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定难军特使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一十五章 定难军特使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邠州,宜禄县。

修葺一新的州府衙门散发出桐油和油漆混合的气味,气派的乌头大门,三间七架的阔气中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府门外再分列两支披甲佩刀的卫士,尽显官府威严。

边地百姓哪曾见过这般富丽堂皇的府邸,聚拢在府门外窃窃私语,猜测这新修建的官府衙门之内,又该是怎样一副天宫般的景象。

在一群威风凛凛的飞龙军兵士,和宏伟气派的州府衙门映衬下,府外泥泞不堪的街道上,一群聚拢在坊墙角,面有菜色、衣衫单薄的贫苦百姓,显得那般羸弱、渺小。

之前王守恩主政邠州时,除了官盐私卖,也曾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不过王守恩为人吝啬,他贪财不为享受,只是单纯地迷恋堆积财富的感觉。

上任数年,王守恩从未花过半文钱修缮府衙,宁肯住腐朽破旧的老宅子。

按照王守恩的想法,府衙修建得再好,那也是公家的,自己掏钱重修不划算,即便这些钱本就是州府账册上的公款。

王守恩贪婪成性,不光搜刮百姓,各州县官衙也不放过,连手下官吏将校的福利钱也是能砍则砍。

邠州留后、彰义军节度副使后赞上任后,一改前任做派,花大价钱重修府衙,要在这邠州修建一座史上最豪华的官邸。

后赞知道邠州穷困,人口锐减,民生凋敝,他也不在乎,只要这帮泥腿子不闹事,管他们是死是活。

为了修缮官衙,后赞勒令邠州四县上缴一部分税款,其余的就从他自己腰包里掏。

邠州实在太穷,能跑的人都跑到泾州讨生活去了,留下的大多是些老弱病残。

后赞倒也没盘剥百姓,还让各州县府衙拿出存粮赈济流民。

他知道邠州已经被王守恩搜刮得干干净净,仅剩的一点油水也流到泾州去了,如果再从泥腿子们身上捞钱,恐怕要激起民变。

反正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一两年之内,只怕难以收缴彰义军兵权,倒不如先改善住所环境,让自己生活得舒服些。

后赞知道,他来泾州的任务是除掉史匡威和朱秀,原本他以为三五个月就能达成目的,回开封向官家复命。

可是经历了魏虎事变,后赞发现史匡威和朱秀比他想象的更加难对付,彰义军在这二人的经营下,已经变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任务艰巨,前路漫漫,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就看谁更有耐心、更能抓住机会。

后赞决定静下心来,在泾原地区扎根,好好做一番事业给官家看看,也让朝廷大臣们知道,他后赞除了当酷吏,也能当一名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将来回到开封,这些就是他的政绩,再有官家支持,十年之内达到人臣顶峰也未尝不可能。

只要将来回到开封,升了官,还怕没有捞钱的机会?何必要跟邠州的这些穷酸泥腿子较劲?

官衙中厅敞院里,后赞正指挥人手,将一棵从深山里挖来的高大雪松重新栽种。

一名随身侍奉的老仆赶来禀报道:“启禀老爷,府门外聚拢的百姓越来越多,冲着府衙指指点点,要不要派人驱散?”

后赞仰头望着竖起的雪松,不以为然地道:“无需理会,就是让这些泥腿子好好长长见识,知晓官府的威严,叫他们以后生不出逆乱之心。”

老仆应了声,躬身告退。

没过一会,老仆又颠颠跑来,后赞不耐烦地呵斥道:“又有何事?”

老仆小声道:“苏贞常来了,求见老爷,老奴领他到后书房等候。”

后赞一愣,皱起眉头,想了想,吩咐道:“你在这里盯着些,让他们把树栽稳栽活,出了岔子,全都关进大牢去!”

“诶~老奴明白,老爷放心!”

后赞快步穿过敞院走廊,往后书房而去。

老仆留下,气势汹汹地冲着干活的民夫们大声呵斥....

“苏贞常叩见军使!”

后书房内,后赞刚刚推门而入,苏贞常一撂衣袍跪倒在地。

“你不在安定县替我盯着史匡威和朱秀,跑回来作甚?”后赞坐下,打量他一眼,紧张道:“莫非你的身份暴露了?”

苏贞常站起身,拱手道:“军使宽心,苏某的身份并未暴露。彰义军支使官裴缙,对苏某颇为倚重,已经向节度府提议要授予我正式官职,对我大加重用。”

后赞松口气,笑道:“很好!我当初果然没看走眼,你的确是个人才。”

“既然如此,你为何赶来见我?朱秀精明狡诈,在他身边做事一定要小心,他麾下的藏锋营在泾原地区无孔不入,一旦被盯上,你性命难保!”

