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导柴荣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导柴荣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柴荣、赵匡胤和张永德住进节度府,朱秀居住的独院西面还有一处跨院,朱秀让人把隔墙掏空,改建成一道拱门,两处院子连通,形成一座环境清幽的大套院。

这也是近十年来,彰义节度府最热闹的一段时间,算上符金环随行带来的仆人马夫,和柴荣的几名亲卫,府里房间入住率超过七成。

朱秀花大力气用闲置房间改建的浴房、厕所也派上大用场。

特别是厕所,朱秀精心设计,排污通水都有大讲究,化粪池里的肥料还能用在后花园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多达十个坑位的厕所建成后才发现有些浪费,平时多数时候就朱秀一个人用,自然是固定在首席坑位,其他大多闲置。

尿槽里的尿还没流进化粪池就干了,一年下来,化粪池空荡得连苍蝇都懒得去。

倒是建在正厅与后宅连接处的一间公厕收获颇丰,府里的人经常光顾。

老史有时来了兴致,也会大清早地跑来朱秀院里,拉着他一块蹲坑,边蹲边聊。

不过这厮大多时候懒得跑,就在屋里用恭桶解决。

顶多跑出后宅去公厕,说是图个人多有气氛。

让他多跑两步,去朱秀院里上茅房,他却是不愿意。

自从柴荣等人入住后,厕所的使用率大大提升,清早起来跑进去一看,永远有比自己去得早的人。

不管睡得多晚,柴荣和赵匡胤几乎每日卯正之前都会起,大概凌晨六点左右,就能见到他们在敞院里活动。

张永德平时行军要照料柴荣的生活起居,也没有贪睡的习惯。

入住彰义节度府后,伙食上的事不用他操心,但还是习惯性地会去后灶房看看。

客人们起得早,朱秀这个地主自然也不好睡懒觉,加上存心想在柴荣面前表现得勤奋一些,就只能强行调整生物钟,与他们保持步调一致。

有时起得早了,天边的鱼肚白还没翻起,心急火燎跑进茅厕一看,柴荣和赵匡胤早已久蹲多时。

三人相视一眼会心一笑,朱秀解开裤带往中间一蹲,柴荣居右赵匡胤居左,各自掩上口鼻边蹲边闲聊,倒也轻松惬意。

来到安定县四五日,柴荣和赵匡胤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

进城那日,笔直宽阔,熙熙攘攘的官道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又去徒步走了走白盐大道,更是惊叹不已,有种去到了洛阳朱雀大道、开封天街的感觉。

一样的人头攒动,一样的川流不息。

戴红袖标的卫生大婶和穿皂衣佩带裹铁短棍的城管队,让柴荣见识到了泾州的基层治理。

赵匡胤买了些栗子,剥下的外皮随手扔掉,打算一边逛街一边吃,没走两步就被卫生队的大婶拦住。

起初赵匡胤不知所措,被大婶教训得面红耳赤,幸亏朱秀及时赶到,向大婶们认错道歉,又把一路抛洒的灰物清扫干净,这才得以脱身。

此事被李重进嘲笑了许久,赵匡胤一张白脸被气得发黑,却也无可辩驳。

朱秀少使君之名在泾州人所共知,但真正见过他,能认得他相貌的人并不多。

卫生队和城管队都知道他们背后有少使君撑腰,干起活来格外卖力,但真人到了面前却认不出。

赵匡胤之前在泾州时,白盐大道和卫生队城管队还未成立,所以这些新规矩一概不知。

没想到时隔半年故地重游,安定县又有了新变化。

县城兴盛的商贸往来,也让柴荣和张永德一改对西北边城的冷清印象,关中的泾阳、武功、万年等以商业发达著称的县城,论市场的繁荣度,还及不上安定的一半。

柴荣对此很奇怪,照理说关中几个县商业基础更坚实,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官府对于商旅也持鼓励态度,为何发展多年还不如安定这短短一两年的变化。

