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零九章 太平宫里不太平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零九章 太平宫里不太平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太平宫里,一座不起眼的观音阁内,朱秀见到了昭圣太后李三娘。

还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容颜苍老如七八十的老妪,苍发如霜,腰身句偻,只穿一件灰色老旧的三宝法衣,大袍长袖,笼罩那干瘪瘦小的身躯。

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这样一位寒酸衰老的妇人,就是堂堂一国太后。

虽说李三娘这位前朝太后和大周朝无关,但郭威可是明发制诰,向天下人表明愿尊她为皇太后,尊荣不减分毫。

这也算是郭威给予刘汉王朝最后一丝体面。

朱秀不敢怠慢,毕恭毕敬下拜行礼。

李三娘盘腿坐在蒲团上,身后是供桌和观音金身。

供桌上摆放几块灵位,朱秀瞟一眼,发现供的是刘知远之父刘琠、丈夫刘知远,和他们的三个儿子,刘承训、刘承右、刘承勋,以及养子刘赟的灵位。

牌位上没有添加任何头衔谥号,只是书写诸如“亡夫”、“亡子”加以名讳,和寻常百姓人家里供奉的牌位没有任何区别。

李三娘搓捻着手中珠串,笑吟吟道:“不必多礼,此处没有什么太后,只有一个虔诚礼佛的老婆子。”

张规拿过一个蒲团,朱秀接过,拜谢后盘坐在李三娘身前,微微鞠身低头。

张规也在一旁盘腿坐下。

小太监张德均则忙活着端茶倒水。

不大的殿阁里飘荡一股酥油气味,想来是供桌上的长明灯里散发出的,还有一种独属于佛阁的静谧感。

朱秀望着眼前褶皱满布的老妇,心里不禁轻叹口气。

时至今日,李三娘都不知道,两年多前,刘承右正是死在自己一番苦心设计之下。

可以说,他才是杀死隐帝的罪魁祸首。

面对李三娘,朱秀心中难免有些惭愧。

倒不是因为弄死刘承右,而是因为让一位无辜的母亲失去她最后一位亲生的儿子。

在两年多前,那场震动开封最终导致天下剧变的动荡变局里,李三娘或许是唯一一位无辜之人。

只可惜,她终究只是一位妇人,在刘承右执掌皇权后,她根本没有能力影响朝局走向,只能眼睁睁看着刘汉江山,被她的好弟弟李业和最宠溺的小儿子刘承右搞得乌烟瘴气,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惨遭横死的下场。

朱秀知道,如果刘承右不死,开封城不会那么快告破,李三娘也不可能以前朝太后的身份,继续在新朝享受尊荣。

郭威再怎么顾念旧情,也不会允许李三娘继续活在世上,让刘汉余孽以她的名义据守开封不投降。

刘承右一死,开封人心大乱,邺都大军顺利入城,刘汉余孽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郭威再顺势表态迎奉李三娘为太后,让她继续在新朝享有无上尊荣,如此一来,既不负过往旧情,也向天下人彰显新朝新君的无量气度。

两年多来,郭威对太平宫的恩荣一直不减,他却再也不曾踏足过此地一步,只是在每年端午、中秋、元日新年时,让德妃董氏替他来探望李太后。

他们之间的恩怨、情谊,早在两年多前就一笔勾销了。

朱秀有些恍忽,在李三娘和郭威身上,他看见了独属于一个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曾经,郭威和刘知远夫妇的情义有多深厚,在刘承右处死郭威满门家小之后,他和刘家的仇恨就有多深刻。

“两年未见,朱侯爷风采依旧。”李三娘轻笑声里流露丝丝苍老暮气。

朱秀忙道:“太后凤体也一如既往地康健。”

“呵呵,老了,不中用了。”李三娘摇摇头,叹息道:“去年每日晚膳后,张规还搀扶我绕这太平宫走一圈。

今年以来,却连走半圈都嫌累,这两条腿稍微多走两步就疼痛不已....”

朱秀道:“不如微臣请元景润老太医入宫为太后诊治?”

