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姐妹之间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九十一章 姐妹之间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傍晚时分,行军至东乡驿亭,朱秀提议在此地留宿,明日一早再赶路不迟,柴荣欣然应允。

过了东乡驿亭,再往西北走便是折墌城,而后便能抵达安定县城。

数月前,朱秀专门拨下一笔款子,用作修缮泾州境内驿亭,补充驿马,改善驿长和驿夫的生活待遇,泾州境内的驿路重新畅通。

大唐时期,地方驿站归属所在州县管辖,挑选当地富户担任驿长,免除赋役,分配田地,接受官府管辖,承担国家通信往来的重任。

通常一经选用,职务终身不变,世代相传。

盛唐时期,凡三十里置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

大唐末期至五代乱世初年,天下战乱不息,百姓流离失所,曾经盛极一时的邮驿系统全面崩溃。

虽然自朱梁开国以来,历代朝廷都明发旨意,要求各地藩镇节度,州县官府重建驿站,通畅驿路,但大多收效甚微,难以恢复大唐时期,遍及全国的邮驿制度。

修建驿站、整修道路是一笔不小花费,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回报。

维持各地邮驿正常运转也需要一笔开销,藩镇州县通常不太重视,一拖再拖。

为了缩减开销,大多地方主官在官府之内,专门聘请几名驿夫,配置马匹,用来传递当地的公文和军事急报。

只是如此一来,各地邮驿不通,朝廷下达的旨意要经过漫长的周转才能到达地方,遇上紧急军情,也难以第一时间送达朝廷。

泾州当地,史匡威以前也是采取类似做法。

朱秀拨专款修建驿亭,对邮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史匡威先前很不理解,觉得花销太大有些浪费。

朱秀没有理会他,明发公文至五县县府,把邮驿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把驿长职务改为聘用制,再招募当地良家子为驿夫,由当地县府和州府共同拨给经费。

每处驿亭还配有三五十亩公田,可以租给佃农耕种,补贴驿亭花费。

驿长正式成为上等吏员,拥有一定权力,干满一定年限后,考评优良者,还可以参加节度府组织的晋升考试,有机会获得正式官身。

就连驿夫也有了编制身份,可以晋升为驿长,又或是转为当地县乡的下等吏。

如此一来,驿亭人员的身份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工作积极性也大大增强,泾州邮驿系统重新焕发活力。

泾州辖下的驿亭除了为官府传递公文,也具有一定的商业用途。

民间百姓有需要,可以交纳一定费用,通过驿亭传递书信,安全可靠又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泾州百姓的生活便捷性。

此后不久,泾州各县就出现了商贩经营的驿店,一些车马行也把邮驿生意纳入业务范围。

柴荣一行来到东乡驿亭,见到统一着装的驿长驿夫,修葺一新的馆舍房宅、马厩廊院,无不啧啧称奇。

小小驿亭占地虽然不大,却五脏六腑俱全,人人各尽其职,运转有序。

柴荣站在驿亭堂室内,仰头看着高挂墙上的工作条例,三十余条条文,涵盖了驿亭工作的方方面面,装裱起来分发各处驿亭,规范指导工作。

朱秀在一旁轻声讲解着,介绍泾州邮驿的改革和目前的成效。

“柴帅,茶。”张永德奉上一碗热腾腾的茶水。

原本朱秀安排驿亭伙夫烧火做饭,让驿长侍奉茶水。

不过张永德一来就带领几名亲卫接管了灶房,说是要亲自负责柴荣的饭食。

连端茶倒水的活,张永德也要过问,不让驿亭的人插手。

张永德也倒了一碗给朱秀,平静地道:“并非信不过你,只是柴帅出门,但凡我在身边,都由我来负责打点起居,你不要多想。”

朱秀道了声谢,笑道:“张大哥做事细心,理当如此。”

张永德嘴角笑了笑。

李重进从他手里夺过茶壶,解开盖子抱着一顿牛饮,抹抹嘴大笑道:“张抱一这心思,比大姑娘还细腻,只可惜身子长成男人,否则本大王定要娶你当婆娘。”

