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七十七章 小官人可得悠着点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七十七章 小官人可得悠着点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天没亮,趁史灵雁还在呼呼大睡,朱秀摸黑溜出卧房。

马庆拎着灯笼在院子门口徘徊等待。

“小官人~”马庆见他鬼鬼祟祟,哭笑不得。

朱秀提提袴子系上腰带,裹好幞头,心有余悸地回头朝卧房看了眼。

“快走快走。”招呼马庆,两人一溜小跑出府。

史灵雁被魏虎误伤,朱秀本着感激愧疚的心对她体贴关怀备至,没想到这妮子越发缠人,睁眼闭眼都在喊着朱秀的名字。

特别是自从听了聊斋,小姑娘倍感刺激,又怂又想听,光昨晚就缠着他连说好几个鬼故事。

直把朱秀说的口干舌燥,结果他自己越来越困,史灵雁反而越发清醒精神。

大半夜里睁着一双乌黑闪亮的眼睛,被那光怪陆离的聊斋世界所吸引。

朱秀中途睡着好几次,被史灵雁掐醒,到最后实在顶不住,装作彻底睡死,史灵雁在他腰杆上拧来拧去不见动静,才彻底放过他。

朱秀死死咬住被褥不敢吭声,心疼自己的腰间软肉,等身边响起轻微的呼噜声,才彻底松口气,迷迷糊糊睡着。

听到后院灶房养的大公鸡嗷嗷打鸣,朱秀悚然惊醒,屋外一明一暗传来马庆的暗号,这才赶忙爬起身。

城外,一支由十几辆骡车牛车组成的车队整装待发,镇海营将士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

县城动乱平息后,朱秀让关铁石暗中召集踏山都。

原定额一千人的踏山都,只聚拢六百余人,未到的几支小队,都是潜伏在折墌城里。

朱秀将人员重新精减,挑选出二百多人调入镇海营,归属毕镇海统领。

其余踏山都成员正式改立踏山营,交由关铁石统领。

踏山营、镇海营都不存在于彰义军的正式军队编制当中,目前算是独属于朱秀和史匡威的私人武装,一应粮草军需都从盐厂利润里划拨。

镇海营全体出动,执行第二次任务,押送三万斤盐秘密前往邠州,与盐贩完成之前约定的交易。

将士们只是佩戴兵器弓箭,没有着甲,更像是一支规模庞大的盐帮队伍。

再加上百余民夫,乍一看,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毕镇海跟在朱秀身后,走到一旁无人处,朱秀笑道:“早去早回,现在彰义军上下勒紧裤腰带,就指望你带回来的钱过日子。”

毕镇海抱拳道:“请少郎君放心,属下一定不辱使命!”

朱秀点点头,毕镇海办事牢靠,对邠州盐贩很了解,有他亲自前往交易,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次交易后,你告诉邠州盐贩,就说是从长安打听来的,告诉他们,关中未来一年有可能爆发战乱,盐路说不定要阻塞,如果他们需要盐,可以提前派人来预订。

顺便你再宣传一下咱们的流民落户政策,告诉邠州百姓,邠州活不下去,可以来泾州讨生活,泾州吃盐不要钱,来了就分田地盖房子定户籍....”

毕镇海认真记心里,低声道:“三万斤盐运到邠州,安定县这里,现有的盐只剩一万多斤。李守贞催促我们尽快将答应给河中军的盐送去,就算现在重新开厂生产,半年之内也交不出十万斤,这可怎么办?”

朱秀哂笑:“谁说我们要给河中军送十万斤盐?再说,李守贞答应给的一万石粮食还没到,我们急什么。”

毕镇海怔了怔,吃惊道:“少郎君难道....根本不打算给河中军送盐?”

朱秀嘿嘿道:“当然要送,不过不是十万斤。咱们手里不还有一万多斤盐?等李守贞送来的粮食到了,咱们就把这一万斤盐给带回去。一万斤盐换一万石粮食,意思意思得了!”

毕镇海倒吸一口气,少郎君这明显是要糊弄李守贞呀!

那可是兵强马壮的河中军节度使,关中王!

“少郎君~”毕镇海想说什么,朱秀摆摆手:“用不着担心,我心里有数。李守贞有更重要的事做,就算以后知道上当受骗,他也没机会找我们麻烦!”

毕镇海只得道:“少郎君保重,属下这就启程了!”

“去吧,一路顺风。”朱秀拱手作别。

毕红玉默默上前行礼道别,朱秀笑道:“红玉啊,这一去又得奔波许久,不如留下继续在府里做事可好?”

毕红玉摇摇头,老老实实地道:“雁娘子的功夫胜我许多,有她保护,你不需要我。”

“总不能成天跟一帮大老爷们混一块吧?”

