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八十九章 吃瓜二人组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八十九章 吃瓜二人组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九月末,向训赶到澶州宣布皇帝诏令,同时以兵马都监的身份,依照朝廷决议,抽调镇宁军精锐步卒一万人,其中有三千训练有素的弓弩手。

节度府前厅,向训宣读着一份冗长圣旨,朱秀和柴荣伏身在地聆听。

柴荣神情肃穆恭敬,听得认真。

朱秀听了一半,忍不住掩嘴打哈欠,惹得向训不时皱着眉头朝他看来。

“二位请起。”

终于,一份啰里啰嗦的圣旨读完,朱秀如蒙大赦,站起身揉搓着腰杆。

向训把圣旨交到柴荣手里,笑道:“有劳太原郡公备齐兵马,再将符印交予末将。”

柴荣捧着圣旨,勉强笑了笑,道:“既是父皇旨意,我一定遵旨行事。镇宁军交由向都监统带,我也能放心。”

“多谢!还请太原郡公放心,末将一定不会辱没了镇宁军的威名!叫慕容叛贼知道我大周官兵的厉害!”向训郑重表态。

柴荣试探着问道:“除了曹英、史延韬、药元福三位将军,父皇可还有其他安排?”

向训道:“官家还征调天平军节度使、淮阳王符彦卿,镇淮军节度使李重进作为侧翼兵力,配合曹帅主力合围兖州。”

柴荣愣了愣,脸色无比难看:“李重进远在宿州,父皇怎会征调他参与此战?

我就在澶州,父皇宁可派向都监抽调兵马,也不愿让我率领镇宁军参战....”

柴荣满脸失魂落魄,种种酸涩、委屈、失望的情绪涌上心头。

向训也很无奈,抱拳低声道:“此乃官家圣意,末将不敢过问。”

朱秀偷偷扯了扯柴荣的衣袍,示意他收敛情绪,切莫多言。

柴荣轻叹口气,脸色晦暗。

“向都监,除了这道圣旨,官家可还有其他旨意?”朱秀笑道。

向训道:“还有两道口谕,官家让你们无需行大礼,聆听便可。”

清清嗓,向训传达口谕:“‘太原郡公呈送的书信,朕已经看过了,待考量过后再给答复。另,命朱秀抄录《帝范》一百遍,供朕观览。’”

朱秀一个趔趄差点一头栽倒,瞪大眼哭笑不得:“向都监,此话当真?”

向训正色道:“某岂敢假传圣意?朱侯爷切莫多想,官家让你抄写《帝范》,你老老实实照办就是。

官家说了,你字写得好,一笔‘秀体书’已有大家风范,命你抄写文章,也是想多多欣赏你的书法。”

说到最后,向训自己也忍俊不禁。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官家故意惩罚朱秀。

至于原因,或许只有当事人知道。

朱秀拍打脑门,一脸便秘似的难看表情:“下官何德何能,让官家赐下这份厚爱啊~~”

向训微微一笑,轻轻拍打朱秀肩膀以作鼓励,眼神里却流露出些许爱莫能助的戏谑。

“请问向都监,河东刘崇处近来有何异动?”朱秀想起一事,急忙问道。

“刘崇与王枢密激战于晋州城郊,王枢密麾下排阵使陈思让、康延昭二将大破敌军,现刘崇已率军退入绛州境内。”向训笑道。

朱秀撇撇嘴,酸熘熘地滴咕道:“王枢密还真是用兵有方啊~”

向训知道一些朱秀和王峻的过节,笑道:“王枢密出征河东前,与官家在宫里反复推演战局。

王枢密去到河东之后的大部分布置,其实都是遵照官家的部署。”

朱秀咧嘴笑道:“这么说,向都监也认为王峻这厮能打胜仗,完全是走了狗屎运?”

“呃....这~”向训语塞,干咳一声不自然道:“某可没有这层意思,朱侯爷切莫误会!”

朱秀嘿嘿笑了笑,心里对王峻越发警惕起来。

向训可是武德司副使,深受郭大爷宠信,连他都对王峻颇为忌惮,在背后吐槽一两句话都小心翼翼,看来王峻如今的权势当真非同小可,在郭大爷心目中的地位也着实不一般。

向训是郭大爷身边近臣,他对于这些是最敏感的。

“事不宜迟,还请太原郡公安排人带末将去选调兵马。”向训抱拳道。

柴荣勉强点头,朝厅外喊了声:“何徽,进来!”

