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改造场暴动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一十八章 改造场暴动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农垦区,一片低矮的砖瓦房,外围有一圈土围墙,栅栏门一侧挂着一块竖牌,写着农垦区镇署衙门。

土院内里深处,一座二进的独院,便是拨给农垦区镇长居住的“官宅”。

这座宅院算是徐铉做官以来住过的最简陋的官宅,却带给他最轻松快乐的为官体验。

农垦区民风朴实,这里的乡民操着七里八乡各不相同的口音,好在大多都属于关中语系,辨识起来倒也不麻烦。

经过一年多磨合,农垦区的生产生活基本稳定,迁移户们分得田地,安置了些家当,日子步入正轨。

再往后,农垦区还要新建学堂,大力普及识字教育,再以收取低廉学费的方式,招收一批有意愿、有能力读书的学生。

往后教育工作便是农垦区镇署衙门的主抓项目,消息一传出,许多乡民都跑来公衙打听,徐铉每次外出视察,都要被一大群热情的乡亲围拢,七嘴八舌地询问着有关娃儿读书的问题。

这也得益于泾州对于读书、育人、成材理念的大力宣扬,在泾州,能识字会一点简单算术,不愁找不到活干,而且工钱往往比单纯的卖力气高一些。

就拿盐厂和水利施工队来说,当工人只要有两把子力气就行,但是想往上升,当生产小队长,生产区管理员,施工队长等等职务,都需要对文化知识进行考核。

一旦升职成功,工钱能翻好几倍,各种福利待遇更是叫人眼馋。

泾州生活小报经常刊登一些励志文章,讲的都是某某原本一穷二白、目不识丁的村汉,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后,决心发愤图强,先是在盐厂或者施工队干活挣钱,然后用挣的钱报名县城的私塾学堂,或者聘请西席坐师定期讲学,从认字开始,再到通读文章,再到能写一写生产报告,然后顺利通过招聘考试,从工人到小队长,再升到某生产区管理员,娶了县城大商户家的女儿,走向人生巅峰....

不需要学到参加科举的地步,只需要能读懂官府告示,读懂报纸内容,做一些简单的算术题,就已经是各处单位苦苦寻觅的人才....

盐厂生产队长、施工队施工队长的职位在向你招手....

类似的励志文章受到泾州青年的追捧,文章里描绘的主人公仿佛就是他们自己,普通农户出身,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还得干活吃饭,没有条件读书学习,长大后又不愿困于田地,想到县城做一番事业....

小村青年们觉得文章里描述的美好生活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从县城到周边村庄,掀起一股全民识字读书的热潮。

以往只能靠帮人代写家信的穷酸老书生,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私塾讲师,无数年迈的落第老秀才们抹着泪感慨,读书人的美好时代终于到来了....

文人地位的抬高并未影响泾州青年的参军热,相反,彰义军去年施行甲兵等级制,一等甲兵可以通过考核转为低级军官,而考核内容大多与文化知识有关。

此项制度一经推出,在普通兵士里引起极大轰动。

以往当兵吃粮只为求一条生路,混一口饭吃,现在当兵立功,还有希望做官。

当然,想从最基层的辅兵升到一等甲兵,需要用实打实的战功来争取。

彰义军文武并重,不管学文还是学武,都有明确的上升通道,为辖地青年带来诸多希望。

农垦区也受到全民读书学习热潮的影响,徐铉本人,从外貌风度到内里涵养,都流露出浓浓的江南儒生风范。

徐铉上任以后,农垦区便出现许多有关他的传说。

说他才学满腹,连史节帅也虚心向他请教。

说他是泾州生活小报的知名作者,写过不少登上头版头条的文章。

说他来自江南水乡,家里有千亩良田十几处庄园,还在江南朝廷当过官。

总之,徐铉成了农垦区的明星人物,受到乡亲们的热捧。

昨日除夕,徐铉带着李从嘉参加镇署衙门和各村举办的盛大篝火晚会,闹腾到深夜,玩得十分尽兴。

官民同乐,已经是彰义军治下一大特色,但凡重大节日,上至节度府,下至县乡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庆典活动。

世道辛苦,百姓们更是需要一些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

昨晚徐铉喝了不少酒,趁着酒兴,有几个村的村老带着各自村里未出阁的大闺女,以“为徐老爷祝酒”的名义将他团团围住。

徐铉知道热情的村老们想干什么,惊慌之下急中生智,装醉瘫倒在地,被公衙差役送回官宅才算是逃过一劫。

临近晌午,徐铉起床,端着盆子到院中打水洗脸。

李从嘉背着箩筐推开篱笆门,笑道:“先生睡得可好?”

