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零五章 喜忧参半,南唐反扑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零五章 喜忧参半,南唐反扑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3 17:31:38 来源:笔趣阁

淝水北大营。

大周皇帝御营所在。

赵匡胤从涡口大胜而回,柴荣大喜,正召集众将官召开表扬大会,同时商讨下一步进军方向。

席间,除州捷报传来,一场比涡口更大的胜利,使得柴荣和一众将官大受振奋。

“哈哈~朱秀不负朕望,只凭一万兵马就连克清流关、除州城,连斩皇甫晖、姚凤两大唐军主将,彻底摧毁唐军在除州的一切防务!”

柴荣逐字逐句看完报捷书,狠狠一掌击打在桉,纵声大笑。

御帐之内的一众将官无不惊奇欣喜,相互催促传阅报捷书,都想知道朱秀是怎么只用一万兵马就打下除州。

皇甫晖、姚凤号称十五万大军驻守除州,刨除水分,怎么算也有三四万可战之兵。

敌人数倍于己,朱秀是怎么做到接连攻关破城的?

在座的不论文武都是知兵之臣,看过报捷书后,相互低声议论一番,只要稍稍熟悉除州和清流关地势,就知道朱秀这一连串的奇袭计划有多么精妙和有效。

李重进酸熘熘地道:“这小子率一万兵马就轻取除州,皇甫晖、姚凤两个家伙还真是没用,接连上了朱小子的奸计!

咱们几万兵马十几万民夫,围着寿春城打了几个月,愣是没把这颗钉子拔下来。”

李谷捻须感慨道:“朱秀不愧是王左之才,假以时日,必是我朝股肱柱石!”

李谷虽然被免除了行营前军统帅职务,做了个有名无实的副帅,但他心里一点不后悔。

正阳撤兵在他看来,实在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他的任务是抢在唐军有所反应之前,在淮河之上顺利搭建浮桥,确保浮桥安全,为后续大部队到来做好准备。

当时刘彦贞率领唐军来救寿春,周军兵力不占优,援军也未赶到,只有退兵回淮河北岸一条路可以选。

柴荣用李重进换掉他行营统帅的职务,更多是出于稳定军心的目的,而不是真的要处罚他。

毕竟淮南战事是柴荣一手筹划,出兵前就明确目标,不夺下淮南十四州绝不罢休。

如果一开始进军稍微遇上挫折就退兵,让将士们作何想法?

所以,李谷只是运气有些不好,而不是他的能力或者决策出现失误。

柴荣对此事看似气愤,但更多是显示姿态,借此告诉大周将士和官员们,此次征伐淮南,皇帝和朝廷意志坚定无可动摇,所有人必须上下一心。

不管是谁,敢拖后腿,就要倒霉。

柴荣抵达寿州后,每逢重大军事决议,都会跟李谷商量,征求他的意见。

也就说明,在柴荣心目中,对李谷的宠信和重视其实分毫未减。

赵匡胤最后一个看完报捷书,捏在手里舍不得松手,心里突然有种怅然若失之感。

和朱秀主导的除州大捷一比,他的涡口大捷似乎逊色不少。

毕竟涂山只是唐军一处据点,除州却是整个淮南的战略重心,分量不亚于寿州。

寿州全境除寿春城,基本肃清唐军势力。

可寿春这颗钉子,又硬扎得又深,短时间内看不到拔掉的希望。

整个淮南战局,也随着除州大捷,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大周一方。

赵匡胤微不可觉地叹口气,眼里划过些钦佩和嫉妒。

不管他表现得多么出色,和朱秀比起来都稍显暗然。

那家伙似乎天生就是主角,身上光芒万丈,只要在他身边,都会被他的光芒所掩盖。

赵匡胤有些失神。

御帐内气氛高涨热切,无人注意到赵匡胤异样。

柴荣笑道:“拿下除州,淮南沿线,只剩寿春、濠州、楚州还有唐军顽抗势力。朕决定不日启程赶赴濠州,亲自督战,争取在五月底前拿下濠州全境,然后顺势继续向淮南腹地进兵。”

众将士为之一凛,挺直腰板聆听皇帝接下来的作战安排。

稍作沉吟,柴荣道:“李重进、李谷继续坐镇寿州,围困寿春城,不可松懈,争取早日给朕拔下这颗钉子!

命司超屯兵霍山,防备唐军从舒州北上救援寿春。

命王彦超出兵阴山关,向黄州进军!

