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朱秀的事就是兄弟们的事

四月初八,契丹骑兵越过滹沱河突袭深州,深州刺史史万山出兵迎敌,反中敌军诱敌深入之计,血战突围失败,战死当场。

深州不过是个军事州,驻扎的兵马不算多,前边还有秦州、定州、赵州等重兵屯驻的节度州,在整个河北防线布置里,深州只能算作二线防御阵地。

可契丹人偏偏找到河北防线的薄弱漏洞,派遣骑兵偷偷渡过滹沱河,越过汉军防御前线,闪击深州。

史万山父子战死,深州告急,契丹骑军倚仗机动灵活,在漳水河沿岸大肆破坏,抢掠村庄城镇,截杀商队百姓,把汉军防御前线的后背腹地搅得风声鹤唳。

同时,大辽皇帝耶律阮调集重兵,进驻与秦州一山之隔的易县,还在滹沱河东岸布下重兵,连营十里,摆出一副要大举渡河强攻定州的架势。

一时间,大汉国河北防线全面告急,求援奏章雪片般送往开封。

十九日,汉主刘承祐在紫宸殿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河北局势。

大殿之上,黑压压的站满朝臣,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员,无故者不得缺席。

这次河北危机,可以说是大汉开国三年多来,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外寇入侵。

契丹人大兵压境,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发动全面进攻,但小的摩擦不断,前线将士的神经已经绷紧,不知什么时候,一场惨烈的抗击契丹人的大战就要爆发。

三年多前,耶律德光率十万契丹大军南下,席卷河北,威压中原时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是所有大汉臣民心中未愈的伤疤,至今想起来仍然后怕不止。

如今,这道伤疤有可能再度被撕破。

群臣低声议论着,人人面带忧虑,嗡嗡声在大殿之内回荡。

正职宰相苏逢吉,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枢密副使、中书侍郎、吏部尚书,加同平章事衔杨邠,枢密使、司徒、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四大顾命大臣站在皇陛玉阶之下,群臣最前列。

四大重臣神情各异。

老狐狸苏逢吉仰面望天,好像大殿藻井上的彩画和花纹雕刻有多么好看一般。

史弘肇精神奕奕,正在压低声兴奋地同郭威讨论河北战局。

郭威神情平静,时不时应和几句。

杨邠一如既往地拉长脸,脸色淡漠,好像在场百官们都欠了他家钱一样。

柴荣手持笏板,站在武将行列的前排,与几位相熟的老将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眼角余光不时瞟向郭威。

另一头,以国舅李业、兵马押司官聂文进、身兼三职郭允明、新任龙武军副都指挥使后赞为核心,聚拢一帮朝廷大臣,形成一个利益攸关的党派小圈子,也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河北危局。

皇陛左侧摆放一个绣墩,太师冯道拄着拐杖,老神在在地坐着,微眯着眼,像是在打瞌睡。

作为朝廷压舱石、吉祥物,虽说老头已经是六十八的高龄,行将就木之躯,但每逢大事,还是不忘将他请来坐镇。

见到老头儿,众臣心里才觉得安生。

“陛下驾到!”内宫太监尖利的嗓音响彻大殿,众臣肃然,各归其位,双手捧着笏板,躬身垂目礼迎皇帝。

刘承祐头戴灿金九龙冠,身穿明黄衮龙袍,神情冷峻焦急地快步走上皇陛,在御座上端坐下来。

山呼万岁之后,刘承祐扫视群臣,沉声道:“河北告急,想必诸卿都已知晓,今日急召你们前来,就是为商议如何应对。”

殿内响起一片窃窃私语的声音。

站在前排的高品级大臣们全都默契的保持沉默,后排的官员们踮起脚尖朝前望,他们大多没有资格主动开口,但可以依据大佬们的口风来判断当前的局势。

刘承祐无奈,看向盘金龙立柱下坐着的冯道,挤出一丝笑脸道:“还请老太师先拿个章程出来。”

凡遇大事先问冯道,甭管老头儿说的对不对,可以为朝政议事起到破局打样的作用。

冯道耷拉的眼皮耸动了下,花白头颤巍巍地抬起,橘子皮似的苍老面庞笑了笑,说道:“官家无需担忧,依老臣的经验来看,此次契丹人重兵压境,只怕是坟头上耍大刀—吓唬鬼呢!”