徐铉脸色赧然,拍拍脑门苦笑:“喝酒误事,往后可不敢喝太多。”

“先生昨晚若是不醉,只怕就成了那误入盘丝洞的唐三藏,再也出不来了!”李从嘉放下背篓,胖脸笑作一团。

徐铉漱完口,好奇道:“这又是何典故?我怎么没听过?”

“不是典故,是四有先生新进大作,依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撰写的戏文话本。”李从嘉说道。

徐铉想起来了,上次去拜见少使君时,褚珣跟他说过。

“这篇‘误入盘丝洞’便是《大唐西游记》其中一段情节。这本志怪戏文刚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每隔三期才有一篇,现在只不过刊载到第二篇‘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盘丝洞的情节还是褚珣年前特地抄写送给我的....”

李从嘉嘟哝着,抱来砧板,从背篓里取出猪肉和大葱,准备剁肉和肉馅,今日初一,他们下午要包饺子吃。

“先生,四有先生当真就是那彰义军的少使君?”李从嘉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见过史向文,与他心目中四有先生的形象天差地别。

徐铉苦笑道:“严格来说,四有先生应该是少使君的授业恩师,是一位隐居檀州的高人逸士。”

“那《大唐西游记》的真正著作者到底是四有先生,还是那位少使君?”李从嘉疑惑道。

徐铉笑道:“雪赋也好,大唐西游记也罢,究竟是谁创作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位少使君需要借此名头为自己赚取名望。”

李从嘉咧嘴笑道:“我懂了,先生之意,与其探究究竟是谁写出如此惊天大作,还不如单纯地欣赏文章,享受其中奥妙。”

“不错。”徐铉笑了,看来小郡王在邸舍帮工,在学堂求学这些时日,人情世故也长进不少。

李从嘉倒出面粉准备和面,笑呵呵地道:“今日包饺子吃,猪肉大葱馅的,要是褚珣在就好了,他最喜欢吃我拌的肉馅....”

徐铉卷起袖口也过来帮忙,“这饺子,中原百姓称之为‘角儿’、‘云吞’,在咱们江南更多的叫馄饨,泾州这里便叫做饺子,听说也是从那位少使君口中传出的叫法。”

“以前在江宁不太喜欢吃,没想到在泾州吃了几次,发现的确别有滋味,泰和楼还有虾仁饺、蛋黄饺、煎饺....每一样都各有特色....”

说到吃食,李从嘉来了兴趣,滔滔不绝地和徐铉讨论着有关饺子的做法、吃法。

一名属吏站在篱笆墙外,伸长脖子叫喊道:“徐镇长,徐镇长!”

徐铉抬头看了看,招手示意他进来。

“何事?”

属吏推开篱笆小跑过来,徐铉笑道。

“启禀徐镇长,集市上来了几支商队,贩运来大量农具,小人看过了,都是咱们农垦区年后翻耕田地需要的。

那些商贩说了,请镇长去跟他们商量,价钱还可以再便宜些。”属吏拱手说道。

徐铉洗净手上沾染的面粉疙瘩,笑道:“走吧,带我去看看。”

李从嘉也忙擦擦手道:“我也一块去,肉馅还剩不少,再买些面粉来多包一些,带回去给褚珣吃。”

二人跟着属吏离开公衙,往集市赶去。

平整的土路上,遇见的百姓都会热情地跟徐铉打招呼,徐铉也礼貌地一一回应。

虽是年初一,集市上也颇为热闹,还有锣鼓队和杂耍表演,一大群身穿粗布麻衣的汉子,赶着几十匹骡马,骡马拉着板车,车上堆着些农具。

徐铉远远看着这群汉子,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他觉得这群外乡人有些不对劲,具体哪里有问题,又说不上来,只是感觉他们的神情有些紧张。

