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战前夕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战前夕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辞别中军,朱秀率领五千先锋军往七里郊进发。

途中要经过刘子坡,那是邺都大军屯驻的赤岗和朝廷禁军驻扎的七里郊之间的决战之所。

何福进、药元福两位老将军已经先行一步率军进驻刘子坡,勘察地势为大军选取最有利的阵地。

朱秀的任务是前往七里郊挑衅,刺探朝廷禁军虚实,如果能引诱慕容彦超出战最好。

行军路途中,几十个传令兵分作几拨,昼夜不停地往返中军和前军,与先锋军之间保持联络。

这是朱秀在泾州带兵养成的习惯,特别在野外行军,粮草辎重为首位,其次便是情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朱秀穿一套在澶州临时改制的七成新明光铠,还是从澶州府库翻出来的压箱底库存。

金漆甲片银白包边,配合大红革带和红缨兜鍪,华丽的甲胃代表了大唐时代的盛世气象。

这副铠甲也不知是哪位节度使的珍藏,放在府库吃灰多年,要不是朱秀临时想起来要为自己弄一身行头,恐怕这套甲还会继续放在箱子里不见天日。

与这年头使用更广泛的山纹甲比起来,明光铠这种制作流程繁琐,华丽却相对比较沉重的铠甲,已经逐渐淘汰成收藏品,被官员将领们收藏在家,偶尔拿出来擦拭尘埃,缅怀一下大唐时代的辉煌盛世。

明光铠使用大块成型的板甲制成,防护侧重于弓弩、突厥刀和马槊,这也是因为自隋唐两晋以来,中原王朝频频对外用兵,在漠北和西域地带的骑兵对战频繁,明光铠的大量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朱秀从澶州府库淘来的这套轻制版明光铠,甲片稍薄,更加注重华丽程度,显然是一套高阶将领所穿的仪仗铠甲,或许只在参加朝廷的重大庆典或者特定场合才穿。

防护力对于不需要亲自上阵冲杀的将领来说绰绰有余,稍加改制便完美契合朱秀的身形。

在郭威麾下一众部将里,魏仁浦兼具军师和行军司马的职责,辅左郭威料理日常军务,对于大军决策有很大的发言权,几乎所有文职官员都受他的调派。

其余像药元福、何福进、史彦超等大将,统率各自麾下兵马,参议军机,遵从帅令带兵作战。

朱秀的角色较为特殊些,职位上作为掌书记,算是帅帐内参赞军机的要员,智囊团的主要成员。

但到了关键时刻,也可以独自领兵作战,毕竟他手下还有史向文、潘美两位武艺非凡的勐将。

朱秀既是团结在郭威身边的军事贵族成员,也是如魏仁浦一般忠心耿耿的心腹谋臣,纵观郭威麾下文武官员,兼具二者身份的唯独朱秀一人。

魏仁浦虽然地位崇高,是郭威身边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但他本身没有兵权,也没有独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朱秀此次来的匆忙,加上彰义军又远在泾原,不可能率领大军一路穿越城关。

不过那晚帅帐议事,决定由朱秀统兵前往七里郊挑衅后,郭威便爽快地从天雄军和其他邺都兵团抽调五千兵马,归属于朱秀直属。

朱秀的名声在天雄军里不算陌生,有天雄军的人马打底,这支先锋军组建起来倒也格外顺利。

统率后军押运粮草的柴荣,还特地派人拿着他的手令,当着朱秀的面,严令抽调到朱秀麾下的天雄军将校,务必要服从新任统帅的一切命令。

有柴荣为他站台鼎力支持,加上当年在沧州,与天雄军诸位将领短暂共事打下的良好关系基础,朱秀的先锋军顺利得到组建。

身披明光铠,胯下骑着金山马王红孩儿,腰悬一口雁翎刀,仰头望望迎风猎猎的朱字将旗,朱秀禁不住在心里生出无限感慨。

当年从沧州死里逃生,又因缘际会去到泾州,苦心孤诣地打拼三年多,为的不就是今日。

能够在郭大爷起兵之际,顺利投靠在其麾下,当一个有职分的小将,只要等到郭大爷入主开封,从龙之功便顺利到手,开国功臣的功劳簿上,必将有他一席之地。

机关算尽,就是为今日博一个富贵功名。

古往今来,再无别的功劳,能比得上救驾之功和从龙之功两大奇功。

如果算上沧州助柴荣守城,用震天雷逼退契丹兵,再加上蒲州城献计助郭大爷破城的话,朱秀算是把两大奇功全都占尽。

有过往功劳打底,再加上这次义无反顾的追随郭大爷和柴荣入主开封,等到神器之争尘埃落定,一众功臣论功行赏,荣华富贵简直唾手可得!

