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十一月十三日以来,开封的天气诡异得厉害。

明明风雪止歇,天空晴朗无云,可是都城上空却弥漫着一层灰雾,阳光无法透射,抬头望去,太阳雾蒙蒙一片,看久了令人觉得头昏脑胀。

夜里阴风怒号,犹如鬼啸,平素里昼夜喧嚣的南北两市,这几日却冷冷清清,天色刚擦黑,不少店铺、商贩便忙着收摊回家,不敢多作逗留。

南北两市的街心广场上,上百具身穿官服的尸体已经被拉走,却留下大片乌黑的血迹难以清除。

血腥气夹杂腐臭气弥漫在空气中,多日以来不曾消散。

那些品级有高有低的京官们,平时都是开封百姓难以接触的人物,前两日却被板车拉着,像倾倒垃圾一般扔在市场街心广场中央。

这是对待罪大恶极的犯人的一种惩罚,将其尸体暴于城内最繁华的地段,然后拉到城外扔在荒野里,不准任何人收殓。

生前枭首,死后暴尸,无法安葬,魂魄不得安宁,这是对一个人生前生后最极致的侮辱。

yyxs.la

显赫的权贵们一夜之间满门被屠,暴尸在南北两市的只是少部分,绝大部分处死之后直接运到城外草草掩埋。

开封城上一次同时死掉这么多人,还是在三年前契丹人攻城时。

而这一次,却是朝廷内部动荡。

即便开封府已经满城张贴安民告示,把史弘肇、杨邠、王章三大逆犯的罪行公之于众,但在百姓间还是引起不小的非议。

首先对于三大重臣逆犯的罪名,就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毕竟三人从未有过什么明显的谋逆举动,朝廷下旨一次性处死这么多人,抄家灭族,弄得满城人心惶惶,那些妇孺哭嚎声听得人毛骨悚然,天象又是如此诡异,难免令人浮想联翩。

那些弥漫在城池上空的灰色雾霾,难道正是冤魂凝聚所致?

史弘肇平时出行阵仗不小,开封城几处权贵汇集的街市馆舍,都有他嚣张跋扈的传闻。

都城百姓们知道他是个权势熏天的大人物,脾气有些硬臭,自诩武将轻视文人。

但也仅限于此,毕竟史弘肇没有干过欺压良善、鱼肉百姓的恶事。

相反,史弘肇与出身寒微的发妻严氏的深厚感情,还被伶官和一帮梨园子弟编成歌谣,传唱颇广。

开封百姓朴实地认为,一个能够在飞黄腾达之后,与发妻恩爱有加,不离不弃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

突然被朝廷钦定为逆犯,满门老小,一干亲朋友人,几百口人,说杀就杀,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实在有些荒唐。

知情不知情的,都在私底下为三人叫屈。

只不过连日来禁军四处出动,抓捕了许多为三人喊冤的官员,满城百姓看在眼里,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多话。

可今日,一件更加耸人听闻的事情迅速在开封城里流传开。

位于右掖门西南面,横街大道北侧,启圣院隔壁的司徒府,被禁军突然间猛攻,喊杀声传遍大半条街道。

大批禁军封锁街道,不许任何人接近。

这座司徒府在开封可谓人尽皆知,稍加打听就知道具体位置所在。

一来,这座府邸原来是梁太祖朱温的旧邸,因为占地面积太大,还有许多逾制建筑,朱梁灭亡后被分为几部分,被历代皇帝赏赐给元老重臣。

二来,如今这座宅邸的主人可是大名鼎鼎的枢密使、检校司徒郭威。

满城百姓都知道,郭威父子领兵坐镇邺都,防备契丹人南侵,可是他在京中的府邸却被禁军围攻,这又是何道理?

可惜无人敢过问,敢过问的人大多被打成逆党处死,尸体扔在城外野地。

随着偌大的司徒府传出妇孺的哭喊声,开封城上空的阴霾更添几分浓重....

内城崇明门西侧的赵府,府门紧闭,内里却不时传出争吵声。

赵匡胤身穿黑袍,腰悬朴刀,手提一杆白蜡枪,纠集了一帮城外赵家田庄的庄丁,想要出府赶到司徒府救人,被赵匡义死死拦住。

“你给我让开!”赵匡胤一手提枪,一手握刀,厉声怒喝。

赵匡义张开双臂,硬挺着脖子拦在他身前,大声道:“今日大哥若想出府,就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混账小子!当我奈何不了你?!”