苏贞常忙道:“苏某在节度府发现一件重要之事,不得不亲自赶来禀报军使!”

“噢?何事?”

“军使可还记得,数月前曾经接到朝廷密送邸报,说是蔡州防御使慕容彦超上奏朝廷,汇报近来南方伪唐动向,其中提到一件事,唐国伪帝的六皇子,安定郡王李从嘉私自离开江宁,目前下落不明!

与他同行的,还有江南名士徐铉!”

后赞紧锁眉头仔细回想,好像确有此事。

朝廷密送邸报是专门抄送给各军、州三品以上主政大臣看的,涉及到一些朝廷重要决议和人事变动,不对外公开。

自从彰义军被朝廷以私自制盐贩盐、攫取国家盐利的罪名定罪后,史匡威就再也没接到过密送邸报。

彰义军已经被开封朝廷敌视,视作忠诚度不高、叛乱在即的动荡之地。

后赞疑惑道:“此事与彰义军有何干系?”

苏贞常目光灼灼:“苏某亲眼所见,徐铉出现在安定县节度府!徐铉和朱秀谈笑风生,举止亲密,二人显然早已相识!”

“什么!?”后赞嚯地起身,睁大眼满脸不可思议。

“此事当真?你没看错?”

苏贞常郑重道:“事关重大,苏某绝对不敢出错!军使知道苏某是江南宣州人,曾经在江宁游学多年。

徐铉在江宁担任率更令时,喜欢与人坐而论道,经常出现在城中各大瓦肆,与人品鉴诗词,高谈雄辩,苏某曾经不止一次见过他!绝不会认错!”

后赞震惊又迷惑:“可是徐铉为何会来泾州?据我所知,朱秀从未去过江南,史匡威更是不喜欢与文士打交道....”

苏贞常笑道:“缘由为何并不重要,军使别忘了,徐铉与李从嘉一同离开江宁,徐铉既然在安定县,那么李从嘉极有可能也在!李从嘉是唐国伪帝皇子,如果军使能抓到他,献给朝廷....”

后赞的眼睛亮了起来,瞬间明白了苏贞常话中之意。

如果徐铉和李从嘉当真在安定县,他就能以彰义军勾结敌国皇子的罪名,上书朝廷告状。

如此大罪形同谋逆,就算当场枭首也不为过!

抓住李从嘉和徐铉,押解开封交给朝廷,官家必定龙心大悦。

如此一来,既能顺利完成官家交代的任务,又能立下奇功,可谓一举多得!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后赞狠狠一拳砸在掌心,兴奋地浑身止不住轻轻发颤。

苏贞常也难掩激动地道:“机不可失,请军使早做决断!”

后赞负手踱步,面色阴狠冷沉,像一只闻到腐肉气息的秃鹫,眼里露出骇人凶光。

“若李从嘉和徐铉果真在安定县,说明史匡威和朱秀一定与南边有勾结,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此事重大,我必须马上密奏官家!”后赞沉声道。

苏贞常急思片刻,说道:“军使不妨一边派人飞马赶至开封密奏官家,一边亲自率军回泾州探探虚实,如果能确定李从嘉和徐铉二人身份,军使就找机会把二人抢到手,实在不行,就~”

苏贞常比划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后赞拧眉不语。

“李从嘉和徐铉死在泾州,便是彰义军的责任,与军使无关!到时候有官家做主,军使更不用怕!

伪帝李璟知道亲儿子死了,一定震怒,向朝廷施压,史匡威和朱秀便是罪魁祸首,他二人的下场已经注定,要么以命抵命,要么举旗造反!

不管哪种,都是寻死之路!”

后赞双眼放光,苏贞常的话提醒了他。

如果能逼反彰义军,官家收拢兵权的目的一样能达到。

小小彰义军,就算近年来发展神速,兵精粮足,但又怎能抵得过朝廷数十万兵马?

强如关中称王的李守贞,还不是一年之内兵败**而死。

河中军殷鉴不远,藩镇衰弱,禁军势强的趋势越发明显,天下藩镇早已没了抗衡朝廷的实力和心思。

“苏先生一语中的!就这么办!”后赞朗声大笑。

“呵呵,军使回开封接受官家封赏之日,切莫忘记当初许诺之言,苏某此生的富贵,就全仰仗于军使了!”苏贞常拱拱手低笑道。

后赞道:“苏先生放心,等我回到开封,一定亲自向官家举荐你,六部侍郎、三司衙门,任你挑选!”

苏贞常心里暗喜,连忙拱手:“多谢军使提拔!”