朱秀越想越觉得美滋滋,忍不住嘎嘎大笑起来。

跟在身后的胡广岳毛骨悚然,急忙催马上前,看看少使君是不是癔症犯了。

肩扛浑铁重棍的史向文大步流星地走在红孩儿身边,转过大脑袋一脸懵懂地看着他。

朱秀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抹抹嘴巴恢复一本正经。

“大郎,和史彦超打过一架有何感觉?”朱秀笑问道。

史向文抓抓乱蓬蓬的枯黄狮鬃,憨憨地闷声道:“没啥特别的,那黑家伙就是力气大些,身板扎实些,比一般人更经得住揍....”

“哈哈我家史大郎当真威武!”朱秀伸出大拇指。

史彦超在郭威麾下一众大将里,绝对算是武艺超凡,加上天生筋骨强健,三四十岁的年纪,又处于一个武将最黄金的阶段,不管从能力还是经验上都相当成熟。

单纯论武艺,只有银枪将王彦超才能与其相提并论。

不过王彦超年纪轻些,追随郭威的时间也不如史彦超长,不论是官场还是疆场,经验上都要弱一头。

所以史彦超才是目前郭威麾下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将。

史向文这次暴揍史彦超,在邺都军团里必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谁叫那黑熊精挑衅在先,不听劝告,让他涨涨记性也好。

史彦超浑人性子,却也并非小肚鸡肠之辈,倒也不怕他怀恨在心。

就算史彦超恼恨在心,朱秀也完全不惧。

对于郭威而言,史彦超的作用仅仅局限在战场上,而朱秀自信自己的价值远超过他。

以郭大爷的英明,也绝不会让麾下的心腹将领闹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史大郎今日这一战,也算是打出咱们彰义军的威风,往后叫别人不敢小看了咱们。”胡广岳笑道。

朱秀微微一笑,闹过这一次后,相信郭大爷和魏仁浦不会再打史向文的主意。

毕竟史向文虽说勇勐无敌,但却是一头不受控制的勐狮,随时可能伤人伤己。

魏书生这臭酸儒,考虑的倒是长远,已经在为郭威入主开封以后的兵权划分着想了。

史向文这样的无双勐将,当然人见人爱,要是能够忠心归附自然更好。

留在藩镇将领的手中,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震天雷。

好在史向文头脑浑噩,心性如孩童,郭大爷也对自己有足够多的信任,否则恐怕是容不下史大郎的存在。

“派人通知潘美,三日后赶到刘子坡待命,再派人联络陶文举,让他请柴帅把拨给我先锋军的粮草,暂时运送到刘子坡,交由何福进老将军保管。”

朱秀对胡广岳吩咐道。

胡广岳记下,恭声领命。

“对了,我让陶文举留在后军,协助柴帅督运粮草,他没什么意见吧?”朱秀问道。

胡广岳笑道:“能留在柴帅身边效力,陶文举求之不得,哪里会有意见。”

“哦?”朱秀看他一眼,听出几分言外之意,“陶文举对你说过什么?”

