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三十四章 朱小郎验毒查案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三十四章 朱小郎验毒查案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县衙外,乌泱泱的百姓聚拢。

四张盖白布的草席子排开,风一吹,露出底下尸体。

几个穿丧服的村汉、妇女跪在一旁,抹泪痛哭,满面哀戚。

白麻衣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冲着他们指指点点,唏嘘之间充满同情。

县衙大门打开,朱秀率人出来,百姓顿时一窝蜂围上前,七嘴八舌叽喳一片,场面乱哄哄。

沈学敏双手高举大喊,喊得面红耳赤,依旧不起作用。

朱秀冲史向文招招手,史向文俯下身子,朱秀在他耳畔低语几句。

史向文点点大脑袋,直起身环顾四周,深吸口气,像一只功率全开的大喇叭,大吼:“肃静~~”

居高临下的狮吼声冠绝全场,将所有嘈杂声压下。

场面瞬间安静,一众百姓瞪大眼,惊骇地望着那可怕巨汉。

朱秀满意点点头,一挥手,十几个牙兵冲上前一字排开,让人群退到限定距离外。

“哪位是主事人?”

朱秀看看前排众人,和声询问。

一名五十岁许,穿貂帽锦袄的山羊胡男子,面带惧色地看了眼史向文,犹豫了下,站出来朝朱秀和沈学敏揖礼道:“鄙人东山乡长,见过二位上官....”

朱秀打量他:“乡长如何称呼?”

男子忙道:“鄙人姓张....”

“张乡长。”

朱秀颔首,忽地笑道:“张乡长与我素未蒙面,今日我也未穿官服,为何初次相见,张乡长就以上官称呼?我年纪轻轻,你怎敢判定我有官职在身?”

“这个....”张乡长语塞,在朱秀似笑非笑的注视下,越发显得不自然,结巴道:“小郎君丰神俊朗,器宇不凡,自然不是等闲之人....”

“呵呵。”朱秀深深看他一眼,张乡长眼神闪烁,两鬓微湿。

“诸位,请起身说话。”朱秀不再理会他,朝跪在草席子旁的几名麻衣乡民和颜悦色道。

沈学敏忙道:“乡亲们请起,这位是节度府朱掌书记,此番特地从安定前来处理东山乡之事。”

几名穿丧服的乡民相互看看,朝张乡长投去询问目光。

“看我作甚?沈县令让你们起来,你们还跪着作何?”张乡长急赤白脸地甩甩袖袍,面色不自然。

朱秀示意牙兵上前将他们扶起,几名乡民见牙兵披甲挎刀,不敢拒绝,战战兢兢起身。

“这四具尸体,就是不幸中毒身亡的东山乡民?”朱秀沉声道。

“少郎君明鉴....”张乡长刚想觍着脸回话,朱秀冷冷瞟他一眼:“你闭嘴!让他们说!”

张乡长喉咙滑动,不敢再多话,只觉得朱秀的眼神锋利如刀,将他心里暗藏的阴暗一点点戳破。

几个丧服乡民相互看看,其中一个汉子道:“躺着的是俺大哥一家,俺的侄女和侄子,还有俺嫂子,全都被毒盐毒死了!”

围观百姓发出同情地叹息声,一家四口真可怜。

朱秀压下心中不适,蹲下身揭开白布,一具具尸体察看。

天气尚且寒冷,尸体摆放多日,表面呈现乌青色,各处肌肉骨骼僵硬,面孔各异。

一家四口,闺女十一二岁,儿子不过七八岁,着实死的凄惨。

仔细观察过每具尸体的眼睛、口鼻、指甲和四肢,几乎每具尸体的口中都有呕吐物残留,朱秀脸色阴沉,心中有了计较。

叫来一名牙兵,朱秀附耳低声几句,牙兵抱拳领命而去。

“命人将当日勘验尸身的仵作找来。”朱秀对沈学敏吩咐道。

沈学敏忙唤来一名县衙掾吏,低声嘱咐几句。

“你如何知道,他们一家是被毒盐害死的?”朱秀盯着那麻衣汉子。

汉子红着眼睛,愤愤道:“俺大哥那日领了白盐回来,高高兴兴蒸了一笼子白馍,俺嫂子宰了一只鸡,叫俺和俺浑家,下午带上娃儿到家里吃酒。

可哪知道,俺们去到时,俺大哥一家已经....已经倒地咽气!俺四处检查过,俺大哥领回来的白盐,有一股子涩臭气,只有不干净的毒盐才有那种气味!”

卤盐有一股酸涩刺鼻的苦味,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汉子这么说,周遭百姓纷纷点头,看来这一家四口,就是因为吃到毒盐才不幸身亡。

朱秀点点头,看了眼张乡长:“东山乡的免费官盐,是你负责发放?”

“是鄙人....”

“本乡可还有其他中毒事件?”

“此案发生后,迅速传遍东山乡,乡民不敢再食用官盐,故而未曾有其他中毒案例发生....”