毕红玉沉默片刻:“习惯了。”拱拱手,跨上马朝队伍前头跑去。

“出发!”毕镇海大喝一声,车队缓缓启程,往东而去。

天光大亮,朱秀目送他们走出很远,一直到蜿蜒的队伍消失在丘陵间。

马庆偷瞟朱秀,发现他眼神迷离,神情恍惚。

“小官人瞧上红玉娘子了?”马庆吭哧偷笑。

“哈?!”朱秀一惊,没好气喝道:“我在想别的事。”

马庆赶忙道:“小人是想提醒小官人,红玉娘子性格木讷冷硬,年纪也比小官人大了些,不适合留在身边伺候。”

朱秀斜瞅他:“听这口气,你倒是相中她了?”

马庆猛摇头,干笑道:“小官人说笑了,红玉娘子乃是女中豪杰,小人这点微末道行可降服不了她!连毕统领都吃了闭门羹,小人就更不行了。”

朱秀怪笑道:“那可说不定,万一她就是口味独特,生冷不忌呢?”

马庆苦着脸:“那小人也不敢笑纳,要是哪天吵几句嘴,没准她就拔出刀要喊打喊杀!”

“没出息!一个女人把你吓唬成这德行!亏你还是藏锋营统领,简直丢人!”朱秀骂咧着,跨上驴子黑蛋,溜哒回城。

上鞍子时动作幅度大了些,黑蛋有些不高兴,甩头嚼动驴唇,发出几声咴叫。

马庆急忙小跑跟在一旁,试图狡辩几句,证明自己在男女关系上的强硬态度。

朱秀没回节度府,赶到温家。

温泰正在不知道第几房小妾院里用早饭,朱秀让温家仆人去把老头叫来。

温泰长子温仲平首先赶到前厅接待,朱秀坐上主位,品茗茶水,温仲平规规矩矩侍立在旁。

朱秀打量几眼,这温仲平见过几面,三十多岁,文文静静,话语不多,面相老实,进出节度府几次,存在感不高。

闲聊几句,温泰急急忙忙赶来。

“哟,温公真是老当益壮,冒昧前来,没打扰您老的雅兴吧?”朱秀起身拱拱手,调笑道。

温泰老脸赧红:“少使君说笑了,老夫不过是在后宅喝点清粥,其他的可没做什么。”

“呵呵,我不也没说什么,是温公自己误会了!”

温泰一怔,哭笑不得。

朱秀打趣几句,适可而止,起身道:“请温公坐主位?”

温泰赶紧谦让道:“可不敢,还是少使君请坐!”

朱秀笑了笑也不客气,仍旧高坐正中主位,温泰在侧首坐下。

身为执掌彰义军兵符印信的实际掌权人,朱秀现在可算得上泾原二州的军民共主。

虽然没有朝廷的正式批文,但在彰义军内部已经达成共识。

成功逼退凤翔军,剿灭薛家,让朱秀威望大涨,如今无人再敢因为他的年纪稍轻,就对他有所轻慢。

“温公啊~”朱秀慢悠悠地说了句,话还没出口,温泰褶皱满布的脸顿时发苦。

以他对朱秀的了解,这次主动上门,只怕没有好事。

“泾州要开展清查土地、隐匿瞒报佃农户数的工作,这你是知道的。”朱秀笑道。

温泰点点头,心里愈发愁苦了,似乎猜到朱秀接下来的话。

“薛家已经灰飞烟灭,现在泾州第一大户的名头,可是落在你温氏头上。帅爷与我商议过后,决定就从温氏开始清查,你带个头,主动上报温氏名下瞒报的佃农户数,还有未登记造册的田地,全都上缴归还。”

温老头心里一咯噔,犹豫了好一阵子,一脸愁苦:“少使君,这...”

朱秀微笑,语气却是不容置疑:“此事乃彰义军未来规划发展的重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抗拒!”

温泰含糊其辞地道:“温家比不得薛家,名下田产佃户实在没有多少....”

朱秀皱眉,刚要说话,一旁沉默寡言的温仲平拱手道:“温家共有田地五十五顷,其中水田二十五顷。庄园两座,就在县城南郊,上报佃户一百二十户,实际佃户二百零八户。田产里,有十顷水田,十五顷旱田,是过去两年薛家为拉拢相赠。”

温泰老眼瞪大,一脸不敢相信地怒视儿子。

朱秀咂咂嘴:“瞒报八十八户,也不少了。”

“少使君~”温泰哭丧着脸想要解释。

朱秀摆摆手,重新打量温仲平:“仲平兄可敢担保,刚才的话没有漏缺之处?”

温仲平躬身揖礼道:“句句属实,请少使君明察!若有任何差错,某甘愿领罪!”

“好!”朱秀笑了,“温公,令嗣可比你敞亮多了。”

温泰又是气恼又是无奈,被温仲平气的不轻。

朱秀笑道:“这样吧,薛家送的二十五顷田上缴,瞒报的八十八户佃农此后脱离温家单独立户,划归自耕农。温家这些年瞒报佃户数,漏缴的地头税和粮税,就不在计较了。”

温泰急道:“少使君,这....”