胡广岳摇头道:“那倒没有,只是依属下看,比起跟在少使君身边,陶文举更愿意留在柴帅麾下,毕竟柴帅的身份地位摆在那。”

朱秀皱皱眉,若有所思。

胡广岳迟疑了下,抱拳道:“少使君,恕属下直言,陶文举此人当年便是从薛家投靠过来的,他在薛家待不下去,又见薛氏兄弟节节败退,眼看没有胜算,才冒险投在少使君麾下。

这种人向来没什么忠诚可言,喜欢骑驴找马,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

少使君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如今又带着他投在郭帅麾下,他却不思回报,一门心思想攀附高枝,实在不值得信任。”

朱秀笑了笑:“大帅父子在邺都举义军南下,中原风云激荡,正是用人之际,我举荐陶文举到柴帅麾下效力,也算是尽我彰义军一份绵薄之功,将来他若是凭借本事博得高位,也算与我彰义军有一份香火情。”

胡广岳摇摇头苦笑:“就怕有些人将来官职水涨船高,自命不凡,忘恩负义。”

朱秀笑了笑,陶文举自从归顺后,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加上能力也不差,所以这次千里驰援邺都,朱秀愿意带上他,一来作为助力,二来也愿意为他在郭大爷麾下谋一份差事,沾沾从龙之功的光。

要是真如胡广岳所说,陶文举将来忘记了自己的本分,那么只能算他看走眼。

“走吧,眼下还是以七里郊的战事为重!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天黑前赶到刘子坡!”

朱秀一声令下,挥打马鞭往前疾驰而去,胡广岳拍马紧跟,史向文撒开大脚板小跑起来。

开封皇城,后宫延福殿暖阁。

一副巨大的开封府舆图悬挂在墙上,兵部从事还依照开封城附近的地形地势,搭建了一座行军沙盘。

几架兰錡摆放的宝剑宝刀被宦官们擦得锃亮,一套华丽异常的龙纹金甲挂在甲具支架上,偌大个富丽堂皇的帝王寝阁,硬是突兀地多了些军中肃杀之气。

刘承右和李业正在围着沙盘图,兴致勃勃地讨论战事,有宦官匆匆赶来,呈上一份城外送来的书信。

“启奏官家,反臣郭威有亲笔书信送到!”

刘承右和李业愣住,“快快拿来!”

跪在暖阁门口的宦官爬起身,弯腰小跑上前。

刘承右夺过匆忙撕开取出信纸,展开扫过几眼,愤怒地把信纸摔在地上:“逆贼死到临头还敢口出狂言!气煞朕也!”

李业急忙斥退宦官,弯腰捡起信纸,看完,脑门惊出一身冷汗,满眼惊怒不已。

郭威在信中催促,让朝廷速速把他和聂文进、郭允明、后赞四大元凶绑送至刘子坡,然后解散驻扎在七里郊的大军,等郭威杀了四大元凶,用他们的脑袋祭奠开封城含冤遇难的死者后,再派人请官家出城,商量退兵一事,还要对邺都将士做出安抚和赏赐。

比起岩脱带回那一封书信,这一封信措辞更加严厉,警告之意浓重,最后还说“等到邺都将士开进开封城,官家只能悔之晚矣!”

“官家!郭贼欺人太甚!等到擒拿此贼,一定要将其碎尸万段!”李业悲愤怒吼。

刘承右恼恨地背着手一阵踱步,“还用你说,等到破贼之日,朕一定要手刃郭贼!”

李业紧盯着行军沙盘看了会,心中暗暗觉得不妙。

慕容彦超屯兵七里郊,迟迟不见动静,郭威大军在赤岗列阵,又派兵进驻刘子坡,与朝廷大军遥遥相对。

如果再拖延下去,一旦战事不顺,朝廷恐慌之下,难免就会出现响应郭威书信的声音,让官家绑了他们四人送到郭威军前赔罪。

李业非常了解官家的性情,刻薄寡恩,毫无情义可言,一旦他认为朝廷无法击败邺都叛军,一定会生出与郭威讲和的念头。

到时候他们四颗脑袋,就是谈判的筹码。

绝对不能让官家和郭威有讲和的希望出现。

李业眼珠子乱转,看来只有想办法催促慕容彦超出战,早早和邺都大军决战,两军打得难解难分,死伤惨重,双方都被逼到没有退路之境,他们的脑袋才能保住。

“还请官家速速下发催战诏书,催促慕容彦超进兵刘子坡,与邺都叛军决战!”李业戚然大喝,噗通一声跪倒。

瞧他满脸悲愤的样子,不知情的,还以为家门被灭的一方是他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