朱秀淡淡道:“如此说来,这一家四口还真是倒霉,怎地毒盐偏偏到了他家的饭碗?”

张乡长嗫嚅着不吭声。

朱秀环视四周,大声道:“除东山乡,县城内外,可还有其他乡亲因为吃官盐而中毒的?”

一众百姓相互看看,响起几声稀稀拉拉的回应:“没有!”

“没听说过!”

“东山乡官盐毒死人的消息传开,哪个不怕死的还敢吃官府发的盐?”

朱秀又大声道:“八十里之外的安定县,全县百姓几乎人人都吃上不花钱的白盐,没有一起中毒事件,为何偏偏东山乡就有一起?大伙难道不觉得奇怪?你们当中,肯定也有不少已经吃过白盐,可曾中毒?

你们光听说东山乡官盐毒死人的消息,可谁又敢肯定,毒死人的一定是盐?卤盐难闻,大伙都知道,如果事先就闻到盐有问题,谁还会吃下肚?”

人群中顿时响起私议声,朱秀抛出的几个问题,很容易引发众人议论。

张乡长鬓角汗水越渗越多,口齿发干,吞吞吐吐地道:“就算...就算不是所有官盐都有毒,但...但这些盐终归不干净,万一...万一倒霉领到有毒的盐....百姓们不是信不过节度府,只是担心...担心....”

“担心自己就是下一个倒霉的?”

朱秀冷笑,指着四具白布下的尸体:“这户人家就活该倒霉?几百斤的盐包发出去,偏偏就他家领到毒盐?”

张乡长无言以对,满脸僵笑。

“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一定会查清楚!有人如果做下亏心事,也一定会遭受报应!”朱秀厉声低喝。

张乡长吓一跳,浑身发颤,额头冷汗唰唰直冒。

很快,仵作带到,是一名五短三粗,脸貌丑陋的中年汉子。

“小人给几位大老爷磕头。”仵作见面就跪下,神情惊惶,眼珠却滴溜溜打转。

“这四具尸体是你勘验?”朱秀沉声问道,神情严肃。

仵作揭开白布看看,回道:“是小人所验。”

“你是如何断定他们死于毒盐?”

仵作道:“尸体四肢扭曲僵硬,指甲发青,口中有呕吐秽物,腹部板结僵硬,大小便有失禁迹象,符合卤盐中毒症状。小人还以银针刺探过尸体胃部,银针变黑,说明之前所食用的东西有毒。”

周围百姓纷纷点头,仵作说的卤盐中毒症状,和他们了解的一致,而且银针刺入胃部变黑,就是最好的铁证。

沈学敏忧心忡忡地低声道:“当日此人也是这般同下官说的,从症状上看,这家人确实像死于误食毒盐。”

朱秀给他个宽心眼神,对仵作道:“你可带了器具?将银针探毒之法,当众再做一次。”

仵作不明所以,下意识眼角余光偷瞟张乡长。

“怎么,你勘验尸体前,还需要和张乡长商量?”朱秀冷不丁哂笑。

张乡长哆嗦了下,慌张道:“鄙人又不懂验尸!”

朱秀冷哼,紧盯仵作:“还不快动手?”

仵作在数十双眼睛注视下,揭开尸体白布,打开随身铁箱,取出一卷皮革,里面有几处小口袋,装有各式刀具和银针。

仵作取出一根约莫五寸长的银针,找准尸体胃部,轻轻扎下,捻动片刻拔出,银针刺入胃部的部分呈现肉眼可见的青黑色。

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呼声,纷纷叫喊:“果然是毒盐!”

仵作又让人找来皂角水,点燃蜡烛,反复烧灼擦洗银针,使之恢复原色,又依葫芦画瓢检验其余几具尸体,全都探出有毒。

“小官人这回可信了?”仵作得意地嘿嘿笑。

张乡长也暗暗松口气,故作遗憾地道:“少郎君也看到了,这一家四口的确死于中毒!”

朱秀冷冷一笑,迈出几步,一双精芒熠熠的眼睛扫过张乡长和仵作,朝围观百姓大声道:“各位乡亲,他们四人的确死于中毒,却并非是因吃到毒盐而死,而是因为有人在白盐里,混入了砒霜!”

“砒霜!”百姓们惊呼起来,闻之色变,人人皆知砒霜乃剧毒之物。

张乡长脸色唰地变白,仵作大惊失色。

朱秀夺过他手里的银针,变戏法似的摸出一块浅灰色卤盐石。

“大伙瞧好了,这是一块卤盐石,有谁上前来确认一下?”

人群靠后传来应和声:“我来!”

众人回头望去,见是一名脸生的青年。

青年穿布袍戴裹头,作寻常百姓装扮。

他大踏步上前,朝朱秀施礼,接过卤盐石仔细看看,使劲嗅嗅,伸出舌头舔了口,呸呸吐吐唾沫,大声道:“又咸又涩,是卤盐!”

