的精美玉佛前,李太后一袭素裙,身上没有半点金银装饰,斑白的发髻斜插木簪。

她正盘坐在蒲团上,手握念珠,神情祥和,嘴唇轻动念念有词。

李太后本是农家出身,生性简朴,性情温厚善良,刘知远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军卒,一步步成为开国之君,与身后发妻的默默帮扶脱不了关系。

李太后才是刘知远开国称帝的第一功臣。

可惜天不假年,丈夫还没坐稳帝位就早早驾崩,最心爱的长子刘承训也英年早逝。

爱子早逝的伤痛还未远去,丈夫也突然病故,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她伤心欲绝,如今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发却花白了大半,面容衰老的如同一位五六十的老妇。

“儿臣拜见母后!”

刘承祐三人轻手轻脚地步入佛堂,刘承祐撩起袍服跪倒在地。

李业和聂文进也急忙下拜。

李太后睁开眼眸,捏着佛珠微笑道:“皇儿免礼。”

“谢母后!”刘承祐起身,盘腿坐在一旁的蒲团上。

李太后看了看李业和聂文进,微微蹙眉,淡淡道:“你二人也起身吧。”

“耿氏的丧葬事宜可安排好了?”李太后关切地问道。

刘承祐回道:“等到法师挑选吉日就能下葬,只是....”

刘承祐面带愤慨:“耿氏是儿臣宠妃,儿臣想追封她为皇后,按照皇后礼节厚葬,可两次下诏皆被史弘肇、杨邠二人驳回,实在可恨!”

李太后道:“为何驳回?”

李业忙揖礼道:“启禀太后,史杨二公说,耿氏在国丧期间入宫,有以美色勾引君王,惑乱君心的嫌疑,德行有亏,不配当母仪天下的皇后!”

李太后沉默片刻,点点头道:“二公之言虽然不中听,但确实有理。皇后尊位事关天家脸面,不可儿戏。耿氏在国丧期入宫,没有经过正式的册封礼仪,如今直接追赠为皇后,的确不妥!”

“母后!你怎么向着外人说话!”刘承祐急了,愤愤不平道。

本来还寄希望李太后与他母子连心,为耿氏的事感同身受,没想到弄了半天,李太后的态度竟然是支持史弘肇和杨邠的建议。

刘承祐暗暗恼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