殿内响起一片轻笑声,老太师就是老太师,一句话就让朝堂上紧张的气氛缓和不少。

刘承祐顾不上笑,急忙问道:“老太师之意,契丹人不过是虚张声势?并非真的想要进犯河北?”

冯道捋捋银白胡须,笑道:“契丹人的真实意图,尚且不好判断,毕竟深州史万山父子已经战死,漳水河畔还有契丹骑军作祟。

契丹人未必会大举南侵,但小规模战事恐怕会接连爆发。总之,只要我朝廷之上君臣一心,就不会被契丹人的鬼花招吓到。”

刘承祐点点头,心中稍安。

作为苟道之王,朝廷风向标,冯道的话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毕竟是熬过三朝八位皇帝的幸运儿,天下大事都是他的亲身经历,随便一句经验之谈,就足够让人回味半生。

冯道笑眯眯地道:“此等军国大事,官家不应该单听老臣一家之言,郭枢密执掌军机,佐理天下军务,又是我朝第一名帅,官家何不征询他的意见?”

刘承祐笑得不太自然,目光看向郭威,略带不情愿地道:“不知郭枢密如何看?”

郭威跨前一步,朝冯道微微颔首致意,又双手握住笏板躬身揖礼:

“启禀官家,臣赞同老太师之言。

此次契丹异动,臣以为辽帝耶律阮有两大意图。

其一,试探我朝河北防线的虚实,为后续是战是和做战略规划。

其二,辽国上层政权不稳,辽帝耶律阮,与耶律德光第三子耶律天德、同族伯父耶律刘哥、驸马萧翰之间,围绕帝位之争依然矛盾重重,争执不休,双方敌意颇深,难以化解。

耶律阮陈兵幽蓟,或许是为调集大军防备耶律天德等人做借口,同时也为了转移契丹贵族之间的注意力,缓和内部皇权之争。

当然,正如老太师之言,不排除耶律阮有挥兵南下的可能,所以朝廷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稳固河北防线,尽快清剿流窜于深州地界的契丹兵,不给敌人任何可趁之机!

如此一来,我军坚壁清野,坐看契丹人内斗,不管幽蓟局势如何混乱,我军岿然不动,立于不败之地!”

郭威沉稳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上空,所有朝臣听在耳朵里,犹如吃了一剂定心丸,担惊受怕的心安稳了许多。

一片赞叹之声响起,无数崇敬的目光投向郭威。

郭枢密,当真是我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

郭威说完,谦逊地拱拱手,退回到自己的位子站好,依然垂目肃立。

史弘肇偷偷朝他竖起大拇指,郭威淡淡地笑了笑。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如果契丹人再度陷入皇权之争的动乱,而汉军一边做好万全准备的话,未尝不可先发制人,一举攻入幽蓟之地,将契丹人逐出蓟县以北。

要是筹划得当,一战而收复幽云十六州也不是不可能!

郭威暗暗攥紧拳头,幽云十六州啊,河北和中原百姓刻骨铭心的伤痛!

可惜如此宏大的计划,必须要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

可官家又怎么会允许他再立下这般宏伟的功业?

他已是功高震主的处境,深受官家忌惮,非到不得已之时,恐怕官家甚至不想让他出现在朝堂上。

郭威心中苦笑,还涌出些许酸涩,他终究只是臣子,再有抱负再有能力,许多事情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郭威的话不啻于金石之言,引起群臣广泛议论和附和。

刘承祐面挂微笑,眼底却有可怕的阴寒。

在这种军国大事上,郭威的表现总能令人由衷地感到敬佩和信服。

可越是如此,刘承祐越是忌惮和嫉妒,由妒生恨,也就越发痛恨郭威。

可是在国家面临存亡危急的时刻,又只有郭威能肩挑重担,稳定朝局人心。

刘承祐一面对郭威严防死守,一面又不得不倚重他,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他深感无力又惶惶不安。

“郭枢密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

国舅李业站出来大声地附和,朝郭威深躬揖礼,情绪似乎显得很激动。

郭威愣了愣,和史弘肇杨邠相视一眼。

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的?李业这厮竟然也会表态赞同郭威的话?

这家伙平时怼天怼地,恨不得郭威每说一个字就要回怼一句。

今日这是怎么了?

