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三十九章 三寸不烂舌也不好使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三十九章 三寸不烂舌也不好使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二月初,立春刚过,绵绵春雨如约而至。

在朝廷报丧的邸报送入安定县第二日,薛氏老太爷薛倧也溘然长逝。

节度府为先皇服丧,薛家大宅也为薛老太爷举办隆重丧事。

史匡威在府中换上麻衣丧服,冲着开封方向跪拜,假惺惺地哭悼一番,直接去了薛家大宅吊唁。

薛家人见史匡威穿丧服前来,觉得十分诧异。

老史煞有介事地宣称,自己是薛倧老太爷的晚辈,如何如何地敬仰薛老太爷,当年薛老太爷又是如何如何地教导自己。

老史在薛家灵堂对薛老太爷跪拜痛哭,鼻涕眼泪糊一脸,甚至比哭丧先皇驾崩还要入戏三分。

薛氏兄弟也对老史感激地行家属答谢礼,双方客客气气还不忘相互劝慰一番。

暗地里水火不容,刺刀相拼,丝毫不影响表面上的谈笑风生。

朱秀本想跟去吊唁,却被薛修亮红着眼睛厉声呵退。

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和朱秀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朱秀当然不会自找没趣,骑上黑蛋带着马三,拐个弯直奔判官宋参家里。

在朱秀前往良原之前,宋参和裴缙就相继告病在家,节度府的运转因此大受影响,朱秀累成狗才能勉强维系节度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宋参和裴缙撂挑子不干,最恶劣的影响是导致节度府属官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底下大小官吏人心浮躁,无法安心做事。

节度府想要安抚人心,争取底下大小官吏的支持,必须将宋参和裴缙争取到手。

否则史匡威的节度职权只能限于牙军,甚至还出不了节度府。

除非发动一场大战,将薛家和所有投效薛家的官员清洗干净。

如此一来,彰义镇对内元气大伤,对外或许会招致朝廷的强烈镇压,史家在彰义的人望民心,也将不复存在。

朱秀知道自己此行职责深重,本想好好打听,宋参平素里的喜好,看看能不能投其所好。

令他失望的是,宋参自从担任判官以来,除了到节度府官房办公,其余时候大多深居简出,几乎不参加任何宴饮交际,就连薛家邀请他到府上做客,也是能推就推。

宋参算是薛家和史匡威围绕判官职位斗争妥协的产物,因为他是外州人,在彰义镇没有根基。

而他也有一身真才实学,能力不俗,将钱粮府库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节度府和薛氏都离不开他。

宋参表面上是居间派,实则还是倾向于薛氏,毕竟在彰义镇内部,除了牙军被史匡威牢牢掌握,其余权力还是薛氏占上风。

登门造访有求于人,却不知道事主有何喜好,朱秀想来想去也不知该送些什么礼物,干脆带上几斤白盐,聊表心意。

一座寻常宅第正门前,马三扣响门环,不一会,一名老仆拉开门闩,狭开缝隙打量登门之人。

道明来意,老仆道了句稍等,进去禀报,过了会,宋参匆匆赶来迎接。

“不知朱掌书记光临,宋某有失远迎,快请!”

一身素服的宋参仍旧笑眯眯的一团和气,打开中门礼迎。

“宋先生客气啦,如今我已被节帅免去掌书记之职,先生还是直呼我姓名好了,免得惹人耻笑。”

朱秀拱拱手满脸戚戚然。

“朱少郎。”宋参微笑,心里却一阵腹诽。

节度府对外宣称将你下狱问罪,怎地不见你老老实实待在监牢,还整日里骑驴四处溜达,惹得薛修亮几次跑到节度府抗议。

这朱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着实坏滴很。

宋参引着朱秀到了堂屋,这座宅子就是一处普通的两进院,跟薛家大宅完全不可比。

一路走来也没见几个仆从,春寒料峭的天气,也不见宋参披件皮氅,只穿一件缀补丁的袄衣。

进了堂屋,朱秀看见几只大箱子放在墙角,箱子上还绑缚红绳。

一张礼贴搁在案几上,宋参拿过随手递给老仆,让他下去备茶。

“昨晚薛司马造访寒舍,还未来得及收拾,朱少郎见谅。”宋参淡笑着说了句。

朱秀干笑两声,大大方方让马三将装白盐的口袋送上:“上好的白盐,还请宋先生笑纳。”

宋参看了看,捋须笑呵呵地道:“某在安定住了许久,也算半个泾州人,如今还是第一次吃到泾州自己产的盐,个中滋味,当真值得回味!”