后赞看着他,似笑非笑:“只是将来苏先生与我同朝为官,若有怠慢之处,还请不要见怪才好....”

苏贞常是个聪明人,当即听懂了后赞话语里的含义,双膝一曲跪倒叩首:“军使犹如苏某的再生父母,苏某愿终身投效军使,唯军使之命是从!若有二心,天打雷劈!”

“哈哈~苏先生这是何必呢?快快请起!”后赞俯身搀扶,二人相视一眼,各怀心思地大笑起来。

~~~

十一月末,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里,王崇隐率领一支庞大的马队赶到原州平高县,在县北葫芦河畔,当初五原镇兵驻扎的军营旧址,与彰义军进行人质交换。

首席财务官、大管家、支使官裴缙率领一帮吏员,负责称量黄金清点入账,还专门从平凉牧场抽调一批马倌,负责验收党项人送来的两千多匹马。

潘美率领虓虎营和三个指挥的兵力负责卫戍安全,维持秩序。

紧锣密鼓地清点五日,才算完工,禀报朱秀无误后,李光睿才被放出城。

朱秀让人给他准备了一头骡子,一件破旧羊皮袄,两日的干粮和水,就打发他出城了。

朱秀坐在城头,烤着炭火,喝着热茶,裹紧暖和的大氅,望着城外白茫茫的大雪飘扬,目送李光睿一脸悲愤地牵着骡子出城而去。

他将前往葫芦河畔,与王崇隐汇合,然后一起回夏州。

李彝殷子嗣不旺,李光睿也算是矮矬子里拔高个,勉强算作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要是不明不白地丢掉小命,李彝殷只怕哭也来不及。

所以他营救儿子的心思非常迫切,从王崇隐率人赶来的速度就能看出。

城外风雪漫天的官道上,李光睿跨上骡子,回头朝平高县城头最后看了一眼。

朱秀起身,端着热腾腾的茶盏朝他遥遥相敬,大喊了一声:“李少帅,好走不送!欢迎常来做客啊!”

风雪呼呼地刮着,也不知李光睿能否听见。

他抽打骡子往北哒哒而去。

隔着老远,朱秀似乎能感受到他眼里充满怨毒。

“今后李光睿继任定难军节度使,党项人一定对你恨之入骨!”

清冷的女声兀自从身后传来,朱秀耸动双肩拢紧宽大氅衣,笑道:“还是等他能安稳继承祖业,坐稳定难军节帅的位子再说吧。”

毕红玉轻哼了声,低垂眼睑不再说话,双手抱着雁翎刀,一动不动地站着。

朱秀坐下,摊开双掌凑近火盆取暖,指指身旁的椅子道:“你也坐下,别老站着,平白比我高一头,这样让我莫名感到有些压力。”

毕红玉嫌弃地瞥了他一眼,还是顺从地坐下,腰板挺直,目不斜视,好像一位坐在中军帅帐,发号施令的大将军。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红玉娘子,可否赏脸饮一杯?”

毕红玉越是严肃,朱秀越想逗弄她,摇头晃脑卖弄着诗王的名篇,骚包地捏着兰花指,端起茶盏递到她跟前。

毕红玉嘲笑道:“有种就拿两坛烧白刀来,你喝多少我双倍奉还!”

朱秀义正辞严地道:“我还小,身子骨还未长成,喝酒容易影响发育,以茶代酒,足以表明心意!”

毕红玉嗤笑两声,用雁翎刀刀柄挡开茶盏。

朱秀只好自己端来一饮而尽。

“李光俨那里,我何时动身?”毕红玉道。

朱秀皱眉,放下茶盏,正色道:“你从未与党项人打过交道,还是另外派人去好了。何况你这趟回来是休养身体的,我给你放长假,不用执行任务。”

毕红玉淡淡道:“你身边之人,只有我相貌陌生,不会引起党项人怀疑。”

朱秀犹豫道:“可是这一去,还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

毕红玉不耐烦地打断道:“李光俨对你重不重要?”

朱秀一怔,摊摊手:“我处心积虑拉拢他,自然很重要....”

“那就无需多言!我跟李光俨去五原!”

毕红玉蹙眉看着他,呵斥道:“大丈夫做事爽快利索些,忸怩啰嗦像个妇人!”

朱秀搔搔头,苦笑道:“好吧~长则半年,短则数月,我派人接替你....”

“好!”毕红玉点点头,起身往城下走去,乌黑的马尾轻盈晃荡,消失在视线远处....

“女人心,果然猜不透啊~~”朱秀嘟哝,总觉得她这趟回来,心里藏着很深的心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