李太后摆摆手:“老毛病了,早些年元景润扎过针敷过药,有所好转,如今不过是旧疾复发而已,照着以前的方子抓药便可。

元景润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还是不要劳烦他了。”

朱秀想了想又道:“冯老太师的孙女是元老太医亲传弟子,医术了得,微臣待会出宫,就去老太师府上走一遭,请冯娘子入宫为太后施针。”

李太后饶有兴致地道:“就是那位钟情于你的冯娘子?三家争婿之言,果然不假!”

“呃....”朱秀老脸赧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李太后轻笑出声,满目慈爱,如同看着自家儿孙。

“你倒是跟老身说说,符娘子、冯娘子、史娘子之中,最喜欢哪一个?”

李太后兴致勃勃:“老身跟冯道、符彦卿都是老相识了,这两家嫁女,老身可是要把两位娘子召进宫见上一见的。

史家久居泾州,老身倒是不太熟悉,早些年也见过史匡威一面,印象里是个不长头发的沙陀悍将,相貌嘛....嗯,有些差强人意,他生出的闺女,不知是何模样....”

朱秀笑道:“太后好记性,史大将军脑袋受伤,故而多年来一直不曾蓄发。太后放心,史大将军的相貌的确不太美观,不过史娘子继承母亲容貌,兼之沙陀女子的健美,身材高挑五官俊挺,是一位充满异域风情的美人。”

张规偷笑道:“若不是美人,朱侯爷又怎会念念不忘?”

李太后笑得十分开怀:“你们年轻人啊,还是太过注重美貌了,须知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妻子的贤惠与否,事关家族兴旺,不可完全以容貌而论。”

朱秀道:“太后教训得是,不过若能兼具美貌和贤惠岂不更好?三家娘子在微臣看来,都是这样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佳人。”

李太后欢愉而笑,“老身算是听出来了,朱侯爷是想尽享齐人之福,把三家娘子尽收怀中。”

朱秀嘿嘿道:“太后法眼如炬,微臣这点心思哪能瞒得过您!”

李太后莞尔:“你啊,诚如官家所言,就是个贪心狡猾的小滑头!”

张规帮衬道:“朱侯爷乃当世俊杰,少年得志,人又长得俊俏,哪家女子见了不喜欢!

要是杂家是女子,见了朱侯爷照样迈不开腿!”

张规抹了粉的脸笑得十分瘆人,配合公鸭嗓发出的尖细笑声,听得朱秀毛骨悚然,有种唐僧掉进妖精洞的恶寒感。

李太后关切道:“就算你喜欢三家娘子,也得从中挑选一人作为正堂妻室,可有钟意人选?”

朱秀老老实实地道:“微臣尚未考虑清楚,此事,恐怕只有等官家决议。”

李太后笑道:“按照官家的意思,肯定是想让你娶符氏娘子。”

朱秀有些惊奇,李太后久居深宫,连宫门都不出一步,怎会如此断定郭威的心思。

不过李太后并未解释,只是笑而不语。

其实以她对郭威的了解,有此猜测倒也不奇怪。

李太后轻笑道:“等官家赐婚,老身就下懿旨,让那位娘子进宫,接受诰命册封,顺便也替你把把关。”

朱秀忙道:“多谢太后为微臣操心。”

李太后叹口气,幽幽道:“这宫里太久没有喜事了,趁着这次太原郡公和你成婚,是该好好热闹热闹,冲冲晦气....”

朱秀从李太后的神情和语气里感受到些许异样,似乎有种落寞、伤感之情,那感觉,好像一个人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想趁着最后的时光,好好感受人世间的喜乐。

朱秀吓一跳,赶紧摇头驱散脑中胡乱想法。

李太后身子确实消瘦不少,整个人肉眼可见的衰老许多,但也未到油尽灯枯之时。

按照历史轨迹,她最少还有数年寿命。

“听闻你母亲北上开封途中意外落水,伤了肺腑,休养这段时日,可有好转?”李太后又问道。

“有劳太后挂念,家母病情还算稳定,得益于元老太医诊治,已大有好转。”

“如此就好。”李太后笑了笑,“你母亲年岁几何?”