“谁说不是呢!”朱秀感慨,“彰义百姓苦于缺盐,日子艰辛,往后,我们就能吃到自己产的白盐,再也不用拿辛苦种出的粮食,去换外州掺了砂砾的杂盐。”

宋参道:“若有盐利在手,彰义镇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朱秀笑道:“宋先生担任判官多年,精于税赋之事,盐利进项若交到先生手中,必能为彰义军精打细算,积攒家底。”

宋参摇摇头笑道:“某才疏学浅,只怕难当重任。”

“呵呵,先生过谦了。”

宋参微笑以对,默然不语。

朱秀坦然道:“以先生之智,不用我说,也能知晓我来意。如今薛氏想取代史家做彰义之主,薛氏所依仗者,在内,无外乎钱粮,在外,无非是和定难军还有凤翔节度使焦继勋的姻亲关系。

而今节度府手握盐利,无疑断薛氏一臂,迫使其不能通过贩卖高价盐盘剥百姓,牙军的粮饷供给也不再需要薛家。定难军和焦继勋毕竟是外镇,就算有心支持薛氏,也不可能明目张胆以武力胁迫。

毕竟上头还有朝廷管辖,藩镇私相攻伐,绝对不会被朝廷所允许。”

宋参含笑点头,听得极为仔细。

朱秀又道:“眼下,宋先生掌握府库大权,你手里的两千多石粮食,就是牙军军心稳定的基石。在夏粮收获之前,这些粮食至关重要。节帅请先生以彰义军民为重,在此关键时刻,千万不要误入歧途。”

宋参捻须轻笑道:“朱少郎这番忠告之言,却比不上薛司马说的好听。”

朱秀哑然失笑,指着墙角几只大箱子道:“只怕礼物也比不上薛氏给的丰厚吧!可先生为何还是不肯将府库钥匙交给薛氏?”

宋参目光微闪,笑道:“朱少郎不妨猜一猜,为何?”

朱秀拱手,肃然道:“因为宋先生乃真正的有识之士!你知道如果薛氏掌权,必然不会长久!对彰义军民来说,无疑一场灾难!”

宋参笑容逐渐收敛,沉默片刻道:“为何如此说?”

朱秀起身,带着几分悲痛道:“薛氏为一己私利,竟然忍心用高价盐盘剥百姓长达数年之久,对民生疾苦视若无睹!就算让其掌权,终究也不过穷两州之民,富薛氏一家之私!如此不恤百姓之人,如何能做彰义之主?”

宋参低垂眼皮,默不作声。

朱秀紧接着道:“薛氏争权,不过是想攀高位,为家族谋私,何尝真正为彰义百姓考虑过?宋先生也是苦寒出身,当年以弱冠之龄高中进士,一篇《取定荆南策》也曾轰动洛阳,如今怎会俯首于薛氏这样,鼠目寸光、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

宋参嘴唇嗫嚅,满脸动容,不禁讶然:“你...你怎知我旧时所作?”

朱秀微微一笑,当即摇头晃脑背诵几句:“‘荆南地狭,扼居南北要冲,高氏无德,岂能窃之长久?朝廷当发王师以定之,北连南阳,南抵沅岳,进逼伪楚,西慑川蜀....此诚三军将士之盼,兆民之望也....’”

宋参颇有些坐立不安,脸色赧红,连连拱手道:“惭愧惭愧,宋某当时年轻识浅,不知天高地厚,因一时激愤对朝政出言不逊....”

朱秀摇摇头,严肃道:“宋先生此言差矣!这篇文章固然有偏颇之处,却字字流露满腔热血,尽显我辈青年平定天下之豪情壮志!此文章一出,一时间洛阳纸贵,宋先生名动帝京,堪为士林当中,有志青年之表率....”

朱秀一通天花乱坠的吹捧,听得宋参头皮发麻,慌乱起身摆手,满脸涨红:“且住且住!朱少郎谬赞了!某当时因这篇文章,得罪了时任太师、权臣安重诲,下了大狱,得亏友人多方求助,方才免于一死。文章也被安重诲下令销毁,不得流传....当时宋某只是一介狂妄书生,哪里当得起朱少郎如此夸赞!”

“呃....”

朱秀意犹未尽地咂咂嘴,丝毫不为自己的彩虹屁攻势感到羞愧,正色道:“不管怎么说,宋先生当年能写出此文章,足以担得起忧国忧民四字!为何如今坐视薛氏荼毒百姓而袖手旁观?”

宋参神情变幻,颇有几分愧疚之色,长长地叹息一声:

“世道艰难,求活尚且不易,又有何能力胸怀天下?”

朱秀庄重地道:“恩师曾于我临行前相赠四字,今日便转赠先生!”

宋参怔了怔,不自觉地站直身子,拱手作聆听状:“不知是哪四字?”

朱秀一字一句吐出,字字如千斤之石,掷地有声:

“不~忘~初~心!”

宋参嘴唇嚅动,眼圈泛红,喉咙里似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出。

“宋参...受教了!”宋参朝朱秀长揖及地。

朱秀侧过半边身子,只肯受他半礼,微笑道:“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此言乃恩师所赐,今日送给先生,在下斗胆,替恩师领受半礼!”

“应该的,应该的!”宋参擦拭眼角。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朱秀笑道:“在下一番肺腑之言,先生当知助薛氏犹如助纣为虐,助史节帅才不失我辈士人为民请命之初心。”

宋参笑着颔首:“知道了,知道了,朱少郎所言,某深以为然!”