侍立在厅外的何徽大踏步走来,抱拳道:“请君侯吩咐!”

“你带向都监前往军营,召集所有厢都指挥使,一切听向都监安排!”

“卑职领命!”何徽沉声应道。

柴荣又对向训道:“请向都监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

等向训跟随何徽离开,柴荣重重拍打椅子扶手,长叹口气:“看来父皇当真要弃用我。朱秀你说说,眼下局面究竟该如何是好?”

朱秀给他倒茶,斟酌道:“兄长莫急,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般槽糕。”

柴荣忧心忡忡:“你说,会不会是那封信惹恼了父皇?父皇脾性刚烈,怎会容忍臣下挑衅?”

朱秀想了想,摇头道:“应该不会。兄长在信中并未埋怨诉苦,只是跟父亲表明想要娶妻的心思,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儿子与父亲之前再正常不过的通信。

就算我们的确有借此试探官家的意思,而官家也看穿了我们的用意,也不会因此震怒,否则就会让向训直接传旨,否决了这桩婚事。

像如今这般,语焉不详,没有明确答复,我猜官家的确还在考虑当中....”

柴荣振作几分精神,满怀希冀地道:“你的意思,父皇是在考验我?”

“确有可能!”朱秀满脸笃信,“官家在考验兄长作为一个儿子、臣子的忠心和恭顺,也在考验兄长对于时局的判断和忍耐!

所以兄长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持沉着、冷静,要沉得住气!”

柴荣默然片刻,深吸口气:“我明白了!”

朱秀笑得信心十足,这让柴荣也跟着安心不少。

对于大局的判断,柴荣相信世上没有人能比朱秀做得更好。

他坚定不移地信任朱秀,就像当年在沧州,朱秀告诉他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会暴病而死,应该坚守沧州,而不是奉诏去镇州。

当时他以赌博的心态选择相信朱秀,事后证明朱秀的判断完全没错。

朱秀偷偷瞟了眼柴荣,见他情绪稳定下来,暗暗松口气。

他知道,柴荣对于郭威调李重进参与兖州战事万分想不通。

其实他自己也想不通。

镇淮军的任务是加紧操练水军,防备淮南唐军,跟兖州八竿子不相干。

郭威宁愿征调李重进参战,也不愿让近在澶州的柴荣领兵。

李重进是外甥,柴荣是养子,这要换成谁也接受不了。

朱秀所熟知的历史轨迹里,李重进根本没有掺和讨伐慕容彦超。

可如今,兖州战事不仅比原历史提前好几个月,连原本不相干的李重进都搅合进来。

只能说明,历史的车辙,当真在不经意间,拐向了一个未知的方向。

厅外,胡广岳带着一人走来,赫然是风尘仆仆从开封赶来的陈安。

“小人拜见太原郡公、拜见侯爷!”

陈安躬身见礼。

“你怎么来了?”朱秀惊讶地看着他。

陈安闪烁其词地道:“小人有要事禀报,是关于陶文举的。”

提到这个名字,朱秀一肚子火气。

来到澶州才知道,陶文举早被柴荣开革驱逐。

若非看在他的面子上,以柴荣治军之严苛,早就把陶文举斩首示众。

朱秀是万万没想到,陶文举竟敢在澶州军中贪污受贿。

连带着,把他的脸面也丢尽了。

毕竟陶文举可是他一手从彰义军里带出来的。

“这个狗东西如今在何处?”朱秀恼火道。

柴荣起身道:“你们谈吧,我去军营看看。晚上再设宴为向训接风。”

走了两步,柴荣回头道:“陶文举此人能力不错,可惜心术不正,你今后还是不要再用了。”

“兄长教训的是,此事是我用人失察。”朱秀赶紧表态承认错误。

等柴荣带人出府而去,陈安才低声道:“侯爷,藏锋营查到,陶文举这厮似乎投靠了王峻,而且不久前,还悄悄南下,行迹在清流关一带消失,时间正好在侯爷逃出江宁之时。”

“嗯?”朱秀拧紧眉头,“什么意思?”