张永德立时黑了脸,狠狠怒视他一眼,强忍把茶碗摔他黑脸上的冲动。

朱秀掩嘴“库库”偷笑,倒是对李重进的话深有同感。

当年在沧州,张永德只照顾了他一晚,朱秀就生出同样的感觉。

“我去看看饭食做好没有。”张永德不愿跟李重进继续纠缠,转身出屋。

李重进搁下茶壶,朝朱秀挤眼睛,又冲着柴荣背影努努嘴,追着张永德跑出屋。

朱秀知道这厮的意思。

一路上,朱秀发现柴荣心绪不宁,心情欠佳,偷偷问过赵匡胤和张永德,才知道是因为天雄军节度使一职被刘承祐从郭威手中拿走,交给了高行周的缘故。

赵匡胤和张永德也让他找机会劝解柴荣。

这件事朱秀也有所耳闻,后来因为马庆在开封遇上麻烦,藏锋营在开封的活动几乎停滞,再无可靠的朝堂消息来源,此事后续如何朱秀就不得而知了。

柴荣看完三十余条驿亭工作条例,赞叹道:“小小一处驿亭,也能有如此详尽的制度规定,彰义军两年多来的变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越来越期待这趟泾州之行了。”

朱秀请他坐上主位,谦虚地笑道:“驿传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朝廷政令的传达,中央对于地方情况的掌握至关重要。

驿亭能否正常运转,也能体现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运作是否良好。驿路通畅,则政令通达,各地近况皆在掌握之中。”

柴荣放下茶碗,笑道:“的确如此。试想当年大唐天下三百六十州,设置一千六百多处驿站,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如何能编织掌握如此庞大的驿路?

只可惜时至今日,天下分崩离析,各藩镇节度、州县官府只能自建邮驿,往往出了辖境,驿路便阻塞迟滞,难以恢复当年大唐驿站通达四方的盛况。”

朱秀接过亲卫重新灌满送来的茶壶,倒满茶水,笑道:“所以我才花大价钱重新设置泾州境内的驿亭,畅通驿路,如今倒也颇见成效。”

柴荣摇头道:“可惜天下没有几人能如你一般,认识到驿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顿了顿,柴荣又微笑道:“也没有几处藩镇,能如你一般财大气粗,能花重金在这些细枝末节但又十分重要的事务上。看来彰义军这两年卖盐的确赚了不少钱。”

朱秀赧然一笑,拱拱手道:“让柴帅见笑了。”

柴荣哈哈大笑道:“怎么,你现在不否认彰义军私自卖盐,大赚盐利之事了?”

朱秀嘿嘿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柴帅洞若观火,在下这点微末伎俩,又如何瞒得过您。”

柴荣指着他笑骂道:“好个胆大包天的私盐贩子!你可知,王峻和王守恩状告你私自卖盐的扎子,摞起来都快比你高了!”

朱秀缩缩脖子,讪笑道:“王峻和王守恩狼狈为奸,串通起来在泾原之地倒卖官盐,本就是京兆盐监最大的硕鼠。

他们无法再从泾州获取盐利,自然对我们怀恨在心,恶人先告状着实可恨。

况且即便朝廷要清算彰义军贩卖私盐的罪过,最大的盐贩子也该是史节帅,我顶多算个从犯....”

柴荣笑道:“无甚区别,朝廷真要算账,你和史节帅都得落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朱秀撇撇嘴有些不屑一顾。

若放在两年前,彰义军内忧外患之下,朝廷要出手整治,恐怕当真不好应对。

但如今,彰义军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牙军上下拧成一股绳,左邻右里之间,静难军一盘散沙,老邻居凤翔军经过一年多的战乱,元气大损不复当年,何况凤翔节帅赵晖赵老爷子跟他也有几分交情,真要闹腾起来,如今的泾原地区,除了北边的定难军,彰义军还真不怕谁。

除非朝廷调集永兴军、河中军、保大军这些实力强劲的藩镇军来攻,又或者直接派遣禁军,深入关中,否则经历两年多改革强军的彰义军,完全有实力在泾原之地横着走。

柴荣瞧他这副张狂德性,讶然失笑道:“怎么,你该不会以为朝廷当真奈何不了你们?”

朱秀笑道:“开封朝廷虽然鼎立没几年,但毕竟是天下共主,有一定的威权存在。又经过蒲州平灭李守贞之战,朝廷权威得到极大增强,倘若刘官家铁了心要拿彰义军开刀,我们的日子一定好过不了。

刘官家派飞龙使后赞出任彰义军节度副使,本就存心给我们添麻烦,如此看来,彰义军必定上了朝廷的整饬名单。”

柴荣奇怪道:“你既然知道彰义军在朝廷里挂了名,为何不见丝毫慌张迹象,还有心思拿此事来与我说笑趣谈?”