李业郑重其事地拱手道:“河北危局,唯有郭枢密才能应对!臣请官家即刻派郭枢密前往河北主持大局!”

“郭枢密威名赫赫,往河北一杵,就能吓得契丹人哭爹喊娘地滚回松州老家去!”肉贩子出身的聂文进,说话也是这般粗浅直白。

“臣附议!”郭允明和后赞也表态支持。

“臣等附议!”

一帮依附四人的朝臣们赶紧跟上主子们的步伐。

立时间,就有近三分之二的官员表态,支持派郭威前往河北主持大局。

冯道原本拄着拐杖,倚靠立柱打瞌睡,此时却像惊醒般,坐直身子,寿星公般的长白眉皱了皱。

老头儿敏锐地从“帝党”派的态度里嗅到些什么。

史弘肇站出来,大咧咧地举着笏板道:“官家,郭枢密已经兼领天雄军节度使之职,去到邺都领军,主持河北大局名正言顺!臣请官家授郭枢密邺都留守之职,全权处置河北兵马,整备前线防务。”

杨邠想了想,站出来附议。

苏逢吉眼神闪烁,也跟着表态支持。

但他心里却充满疑问,河北局势,当真危急到了让李业等人,和史弘肇杨邠罕见的达成一致的地步?

刘承祐和李业隐晦地交换眼神,笑道:“朕也认为,只有郭枢密前往河北,才能让契丹人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郭威忙施礼道:“若官家命臣赶赴河北,臣必定尽心竭力,不让契丹人越过河北防线一步!”

“很好!既然群臣商议达成一致,朕现在就宣布,授郭威邺都留守之职,假节钺,总督河北诸州军事,处置河北一应钱粮、兵甲!

郭枢密,朕将大汉的半壁江山,托付于你了!”

郭威怔了怔,急忙下拜:“臣领旨谢恩!河北若有失,臣愿领死以谢罪!”

苏逢吉忽地站出来道:“官家,郭公既然挂帅出征,再担任枢密使职务只怕不妥,不如暂时改换他人,等郭枢密得胜还朝再....”

话未说完,史弘肇重重哼了声:“苏相公此话不妥!眼下朝廷的军机大事全都在河北发生,郭公身兼枢密使职务,才能更好的处置军机,方便调派各州军将!”

郭威揖礼道:“臣愿辞去枢密使职务!”

史弘肇急了,杨邠偷偷在身后拉了他一把。

刘承祐皱皱眉头,犹豫不决。

平心而论,他是想趁机拿掉郭威的枢密使职务的。

冯道咳嗽一声,悠悠道:“万事以稳定河北局面为重,郭公身兼枢密使挂帅,确实能更加方便地处置军务....”

刘承祐看了眼冯道,微微点头。

冯道说的不错,不论如何,防备契丹人南下才是第一要务,削弱郭威的权势不急于一时,不能因小失大。

“众卿不必争论,郭公也无需谦辞,河北防务乃重中之重,郭公就以枢密使之职挂帅出征,一切便宜行事!”

刘承祐沉声决断道。

“官家圣明!”大殿内响起山呼声。

郭威起身,朝皇陛御座望去,刘承祐对他报以微笑。

郭威心中涌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刘承祐难得的对他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可这份信任又让他觉得非常不真实,有些虚无缥缈。

柴荣满眼崇敬地望着父亲高大宽厚的背影,每当社稷危亡之时,只有这个伟岸的身躯才能支撑起这残破的天下。

群臣还要继续商议各府州协同支援河北的事务,郭威要赶去办理军务交接的紧要事,先行告退。

从大殿正中走过时,刘承祐突然叫住他,淡淡地说道:“去年十月契丹便在定州作乱,郭公刚从关中回来,又赶赴河北巡边,如今又要再度启程前往邺都,再三劳累,朕于心不安。国家艰难,多亏有郭公四处奔走支撑,朕在此谢过了!”

郭威忙拜倒:“身为臣子,为君分忧乃分内之事,官家言重了,臣惶恐!”

刘承祐微笑道:“郭公一路保重!”

“也请官家郑重龙体!”郭威感激地叩首,抬起头朝御座看去。

远远的,只见刘承祐狭长淡漠的目光凝视着他,目光里仿佛夹杂许多复杂意味。

郭威躬身告退,大踏步走出殿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