这个问题涉及到商业的基本规律,和当权者对于商业的认知和态度,比较复杂,朱秀只是简单解释了几句。

大体就是,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官府衙门公差对商旅的友好度,制定严格的城关税收政策,杜绝商旅出关入关,守关兵将吃拿卡要的现象,从实际着手,提高商人地位,用法理制度保障商人的合法利益。

纯粹的商贩地位不高,但因为经常走南闯北,与各阶层打交道,见识广博,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

什么地方有利于经商,做什么生意能够赚钱,有头脑的商贩一眼就能瞧出来。

李守贞举旗造反之前,长安商贩大批量往外运粮,被李守贞派兵制止,抓了一批杀了一批,又以永兴军换防为由封城,才算是避免长安商旅恐慌哄逃的局面发生。

在泾州各县,特别在安定,平时街上基本看不到有兵士成群出动,维护治安有巡城差役和城管队。

公差遇上小商小贩也不会威胁索要好处,商旅进出城关办理税单快速明确,完全没有吃回扣的现象发生。

用不了几个月,安定县城治安好营商环境优良的名声就能传开,往来商旅自然放心。

要做到这一步不容易,花大力气下狠手惩治了一些习惯从普通百姓身上索要好处的兵差,又依靠严平派遣藏锋营深入调查,处置了一批不作为官吏,才慢慢看到成效。

这些都是施政过程中的细致活、耐心活,短时间内难以奏效,而且还容易得罪人,没有当权者的重视和强力贯彻执行,不可能行得通。

朱秀对于商业的认知,自然是要高过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的,所以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极其重视。

柴荣听完他的解释,懂了一些,但更多的疑问却是产生了。

譬如朱秀对于商人阶层的重视,就让他难以理解。

就像他无法理解,当初在沧州,朱秀向他解释佛教有对国家政权有利的一面一样。

柴荣有此想法一点不奇怪。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自给自足,国家政权稳定的根基是土地,是粮食,而商业活动的过度发展会破坏社会关系的基础-土地,所以封建时代的商业活动往往受到统治阶层的抑制....

站在柴荣的角度,他能看到商人带来土地制度的破坏、商人囤积居奇、商业利益诱导更多的百姓放弃农耕等等破坏政权稳定的一面。

而商业兴盛带来的税收、商品流通、提升城镇百姓和官府收入的一面,他的认识却不够充分,或者相比政权稳定来说,这些益处不值一提。

如何管控商业活动,把商业发展放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层面,对于柴荣来说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朱秀口干舌燥解释半天,越说越深刻,柴荣的问题也越多。

这已经不是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东西,这是体系认知上的差异。

如果想让柴荣完全理解他的想法,除了换脑袋,朱秀想不出别的办法。

有关商业和经济的问题,成了朱秀和柴荣几日来的主要讨论话题,赵匡胤也经常参与其中,更多的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

明日便是中秋,过完节,彰义军便要启程赶赴原州。

这一趟北上不会公开行军消息,三千牙军已于两日前秘密启程,还有五千民夫押送辎重在后,朱秀一行过完中秋再走,率两千骑赶赴原州。

经过一年多非常规移民发展,泾州的人口有了巨幅提升,平时粗略算下来人口不算少,但真正到了战时,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盐厂和各县水利设施修建就占据用工大头,五千民夫已经是泾州能抽调出的极限,为此盐厂的产能还得缩减三成,几条引水主渠的工期也要往后延。

民夫进入原州,就要撤回来两千人,由原州派兵接手。

好在此去原州平高县不算远,正常行军最多半月也就到了,沿途也有粮草补给,不用担心军粮短缺问题。

牙军出动之前,史匡威修书一封送往平高县,带去给南下的定难军,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一通,表现出愤怒又无奈的样子,还威胁说要出兵还讨公道。