“咱们农垦区徐镇长来了!请你们商队管事出面谈话。”属吏快步上前,朝那群商贩笑道。

如果能便宜买下这批农具,农垦区年后翻耕就不愁没有农具使了。

“本官便是徐铉,这批农具要价几何?请你家做主的人出来说话。”

徐铉朝骡马车上看去,这些农具都是新制的,看起来还不错。

从商贩中间走出一名三十岁许的文士,赫然是苏贞常。

苏贞常目光紧紧盯着徐铉,露出一抹令人心悸的笑容。

他又看看跟在徐铉身后,四处张望的李从嘉。

等到看见李从嘉目生重瞳、口中骈齿这些显著特征后,目中精芒大作,完全能够确定,这二人正是他们要找的人!

徐铉看着苏贞常,突然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却又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足下....”

徐铉拱手刚要开口,苏贞常神情瞬间变得狠厉,指着他和李从嘉大吼:“就是这二人,快快拿下!”

围拢一旁的商贩们立时露出凶狠嘴脸,当即就有几个汉子扑上前,扭住徐铉和李从嘉。

还有几人从农具里翻找出雪亮钢刀,分发给同伴,他们砍断骡马车绳索,两人一骑跨上骡马。

惊变只在瞬间发生,那名属吏急忙上前阻拦:“大胆!还不快放了徐镇长!你们想造反不成....”

话没说完,一名飞龙军军士装扮的商贩一刀狠狠捅进属吏腰腹,鲜血洒落,那属吏惨叫一声当场毙命。

徐铉又惊又怒,奋力挣扎,李从嘉吓傻了,怎么也没想到,这群人竟然这般凶狠。

“绑了!快走!”苏贞常跨上马,大吼一声。

两人嘴巴被封堵,捆上麻绳,分别由一名军汉携带,一群人冲出集市,一路上掀翻无数街边小摊,撞死撞伤十几个无辜百姓,纵马在人堆里挥刀砍杀。

集市里乱作一团,人群四散奔逃。

苏贞常率人冲出农垦区,往阳晋川东南方向的乞活道山坳口撤退。

片刻后,几匹快马往县城奔去,农垦区北面山岗一处烽燧燃起滚滚浓烟,代表着农垦区出现重大变故,向距离最近的盐厂驻军求援。

当初修建这座烽燧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

~~~

节度府内,朱秀正在跟史灵雁和严平打扑克,裴缙坐在一旁吐苦水。

“年后从各官衙选录人手时,还请少使君多念着些下官,往下官的度支署多拨给一些人手....

彰义军的账目越来越多,条款越来越细,现有的人手根本不够用....

少使君瞧瞧,下官这半年来,白头发多了一大半!”

裴缙转头,拨弄着后脑勺上的头发,委屈地抱怨。

朱秀瞥他一眼,笑道:“你手下那个叫苏贞常的不是挺能干?提拔此人给你当副手如何?”

裴缙恼火道:“这苏贞常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半月前称病告假,我见他迟迟不来报到,还以为他病重,亲自去到他的住所探视,没想到却是人去屋空,至今不见踪影!”

“嗯?”朱秀皱眉,无故不来当值,这可是从未发生过的事。

“可是有急事回老家去了?”朱秀疑惑道。

裴缙气愤道:“书信也不留下一封,谁知道他去了哪里!”

朱秀放下手里的扑克,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你当初可有好好审查过此人的底细?”

朱秀看着严平问道。

严平道:“上次少使君过问后,我又回去查查档案,苏贞常的确是关中醴泉人,审查结果没有问题。”

朱秀沉吟片刻:“派人赶到醴泉,查查他的籍贯是真是假。”

严平小声嘟哝:“为查一人跑那么远,不值当....”

朱秀没好气地训斥道:“凡入节度府供职之人,必须要查明来历,背景干净,这是当初定下的规矩!”

“是,卑职遵令!”严平讪笑着,起身揖礼准备下去安排。

“娘嘞~今日开始,我这眼皮子就跳个不停,大过年的,真不吉利~”

朱秀揉揉眼皮,起身抻抻懒腰,准备去躺在榻上歇息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