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君非君,臣非臣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君非君,臣非臣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赵匡胤思考着老父的话,一路回到自己居住的跨院。

“哥~”

刚要推开门进屋,背后传来喊声。

赵匡胤回头,只见院子里,一处茂盛的葡萄架下,从阴暗里走出一人。

来人是个十一二岁的少郎,穿一身考究的绸缎士子服,头戴方巾,腰间束着黄玉带,左侧还系着一块青玉佩,打扮得文质彬彬。

再看相貌,与赵匡胤颇有几分相似,只是更显秀气些,狭长的双眸潋滟异色,眉宇间略显阴柔,薄薄的唇抿紧,让人一看便觉得是个聪慧明睿的小郎君。

此人正是赵匡胤的嫡亲兄弟,赵匡义。

赵弘殷的发妻杜氏一共生育四子二女,长子赵匡济早逝,二子便是赵匡胤,三子赵匡义,还有数年前生下幼子赵匡赞,也是早早夭亡。

赵弘殷唯一的妾室耿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赵廷美,算是赵匡胤和赵匡义的庶出弟弟,如今不过三岁。

论资排辈算下来,赵弘殷存活于世的三个儿子,老大赵匡胤,老二赵匡义,老三赵廷美。

耿氏之前是赵匡胤的乳母,端庄秀丽,性情柔顺,不争不妒。

正妻杜氏知道自己无法再生育,又看在耿氏入府多年,性子温柔的份上,答应赵弘殷纳作妾室。

赵老头这些年相中的女子不少,但耿氏是唯一一个得到杜氏首肯纳入赵家门的。

杜氏治家严禁,遵循礼法,赵弘殷父子都很敬重她。

家中事务,没有杜氏点头,谁也不敢擅自做主。

赵匡义还在京中国子监读书,自小便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加上性子沉稳,待人处事较为老成,在同龄人里颇有些号召力,算是禁军勋贵子弟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赵匡义背着手迈着八字步,从阴凉的葡萄架下走来。

或许是进入青春期,赵二鼻翼有些发红,脸颊上冒出几颗青春痘,这让颇为注重仪表的赵二非常苦恼,找大夫抓药吃了几日,痘痘不见减少,反而有连片发展的趋势。

赵二生怕别人笑话,索性告假在家。

他自幼聪慧,学业完成得比同龄学子快不少,国子监的课程早就被他学得七七八八,就算就此辍学也无所谓。

去国子监混日子,只为了交好各家勋贵子弟,经营自己的小人脉圈子。

赵弘殷时常出征在外,管教子女的重任便交给杜氏。

有时赵老头想体验一把当爹教育儿子的快感,没想到却反被两个儿子全方位碾压。

论武艺,他及不上赵大。

论学识,他及不上赵二。

赵老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管教子女的本事远不如老妻杜氏,从此后不再过问子女们的学业。

所以在儿女们心目中,母亲的形象远比父亲威严,在赵家,杜氏的地位也确实比赵老头高。

如果赵老头因为纳妾之事和杜氏吵架,赵家无人会帮赵老头说话。

不过杜氏的确不是一般妇人,自己经常手不释卷不说,还有一颗精明的头脑,在家中从严管教丈夫,在外人面前温柔谦恭,给足丈夫面子,把赵老头拿捏得死死。

“二弟怎么来了?不进屋坐坐,跑到棚子下躲着作甚?”

赵匡胤看着兄弟脸上泛红一片的小疙瘩,强忍笑意问道。

赵匡义觉察到兄长努力憋住的嘲笑,恼火地瞪了他一眼:“身为大哥,自家兄弟染病,不过问也就罢了,还背地里偷笑?大哥难道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很过分?很失礼么?”

赵匡胤忙道:“为兄怎么不关心了?不是为你介绍了太医署的马太医,你尽管去找他便是了!”

赵匡义忿忿道:“去太医署要路过国子监,被同窗友人瞧见,岂不惹人耻笑?”

赵匡胤无奈道:“马太医最擅此道,你不去找他诊治,如何能好?为兄在你这个年纪,脸上也经常一片油腻,动辄便起疙瘩,许多人都有这毛病,何必怕什么耻笑?”

赵匡义哼唧道:“你是武人,放荡不羁已成习惯,我不一样,我是读书人,恪守礼制,当然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

赵匡胤撇撇嘴,摊手道:“那你想如何?”