朱秀不悦地看着他,冷声道:“温公,我主动上门,坐在你家中与你商量此事,就是为了维护你温家的面子。如果你不同意,明日我在节度府召集众人,公开议论。”

温泰面皮狠狠颤了颤,不敢言语。

朱秀放缓语气道:“温氏有三十顷田,一百多户佃农,就算温氏族人再多两三倍也够吃。温氏绞麻作坊已经投产,年底就能见到收益,薛家留下的生意,你温氏照样能入股分一杯羹,这笔账你好好算算,究竟亏还是不亏?可不要因小失大!”

温泰满脸纠结。

温仲平又闷声道:“我赞同少使君提议。”

温泰无奈,心头在滴血,在这个土地高于一切的时代观念里,任何产业生意都比不上拥有田地让人心里踏实。

“好吧!就依照少使君说的办!”温泰咬牙,一口气泄尽,唉声叹气。

朱秀抚掌笑道:“温公果然深明大义,我代史节帅和彰义军民向你表示感谢!”

“另外,考虑到温公年事已高,今后还是莫要操劳了,安定县令的职位,就不劳烦温公继续担任....”

温泰大惊,嚯地起身,朱秀笑道:“别急,我话还没说完,今后,由仲平兄出任彰义军掌书记一职!”

温仲平一愣,温泰怔了怔,又慢慢坐下,花白的眉头拧紧,似乎在考虑其中得失。

朱秀也不说话,笑眯眯地喝茶。

“少使君思虑周全,往后,温氏就全仰仗少使君了!”温泰长叹一声,父子俩鞠身揖礼。

朱秀坦然受之,起身笑道:“事情说定,我也就不久留了。绞麻作坊若有不懂之处,温公尽管来问。仲平兄准备一下,明日就到节度府上任。”

父子俩领命,恭送朱秀离开。

回到前厅,温泰望着默不作声的温仲平,忍不住责怪道:“大郎,你为何要急着抖露温氏家底?轻易答应朱秀,支持节度府重新丈量土地修订户册?此事牵扯太多利益,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与节度府谈条件!”

温仲平看了父亲一眼,平静地道:“薛家殷鉴不远,父亲难道不怕重蹈覆辙?”

温泰拍打桌子喝道:“薛家野心太大,想要篡权上位,做彰义军之主!我温氏没有那么大野心,只为求财!”

温仲平摇头道:“此次抄没薛家的田地,少使君要拿来赏赐给有功将士,此乃拉拢人心之举。往后,少使君代替史节帅执掌彰义军,将不再有人二话。温氏名下的田太多了,以往有薛家一家独大,温氏还不显眼,现在节度府要重新丈量田地,实行授田制,首当其冲就是温氏。

如果温氏拖延不交,得罪的不光是节度府,还有全军将士。既然早晚都得交,不如痛快些,博得少使君好感,也显得我温氏问心无愧。”

温泰起初还意难平,可是听完儿子这一番话,却是陷入沉思。

良久,温泰恍然明悟,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大郎此言有理,点醒为父!没了薛家,泾州第一大户的名头落在温氏,可太显眼了。也罢也罢,破财消灾,此后我温氏就彻底绑在彰义军这架战车上了。”

温仲平嘴角闪过一丝笑意,轻声道:“与其依附彰义军,不如说依附朱秀。正因为有朱秀,彰义军才能有今日,史节帅才能保住节度使之位!”

温泰讶然道:“你竟对朱秀如此高看?”

温仲平道:“此人的确心智过人。史节帅请他到泾州的目的,就是为对付薛家。他却一直隐忍不发,看似处处被动,实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建盐厂断薛家财路,推行盐政聚拢人心,赢得百姓支持,一点点扼杀薛家势力,等到时机成熟才真正动手。

当然,薛修明反过来用盐厂做饵,引来焦继勋和许兴思,这一招也是高明至极。

可谁也没想到,朱秀竟然又请来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传闻朱秀之前在河北天雄军麾下效力,与天雄军牙帅、当朝枢密使都有交情。若传闻属实,往后彰义军,必定会交到朱秀手上。

在泾州,他得史节帅信任,在朝堂又有诸多助力,将来彰义军的前途不可限量。”

温泰越听眼睛越亮,大笑几声,花白胡须乱颤:“好好!大郎能将局势看得如此清楚,为父也就能放心将温氏交给你了!当年你科举落榜,出任阴盘县令又遭薛修亮欺辱,在家赋闲多年,为父还怕你从此一蹶不振。如今看来,我儿才智不减当年!”

温仲平微笑道:“父亲过誉了。孩儿说过,薛家残暴不仁,必不长久。如今应验,也是孩儿重走仕途的契机。”

温泰鼓励道:“去到节度府好好干。以后在朱秀手下做事,可千万当心。这小子比猴儿都精,鬼心眼多,切忌不可跟他耍小聪明,不妨坦荡实诚些,真情相待。”

“多谢父亲提醒,孩儿记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