沈学敏愣了愣,哭笑不得,这青年竟然是严平。

前排又有几人接过卤盐石查看,一个个看过闻过还不忘舔一口,看得朱秀恶寒不止。

这几位可就不是他安排的托了。

得到乡亲们一致确认后,朱秀让人找来石臼,将卤盐石放入,让史向文大力捣碎成粉末,放入盛了水的碗中,配成溶液。

“卤盐溶入水中,如果有毒的话,银针应该变色才对。”

朱秀将银针放入碗里搅了搅,取出,毫无变化。

拥挤在县衙大门前的百姓,一个个垫脚伸长脖子,睁大眼望着。

“这是一包封存库房的白盐,和发给大伙的全都是同一批。”

几名差役扛来一袋盐包,朱秀解开,捧出一把盐,撒入水碗里,用银针搅动,取出,依旧不见变色。

乡亲们亲眼看着,陷入沉默。

又有差役送来一个小纸包,用糙纸装的,还未解开,就透出一股硫磺气息。

“大伙都看到了,这是一两砒霜!”朱秀捧起糙纸,展示给众人看。

前排百姓纷纷后退,唯恐对这剧毒之物避之不及。

朱秀将灰白中夹杂红黄色的砒霜粉末抖入水碗,用银针搅动,没入水中的部分当即变成青黑色。

嘶嘶~~

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乡亲们都看到了,能使银针变色的,分明就是砒霜!发给乡亲们的白盐,没有任何问题!有毒的,应该是砒霜才对!有人将砒霜混入白盐,这一家四口误食后,才中剧毒而亡!他们是被人故意害死的!”

朱秀厉声大喝,手指张乡长和仵作:“把这二人抓起来!”

几名县府差役当即扑上前,将张乡长和仵作控制住。

张乡长拼命挣扎,面红耳赤地高呼冤枉。

仵作却是腿一软瘫倒在地,身下透出一股尿骚味。

百姓们面面相觑,没想到案情竟然峰回路转。

朱秀对沈学敏低声道:“将此二人押入牢中,分开审问,核对口供,定能查清案情缘由。还有死者的弟弟,那家伙也不老实,好好审审。”

沈学敏怔了怔,拱手道:“下官遵命。”

朱秀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笑道:“有话不妨直说。”

沈学敏道:“少郎君如何知道他们死于砒霜剧毒?还有,根下官所知,如果卤盐中毒的话,也会让银针变色,为何少郎君手中卤盐石,溶在水中,以银针试探却无反应?这二者之毒,究竟该如何区分?”

“这个嘛....嘿嘿,一些小手段,不足挂齿!沈县令还是先审查案件,消除恶劣影响,让良原百姓对官府重拾信心。”

朱秀拍拍他的肩,一脸神秘兮兮。

沈学敏以为他想藏私,笑了笑也不再多问,深深揖礼,命人遣散百姓,率领差役将几名嫌烦押入县衙。

朱秀望着逐渐散去的百姓,长长舒口气,总算是替节度府挽回了这一场信任危机。

那块盐石是他从安定带来的,根本不是卤盐石,只是一块石灰岩,用盐水反复浸泡晒干。

纯净的砒霜本来是无臭无味的白色霜状物,只因古时制炼粗糙,常常混入大量杂质,其中又以硫化物居多,所以这个时候的砒霜常带有硫磺气。

银针是无法察验砒霜毒的,检测出的其实是其中大量的硫化物。

而砒霜又是自古以来最常见的毒物,所以时人经常以银针探毒来检测有毒与否。

这种方法其实相当不靠谱,极其容易出现差错。

可古人们哪里知道硫化物与三氧化二砷的区别,连一百多年后的法医界鼻祖宋慈,都在他的传世巨著《洗冤集录》里肯定了银针探毒的可效性。

其中蕴含的化学小知识,朱秀无需向百姓们强行解释,只需要证明节度府发放的白盐是安全可靠的就行。

那可怜的一家四口,尸体症状和砒霜中毒的症状完全一致,再说良原这个小县,想要害人的话,也找不出第二种毒药。

仵作本想欺负朱秀不懂行,拿根银针戳两下变了色,就能断定吃到毒盐而死。

不曾想,他的小伎俩踢到铁板,遇到了朱秀这么个义务教育下的优秀学子。

张乡长和仵作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害死人,还到处散播节度府发毒盐害死人的谣言,至于背后的主使,朱秀拿脚指甲想也能知道是谁。

“薛家搞这么一出,只是想败坏节度府的名声?”

朱秀陷入沉思,总觉得这件事不简单。

从他跨进良原县城起,心里就觉得发毛。

“朱小郎君!不好啦!~”

一名牙兵慌里慌张地从县衙跑出。

“出了何事?”朱秀思绪被打断,心里一跳,急忙问道。

牙兵咽咽唾沫:“您赶快去瞧瞧,那个党项贵族小子好像....好像不行啦!”

“什么!?”朱秀猛吃一惊,扭头冲进县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