赵匡义想了想道:“有劳大哥去把马太医请到家中坐诊。”

“人家马太医可不是一般的太医,乃是先帝的同乡好友,连太后也敬他三分。我可以去请,但人家愿不愿意来可不敢保证。”赵匡胤苦笑道。

“大哥有钱,给他一笔丰厚酬劳,不怕他不来。”赵匡义注意多多。

赵匡胤气笑了,没好气地道:“你小子倒是口气大,尽会打我的主意,你也有私房钱,怎么不拿出来?我在宫里当值,少不了应酬打点,还得给你嫂嫂留些私用,还有你那未出世的侄儿,也得等着用钱!”

赵匡义理直气壮地道:“小弟与大哥一母同胞所生,你的不就是我的?为你亲弟弟花些钱怎么了?大嫂住在府里,自有母亲照顾,还会短了吃穿不成?大哥的孩儿还未出世,哪用得着花什么钱?何况那可是我赵家的长孙,爹娘自会为你担待些,怕个甚?”

赵匡胤指着他又好气又好笑,“你小子嘴上说得好听!从小到大,凡是我得了新奇玩意儿,最后还不是落你手里?可落到你手里的东西,何时见你还回来过?

咱们是亲兄弟,我的确实也是你的,可你的还是你的,却不是我的!你小子这精明算盘打得可真够响的!”

赵匡义嘿嘿笑着,神情颇似赵弘殷,像只偷嘴的小狐狸。

“我大哥何许人也?当年洛阳城里有名的香孩儿,自小义气沉重,朋友兄弟遍天下,十三四岁便靠着一双拳头成为南市一霸,为人豪气吞四海,胸中藏五岳,岂会与自己的亲弟弟一般见识?”

赵匡义昂着头一顿海夸。

“呸!你小子少给老子贴金!”赵匡胤愤愤不平,“反正从小到大老子被你坑过不少!现在老子可算学乖了,想让我跑腿去请马太医,可以,但你得出一半的钱,不,你出六成,余下的我帮你垫补!”

赵匡义捧住心口,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我大哥赵元朗,何时变成了这般小气吝啬之人?你我兄弟,犯得着为些许钱财就斤斤计较?”

赵匡胤两手一抱,看着他冷笑:“任凭你说破天去,哥哥我也不会上你的当!要论偷奸耍滑,坑蒙拐骗,与另外一个小混蛋比起来,你小子还差了些意思!”

赵匡义一怔,收敛浮夸的表演,皱眉眉头道:“哥哥说的,莫非是那泾州朱秀?”

“不错!”赵匡胤笑了,“最初认识朱秀的时候,他比你大不了几岁,那也是一张嘴口若悬河,能把死人说活,活人说晕,最后心甘情愿受他蒙骗,心里还得念着他的好!”

赵匡义甩甩宽大衣袖,在庭院里坐下,不屑地道:“听哥哥说过此人,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不知跟随哪座荒山的闲人,学得些奇技淫巧,抄得两首好诗,跑到郭威面前,博得个隐士高徒的名声罢了。”

赵匡胤也在一旁坐下,正色道:“二弟没有见过朱秀,不可轻易下定论!国子监里的纨绔子弟,大多是受李业等人散播的谣言影响,对彰义军、史匡威和朱秀大肆毁谤,二弟也是听了他们的言论,才对朱秀不屑一顾。等你真正与他打过交道,就知道此人厉害之处。”

赵匡义想了想,好奇道:“大哥如此推崇,不知此人究竟有何才能?”

赵匡胤略作沉思,说道:“朱秀所学驳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为兄在泾州,亲眼见他传授石盐精炼法,生产可以用来建筑的白灰,冶炼百炼钢,还教授农人间作法,大大提高农田耕种效率!

就连饲养鸡鸭牛羊猪,他也能说出许多门道。这小子还烧得一手好菜,洛阳城如今有一座酒楼,名叫泰和楼,就是他置办的产业,想来再过不久,开封城里也会有泰和楼挂牌,到时候为兄带你去捧场....

至于那黑火雷、震天雷更不用多说,此等利器一出,绝对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官家继位三年,便命军器监火器司研制了黑火雷三年,如今也不过勉强掌握火粉配方。

比黑火雷威力更大的震天雷,全天下却只有彰义军能造出。

有这些本事,你还敢小看他么?”

赵匡义惊讶道:“听哥哥这般说来,这朱秀还真是一位绝世奇才!”