史匡威知道党项人的性子,他越是放狠话,党项人越是不会相信,彰义军会真的敢出兵。

朱秀没跟党项人打过交道,如果能够出其不意,给定难军迎头痛击自然最好,如果被党项人发现也不要紧,大不了各自摆出阵仗,打一场野外对攻战。

反正此去,目的就是为彰义军打出威名,声势闹得越大越好。

还有柴荣和赵匡胤、张永德做外援,就算李彝殷亲至,朱秀也敢伸长脖子面对面地臭骂几句。

一早,结束茅厕之内讨论商业与经济的话题后,朱秀便去了牙军营地,检查军资器械的准备情况。

柴荣回到敞院,打了一套拳法,活动筋骨,天色已经大亮,秋阳高悬,却不见赵匡胤和张永德的身影。

张永德应该是去灶房帮忙准备早饭,赵匡胤却不知去了何处。

柴荣有些奇怪,去到赵匡胤居住的屋子一看,还是不见人影。

张永德端着几份粥和小菜回来,在敞院石桌摆开,二人坐下吃早饭。

节度府熬制的皮蛋瘦肉粥滋味美妙,撒上一把葱花,鲜美异常,配合几样酱菜和面饼,让人食欲大增。

柴荣平时没有早饭的习惯,在府里住了几日,现在每日清早起来,不吃上一顿反倒有些不习惯。

主要还是因为府里的美食种类繁多,难抵口腹之欲的诱惑。

柴荣咬了一口肉饼,看着手里金黄薄脆的肉饼,想不通朱秀的脑瓜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奇怪的东西,连各式庖厨技艺也颇为精通。

张永德吃饭向来斯文,即便面对府里的美食诱惑,也能勉强保住他冷面郎君的体面,不过今日他吃得很快,一碗肉粥稀里哗啦没几口就见底。

两张香脆肉饼,也被他三两口吞下肚。

柴荣看在眼里,奇怪道:“你今日可是有事要做?”

张永德不好意思地笑笑,端起茶水咕咚灌下肚,一抱拳头,咬牙切齿地道:“柴帅见谅,恕某今日不能相陪。昨日某与李重进打麻将,输了他五十余贯钱,今日定要去把本钱扳回来!”

柴荣半张饼拿在手里,愣住了,疑惑道:“你向来不喜欢博戏,怎么也学李重进玩起麻将来?”

之前听朱秀简单介绍过,参观县城时,也看见过许多民间经营的棋馆和棋牌室,还有专门的麻将室。

柴荣认为那就是一种新式的博戏而已,不足为奇。

他对博戏不感兴趣,觉得那是玩物丧志的东西。

张永德也从来不玩博戏,什么叶子戏、骰子之类的,他更是嗤之以鼻。

怎么如今却学那不成器的李重进,玩起了麻将?

柴荣觉得匪夷所思。

张永德脸一红,羞愧道:“柴帅有所不知,这麻将与其他博戏完全不一样,让人....让人甚是着迷!昨日李重进欺我技艺不精,赢了我五十余贯钱,更可恶的这厮满嘴嘲讽,小人得志的嘴脸实在可恶!

今日我定要与那贼厮再战百圈,挽回颜面,把钱赢回来!”

“对了,赵匡胤一早便去找李重进厮杀去了,他昨日也输了百余贯钱,比我还惨....”

张永德话说完,起身抱拳揖礼,大踏步离开庭院。

柴荣目瞪口呆,难怪一大早茅房里不见赵匡胤的人影,原来也是寻李重进打麻将去了。

柴荣苦笑一声,摇摇头,端起碗喝完粥,收拾餐具。

又见赵匡胤风风火火地冲进拱门,见到柴荣一愣,抱拳勉强挤出一丝笑:“柴帅早!”

柴荣点点头,说道:“你可吃早饭了?灶房里还有粥和面饼....”

赵匡胤摇头道:“多谢柴帅,某在街上买了些馍馍吃过了。”

柴荣打量一眼,奇怪道:“那你这是....”

赵匡胤满脸恼火地道:“某跟李重进打麻将,不到一个时辰又输了十余贯,那厮怕我赖账,非得让我拿私印签押字据....我回来拿印章,而后再去跟他厮杀....”

说着,赵匡胤冲进屋子一顿翻找,很快又跑出,告罪一声道:“柴帅告辞!某去也!”

望着赵匡胤怒气冲冲地狂奔而去,柴荣彻底呆愣住,旋即感慨似地摇头喃喃道:“玩物丧志,害人不浅,还是莫要沾染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