赵匡胤大怒,白蜡枪扔给一名庄丁,大手一抓揪住赵匡义的衣领,稍一用力就将他整个人提在半空。

赵匡义脚尖垫地,奋力挣扎扭脱不开,涨红着脸,鼻翼两侧的雀斑和青春痘格外显眼。

“父亲三日没有归家,昨夜托人带信,嘱咐我们紧闭府门,不管发生任何事,不许踏出家门半步,大哥难道要违抗父命不成?”

赵匡义凛然不惧,大声争辩。

赵匡胤气得咬牙:“等父亲回来,我自会辩解,用不着你管!司徒府被禁军围攻,危在旦夕,郭枢密和柴帅一家老小皆在府上,去晚了只怕有性命危险!你赶紧给我滚开!”

赵匡胤用力推开他,赵匡义吃不住力,身子朝后仰倒,眼看就要后脑勺砸地,赵匡胤又急忙跨前一步拉住。

赵匡义顺势紧紧抱住他的胳膊,急得直跺脚:“大哥好糊涂!史弘肇杨邠等人满门被杀,明摆着皇帝要宁杀错不放过,郭威一家在劫难逃,你去又有何用?

皇帝三日前在广政殿召集群臣,又把禁军将领全都叫到酸枣门瓮城之内,就是怕消息走漏激起兵变!

等到史弘肇几人被杀,京官们才被放出宫,但扣押在瓮城之内的大批禁军将领却还是不能离开,明摆着就是要等诛灭郭威一家后才能离开!

大哥如果这个时候露面,插手司徒府的事,一旦被人察觉,父亲只怕就回不来了!我赵家也会落得个满门斩首的下场!”

赵匡胤道:“我蒙住头脸,闯入司徒府救人,能救几个算几个,谁能认出我来?郭帅柴帅一家危在旦夕,我如何能够袖手旁观?”

赵匡义使出吃奶的力气抱住兄长的胳膊,两条腿死死夹住他的腿,像只八爪鱼缠在他身上。

赵匡胤挣脱不了,甩又甩不脱,也不敢太粗暴,气得忍不住骂咧起来。

“只要大哥答应我留在府里,不要去掺和司徒府的事,爱怎么骂就怎么骂,多难听我都受着!”

赵匡义嬉笑着,颇有几分无赖样。

府上的老管事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十几个作武士装扮的庄丁站在一旁面面相觑。

“再耽误下去,司徒府内只怕没有活口了!”

赵匡胤急得满头大汗,语气竟然带着几分恳求:“二弟快快松手,我去去便回,绝对不让人发现!”

赵匡义也折腾出一身臭汗,咬牙强撑着,苦笑道:“今日若是让大哥踏出府门一步,便是我这个做弟弟的该死了!大哥千万不可让赵家踏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赵匡胤愤怒道:“我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牵连赵家!今日你若拦我,便是陷我于不义!叫我将来如何面对郭帅柴帅?”

赵匡胤用力扭开赵匡义的手臂,赵匡义被弄得疼了,也恼火大喝道:“李业等人爪牙众多,后赞更是风闻奏事的酷吏出身,你就算蒙住头脸,用不了三五日,他们就能查到赵家头上!为了顾全你的兄弟情义,就要置家族老小于不顾,非是大丈夫所为!”

“混小子!”赵匡胤发了狠,冲几个庄丁使眼色,让他们拿绳索来捆住赵匡义。

这些赵家庄丁身材壮硕,定期参加训练,名义上是庄丁,其实就是赵家的私兵,纠合起来,战斗力不弱于藩镇兵。

两名庄丁拿着绳索七手八脚地捆住赵匡义,赵匡义又气又急,脱口而出:“郭威家小被诛,对我赵家而言大有裨益!大哥万不可犯糊涂,使我赵家错失良机!”

赵匡胤闻言愣住,急忙令庄丁到一旁等候,拉着赵匡义走到庭院无人处,沉声道:“把你方才的话再说一遍。”

赵匡义上身绑缚麻绳,气愤地道:“你先帮我解开绳索。”

“少啰嗦!快说!”赵匡胤没好气地在他后脑勺上搧了下。

赵匡义愤怒地瞪着他,压低声道:“郭威爱惜名声,宁愿对李业等人百般忍让避退,也不愿背上权臣的恶名。但人终究有底线,一旦官家和李业等人对他的家眷下手,郭威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奋起反击!