赵匡胤笑道:“朱秀在泾州三年,彰义军局面大变,如今已是兵强马壮,雄踞泾原令人不敢小觑。

去年的原州大败定难军,还抓了李彝殷的儿子和侄子,李彝殷扬言报复,还上表向朝廷告状,到最后还不是捏着鼻子认栽,乖乖送上赎金。

如果彰义军没这份实力,李彝殷怎么会轻易罢休?定难军虽强,但面对彰义军,不一定有把握战胜,就算能胜,也一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局面。

党项人可不傻,彰义军不声不响的成了一颗铁钉子,他们可不会轻易去踩。”

赵匡义陷入了沉默。

对于天下形势,赵匡义自问熟知在心。

如今北方藩镇里,定难军的实力绝对稳居前三甲,只是定难军地处偏僻的银州夏州,辖地内各族混居,矛盾重重,还要面临北方的契丹人威胁,多年来一直忙于内政,对中原朝廷也算保持表面上的恭敬,不显山露水,不参与扩张战争,所以在朝堂上给人一种温和的错觉。

朝堂上许多臣子对定难军不以为然,觉得党项人听调不听宣没什么大不了的,党项人彪悍有血性,有些脾气也正常。

可赵匡义不这么看,他知道定难军可不是朝廷养在河套,拴在阴山脚下的看门狗,那可是一群强壮的野狼,弄不好就会回过头狠咬朝廷一口。

彰义军竟敢对党项人下手,更稀罕的是党项人还不敢还手,这就有意思了。

说明这个遥远的边地藩镇,已经一声不吭地发展壮大,再也不是以往人们印象里穷困闭塞的边荒之地。

况且依自家兄长的性子,没点真材实料,又怎会让他真诚相交?

“大哥这么一说,小弟对这朱秀颇为好奇,希望有机会能够结识一番。”赵匡义道。

“会的,朱秀不可能在泾州一辈子,他总会来开封的,到时候我介绍你们认识。”

赵匡胤笑了笑,在认识朱秀之前,他觉得自家二弟是同龄人里的小怪物。

认识朱秀之后,他觉得朱秀比二弟更怪,简直就是妖孽。

两个妖孽般的天才人物相遇,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赵匡胤暗暗期待。

“对了,你来找我有何事?不光是为了让我掏钱去请马太医吧?”赵匡胤问道。

赵匡义微微一笑,悠悠道:“小弟原本担心兄长去朝阳门为郭威送行,特意起个大早前来寻你,后来知道父亲早有安排,我便放下心。又怕你想不通暗自气恼,特意来为你解惑,不过见你脸色如常,想来是父亲已经把话说透。”

赵匡胤冷哼道:“事关赵家安危,我有何想不通的?何况你都能想通的事,我怎会想不通?”

“那可不一定!”赵匡义稚气满满的脸蛋偏偏一副正经样,“小弟与郭威、柴荣可没有交情,对于局势的判断,不会掺杂丝毫个人情感。

大哥关心则乱,又喜欢讲什么兄弟义气,谁知道你不会脑袋发热,跑去给郭威柴荣送行,坏了咱爹的布置。”

赵匡胤被说得哑口无言,叹口气道:“你放心好了,爹已经把话讲明,赵家万事以保全自身为主,我不会贸然行事的。”

“大哥能想明白最好,小弟就不多叨扰了,大哥自去陪嫂嫂,小弟告辞。”

赵匡义点点头,站起身掸掸袖袍拱手辞别。

“等等!~”赵匡胤忽地出声叫住他,赵匡义回头疑惑道:“大哥还有事?”

赵匡胤苦涩一笑道:“你也觉得,我看重的兄弟情义很可笑对不对?在朝廷党派斗争的激烈时刻,所谓的交情不过是意气用事?”

赵匡义狭长的眼眸微眯,唇角上弧道:“放在平时,兄长与郭威柴荣交好,对我赵家有利,那么你们的兄弟交情便是有价值的!

可如今,你同郭威父子的交情如果不暂时割舍,对于我赵家而言,便是一大危害!所以就不应该意气用事,以家族利益为重!”

赵匡胤目光略显复杂地看着他,苦笑道:“假若有一天赵家利益与你我兄弟之情产生冲突,我也该舍下你而维护赵家?”

赵匡义忽地咧嘴笑容灿烂:“那是自然!凡事以赵家为重,若无家族,何来你我?”

赵匡胤沉默片刻,装作一副吃味的口吻道:“你这副口气,与父亲如出一辙,难怪他自小最宠你!”

“呵呵,大哥常年在外奔波,难免沾染些江湖气。但是别忘了,我赵家乃是官宦世家,与那些草莽之辈还是有所区别的。”

赵匡义笑了笑,拱手揖礼:“大哥别忘了马太医一事,小弟告退。”

庭院里安静下来,赵匡胤独自坐在院中,仿佛陷入久久的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