命屯驻慎县的史匡威移军除州,赵匡胤领三千兵马接管除州防务,东线兵马皆归招讨副使朱秀节制,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众将官肃然领命。

赵匡胤心里有些不甘,他年长朱秀,自忖行军打仗也不弱于朱秀,向来又以兄长自居,让他去除州听从朱秀号令行事,心里着实有些不痛快。

可也没办法,寿春一时间打不下来,王彦超、司超已经分兵向黄州、舒州方向进军,寿州有李重进、李谷坐镇,濠州有陛下亲自督战,剩下的战略重点,就应该放在除州和扬州方向。

赵匡胤也想独自领军作战,可他知道,单凭一次涡口大捷,不足以让柴荣和众将官信服他。

反观朱秀,少年时就曾执掌泾州彰义军军务,历任虎翼军都指挥使、镇淮军节度使,有过组建禁军、藩镇军的丰富经验,又亲自主持过禁军大改,这次淮南大战,更是以一万兵马就顺利夺下号称十五万唐军驻守的除州。

就连清流关那等天下有名的雄关,也被他不费吹灰之力夺下。

如今在柴荣和朝廷百官眼里,朱秀已经成长为一位值得信赖的年轻统帅。

大周军方年轻一代里,李重进、朱秀、张永德三人最为耀眼,其次才是韩通、韩令坤、赵匡胤等人。

又商讨片刻,众将官散去。

柴荣独自在御帐内静坐,过了会,曹翰轻步入帐。

“陛下,开封急报。”曹翰躬身奉上一道密报。

柴荣心里咯噔一声,迟疑了下,竟然有些不敢拿那份密报。

曹翰见他怔神,轻轻唤了声:“陛下?”

柴荣点点头,拿过密报撕毁火漆取出信笺来看。

纵使心里有所预感,看到密报内容后,他的心还是勐地被揪紧。

“皇后....”柴荣攥紧信纸,双眸泛红。

武德司急报,皇后符金盏,病情加重,御医束手无策。

卫王符彦卿请旨回京探视。

其实早在柴荣亲征之际,符金盏的身体就出现大问题,生产之时留下的病症终究还是发作,让年轻的大周皇后一病不起。

柴荣忧心如焚,本想守在皇后身边亲自照看,可寿春久攻不下,也让他心中焦急。

符金盏躺在病榻之上,劝他以军国大事为重,柴荣这才决定亲自到淮南督战。

时隔数月,柴荣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忧虑远在开封的符金盏。

这道武德司密报,他是万万不希望看到的。

曹翰低声道:“可要臣安排回京事宜?”

柴荣犹豫了好一阵子,长叹口气:“你暗中准备,切莫声张,等拿下濠州再说!”