陈安道:“侯爷之前传令马统领,命藏锋营打探是否有人把开封消息传递到江宁,弟兄们顺藤摸瓜之下,查到此事或许跟王峻、陶文举有关。

但具体的,还未得知。此事还有武德司的察子在密查,或许他们了解得更清楚。”

朱秀沉声道:“你是说,开封朝堂上的事,是王峻派人传到江宁,故意让唐国君臣知晓?”

“马统领有此猜测,还未查实。”陈安老老实实地禀报。

“如果真是王峻所为,那么他派到南边传递消息的人,就是陶文举?!”朱秀嚯地起身,眼里闪烁厉色。

胡广岳道:“不如问问武德司王使司,或许他们已经掌握了证据。”

朱秀负手踱步,脸色因为太过恼怒有些狰狞。

陶文举胆敢背叛他,甚至想帮着王峻置他于死地,这是朱秀之前没有预料的。

可仔细想想,陶文举的确有这个动机。

他投靠王峻,最不愿见到的人当然就是自己。

想办法让自己永远留在南边,对于他而言最有利。

朱秀阴沉着脸道:“你赶回开封,命马庆密切打听陶文举行踪,莫要惊动他。此事,等我回开封再说。”

陈安急忙抱拳道:“属下领命!”

~~~

十月中,兖州战事正式打响,战况却不容乐观。

慕容彦超及其一干乱党拼死顽抗,竟然出其不意地出城偷袭,打乱曹英部署。

慕容彦超先是在兖州城下连斩周军三名牙将,叛军士气大胜,后又在汶水河畔,趁着天平军渡河时勐攻,淮阳王符彦卿也在这一战里受伤,被紧急送回郓州。

天平军退守汶水河北岸,由符彦卿的长子、武阳郡公符昭信暂代节度使之职。

战事胶着至十一月底,李重进率领镇淮军进驻沂州,神不知鬼不觉率军奔袭来芜,慕容彦超在来芜屯兵屯粮,和兖州互为犄角,李重进打破来芜,使得兖州彻底成为孤城。

开战以来的最大战功,竟然是从宿州远调而来的李重进所部立下的,曹英统帅的正面部队颜面全无。

兖州城被重兵包围,可惜一直拖到年末都无法攻破。

慕容彦超挟持全城军民为他守城,叛军知道必死无疑,也抱着坚守至死的决心死守城池。

郭威怒不可遏,元日大朝会上,不顾众臣阻拦,宣布亲政兖州。

正月末,郭威不顾寒冬腊月的天气,率军赶至兖州城下。

周军发动数轮强攻,郭威身披金甲亲自坐镇督战,三军将士用命,勐攻五日,终于在最后一日中午时破城。

先登城头者,又是李重进率领的镇淮军勐士。

郭威入城后,解下披袍,亲手给他系上,以示赞许嘉奖。

三日后,下旨将慕容彦超斩首,夷灭三族。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郭威会在兖州城内大开杀戒时,郭威出人意料地颁布安民告示,明确表示不会迁怒百姓,只追究慕容彦超身边从属叛将的罪责。

还免除了兖州今年的夏秋两税,把叛军征用的物资全数发还百姓,命令官军砍伐树木,搬运砖石,修复城池,帮百姓修缮屋舍。

兖州百姓欢欣鼓舞,四处传颂皇帝恩德。

二月中,御驾班师回朝。

兖州距离澶州直线距离不过五百里,路程不过十来日,战事打得热热闹闹,澶州这边却一片冷清。

除了向训带走的一万步卒,澶州这边与兖州战事没有多大关系。

朱秀和柴荣只能每天眼巴巴地等着军报送来,分析局势,在沙盘上推演战斗,过过干瘾。

每每听到李重进如何神勇破敌,再立新功,柴荣就惆怅无比地站在厅室外,远眺兖州方向,唉声叹气。

对此朱秀也无可奈何。

在这场战争中,郭大爷铁了心带李重进玩,不带柴荣玩,他又有什么办法。

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留在澶州吃瓜。

不过李重进的表现也让朱秀吃惊不已,那黑厮经过宿州大半年来的锻炼,竟然有脱胎换骨之像。

比起柴荣,李重进更像个天生武夫,入了疆场如鱼得水。

朱秀不由得再度感慨世事难料,毕竟来到澶州之前,他也没想到,这一呆就是大半年。

如今已是大周广顺二年,眼看就要开春,可他们回归开封的日子依旧遥遥无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