眼下郭威坐镇邺都,手握河北雄兵,等到京中事变的消息传到邺都,郭威必定尽起河北兵马南下问罪!

到时候开封城将会有一场血雨腥风,这城头大旗说不定就要变了!

李业、聂文进等小人弄权,如果让他们顺利铲除辅臣,掌控朝政大权,忠臣志士将再无出头之日!我赵家世代将门,如果投靠在这些小人门下,岂不令家门蒙羞?

可如果不表示臣服,必将被李业等人视作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只有让李业等人激怒郭威,逼反天雄军,这乌烟瘴气的朝廷才有改天换日的机会!以我赵家的本事,到了新朝廷,一定能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屈居在一群尸位素餐的奸佞之下!”

赵匡义双眸放光,眼底有些许疯狂之色:“这是我赵家的机会,更是天下人的机会!刘承祐区区一个顽劣竖子,怎配坐拥天下?乱世远未结束,这大好河山,需要一位真正的英主!”

赵匡胤呆呆地看着他,眼前这个脸貌稚气未脱的少年郎,那张和他有七分相似的脸上尽是狂热之意!

可是不知为何,赵匡胤突然间觉得浑身泛起一股寒意。

“这些话....都是父亲的意思?”赵匡胤喃喃道。

赵匡义冷静地看着他:“不错,父亲早就料到过,刘承祐不会轻易放过郭威!可也没想到,他竟然做得如此果决,如此狠辣!他杀了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家族亲朋一千余口人,还不罢休,举起的屠刀终究还是落到郭威头上。

他以为凭借开封十几万禁军和焦继勋、侯益、慕容彦超这些老将,就能挡住郭威的河北雄兵?嘿嘿~天真!

世人的眼睛可不瞎,谁更具有人主气象,人人皆是心知肚明!郭威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如山海倾覆,摧枯拉朽!”

赵匡义沉声道:“父亲与我早就私底下商量过,如今的局面也在我们的预判之中。之所以不告诉你,就是怕你意气用事。如今司徒府被灭,郭威必反,我赵家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耐心等候邺都兵马抵达开封之日!”

赵匡胤久久沉默不语,内心里挣扎不已。

赵匡义轻声道:“两月前,大哥因为误了值守宫禁的时辰,就被逐出内殿直,此后一直赋闲在家。父亲卸掉了护圣军的职务,也在家养伤,禁军中的一切与我赵家无关,刘承祐和李业等人指挥禁军在开封城里做的一切事情,我赵家也半点不知情....”

赵匡胤猛然一惊,低喝道:“我犯小过被逐出内殿直一事,是父亲安排的?”

赵匡义微微一笑:“只有如此,才能让我赵家置身于这场动荡之外。如果天命当真在邺都,等到郭威入主开封之后,也不会责怪我赵家没有出手相助....”

赵匡胤看着他,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在家仆婢女的簇拥下走到前院,正是赵匡胤兄弟的母亲杜氏。

“大郎,随我回后宅,我有话同你说。”杜氏平静地说道。

她的声音略显低沉,听上去颇为威严,配合端庄的相貌出众的气质,在这赵府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母亲,孩儿我....”赵匡胤还想说什么,杜氏沉声道:“不必多言,且随我来。”

说罢,杜氏深深地看他一眼,裙幅一扫,转身往回廊下走,身后的家仆婢女急忙跟上。

妾室耿氏怀抱年幼的赵廷美,快步走到赵匡胤身边,柔柔地轻声道:“大郎快些去吧,莫要惹你母亲不高兴。”

赵匡胤仰面长叹一声,解下佩刀扔在地上,朝耿氏揖礼,跟着杜氏回后宅去了。

赵匡义松了口气,刚走了两步,发觉自己身上还绑缚绳索,气恼地朝几个庄丁喝骂:“没点眼力的,还不快些帮我松开?刚才你们那几个绑我的,自己去找管家领十板子!”

两名庄丁委屈地道:“是大郎君吩咐的,小人们不敢不从....”

赵匡义狠狠瞪了他们一眼:“还敢顶嘴,多加十板子!谁敢去找我兄长告状,小心我把他一家逐出庄去!哼~”

赵匡义揉揉手腕,一溜小跑回后宅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