“回禀太后,家母哀帝天佑三年生,现年四十有六。”

“哦,年岁倒是跟老身一般大,呵呵,还真是有缘。”

李太后想了想:“听闻官家册封你母亲为五品令人,按照礼制,命妇应该进宫拜谢皇后。

如今后宫主位空虚,德妃病重,就让你母亲进宫一趟,由老身给她册封诰命。”

朱秀忙道:“区区小事不劳太后,还是让礼部官员去操办吧。”

李太后笑道:“人老了,想找个能说得上话的伴不容易,淮南人多信佛,正好可以跟你母亲讲讲佛事。”

朱秀还想婉拒,张规轻轻扯了他袖袍一下。

朱秀犹豫了会,只得道:“家母只是一介农妇,不识礼数,入宫后若有冲撞之处,还请太后见谅。”

李太后见他答应,高兴道:“你放心便是。老身夫妇当年在河东,闲暇之余也常常亲自下田耕种,老身自己也是农户出身,和你娘一定能聊得来。”

李太后又询问了一番他在江宁的经历,朱秀挑选些有趣新奇的讲给她听,妙语连珠,逗得李太后开怀大笑。

快到酉正时,朱秀准备告退出宫,李太后犹豫了会,叹息道:“还有一事要劳烦你,老身诵经的颂钵数日前丢失,一直没有找到,张规去宫闱局问了几次,想着再讨要一个,可一直没有答复,能否托你帮忙寻一个送进宫来?”

张规插话,忿忿道:“这太平宫里有人手脚不干净,连太后的佛器都敢偷!”

李太后眉目低垂,只是叹息,并未否认,看来类似情况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朱秀惊讶道:“何人如此大胆,当真放肆!”

张规气恼道:“何止法器,两年前在坤宁宫,有宵小蟊贼连皇帝受命宝都敢觊觎....”

“张规,不许胡言!”李太后蹙眉呵斥,张规只得悻悻闭嘴。

朱秀心中一惊,知道李太后不想过多谈论此事,也识趣的没有追问,起身告退,张规送他走出观音阁。

一路顺着宫城甬道往右承天门走,朱秀见四下里无人,低声道:“方才张寺人所说,有人觊觎皇帝受命宝之事,究竟怎么回事?”

张规道:“两年前在坤宁宫,太后命老奴搬出皇帝受命宝,准备献给官家。当天夜里,不知哪方贼人,胆敢擅动宝盒,取出宝玺,连包裹宝玺的黄绸子都扔在御桉之上,瞧那样子,应该是把宝玺拿在手中把玩了一番。

可惜没有人赃并获,等老奴赶到时,那贼人已经逃了。”

朱秀想了想道:“能进入坤宁宫的只有当天值守的内殿禁军,这个胆大妄为之人,应该就是在当日宿卫的禁卫里!”

张规道:“奴婢也知贼人应当出自内殿禁军,可太后有令不许追查,此事只能作罢,到如今,连官家都不曾知晓。”

“太后是担心官家知道,震怒之下有人人头落地?”朱秀问。

“正是如此!”张规摇摇头,“太后心善,说是开封城经此大变,已经死了不少人,不能再有人命无故葬送。”

朱秀也感佩道:“太后仁慈啊!”

张规气恼道:“太后仁善,可有的奴婢却狗眼看人低,不把太平宫放在眼里,更不把太后当回事!太平宫里的用度一直短缺,宫闱局每每敷衍了事,就连去年应该整冬供给的木炭,也只够烧两个月。

太后命老奴莫要与人争执,省着点用,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太后的腿疾,就是去年冬日复发的!再这么下去,太后凤体如何受得了!”

张规越说越委屈气愤,抹着眼泪,倒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李太后遭遇小人诘难,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感到愤怒伤感。

朱秀沉声道:“太后尊荣不容任何小人践踏,张寺人放心,此事我定会禀明官家,好好整顿宫廷!”

张规感激拱手:“此事全仰仗朱侯爷了!唉~朱侯爷有所不知,太后空有尊位,实则这宫里没几个奴婢会放在心上。

有乱嚼舌头的,背地里说的话难听着呢!

这大内宫廷,最是看得出人情冷暖之处,太后仁慈,不跟他们一般计较,可老奴决不允许这些腌臜东西欺辱到太后头上!”

朱秀肃然起敬:“张寺人真乃忠义之士,请受下官一拜!”

说着,朱秀不顾张规阻拦,鞠躬揖礼。

“请张寺人照顾好太后,不出数日,这宫里风气定会有所转变!”

“朱侯爷慢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