朱秀大喜,笑容愈发灿烂了:“宋先生答应此后与薛氏划清界限,一心一意为史节帅效力?既如此,还请先生将府库钥匙交予我~”

朱秀期待满满地伸出手。

宋参摇头:“朱少郎恕罪,某还是不能给你。”

朱秀笑容僵住,正要恼火质问,宋参满脸苦涩地道:“非是宋某不辨是非,实在是身不由己。”

宋参指着墙角几只箱子:“朱少郎可知,箱子里是何物?”

朱秀不屑道:“无外乎金银财帛。”

宋参摇摇头,拉着他走到一旁,揭开箱子,一股浓厚的草药味扑鼻而来。

“嘶~这些,全都是药材?”

朱秀震惊了,几口大箱子,全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只怕有几十斤重,宋参这是拿药当饭吃呐?

“不错。”宋参苦笑,哀戚道:“某自幼家贫,父亲早故,由寡母独自拉扯长大,辛苦供我读书。不论是当年郓州考贡举,还是参加洛阳省试,母亲都陪伴在身边。如今家母年迈,重病在身,需要靠大量药材维系性命。

这些年来,全靠薛氏相助,才能勉力保证家母每月药材消耗....薛氏所为某并非不知情,只是管不了,也不能管....某助薛氏掌理钱粮赋税,薛氏为我母聘请名医诊治,供应一切所需药材....某不欠薛氏,却离不开薛氏....”

朱秀哑口无言,原来这才是宋参不愿投效史匡威的根本原因。

看看几口大箱子满当当的药材,其中大多数不算名贵,但用量太大,还要保证按时供应,整个彰义镇,只有薛氏依靠稳定的通商渠道能弄到手。

“朱少郎还是走吧,宋某眼下唯有两不相帮,才能勉强维持局势稳定。府库屯粮至关重要,交给任何一方,都会引起另一方极大震动,务必慎重....”

宋参叹口气,揖礼以示送客。

朱秀摇头冷笑道:“连李光波都死了,难道宋先生还以为局面能稳定得了?”

宋参神情变幻,终究还是摇摇头坐下,阖眼不语。

“阿郎!阿郎!不好啦,老夫人又犯病了,您快去瞧瞧!”忽地,老仆在堂屋外急切喊叫。

宋参大惊失色,一阵风似的冲出屋,往后宅跑去。

朱秀犹豫了会,跟上去瞧瞧。

后宅一间向阳的卧房,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浓浓汤药味,院子里两个仆妇,正忙着熬煮草药。

进到屋中,只见炕头上垫着厚厚的褥子,一名老妇平躺,身上原本盖着的羊毛毡子掀开,露出穿单衣,瘦骨如柴的干瘪身子。

老妇眼窝凹陷,面色蜡黄,脖颈长有紫斑,双膝变形外翻,小腿浮肿,腿上有大面积淤点。

“娘~娘~”宋参低声呼唤着,端过一碗汤药,小心翼翼地一勺勺喂入老妇口中。

朱秀凑近看了看,只见老妇牙槽发黑,大多空空,牙齿脱落许多,牙龈出血不止。

喝了些汤药下肚,老妇浓重剧烈的喘气声才得以减弱些。

“宋先生,敢问老夫人是什么病?”朱秀小声道。

宋参轻轻擦拭老母嘴边药渍,叹道:“许多大夫瞧过,无人说得清具体病症,只能用些补气养血、清淤止痛的方子,多年来,一直不见好转。”

“老夫人高寿?”

“不过五十二岁,差不多十年前开始发病,起初不太在意,没想到越来越严重....”宋参语气低沉,充满懊悔痛苦。

朱秀吃惊,才五十二岁,竟然衰老的像七八十。

朱秀仔细观察宋母症状,忽地道:“老夫人发病之初,是否经常情绪激动、暴躁易怒,体热呕吐,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再往后,经常容易受凉寒热,若是有个小伤口什么的,也流血不止,难以愈合?”

宋参端药碗的手颤了颤,猛地转过身,声音发颤:“你....你如何会知道?家母最初发病时的症状,与你所说完全一致!”

“唔...”朱秀没有立即回话,陷入沉思。

宋参扔下碗,状若疯魔般冲到朱秀面前,抓住他的胳膊,急的语无伦次:“莫非你也精通医术?尊师四有...四有先生,乃一代名士,他...他知道这是何病?能否治好?”

朱秀忙安抚道:“宋先生稍安勿躁!在下不懂医术,恩师也不擅长此道。只是知道几个偏方,说不定对老夫人的病症有效果....”

宋参瞪着一双泛红的眼睛,怔怔了看着他,噗通一声跪下:“若朱少郎能治好家母,或者...或者让她减轻病痛,宋某愿做牛做马,任听驱使!”

“宋先生言重了,快快请起!”

朱秀赶紧将他扶起,“我记得恩师曾介绍过几种疑难杂症,看症状,与老夫人的有些相似。但终究没有验证过,我也不敢肯定能否见效,且容我回去想想,准备一番。”

宋参哽咽着点头,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老母病重,时时忍受折磨,但凡有丁点希望,他都愿意尝试。

昏昏沉沉的宋母再度痛苦地浑身发颤,宋参急忙回身照拂。

朱秀又待了会,叹口气悄然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