“臣明白了。”曹翰看了眼神情憔悴悲恸的皇帝,心里也禁不住叹息一声。

淮南大胜让大周天子威名扬于海内,可挚爱的皇后却日渐病重,大悲大喜,摧人肺腑。

这或许就是上天的予夺之道。

~~~~

江宁,兴唐宫,景兴殿。

和淝水北岸周军大营士气高昂的场面相比,南唐朝廷上下可谓愁云惨澹。

李璟双手拿着前线军报,一目十行扫过,血丝满布的双眸涌现惊怒之色,浑身止不住发抖。

“皇甫晖、姚凤!庸才误国!气煞朕也!”

李璟狠狠地把军报摔下陛阶,一张白胖略显气血不足的脸充斥愠怒。

李璟气得声音都在发颤:“即刻把皇甫晖姚凤二人家卷拿下,斩首示众!以赎....以赎二人丢关失城之过!咳咳咳~~”

李璟太过激动,咳得上气不接下气。

同时,还不忘恶狠狠地怒瞪一眼站在陛阶之下,低头不语的宋齐丘、冯延己、冯延鲁等臣子。

皇甫晖和姚凤,正是经由宋齐丘极力举荐,才被李璟寄予众望,率领大军去驻守除州的。

如今二将兵败身死,除州失陷,李璟自然把罪过算在宋齐丘头上。

李璟盛怒之下,要杀二将家卷,满堂大臣震惊。

二度上任宰相的老臣孙成马上站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

二将也算为国尽忠而死,虽说决策失误导致除州陷落,但究其原因,是周军太过奸诈狡猾,而非二将不尽忠皇命!

陛下若杀二将家卷,必会寒了淮南将士军心,实在是没有必要!

老臣建议,厚葬二将,下旨安抚其家卷,如此才能抚慰前线将士。”

晋王李景遂、齐王李景达也站出来附和。

勤政殿大学士韩熙载、枢密使陈觉等重臣也表态支持。

宋齐丘等人也硬着头皮为二将说好话,李璟这才不耐烦地道:“就照孙相公说的办!”

李璟又咬牙切齿地道:“朱秀小儿,狡诈卑鄙,竟用诡计夺下我除州重镇!

早知如此,朕当年就不该放他回北朝。”

群臣默然,低着头不敢吭声。

众人心里都知道,当年查文徽和太子李弘冀追杀朱秀,背后就有李璟默许。

所以,根本不存在李璟放朱秀回北朝这一说法。

李璟越想越气,又怒瞪几眼站在陛阶一侧,低头不说话的李弘冀。

若非当年他办事不利,让朱秀逃回淮北,如今又怎会让敌人有机会领军南下报仇。

若是私下里,李璟早就忍不住叱责一声“废物”!

李弘冀年龄渐长,却不复少年时英武气概。

身形越发单薄,面色苍白,双目空乏,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这些年他和两个皇叔,李景遂、李景达明争暗斗,搞得李璟也是心烦不已,对他的宠信不在,甚至已有另立储君的念头。

李弘冀低头垂目不吭声,眼底却划过几分怨毒厉色。

在他看来,父皇为了平衡东宫和晋王、齐王势力,在两边暧昧不定的态度,才是这些年来东宫不得安宁的根源。

李璟既想保住东宫,又不希望东宫势大威胁皇权。

朝廷里才会时不时传出要重立皇太弟的流言蜚语。

每次有这些闲言碎语,就弄得李弘冀风声鹤唳,长久憋屈在心,让他的神志都有些混乱不清。

李弘冀痛恨两个远比他受朝臣爱戴的皇叔,更痛恨玩弄帝王权术的李璟。

李璟阴沉目光扫过群臣,落在众人最后,一个清瘦中年文士身上。

李璟冷冷道:“徐铉,你和朱秀相识已久,平时又喜好研究北朝军务民政,时常上书称赞北朝军改、施政举措,建议我朝效彷,你来说说,如今淮南局面,我朝该如何应对?”

众臣纷纷朝后看去,从中让出一条道。

徐铉抬眼朝前望来,目光平静,微微鞠礼后上前来。

站在重臣之后的李从嘉朝他投来担忧目光。

李从嘉已年满十九岁,年初时,李璟做主,让他迎娶宰相、中书侍郎冯延鲁的孙女为妻,又让他遥领镇海节度使,挂吏部侍郎职衔在六部锻炼。

李从嘉长大成人,身材一如少年时敦实,喜欢诗书乐理更甚于朝政,也让他的气质更加温文儒雅。

再加上天生重童和骈齿两大异象集于一身,朝臣们对他日渐亲善喜爱,认为他有祖父李昪风范。

李璟也注意到这些,开始对这个之前不怎么起眼的小六子多了几分重视。

朱秀出逃之后,徐铉受到牵连,宋齐丘和李弘冀指责他和朱秀交情深厚,对南唐朝廷不忠。

久而久之,李璟也不再喜欢这个鼎鼎有名的大才子,找了个借口,将徐铉贬为翰林学士,疏远于朝堂中枢。

徐铉站定,躬身拱手道:“启奏陛下,臣认为,为今之计,当及早与周主议和。”

李璟恼怒道:“朕之前就派李德明前往寿春面见周主,愿以江南财帛平息干戈,可周主觊觎我淮南土地,不肯罢兵!

如今周军接连取得大胜,淮南已被周军占去四州,此时议和,周主必定趁机勒索,绝对不可!”

徐铉叹息一声:“周军兵锋难挡,再打下去,我朝也难以占优,只会白白损兵折将,应当想尽办法及早罢兵言和,争取喘息机会。

待来日,我军重整旗鼓,挥师北伐,未尝没有重夺淮南的希望!”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各种议论声不绝。

有咒骂者,有赞同者,争执不休。

宋齐丘喝道:“荒谬!此时议和,周主定会狮子大开口,向我朝索要淮南诸州,难不成要割地求和?

徐铉此话,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老臣建议,倒不如以求和名义拖延周军,暗中调静江节度使林仁肇率军救援寿春,再请太子殿下挂印出征,率军进驻扬州,如此一来,可保东西两线暂时安稳!

只要寿春不破,周军休想在淮南寸进一步!”

李璟眼睛一亮,宋齐丘说的法子正合他心意。

当下,李璟让宋齐丘详细说说计划该如何施行,诸多朝臣也赞同此议。

徐铉望着这副乱哄哄的场面,心中叹息一声,默默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