朱秀笑道:“因为彰义军虽然被官家嫉恨,但对朝廷来说,却算不上目前最紧迫的威胁。

在刘官家心里,还有远比彰义军更重要、更致命的几处威胁要处理。”

柴荣剑眉微挑,目光灼灼:“愿闻其详。”

朱秀神情凝重,依次伸出几根手指,沉声道:“其一,便是四大顾命重臣。

宰相苏逢吉、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杨邠外加郭枢密,四人受先帝托孤之重,乃国朝分量最重的四位重臣。

官家想要亲政掌权,四人便是必须要跨越的大山,矛盾天然存在,难以避免。”

朱秀看着柴荣,正色道:“这便是官家百般借口,也要从郭枢密手中,拿走天雄军兵权的原因。郭枢密执掌中枢机要军务,如果再掌兵权,一来不符合国家法度,二来权势过重,官家难以心安。”

柴荣攥拳,目瞳里闪过几分恼意,低喝道:“话虽如此,但父帅刚刚平定李守贞之乱,回朝便被官家用一出明升暗降的戏码夺了手中兵权,对父亲处处提防,如此不信任,令人心寒。

父帅若有异心,当初在蒲州剿灭李守贞后,携大胜之威,号令关中十余万兵马,就算不愿回开封,官家也无可奈何。

父帅一片赤诚忠心,坦荡无愧,却要遭受朝堂之上一帮小人的构陷污蔑,我身为人子,实在为父亲感到不值!”

朱秀笑道:“柴帅放心,朗朗青天终将不会为污秽所染,是非黑白,天下臣民都会看在眼里。

郭枢密交出天雄军兵权,可以缓和与官家的矛盾,让污蔑小人的谎言不攻自破,乃是以退为进之策。”

“可是天雄军乃父帅心血,也是父帅手中最可靠的一支兵马,一旦有失,凭何立足朝廷?只怕将来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柴荣“嘭”地一拳砸在桌案上。

朱秀笑道:“柴帅别忘了,接任天雄军节度使的,乃是临清王、太尉,高行周高老将军。这或许便是郭枢密与官家之间达成的默契。”

柴荣一怔:“你的意思是....”

“高行周战功卓著,在军中有莫大名望,其人生性笃厚谨慎,与郭枢密交情匪浅,又一直对朝廷表现恭顺,所以把天雄军交给他,郭枢密和官家都能放心。

高行周年迈多病,如今高家多由其子高怀德做主。高怀德其人性情如何,想必柴帅不陌生。

可以这么说,天雄军交给高氏执掌,只是一时权宜之计,郭枢密、官家、高氏对此心知肚明。

郭枢密愿意交出天雄军,表明他并非贪恋权位,愿意让权,支持官家亲政,掌控朝局。

高家接掌天雄军,也不会生出趁机将天雄军兵权收入囊中的想法。

依我推测,等到时机成熟,郭枢密会主动请辞枢密使职务,官家也会让他外放藩镇,带兵坐镇河北之地,为开封屏障。

所以说,这次郭枢密丢掉天雄军兵权,看似是因为功高震主,引起官家猜疑,实则是明哲保身之计。

此后四大顾命重臣里,郭枢密再也不是官家的首要眼中钉了,反而能在开封更加自在些。”

朱秀侃侃而谈,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柴荣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恍然道:“原来如此,我还一直担心官家夺去父帅手中兵权,是想为下一步,彻底除掉父帅做准备。

听你这番分析,倒是叫我心中困厄解消,落个心安。”

柴荣嚯地起身,朗声大笑数声,舒展胸中郁结之气:

“罢罢罢!既然开封容不下我们父子,不如回到邺城领军,此后为一藩镇,为国守边,专心对付契丹人,也不枉一世大丈夫七尺之躯!”

朱秀笑笑,心中却叹了口气。

郭威失去天雄军,对刘承祐的威胁大大降低。

刘承祐的火力打击着重点,也会从他身上转移到史弘肇、杨邠等人身上。

可同为顾命大臣,兔死狐悲,一旦史弘肇、杨邠等人有失,郭威又如何能够幸免?

从史载来看,其实刘承祐最想弄死的根本不是郭威,而是史弘肇和杨邠。

郭威后来的遭遇,严格来说算是受到二人牵连。

也正因为如此,改变了整个天下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